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0 20:0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通过史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通过表格梳理,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结合教材和通过史料研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会议,分析其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雅尔塔体系的建立;联合国的建立。
难点:二战爆发的原因;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时空坐标】
【概念解析】1.法西斯含义:法西斯是拉丁语fasces的音译,本义为“束棒”,是把多根粗细不一的木棍绑在一起,中间插一把斧头。束棒捆在一起表示个体服从集体,斧头是用来处死罪犯。法西斯在古罗马帝国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主要表现为“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从领袖”。现象征强权、暴力、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掠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独裁形式。
2.绥靖政策: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慕尼黑阴谋将“绥靖”推向了顶峰。“绥靖”已成为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
【预习任务】
主题一:黑云压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任务一:阅读教材p102-104,完成法西斯主义与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背景)相关表格。
1、法西斯主义的建立
建立 意大利 ①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 ②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德国 1920年,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日本 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特征 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2、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背景 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形成 亚洲 (日本) 背景 ①世界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 ②日本法西斯分子鼓动对外扩张,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既而征服中国,最终征服世界。
过程 ①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②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欧洲 (德意) 背景 ①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落入低谷; ②德国国内社会各阶层普遍对政府失去信任; ③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强烈不满,煽动民族复仇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了广泛支持;
过程 ①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③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3、绥靖政策
背景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表现 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影响 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任务2: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1: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变化得很快,它们打破了战后形成的相对均势,重新瓜分世界的问题必然要再次提上日程。德国实力的迅速恢复是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表现。——姚丽《二战全史》
材料2:(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40%以上。危机遍及工、农、商、金融等各行各业。资本主义各国的失业率分别高达30%到50%,失业工人达3000多万……危机结束后,不见经济复苏。…… 在缺乏民主传统的德国和意大利中,意大利民主政治从1922年之后就呈现过时之状,德国1920——1930年10年间换了13届政府。这种软弱涣散的民主政体一遇到经济危机很快就会形成政治危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
材料3: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美]格哈特·温伯格著,何江等译《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上编
材料4: 墨索里尼在官方的《意大利百科全书》中写道: “只有战争能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能在敢于从事战争的人身上打上高贵的印记……法西斯主义认为获取最高统治权的趋向……是生命力的表现。”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5:“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英]约翰·惠勒-贝内特《慕尼黑——悲剧的序幕》
材料6:“德意志要战斗,德意志要复仇!新帝国需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希特勒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尤其是德、日经济的发展使其打破原来体系束缚的欲望愈加强烈。
2.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经济危机最终促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把世界人民拖入战争的深渊。
3.主要原因:法西斯上台后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使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夕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因孤立少援而未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4.诱导因素: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英、法、美等国企图祸水东引、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5.历史原因:德、意、日等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强烈,力图摆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主题二:暴风骤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任务三:阅读教材p104-105,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相关表格。
局部战争 亚洲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二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也成为二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欧洲 ①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国投降,英国坚持抵抗。 ②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全球战争 ①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②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同盟国家协同作战,相继打败意大利、德国和日本。 ③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
主题三:烟消云散——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任务四:阅读教材p106-108,完成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影响)相关表格。
1、雅尔塔体系
含义 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主要 内容 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②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一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③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④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⑤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⑥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⑦成立联合国。
评价 积极 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消极 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2、联合国
地位 是雅尔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二战后国际政治秩序。
性质 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评价 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欧洲 衰落 遭受致命打击,国力严重消耗。
美苏 强大 ①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 ②苏联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在战争中赢得很高威望。
国际 格局 二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
【探究与拓展】试对雅尔塔体系和凡-华体系进行比较?
