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新解放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长春市新解放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0 20:1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解放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中考试
历史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的共同特点是
A.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 B.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C.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 D.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体制
2.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中,虽有一些持帝制立场的思想家认为“王在法上”,但却很少有国王公开发表“王在法上”的言论。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其最主要原因是当时各国
A.存在强大的贵族和教会势力 B.形成了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
C.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 D.缺少法律意识和成文法指导
3.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D.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4.西欧中世纪,多数城市是在封建领地上兴起的,常常受到封建领主的控制和盘剥。后来,不少城市通过各种途径,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与此同时,城市逐渐成了逃亡农奴的庇护所。由此可见
A.自由城市形成是与封建主不断斗争的结果
B.城市是依靠封建主的支持得以兴起和发展
C.武装暴动是赢得城市自治的唯一途径
D.城市的主要居民是由逃亡的农奴构成
5.新航路开辟之后,屠杀与病毒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但世界人口却在增长。世界人口在1500年约4.25亿,到1600年前后增长到5.4亿,到1750年前后,达到了7.2亿。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思想解放运动革新世人观念 B.各大洲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
C.农作物在新旧大陆间的交流 D.近代生命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6.16世纪以来,随着海上航路的拓展,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下列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有
①商品种类和流通量大幅增长 ②出现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
③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④欧洲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C.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8.16世纪欧洲爆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持续了一个多世纪。有学者提出,在16世纪前半期物价上涨率最高,16世纪中叶金银流入量不断扩大;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西班牙金银输入量最大,其物价是相对稳定的。这一认识
A.表明商业革命刺激了货币需求 B.否定了贵金属流入欧洲的影响
C.反映了价格革命成因的复杂性 D.证实了欧洲对美洲殖民的残酷
9.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他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在此表明的思想主张是
A.因行称义 B.宗教改革 C.因信称义 D.先知后行
10.从14世纪的意大利开始,欧洲艺术家形成了新的艺术观念,他们开始在自己绘画作品中留下本人的肖像,并最终发展成独立的自画像。这一新艺术观念的形成
A.催生了人文主义思想 B.导致了宗教信仰衰落
C.体现了对自我的关注 D.提高了画家社会地位
11.伏尔泰说:“没有人'读'牛顿的著作,但是每个人都'讨论'有关牛顿的事情,大多数知识分子不过是稍微对科学有兴趣,但他们对科学带来的新世界观具有浓厚兴趣。”这反映出
A.启蒙运动受近代科学的影响有限 B.经典力学在法国遭到禁止
C.知识分子对科学的作用认识不足 D.理性精神受到时人的追捧
12.《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成为构成英国君主立宪制大厦的两块基石,英国确立了国会至上的原则,原来独揽国家主权的国王手中只剩下了纯粹的行政权,而且这种权力也越来越多的转交给内阁。由此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
A.君主权力受到限制 B.内阁是最高权力机构
C.议会对内阁负责 D.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
13.19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通过直接投资和向银行贷款,将大量资金用于铁路建设;此外还将普鲁士银行改为帝国银行,并开设了一些新的银行专门为铁路建设服务。这些举措
A.表明德国经济迅速崛起 B.是对垄断组织的扶植
C.体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D.有利于巩固统一局面
14.近代西方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得到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这些规定的共同点是( )
A.凸显行政权至高无上 B.宣扬民主政治
C.说明议会为权力中心 D.体现共和精神
15.1890年,在德国主政28年的宰相俾斯麦因与年轻的德皇威廉三世政见不合而辞职,这表明当时德国
A.宰相应对议会负责 B.宰相对皇帝负责
C.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D.宰相是权力中心
16.1899年,德国外长在议会的次演说中说:“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德国外长议会演说的背景是
A.议会成为德国权力中心
B.远洋轮船、汽车、飞机的发明
C.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经济迅速发展
D.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17.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在各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影响到“全球人类共同体的面貌”是指
A.落后国家全部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B.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取代自然经济
C.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D.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18.马克思说:“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就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可以用来说明
A.资本主义制度阻碍法国社会发展 B.公社斗争失败有其必然性
C.偶然自发使公社不具有世界意义 D.社会主义革命的探索失败
19.《共产党宜言》发表后多次再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时期为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写了七篇序言。每篇序言,都结合当时社会形势的新变化,对原有思想作了修正和补充。这说明
A.暴力斗争理论已过时 B.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C.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D.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扩大
20.下图为漫画:拉塔兰加,《过去,现在,未来》(有删节),意大利,1898年
上图漫画反映了当时
A.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的不满 B.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盛行
C.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21.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他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马克思这样说的直接原因是
A.启蒙运动的影响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法国大革命的推动
22.如图是反映二十世纪初拉丁美洲政治状况的漫画,标题为“加勒比海的大棒”,该漫画揭露的是
A.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武装干涉 B.宗主国对拉美独立运动的镇压
C.英美对拉丁美洲的经济渗透 D.西葡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的罪行
23.1918年11月,扎格鲁尔要求英军撤出埃及,成立立宪的独立埃及政府,并发起了全国性的签名运动。这
A.反映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B.迫使英国承认埃及完全独立
C.是对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回击 D.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4.
