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2章2 生命起源
一、单选题
1.人们推测原始大气的成分最接近于( )
A.现代大气成分 B.月球上的大气成分
C.无氧呼吸产生的气体成分 D.火山喷发出的气体成分
2.(2021九下·宁波月考)下列有关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B.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C.自然选择学说观点认为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3.(2021九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为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利用甲烷、氨、氧气等气体模拟原始大气
B.实验中通过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大气的雷电条件
C.实验后可以在装置中检测到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
D.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转化为有机小分子的可能性
4.(2021九下·嘉兴月考)证据和逻辑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依据“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实验结果,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等有机物
B.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够形成生命
C.非生命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要经过漫长的时间
D.原始地球条件下,简单无机物可以生成简单有机物
5.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
C.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D.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6.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为尖而长(如图)。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强
B.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
C.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
D.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
7.最早出现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 )
A.蓝菌 B.海带 C.绿藻 D.水绵
8.为生物圈的形成创造了首要条件的是( )
A.原始地球 B.原始生命 C.多细胞生物 D.氧气
9.地球生命源于陆地还是海洋,抑或由小行星从宇宙某个遥远的地方携带而来?至今,有关地球生命的起源问题仍然是令科学家费尽心思的不解之谜。但是,科学家们一致认为与所有生物的发生都有关的物质是( )
A.蛋白质、核酸 B.葡萄糖、水
C.水、淀粉 D.脂肪、蛋白质
10.下列不属于生命起源条件的是( )
A.原始地球中有水蒸气、氨、甲烷等原始大气
B.原始地球存在高温、紫外线、雷电等自然条件
C.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D.原始地球有丰富的氧气,供给原始生命进行呼吸
11.对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解释,有种理论叫做“宇宙胚种论”,它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中的其他天体。近年来,科学家在分析陨石成分时,发现其他天体上存在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等;对某些彗星成分的分析也表明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由此,你认为“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 )
A.正确的,应当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
B.错误的,因为教材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
C.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D.一种假设,事实根据很少,至今还不能被证实
12.对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解释,科学史上有着许多种观点,其中有一种观点叫作“宇宙胚种论”,它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中的其他天体。近年来,科学家分析陨石成分时发现其他天体上存在着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等;某些彗星成分的分析也表明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由此,你认为“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 )
A.正确的,应当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
B.错误的,因为教材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
C.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D.一种事实根据很少的假说,至今还不能证明
13.根据科学家的推测,46亿年前的地球所没有的现象是( )
A.雨雪现象 B.熔岩现象 C.火山喷发 D.电闪雷鸣
14.米勒的模拟实验说明的物质变化情况( )
A.由无机物形成简单有机物
B.由简单的有机物形成复杂的有机物
C.复杂有机物形成复杂的多分子体系
D.由复杂的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15.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②生命起源于陆地
③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氨气、甲烷等
④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16.(2022九下·长兴开学考)如图是以海洋化学起源说为依据,结合地质学研究成果绘制的时间轴简图。
(1)米勒实验模拟的地球时期是 (填字母)。
(2)请推测最初形成的生命是 (填“需氧型”或 “不需氧型")。
(3)根据时间轴上植物类群出现的顺序,仅从结构特点推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 。
17.请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科学家研究表明,地球经常受到陨石撞击。
材料2 1969发现陨落在澳大利亚启逊镇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
材料3 1983年科学家用新分析技术对法国南部奥罗艾埃陨石进行分析,发现陨石中含有6%的有机物,20%的水。有机物中含有核酸等物质。
(1)陨石是天外来客,其中含有水、有机物,说明宇宙中存在着 的条件。
(2)从材料2陨石含有的有机物来看,其阶段相当于原始生命形成的 阶段。
(3)从材料3陨石含有的有机物来看,其阶段相当于原始生命形成的 阶段。
(4)因为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所以有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外星球来的。如果是这样,你能用类似教科书中“过程示意图”方式表示过程吗?
18.