史料: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同样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的烙印。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定都包含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例如讨论波兰的重建问题、对于蒙古独立和中国东北问题的处置都是背着当事国进行的,就此而论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共同之处。
——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
同: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大国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特点。
异:(1)背景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协约国集团分赃的产物,对战败国进行了骇人听闻的掠夺和奴役。
二战是世界民主力量的胜利,民主的原则在雅尔塔体系中反映出来。在处理战败国方面,规定了非军事化、非纳粹化原则,强调用民主方式解决其政治经济问题。
(2)联合国与国联截然不同。
联合国的普遍性和广泛性都超过了国联,联合国还规定了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原则,被联合国托管的地区后来陆续获得了独立。
(3)它承认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
【巩固练习】
1.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中立法案》,1938年9月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这些文件反映出大国( )
A.修正凡尔赛体系的弊端,维护和平 B.努力构建新的国际秩序
C.纵容法西斯侵略,加速大战的爆发 D.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
答案:C
解析:1933年德国建立了法西斯政权,积极对外侵略扩张,美国的《中立法案》、《慕尼黑协定》以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法西斯侵略行为不加干预,纵容法西斯侵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项正确;材料中文件反映了英法美的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和苏联放任法西斯侵略的态度,他们的目的不是维护和平,排除A项;材料中文件出台的目的不是构建新的国际秩序,排除B项;英、法、美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他们都纵容了法西斯侵略,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排除D项。故选C项。
2.1929—1933年,德国纳粹党党员的人数不断上升,由15万达到100万,其中2/3为职员、独立劳动者和农民,1/3为工人。这表明纳粹党(  )
A.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B.代表工人阶级利益 C.得到下层群众支持 D.煽动民族复仇情绪
答案:C 
材料“其中2/3为职员、独立劳动者和农民,1/3为工人”反映了德国下层群众支持纳粹党,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纳粹党在国会中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现象是纳粹党欺骗宣传的结果,其并不代表工人阶级利益,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突破凡尔赛体系束缚的民族复仇情绪,排除D项。
3. “绥靖主义者在玩喂鳄鱼的危险游戏——可预计最后鳄鱼也会把他给吃了。”这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对绥靖政策的评价。下列事件验证了丘吉尔推断的是( )
A. 苏台德地区被割占 B. 法国战败投降 C. 苏德战争爆发 D. 日本偷袭珍珠港
答案:B
解析:题于中丘吉尔的话表明他们奉行绥靖政策最终会给自己带来极大危险。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法西斯肆意侵略扩张之时,奉行绥靖政策的主要是英法,但一味地牺牲小国来自保使得法西斯势力更加猖獗。最终,德军进攻法国,法国战败投降,这验证了丘吉尔的推断。故选B项。
4.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畔,是工业重镇和重要交通枢纽,为此德军不惜一切代价发起大规模进攻,初期德军攻势明显,后来战局逐步恶化,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是二战的转折点,那么其属于哪一战场( )
A.欧洲第二战场 B.苏德战场 C.北非战场 D.太平洋战场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欧洲战场的转折点,战斗双方为苏联与德国。因此根据材料“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是二战的转折点”可以判断出是苏德战场,B项正确;ACD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项。
5.当大洋彼岸的丘吉尔得知此事件后,高兴得老泪往下淌,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战争要胜利了!”并且还特意打电话给罗斯福,装着糊涂揣着明白的问这位老兄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材料中“此事件”指( )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C.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D.诺曼底登陆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描述可知,这一事件中,美国受损,对于英国而言是利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而美国的加入使得反法西斯力量明显壮大,A项正确;《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之前美国已经参战,与材料中丘吉尔的表现不符,排除B项;斯大林格勒战役与美国无关,排除C项;诺曼底登陆发生在欧洲,当时战争形势已经非常明朗,排除D项。故选A项。
6.1942年春,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败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力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罗斯福的这段话表明( )
A.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兵力 B.中国坚持抗战使美国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C.打败日本是美国当时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D.中国依靠自身的力量战胜了日军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力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可得出正是由于中国战场对日军的牵制,才可以避免日军抽调兵力到其他战场,故选A项;从材料看不出战略主动权的转移,故排除B项;罗斯福只是在分析中国抗战的影响,并没有指出打败日本是美国当时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故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7.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各殖民地人民组成的参战军队就有300多万人,通过参战使他们对自己民族的解放有了坚定的信心。到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摆脱殖民统治,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据此可知,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识的增强 B.社会主义力量的大力支持
