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成才之路人教历史必修3课后强化作业:7-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成才之路人教历史必修3课后强化作业:7-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17 14:4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时间:45分钟 满分8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4·广州模拟)1958年,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  )21教育网
A.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
B.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
C.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
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解析:解题过程中应该抓住“1958年”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子弹”这两个有效信息,结合教材明确本题立意的考点是“两弹一星”战略,然后从题干表述中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战略决策的背景,即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增加了我国的国防压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C
2.(2014·合肥二模)2012年2月2 ( http: / / www.21cnjy.com )6日是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朱光亚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在朱光亚等科学家的努力下,中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核航弹、导弹核武器的成功,仅用了两年时间。科学家们的贡献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意义是(  )21*cnjy*com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维护了我国的国防安全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使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科技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现实意义。中国在核武器研究领域内的迅猛发展,是在美苏垄断核武器的情况下进行的,中国核武器的迅猛发展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维护了我国的国防安全。
答案:B
3.我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成功,并于11月3日和13日两次实现了与“神舟8号”飞船的成功对接。这说明我国的航天事业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
解析: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答案:A
4.“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在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里的“它”指的是(  )2-1-c-n-j-y
解析:阅读材料,提取信息。中国的航天技术走在了欧洲、日本的前面指的是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所以选D项。2·1·c·n·j·y
答案:D
5.(2014·河南邓州月考)20 ( http: / / www.21cnjy.com )08年,在湖南车展购车时袁隆平院士比车展上的明星雷克萨斯和众多的车模还要夺目。民众对此事的评论打破了往常的“仇富”定律,有人表态:“袁老无论买什么,我们都不眼红。”民众之所以有这种“仇富不仇袁隆平”的心态,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
A.促进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
B.对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C.在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D.从事慈善事业,是世界人民的福星
解析:袁隆平是农业科学家,选育出了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他对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作出了杰出贡献,因此答案为C项。
答案:C
6.(2014·山东临沂检测)人们曾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  )
①在中国推行了“863计划”与“星火计划” ②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③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培育和推广了杂交水稻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农民”,以此联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杂交水稻,二者分别与邓小平和袁隆平有关。
答案:C
7.(2014·江苏连云港模拟)诺 ( http: / / www.21cnjy.com )贝尔奖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曾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上学习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这一观点主要是针对我国(  )www.21-cn-jy.com
A.成功爆炸了原子弹
B.首次实现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成功试爆了氢弹
D.建成了核电站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胰岛素”这一信息,由此可判断这是对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评价。【来源:21cnj*y.co*m】
答案:B
8.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60多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这些“惊人”创举有(  )21cnjy.com
①“文革”期间第一颗人造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球卫星发射成功 ②“一五”期间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③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1*cnjy*com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1965年,是在1953-1957年“一五”计划之后,故应排除②。①③④均符合题意。
答案:B
9.下列有关我国计算机方面的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②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银河—Ⅰ号”计算机 ③199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银河—Ⅱ号”巨型计算机【出处:21教育名师】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①②③表述都符合史实。
答案:D
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依靠自己的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战略核潜艇、银河系列计算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并打入国际航天市场。这些自主创新的巨大成就的重大意义有(  )
①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②彻底完善了中国的科技创新体制 ③使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的意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打入国际航天市场”说明这些成就的取得确实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①正确;高精尖科技成果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④正确;②说法明显错误;③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②③。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专门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研机构仅有30多个,科技人员不足5万人,除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外,其他学科的科研几乎空白。194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成为新中国的主要研究机构。在随后的几年里,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地质部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也陆续成立。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材料二 新中国的建立激发了大批海外学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报国热情。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子已经有3000多人,占新中国成立前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纷纷回到祖国,大多数人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在中国科学院选定的第一批233名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近2/3是这批归国的海外留学生和学者。
材料三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背景和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在农业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可得出哪些启示?(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第(1)问根据“30多个”“不足5万人”“几乎空白”不难得出背景;归纳原因时要充分挖掘材料信息并适当联系所学知识。第(2)问需要分析评委会的评语,并适当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第(3)问所谈启示要与材料和问题相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背景:新中国成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专门科研机构和人员严重短缺;各学科研究均很落后。原因:新中国的成立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的信心;中国科学院的成立;归国的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努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袁隆平敢于挑战权威,淡泊名利,有远大而高尚的目标;国家具有重视科技的良好氛围。
(3)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科技的发展需要科技工作者的勤奋努力;要重视高尖端技术并应用于生产领域。
12.(2014·荣成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江泽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8分)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调整?(8分)
(3)20世纪90年代以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新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举一例即可)(4分)www-2-1-cnjy-com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代背景,可知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是发展“两弹一星”,从当时的国际背景认识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第(2)问,据材料二可知科技发展的方向是“解放生产力”“有利于经济发展”,调整的原因可从国内和国际大环境两方面回答。第(3)问,阅读材料三回答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战略决策的调整和成绩。
答案:(1)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也在20世纪60年代破裂,美苏敌视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国防能力,维护国家安全。
(2)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原因:从国内看,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版权所有:21教育】
(3)特点: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战略决策:“科教兴国”。成绩:“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