如图所示是生命起源的过程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 。
(2)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 。
(3)发生在原始海洋中的过程是 。
(4)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5)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的成分有什么明显不同? 。
(6)上述过程说明原始生命是地球温度 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 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19.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至今仍是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的课题。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进行了模拟实验,开辟了通过实验研究生命起源的新途径。如图是美国科学家米勒等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装置,将装置内抽真空后,从a处泵入气体于玻璃仪器内,再将B中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利用电极模拟火花放电,经过b冷却后,形成的产物沉积在C中。请根据上述的说明,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 ;
A中没有的气体是 ;b实验装置的名称 是 。
(2)米勒提出的问题是 ?
(3)他做出的假设是 。
(4)他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是 。
(5)他得出的结论是 , 该结论被后人称为 假说。
20.自然发生论认为:生命是由 随时自发发生的,法国学者进行了著名的
实验,推翻了这学说.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是在 条件下,由
经过 逐渐进化而来.
21.如图是一实验的装置,据图回答.
(1)这是美国学者 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
(2)A内现象是模拟 中发生的 .
(3)BC中的液体相当于 .
(4)7天后,对C处水溶液进行分析发现了 .
(5)实验的结果表明 .
22.关于生命的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多种观点,如A.自然发生论、B.宇宙生命论、C.化学进化论、D.神创论、E.生生论等,请在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说法前标出其对应的观点.
Ⅰ.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神或上帝创造的,物种是一成不变的.
Ⅱ.生命是由非生命的物质随时自发地发生的.
Ⅲ.生物只能来自生物,不能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地产生.
Ⅳ.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先由无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小分子经长期演变形成的.
Ⅴ.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中的其他星球.
23.历史上巨行星(如木星和土星)的大气成分变化可能较小,而现在它们的大气中都没有游离氧,其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甲烷和氨.由此推断,原始地球空气成分和木星、土星上的大气成分类似.1953年米勒做了一个探索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实验.米勒向装置中通入推测的原始大气成分:甲烷、氢气、氨、水蒸气,通过放电和紫外线照射的方法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获得了多种氨基酸.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米勒实验属于 (选填““对照实验”或“模拟实验”).
(2)米勒试验装置中大容器内模拟了 的成分,它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主要不含 .进行火化放电模拟 ,主要为该实验提供 .
(3)米勒试验装置中煮沸的水模拟了 ,冷凝后获得了氨基酸,氨基酸合成大分子
(4)通过这个试验米勒得出的结论是 .
(5)根据米勒的试验,部分学者提出了化学起源学说,他们认为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原始大气(无机小分子)→ → →原始生命.
(6)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生命起源于
24.米勒的实验开创了生命起源研究的新途径。你能对他的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吗?
(1)火花放电的作用是 。
(2)向装置内输入的气体主要是 。
(3)米勒提出的问题是 。
(4)米勒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是 。
(5)米勒得出的结论是 。
25.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摸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气、氢气、水蒸气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1)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过程。
A.火山爆发 B.闪电现象
C.高温现象 D.宇宙射线辐射
(2)实验中合成的氨基酸,可以用来合成()
A.水 B.氧气 C.营养物质 D.蛋白质
(3)米勒的实验说明,生命在起源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是()的供给。
A.氧气 B.能量
C.陨石 D.其它星球的生命
(4)根据米勒实验,得到的合理推论是()
A.尽管不能证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原始生命,但证明能形成构成生命的有机物
B.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C.原始地球上存在有大量的蛋白质和DNA物质
D.原始地球上根本不可能产生生命物质
三、实验探究题
26.右图是米勒实验的装置图,它模拟原始地球空气的成分(主要是甲烷、氢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氨气等),并通过放电和照射紫外线的方式进行实验,结果获得了多种氨基酸,以此来说明在原始地球上小分子物质可以逐渐形成比较大的分子。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模拟的是原始地球上哪种因素所起的作用 。
(2)将水煮沸以及混合气体的目的是什么 。
(3)确定上述装置中所使用的3种能源形式。 。
(4)从实验能收集到氨基酸混合物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5)其他一些科学家用高温和放射线进行同样的实验,它们替代了上述实验装置的哪一部分 。
(6)科学家在彗星和陨石中发现了氨基酸。你又如何来评价米勒的这个实验呢 。
27.请回答有关生命起源和人类进化的问题
Ⅰ.有人将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表示为
无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大分子物质 独立的体系 原始生命
(1)该学说认为原始生命是由 经过及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填题中字母) ,发生在原始海洋的是(填题中字母) .