C.殖民主义国家国力趋于衰弱 D.殖民地各国经济获得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各殖民地人民组成的参战军队就有300多万人,通过参战使他们对自己民族的解放有了坚定的信心。到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可知,由于殖民地人民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民族意识增强,从而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A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并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力量,排除B项;殖民主义国家国力趋于衰弱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殖民地各国受到压迫,经济很难获得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8.有学者指出,德黑兰会议似乎预示着,美苏协调将决定战后秩序的走向,而丘吉尔及其代表的英国似乎要在对德作战的隆隆炮声中耗尽帝国的血液,不得不从国际舞台的中央“体面地”退场。这反映出( )
A.三国协调对德日法西斯作战 B.英国在战争中付出的牺牲最大
C.二战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 D.美苏合作确立战后国际新秩序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德黑兰会议似乎预示着,美苏协调将决定战后秩序的走向,而丘吉尔及其代表的英国似乎要在对德作战的隆隆炮声中耗尽帝国的血液,不得不从国际舞台的中央‘体面地’退场”可以得出,在德黑兰会议上,英国认识到美苏将决定战后的秩序,而英国由于战争消耗,将退出国际中心地位,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就已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C项正确;在1943年11月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三国主要协调对德国法西斯的作战,协调对日法西斯作战的表述有误,排除A项;“英国在战争中付出的牺牲最大”的表述错误而且从题干信息根本看不出来,排除B项;“美苏合作确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材料主旨说的明显不符,1943年的事不可能反映1945年后的事,排除D项。故选C项。
9.波茨坦会议对德国确定了“四D计划”,即非军事化、非纳粹化、非工业化(消除军工和垄断)和民主化,以期彻底改造德国社会。其中,非纳粹化的目标是根除纳粹主义存在的社会根源,通过对纳粹追随者的甄别和审判来教育德国民众。非纳粹化运动旨在( )
A.彻底清算德国法西斯组织与战犯 B.深入社会基层扫除法西斯势力的残余
C.为德国战后的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D.消除战争威胁并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非纳粹化的目标是根除纳粹主义存在的社会根源,通过对纳粹追随者的甄别和审判来教育德国民众。”可知,波茨坦会议是二战结束之际,美、英、苏三国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美、英、苏三国通过波茨坦会议构建战后的世界格局及处理战争遗留问题,故其旨在整个世界而非德国,D项正确;A、B两项都是非纳粹化运动对德国的影响,解决德国问题最终也是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排除A项和B项;C项与史实不符,二战后由于美苏冷战,德国走向分裂,排除C项。故选D项。
10.“太阳与星辰罗列天空,大地涌起雄壮歌声。……人类新世纪已经来临,我子孙多自由光荣。联合国家团结向前,义旗招展,为胜利自由新世界携手并肩。”这首1945年创作的《联合国歌》(  )
A.表明联合国是第一个主权国家间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B.说明联合国大会有权讨论世界和平的任何问题
C.表达了人类对和平自由的追求及对新世界的期望
D.说明联合国比国际联盟在维护和平方面更有效果
答案C 
根据材料“联合国家团结向前,义旗招展,为胜利自由新世界携手并肩”可知,《联合国歌》表达了人类对和平自由的追求及对新世界的期望,故C项正确;国际联盟是第一个主权国家间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排除A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比较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运作效果,排除D项。
11.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坚决要在其军事力量所能控制的东欧的势力范围内建立对苏联友好的政府,从而把东欧这条入侵苏联的危险走廊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这表明雅尔塔体系(  )
A.具有大国强权的政治烙印
B.体现了美苏争霸的性质
C.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D.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
答案A:
 根据材料“其军事力量所能控制”“对苏联友好的政府”“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可知,雅尔塔体系带有明显的强权色彩,A项正确。
12.雅尔塔体系是战后带根本性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基本框架,该体系建立的主要因素是(  )
A.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C.法西斯势力被清除 D.欧洲国家普遍衰弱
解析:选B 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实力增长,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在这一形势下,雅尔塔体系建立,由此可知,雅尔塔体系建立的主要因素是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还有30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惟有共产国际、惟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国际关系史》
根据史料这种政策出现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
原因:一战带来的巨大破坏,使得英法不敢轻易发动战争;30年代经济危机削弱了英法等国的势力;
英法寄希望于祸水东引,消灭苏联及共产主义。
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嚣张的气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