该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25.列宁认识到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要实现社会主义,就必须正确处理同广大农民的关系,关心农民的物质利益,把他们吸引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与他们建立巩固的联盟,如果采用暴力剥夺,就会葬送全部事业。这一认识促使俄国
A.逐步建立小农土地私有制 B.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D.拉开了农业集体化的序幕
26.有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有人认为它是由民族主义泛滥造成的,还有人认为其是列强经济竞争和争夺殖民地的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推知,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巴尔干危机加剧 B.欧美列强争夺世界市场
C.英德争夺殖民地 D.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不平衡
27.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
28.英国首相麦克米伦于1960年2月在南非开普敦发表演说宣称:“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是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这折射出当时( )
A.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B.英国被迫放弃殖民特权
C.英国主动调整外交政策 D.非洲国家加强对外合作
29.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对俄罗斯进行严厉制裁,但欧盟内部对是否追随美国对俄实施能源禁运一直未能达成共识。部分成员国要求实施禁运,但匈牙利等国明确表示反对,并指出能源禁运导致成本增加将会摧毁欧洲经济。据此可知
A.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经济依赖性加强 B.欧盟内部对俄乌冲突问题存在分歧
C.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 D.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欧盟的严峻挑战
30.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框架下,中国既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条件优惠的融资,同时也对这些国家开放市场,为其提供一种强有力的新动能和创造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截至2019年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1794.7亿美元。这反映出( )
A.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诚意 B.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趋于公正合理
C.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D.“亚投行”推动各国经济发展加速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英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社会也发生着重大变化。1801年英国农林渔业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32.5%,1841年为22.1%,1861年英国农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17.8%,而1901年则为6.4%。在收入差距方面,1801年,英国1.1%最富有的人取得国民收入的25%,到1848年,1.2%的最富有者就取得35%的国民收入,到工业革命已完成的1867年,2%的最富有者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收入的40%。相反,体力劳动者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由于英国近代工厂大多建在水源充足的河流旁边,这样在就近取水解决工业用水和动力问题的同时,也便于处理日益增加的工业废水。连续不断的工业废水和生产污水的自然排放,完全超过了河流和大地的自净能力,就连英国人视为生命之河的泰晤士河都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臭河”。
——摘编自刘俊俊《英国工业化的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的有利因素,(6分)并指出英国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有何不同,(4分)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的结束,消除了法西斯的威胁,但是对抗并没有因此终止。苏联尽管在战争中受到很大的损失,但是也因战争而大大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时间成为欧洲无可匹敌的巨人,欧洲,尤其是一直持反共立场的丘吉尔领导的英国将苏联的强大视为头号威胁。与此同时,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试图主宰整个世界的野心极度膨胀。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进行遏制和苏联进行反遏制的进程由此开始,双方尽管没有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形成了长时间的冷战局面。
——摘编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二战后的欧洲,可谓千疮百孔,经济凋敝,城乡残破,百废待兴。美国人正是利用这一机会,不遗余力地实现对欧洲尤其是西欧的控制权。冷酷的现实使英国自身也面临危机的边缘。这样,美国借机开展了对西欧的再次“援助大行动”。正是这种“援助”,最终使西欧坐到了美国人的船上,西半球的美国人成了西欧人的盟主。
——摘编自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关系的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欧洲面临的紧迫任务,(2分)并列举美国为此采取的重要举措。(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特征。(2分)
参考答案
1.B 2.A 3.D 4.A 5.C
6.A 7.A 8.C 9.C 10.C
11.D 12.A 13.D 14.B 15.B
16.C 17.C 18.B 19.C 20.A
21.C 22.A 23.A 24.C 25.C
26.D 27.D 28.A 29.A 30.A
31.(1)有利因素: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政局长期稳定;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殖民扩张拓展了海外殖民地,积累了原始资本;手工工场时期积累了技术等。
问题:牺牲了农业和损害了农民利益;导致贫富两极分化日趋严重;造成环境污染。
(2)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为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为动力。
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2.(1)变化:由结盟、合作逐步走向对抗、冷战。
原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双方合作基础消失;二战后,美苏两国实力均得到增强,国际影响力扩大,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美国试图主宰整个世界的野心极度膨胀,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2)紧迫任务:复兴经济;稳固各国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重要举措: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等。
(3)主要特征:美苏冷战,两极对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