(2)米勒首先用该实验验证了 过程是可能的,我国首次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和核酸也证实了这一学说的可能性
Ⅱ.人类起源的最直接证据是 ;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人类学家将是否 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类,根据其遗传特征不同分为四个大的种族,但从生物分类上来说,他们同属于一个物种即 .
28.19世纪中叶,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做了下面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如下问题:
(1)巴斯德把澄清的肉汤倒入两个曲颈烧瓶中,把其中的一瓶肉汤煮沸,而另一瓶则不加热煮沸,几天后,未煮沸的肉汤变得浑浊,表明肉汤中长有 ,而煮沸的肉汤仍保持澄清,巴斯德由此推测出 不会自发地从肉汤中长出,只有在 已经存在的条件下才能产生新的 。接着,巴斯德打破了盛有澄清肉汤的曲颈瓶的瓶颈,数日后,澄清的肉汤变得 。
(2)巴斯德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四、解答题
29.(2022九下·舟山月考)历史上巨行星(如木星和土星)的大气成分变化可能较小,而现在它们的大气中都没有游离氧,其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甲烷和氨。由此推断,原始地球空气成分和木星、土星上的大气成分类似。1953年米勒做了一个探索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实验。米勒向装置中通入推测的原始大气成分:甲烷、氢气、氨、水蒸气,通过放电和紫外线照射的方法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获得了多种氨基酸。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米勒实验属于“模拟实验”。米勒试验装置中左上方大容器内模拟了 的成分,它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主要不含 。进行火化放电模拟闪电,主要为该实验提供 。
(2)米勒试验装置中煮沸的水模拟了 ,冷凝后获得了氨基酸。通过这个试验米勒得出的结论是 。
(3)根据米勒的试验,部分学者提出了化学起源学说,他们认为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原始大气(无机小分子)→ →复杂有机物→原始生命。
30.如图是生命起源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 .
(2)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 (填字母).
(3)发生在原始海洋中的过程是 (填字母).
(4)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填字母).
(5)原始大气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不同 .
(6)上述过程说明原始生命是在地球诞生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
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7)米勒实验支持了生命化学进化的 过程.
31.今年春夏季的连续干旱,使我国江南地区田地龟裂,河塘干涸,农作物大量减产或绝收,渔业生产大受影响。请根据以上信息和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生物之源,在 中,有机物相互作用形成了最初的生命,即原始生命诞生离不开水。
(2)干旱影响春播,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分析,是因为
(3)稻苗吸足水后,植株硬挺,叶片舒展,有利于 作用。
(4)干旱使鱼类和青蛙生存困难,其原因是鱼是用 呼吸,在水中游泳;青蛙的 必须在水中进行。
(5)水龙虾为争夺将要干涸的水塘,彼此间经常发生自相残杀,小龙虾间的这种关系是( )
A.共生 B.生存斗争 C.合作
(6)请你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怎样做到保水和增大降水量?
32.村料分析题: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至今仍是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的课题。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进行了模拟实验,开辟了通过实验研究生命起源的新途径。米勒认为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氨、氢气和水蒸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60年代以来,相继发现了一些新的科学事实。
资料1: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经研究揭示,月球表面许多环形山是陨石坑。它们是在月球刚形成时被大量天体撞击造成的。这表明太阳系初期,天体碰撞频繁,地球也不会例外。可以推测,那时地壳比较脆弱,到处火山爆发,地球表面温度极高,即使有少量的甲烷和氨气放出,也会立刻被高温和极强的紫外线辐射裂解成二氧化碳、氢气和氮气。
资料2:天体学家已发现数十种星际分子(是指存在于星际空间的分子),它们大多是有机化合物。1969年坠落在澳大利亚麦启逊镇的陨石中含有氨基酸…
(1)结合米勒的观点,指出以上资料哪些不支持米勒实验的结论,请简要说明。
(2)根据资料2,你会提出什么假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原始大气的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气、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
【解答】A.现代大气主要是氮气和氧气,A错误;
B.月球上没有大气层,B错误;
C.无氧呼吸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而原始大气成分多样,C错误;
D.地球形成之初,地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气,缺少氧气,与火山爆发时发出的气体相近,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D.
