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0张PPT。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概念: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主要是机器取代人力,手工工场发展到工厂。它既是生产领域的变革,又是社会关系的变革。它开创了人类文明史两个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始于英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同时在英、德、美等国进行。课程标准: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市场发展的影响。工业革命的概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珍妮机的问世。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英国开始?英国最早具备了发生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推行圈地运动获取了廉价劳动力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四种途径:
(1)海盗抢劫;
(2)商业战争;(3)殖民掠夺;
(4)贩卖黑奴。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积累。17、18世纪英国中下层商人、手工业者和作坊主的清教徒式的刻苦奋斗和创业精神是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极重要的条件。18世纪英国已成为最大殖民国家,海外市场扩大,手工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可能性必要性☆☆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2、工业革命的进程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蒸汽时代的到来动力问题:
詹姆斯?瓦特发明了“万能蒸汽机” ,并于1789年获得了专利。 2、工业革命的进程: 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珍妮机的问世);
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的革命;
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动力革新,工业革命进入崭新阶段“蒸汽时代” 拉开工业革命的序幕蒸汽轮船、火车的出现 3、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瓦特推动机器的发明和推广,进入新阶段富尔顿(美)史蒂芬孙蒸汽轮船蒸汽机车推动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到来◆特点:①从英国一国到多国;②蒸汽机为动力;③主要在轻工业(棉纺织业)部门;④发明者主要为技工,科学理论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⑤工厂制。改良蒸汽机作用:突破对人力、畜力和自然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自我测评1】瓦特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蒸汽动力的出现,最终使工厂摆脱了水力等条件限制,工业化速度加快
②工厂开始集中,工业城市兴起
③蒸汽动力的使用,也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把人类社会带进“蒸汽时代”冶金、采矿等部门也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动力史蒂芬孙火车 航行时蒸汽机推动船两侧的明轮,所以这种船就被称为轮船。1807年,这艘汽船在内河试航成功,揭开了水上交通运输工具的新篇章。4、工业革命的影响: 1、性质:既是技术革命,又是社会革命。2、作用(积极):①生产力:
②社会关系:
③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④世界格局: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兴起;
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生活方式:开始城市化进程;
思想观念:自由主义盛行、马克思主义诞生。
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比重渐增。欧美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其统治,世界市场初步(基本)形成。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工业革命
(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
(生产关系)前提和保证巩固和促进☆☆(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角度:从新史观来看工业革命的影响(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历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暴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带来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21)图8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
A.奴隶贸易的兴起 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C.内燃机的应用 D.垄断组织的形成
高考真题演练B3.(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8)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 )
A.蒸汽动力
B.水力动力
C.水电动力
D.机械动力B3.(2012年江苏历史,14)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C4.(2012年上海历史,14)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 )
A.16世纪中叶 B.17世纪中叶 C.18世纪中叶 D.19世纪中叶C二、进入电气时代
1、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及标志?
☆☆
2、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哪些重大成果?
☆☆
3、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4、你能谈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主要不同吗? ☆☆
问题探究二、进入电气时代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及标志19世纪下半期,在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开始出现新一轮的技术革新热潮。标志:冶金、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2,成就(1)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突出成就,世界开始进入“电器时代”
(2)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汽车、飞机问世,石油开采业发展,石油化工工业产生。
(3)新兴的化学工业取得显著发展
(4)技术革新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大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 发明来源:科学家潜心钻研,自然科学的发明同技术、生产真正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巨大发展2 范围不同:工业革命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5 进程不同: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日本、德国3开始部门不同:开始于重工业,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显著特点4 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石油化工工业等(四)影响: 1、作用(积极):2、后果(消极):重化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主要生产部门。①生产力:
②生产关系:
③生产结构:
④世界格局: 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产生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世界性战争阴影弥漫;
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3.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4.经济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走人类可持续发展之路。★ 两次工业革命的认识与启示: 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作用积极经济:政治:世界格局:社会生活: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城市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消极:带来殖民侵略、环境污染、贫富悬殊、人际关系冷漠等社会问题1.(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23)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中海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高考真题演练2.(2012年上海历史,18)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
A.电力与蒸汽
B.电力与钢铁
C.蒸汽与煤炭
D.煤炭与钢铁B耐用电灯泡爱迪生(Edison)主要发明:
投票计数器、
普用印刷机、
改良打字机、
留声机、
白炽灯、
喷火器、
活动电影机、
大型碎石机、
水底潜望镜、
传真电报、
有声电影机、
鱼雷机械装置、
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 、
第一所中央发电厂等。赫兹发现电磁波 贝尔及他设计的有线电话 马可尼于1895
年发明无线电通讯
技术。 1896年,美国人亨利·
福特造出第一辆四轮汽车。我们先来看看人类动力的发展史: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农耕时代,利用畜力和水力进行简单的生产,但是这种生产方式到了近代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制造出新的动力——蒸汽机、电力,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前人所梦想不到的改变——从农耕文明进入到工业文明。畜力——水力——蒸汽动力——电力发展过程:☆☆18C中期—19C中期19C70年代—20C初英国,后扩展到欧美英、美、德等国同时进行制度保证、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等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棉纺织业(珍妮机)
采矿、冶金、交通、火车、汽轮
有线电报蒸汽动力 煤来自工匠经验积累,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工业革命的扩展,
科技的进步电力(电动机、发电机、
电灯、电影放映机等)钢铁、化学、交通汽车、飞机
电话、无线电报电力、内燃机 电、石油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发明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蒸汽时代
工业时代电气时代工厂制度垄断组织(大企业)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垄断)时代初步形成最终形成☆☆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战争:
社会性质:近代工业向西方学习战争
瓜分狂潮
救亡图存
社会性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维新思潮
