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时间:45分钟 满分8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采取的主要教育措施不包括( )
A.接管各级各类学校
B.收回教育事业的自主权
C.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广大工农开门
D.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解析:建国初期的主要任务是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转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D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教育方针。21cnjy.com
答案:D
2.(2014·江苏连云港模拟)邓小平曾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过:“对全国教育战线17年(建国后17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最能证明这一看法的史实是( ) 21*cnjy*com
A.初步建立了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B.创办了一系列的工人学校
C.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全面开展了“上山下乡”运动
解析:从1949年到1965年,中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这为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C
3.(2014·福州高二检测)下图题为“战斗的生活”,它反映了“文革”中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这种现象最恶劣的影响是( )
A.使民族文化素质下降
B.使高考制度被废除
C.使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D.使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
解析:图中所画的是“工农兵学员”,他们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革”期间废止高考制度的产物。B项将因果关系倒置了;C、D两项也是它所造成的影响,但不如A项严重;A项影响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答案:A
4.(2014·山东潍坊模拟)费正清在《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材料中的“传统制度”具体指( )
A.“专”“红”结合的人才推荐制度
B.高考制度
C.“科教兴国”战略
D.九年义务教育
解析:从材料中的“为国选拔人才”可以看出,“传统制度”应该是高考制度,此制度在“文革”时期被中断。
答案:B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里的“壮举”是指(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B.中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成功
D.中国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解析:解答本题时,注意抓住题中有效信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能,不难得出答案为B项。
答案:B
6.(2014·北京西城区期末测试)下表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盲、半文盲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例变化情况。以下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时间 百分比
20世纪80年代初 23.5%
1990年 15.88%
1997年 12.21%
A.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
B.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C.高考制度的恢复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解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制定了《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务教育法》,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有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减少了我国的文盲、半文盲数量,D项正确;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是在20世纪60年代,高考制度恢复是在1977年,A、B、C三项均可排除。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7.(2014·海口二模)据统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的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中有23名是归国学者。这最能说明( )2-1-c-n-j-y
A.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C.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解析:整个材料介绍的是留学归国的学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答案为C项。
答案:C
8.安徽金寨县女孩苏明娟有幸登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希望工程宣传画”(下图)。这幅宣传画说明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是加紧( )2·1·c·n·j·y
A.扫盲工作
B.普及义务教育
C.加强中等教育
D.发展高等教育
解析:“希望工程”通过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帮助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主要目的是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来源:21cnj*y.co*m】
答案:B
9.“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新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
解析:“科教兴国”战略出现于1995年;②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③恢复高考是在1977年;④出现于1983年。
答案:B
10.“文革”期间,由于“四人帮”鼓吹读书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国家至少要少培养200万中专毕业生和100万大学毕业生,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我们从中可以得出的经验教训有( )21教育网
①教育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 ②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③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④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②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可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③④都正确。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全国普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高校实行统一招生、统一考试制度,基本上符合中国的国情,促进了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196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当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6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布“废止现行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1966年到1971年,大学停止招生。1972年到1976年,大学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www-2-1-cnjy-com
——《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历史轨迹》
材料二 1975年,邓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这年的9月26日,在听取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时,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他明确指出:“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版权所有:21教育】
材料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2010-202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966-1976年我国教育举措的认识。(9分)
(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中“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6分)
(3)概括材料三所表达的观点。(5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教育发展的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认识。第(1)问重在分析其实质,说明其危害。第(2)问需要在提取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从理论内涵、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角度分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第(3)问依据材料三的内容进行分析,注意语言简明扼要。21*cnjy*com
答案:(1)高等院校招生的基本原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遭到破坏,“左”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造成了我国“文革”期间教育质量严重下滑、科技人才青黄不接的后果;给我国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反映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中的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它促进了当时的思想解放、拨乱反正,并为此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强调教育的基础性、重要性,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7年邓小平告语天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的平等,就首先要实现知识面前的平等,教育权利的平等。他力排众议,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后人评价:恢复高考一年后,中国才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事实证明,恢复高考和后来的开放留学,是促使中国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两大里程碑式的举措。
——《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了很大发展,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了学位制度……20世纪90年代,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壮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恢复高考制度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我国自2 ( http: / / www.21cnjy.com )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这一趋势对20世纪末以来的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出处:21教育名师】
(3)“文化大革命”时期及以后对高等教育的态度,给我们哪些启示?(8分)
解析:第(1)问,恢复高考的影响主要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在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对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上。第(2)问依据材料归纳概括。第(3)问通过“文化大革命”时期废除高考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以及新时期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促进我国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回答。21·cn·jy·com
答案:(1)影响:推动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历史性转折的到来,促进了教育事业和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新兴边缘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科技高度发展,如航天事业、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等,使中国跨进世界强国之列。
(3)启示:对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与否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国家、社会进步影响深远。当前,我国要坚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提倡科技创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