2.【答案】C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1.亲缘关系越近,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其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其蛋白质分子的差别就越大。
2.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4.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解答】A: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正确。
B: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正确。
C:自然选择学说观点认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错误。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正确。
故选C。
3.【答案】A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解答】A:米勒实验装置大容器内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原始大气没哟氧气,A错误。
B:实验中通过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大气的雷电条件,正确。
C:实验后可以在装置中检测到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正确。
D: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转化为有机小分子的可能性,正确。
故选A。
4.【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的成分,其中甲烷、氨、氧等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火花放电模拟了闪电,冷凝器模拟了降雨,装置下的液体模拟了原始海洋。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种有4种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爱你想爱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解答】米勒的实验结论: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通过米勒的实验,我们可以推测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简单的无机物可以生成简单的有机物;
故答案为:D.
5.【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解答】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目前,因为可以进行代谢作用和能进行繁殖作用是生命的两大特征。而生成无论是核酸分子还是其它有机大分子,都可能由环境中的小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从有机大分子到生命是一个飞跃,其中的机理和过程尚不清晰。因此,生命起源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从有机多大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地雀的个体之间喙不同即存在着变异,有的地雀的喙尖而长,有的喙粗而短,喙尖而长的地雀容易取食仙 人掌而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但是喙粗而短的地雀不容易取食仙人掌,生存下来的机会较少,这是不适者被淘汰,这样一代代的选择 、进化下去,就形成了今天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的大多为喙尖而长的地雀,因此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的结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答案】A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最早出现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蓝菌, 蓝藻能够进行产氧光合作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答案】B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解答】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物圈,故为生物圈的形成创造了首要条件的是原始生命,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A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解答】蛋白质是构成生物细胞的主要成分,核酸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所以蛋白质、核酸与所有生物的发生都有关,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命起源的条件。
【解答】原始大气为原始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原料;原始海洋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场所;紫外线、闪电等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能量;那时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生命进行厌氧呼吸,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宇宙胚种论。
【解答】“宇宙胚种论”的观点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的其他天体,通过适当的途径到达地球的。近年来,对一些陨石成分的分析,发现在其他天体上存在着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各种氨基酸等;对一些彗星成分分析,也发现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确实能够通过这些作出“宇宙胚种论”假设.但是假设毕竟是假设,由于事实证据太少,至今也不能否定也无法证实,现在人们认可的是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所以“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一种事实根据很少的假设,至今既不能否定也不能证实,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宇宙胚种论也称天外胚种论认为,地球上生命的种子来自宇宙,还有人推断是同地球碰撞的彗星之一带着一个生命的胚胎,穿过宇宙,将其留在了刚刚诞生的地球之上,从而地球上才有了生命。但是,一些持反对意见的科学家却认为,彗星是带来了某些物质,但那不是决定性的,产生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在地球上本来就已经存在。
【解答】"宇宙胚种论"的理论还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退一步说,此说即使能成立,也没有解决最早的"胚种"(生命)是怎样起源的问题。
故答案为:D
13.【答案】A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这些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以后,即36亿年前,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因此根据科学家的推测,46亿年前的地球所没有的现象是雨雪现象.
故选:A
14.【答案】A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解答】解:米勒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证实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步,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汽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同时还形成了氰氢酸,而氰氢酸可以合成腺嘌呤,腺嘌呤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单位.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选:A
15.【答案】C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解答】解:①化学起源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①正确;②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可见,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②错误;③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③正确;④现代地球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了,因为已经不具备当时的条件了,④正确.
故选:C.