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1.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时代(有何特点?)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启了大企业时代(有何特点?)①(使用大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度成普遍组织形式;
②早期中小企业占多数
③自由主义思潮兴盛①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导致大企业出现
②大企业掌控国家的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
③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④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控制产品价格
⑤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跨国公司自由资本主义被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所替代经济组织的重大变化工场
(工业革命前)工厂制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大企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国内垄断跨国公司摩根、洛克菲勒、三井、西门子等可影响政府决策联合垄断分离,高级专业人才管理大企业时代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瓦特的蒸汽机工厂政府不加干涉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不分离中小企业占多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代表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信奉的理念所有权与经营权企业
规模组织形式时期工厂制度垄断组织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世界市场形成过程(1)开始形成:15-18世纪新航路开辟后(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完成(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完成四、世界市场的形成形成方式:形成过程:影响:工业革命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逼迫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出现初步形成最终形成欧美亚非拉世界交通便捷实力增强(经、军)增长加剧扩大特点:欧美工业国主导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被奴役、宰割,客观上促进近代化经济联系加强,生产力发展,易出现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政策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方式 国际贸易
资本输出
武力逼迫①物流(国际贸易):工业革命后“世界工厂”的地位决定了英国的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
②人口流动(人口迁移):19世纪欧洲移民的海外定居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③资金流动(资本输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加强了投资国与接受国的经济联系。
④武力与殖民统治: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撒向全球。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文艺复兴开辟新航路反宗教神学
反封建制度殖民掠夺
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确立并统治世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瓜分世界(原料和市场)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和阶段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孕育阶段14C初—15C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初具雏形15C末—16C初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拓展阶段16C初—18C末早期殖民扩张殖民扩张和掠夺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炮舰打开、商品输出最终形成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世界市场:
指人、财、物在世界范围的流动和配置。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市场。
指通过国际间的商品买卖使各国国内市场得以联系起来,其要素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动力、贸易规则、贸易渠道与途径等。 发展成熟,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瓜分世界;两次工业革命下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世界市场?途径?根本原因?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认识1、是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过程----革命史观
为新兴资产阶级攫取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廉价原料、投资场所提供了便利,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并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2、是世界整体化发展的过程---全球史观
人类历史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互相联系。
3、是文明传播的过程---文明史观
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整体世界的进步。
4、是对外征服的过程--(辩证唯物法)
这是一个非常不平等的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大肆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沉的灾难,犯下了滔天罪行。从史观角度分析1、(2007年北京文综)博物馆陈列着三张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A.哈格里夫斯 史蒂芬孙 卡尔·本茨
B.人工动力 蒸汽动力 燃油动力
C.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初 19世纪60年代
D.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C高考真题演练2.(10年江苏高考)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
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
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
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B3.(10年全国卷I)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
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
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
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
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C4.(09?全国Ⅰ卷文综)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B5.(09全国文综)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
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休的社会,而英国
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
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C6.(09北京文综)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上
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是
A.清教徒受到迫害
B.童工现象开始出现
C.广大农民丧失土地
D.产业工人相对贫困D7.(09山东文综)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
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
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
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A8.(09四川文综)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
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
促成英国之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海外市场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圈地运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确立B9.(09广东历史)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
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
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
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10.(07广东)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
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 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 B.相对论的提出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11.(07·广东)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AA12.(06·江苏)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
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
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
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D13.(09海南)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
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
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妇女加
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C14. (2009高考广东单科)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15. (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A. 蒸汽机车 B. 内燃机车
C.电力机车 D.汽车AA(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生产技术的变革]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主要手段-加速
世界市场的形成日益扩大世界市场与工场手工业生产手段下的商品供求矛盾廉价商品+武力征服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单元知识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