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2.1.2 地势西高东低
八上 地理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2.能够在图上标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处的山脉名称。
3.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学习目标
重难点
重难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 《虞美人》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长歌行》
为什么这些河流都向东流??
新课引入
我国地形特征是什么?地形和地势有什么不同?
新知学习
概念辨析
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包括地表的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和坡度的陡缓程度。
三
地势
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主要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一
地形
指以某种地形类型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不同的地形区之间往往以山脉和河流为分界线。
二
地形区
黄
河
长
江
西高东低
一、中国地势特征
结合黄河、长江的流向和图例可以看出地势特点是什么?
北纬320
看沿北纬32°的剖面图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
地势特征: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各阶梯是怎样分布的?
画剖面简图是
图A还是B?
4000米以上
1000-2000米
500米以下
高原
盆地和高原
丘陵和平原
结合图例说说各阶梯海拔是多少?结合教材24页说说各阶梯主要的地形类型有哪些?
4人为1组,时间三分钟。借助于书本模拟我国的三级阶梯,假设地理书的厚度模拟地势200m。
活动:模拟一下!
二、一、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
阶梯
昆仑山
阿尔金山
横断山脉
大兴
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结合教材30页找出阶梯分界线处的地形是什么?说出它们的名称。
祁连山
海平面
海平面
西高东低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向内陆推进,形成降水
东高西低则会阻碍海洋湿润气流向内陆推进
三、地势特征带来的影响
(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西高东低,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对农业生产有利。
长江
黄河
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大部分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流
(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长江
黄河
自西向东流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
自西向东流
(3)地势对交通的影响
阶梯交界处
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水流湍急
水能资源丰富
读图,我国大型水电站是怎样分布的?为什么?
(4)地势对水能的影响:
落差大,水流湍急,形成瀑布,有利于旅游业发展
(5)地势对旅游业影响:
(6)不利影响
不利: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陆路交通的障碍。
这样的地势特点对我国交通有什么不利影响?
思考
拓展知识
想要弄清楚我国地势的形成原因,就需要了解什么是板块运动。
在板块运动早期,亚欧大陆板块的东部,即我国东部地区处在临海位置,这种平原入海的地形使其地势较为低缓平坦。而亚欧大陆版块的中南部,即我国西南部地区之所以高耸凸起,是因为它处在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在4000多万年前,青藏高原地区曾有一片汪洋大海。由于板块运动,印度洋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挤压,这种挤压使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该地区海拔不断上升。之后,印度洋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青藏高原地区继续构造生成,海拔也不断提升,最终成为了巍峨壮观的“世界屋脊”。
2. 三级阶梯分界线(各阶梯海拔、地形区)
3. 地势的影响(对气候、河流流向、交通、水能、旅游业)
中国的地势:
1. 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课堂小结
1.关于我国地形地势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②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③昆仑山在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
④地势第三级阶梯上最主要的地形是平原
⑤地势第二级阶梯上最主要的地形是高原山地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A
随堂练习
2.图中字母A、B、C代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其中阶梯C为我国( )级阶梯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3.阶梯A、B间的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C.秦岭-淮河
D.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C
D
读“我国地形剖面(沿32°N)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b处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青藏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下列关于我国地势特征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利于海洋的气流深入内陆地区
B.在阶梯交界处形成巨大的水能资源
C.我国许多大河自东向西奔流入海
D.便利的河运促进沿海与内陆的联系
D
C
6.下列诗句不能体现图中地势特征对河流的影响( )
A.三万里河东入海 B.一江春水向东流
C.碧水东流至此回 D.春风不度玉门关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