16.【答案】(1)A
(2)不需氧型
(3)从简单到复杂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1.目前,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米勒模拟实验证明原始地球条件下,简单无机物形成简单有机物是完全可能的。
2.原始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氨、甲烷、水蒸气、硫化氢和少量氢气等,特点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气,据此推测,最初形成的生命是不需氧型。
古人类是对化石人类的一种泛称。认为从猿类到人类共经过拉玛古猿、南猿、猿人、古人、新人等几个阶段。除新人外均属已绝灭的种类。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解答】(1)米勒的实验模拟的是原始地球未出现原始生命的时期,对应图中的A时期。
(2)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由此推测最初形成的生命是不需氧型。
(3)开始出现的生命单细胞的生物,比较简单,后出现的被子植物的结构复杂,仅从结构特点推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
17.【答案】(1)形成原始生命
(2)第一
(3)第二
(4)陨石坠落地球——原始有机小分子(陨石中)——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解答】(1)陨石是天外来客,其中含有水、有机物,说明宇宙中存在着形成原始生命的条件。
(2)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物质在紫外线、闪电、高温和宇宙射线等条件的激发下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雨水汇入原始海洋,经过长期演变,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逐渐聚集并在外表形成了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这些独立的体系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最简单的原始生命形式,可见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因此从材料2陨石含有的有机物来看,其阶段相当于原始生命形成的第一阶段。
(3)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物质在紫外线、闪电、高温和宇宙射线等条件的激发下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雨水汇入原始海洋,经过长期演变,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逐渐聚集并在外表形成了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这些独立的体系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最简单的原始生命形式,可见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因此从材料3陨石含有的有机物来看,其阶段相当于原始生命形成的第二阶段。
(4)因为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所以有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外星球来的。如果是这样,用类似教科书中“过程示意图”方式表示的过程是陨石坠落地球——原始有机小分子(陨石中)——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故答案为:(1)形成原始生命(2)第一(3)第二(4)陨石坠落地球——原始有机小分子(陨石中)——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18.【答案】(1)紫外线、闪电、高温
(2)A
(3)BCD
(4)C
(5)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现在大气中含氧气
(6)下降;非生命物质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在众多的生命起源学说中,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解答】(1)在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紫外线、闪电、高温。
(2)图中A过程(从原始大气到有机小分子物质)发生在原始大气中。
(3)B、C、D过程发生在原始海洋中。
(4)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从有机大分子物质到形成原始生命的C过程,它实现了生命的新陈代谢和增殖。
(5)原始大气和现在大气成分的明显不同是原始大气中没有现在大气中含有的氧气。
(6)从上述过程说明原始生命是地球温度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故答案为:(1) 紫外线、闪电、高温 (2)A(3)BCD(4)C(5) 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现在大气中含氧气 (6) 下降;非生命物质
19.【答案】(1)原始天空的闪电;氧气;泠凝器
(2)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吗
(3)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4)产生了多种氨基酸等有机物
(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化学进化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解题关键在于熟记掌握化学进化假说的四个阶段。米勒的实验及结论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点,要注意理解额掌握。
化学进化假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个分子体系;第四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解答】(1)原始天空的闪电;氧气;泠凝器
(2)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吗
(3)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4)产生了多种氨基酸等有机物
(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化学进化
20.【答案】非生命物质;鹅颈瓶;原始地球;非生命物质;化学途径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关于生命的起源有很多学说,自然发生论是其中之一.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学说,据此解答.
【解答】解:自然发生说是19世纪前广泛流行的理论.这种学说认为,生命是从非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如:我国古代提出的“腐草化为萤”、海尔蒙特的“谷粒和破旧的衣衫滋生老鼠”实验、牛顿的“变弱的彗星尾巴变成植物”理论都曾作为自然发生论的依据.
19世纪时,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
如图是巴斯德设计的鹅颈瓶实验的装置图,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这一观点称为“生生论”. 推翻了自然发生论.
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途径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故答案为:非生命物质;鹅颈瓶;原始地球;非生命物质;化学途径.
21.【答案】(1)米勒
(2)原始大气;闪电
(3)原始的海洋
(4)氨基酸
(5)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
【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1)如图是米勒实验的装置,米勒是美国青年学者.(2)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条件.(3)、(4)C处为取样,若取样鉴定,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BC中的液体相当于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原始海洋.(5)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答案为:(1)米勒;(2)原始大气;闪电(3)原始的海洋(4)氨基酸(5)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22.【答案】D;A;E;C;B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命的起源;关于生命的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多种观点,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思考解答.
【解答】解:A自然发生论与神创论差不多同样的古老,人们根据自己双眼对许多表面现象的观察,如腐肉会产生蛆,久不洗澡会生虱子等,得出了低等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这叫做自然发生论或自生论.
B宇宙发生论认为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球,生命可能起源于其他星球.人们提出地球生命来源于别的星球或宇宙的“胚种”,根据是地球所有生物有统一的遗传密码及稀有元素埋在酶系中持有特殊重要作用等事实.
C化学进化论:主张从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来研究生命的起源.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
D神创论认为,地球及万物是上帝在大约6000年以前,即公元前4004年10月26日上午9:00 钟创造出来的.自从被上帝创造出来以后,地球上的生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相信世界是上帝有目的地设计和创造的,由上帝制定的法则所主宰,是有序协调、安排合理、美妙完善且永恒不变的.并且,那个年代所有著名的学者都毫不怀疑地相信圣经的字面解释,神创论的思想对那个时代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E生生论: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
故答案为:D;A;E;C;B
23.【答案】(1)模拟实验
(2)原始大气;氧气;闪电;能量
(3)原始海洋;蛋白质
(4)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5)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大分子物质
(6)原始海洋里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米勒用实验验证了这一步,据此解答.
【解答】解:(1)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因为现在的大气与原始大气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米勒是通过模拟原始大气成分进行实验的,属于模拟实验.(2)美国青年学者用如图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原始大气中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它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主要不含有氧气.米勒向装置中通入推测的原始大气成分:甲烷、氢气、氨、水蒸气,因此米勒实验装置大容器内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实验中,进行火化放电是模拟了原始地球上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3)米勒试验装置中煮沸的水模拟了原始海洋,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氨基酸合成大分子蛋白质.因此,“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合成有机小分子,如氨基酸.(4)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观察到实验收集氨基酸混合物的现象,可以推测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反应生成有机小分子,是完全可能的.(5)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6)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里.
故答案为:(1)模拟实验(2)原始大气;氧气;闪电;能量(3)原始海洋;蛋白质(4)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5)有机小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6)原始海洋
24.【答案】(1)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
(2)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汽等
(3)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么?
(4)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在米勒的模拟实验,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汽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同时还形成了氰氢酸,而氰氢酸可以合成腺嘌呤,腺嘌呤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单位.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1实验中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2向装置内输入的气体是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汽等“还原性大气”.3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么?4米勒作出的假设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5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分析】此题考查了米勒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25.【答案】(1)B
(2)D
(3)B
(4)A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1)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闪电过程。(2)合成的氨基酸可以用来合成蛋白质。(3)生命起源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是能量。(4)米勒实验尽管不能证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原始生命,但证明能形成构成生命的有机物 。
【分析】本题考查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意在考查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理解,通过题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就能做出此题。
26.【答案】(1)闪电
(2)模拟原始大气
(3)电能、光能、热能
(4)原始大气在闪电和紫外线作用下,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可能可以转变成比较大的分子
(5)高温和放射线替代了上述实验装置的加热装置、电极和紫外灯。
(6)彗星和陨石中有氨基酸,说明地球上的生命也可能来自外星球;米勒实验只能说明原始地球上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可能可以转变成比较大的分子,但不能绝对地说地球上的生命只起源于地球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该装置为原始地球的模拟,目的是为了探究生命的起源。实验证明,在原始环境条件下(原始大气条件,以及闪电、紫外线等条件)可以合成小分子有机物,推测小分子有机物经过聚合作用进一步形成大分子有机物,从而形成生命体。
【解答】(1)该实验中,电极模拟的是原始地球上闪电所起的作用。(2)将水煮沸以及混合气体的目的是模拟原始大气。(3)装置中所使用的3种能源形式为:电能、光能、热能。(4)从实验能收集到氨基酸混合物现象,可以说明原始大气在闪电和紫外线作用下,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可能可以转变成比较大的分子物质。(5)用高温和放射线进行同样的实验,替代了上述实验装置的加热装置、电极和紫外灯。(6)科学家在彗星和陨石中发现了氨基酸,说明地球上的生命也可能来自外星球;米勒实验只能说明原始地球上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可能可以转变成比较大的分子,但不能绝对地说地球上的生命只起源于地球。
故答案为:(1)闪电;(2)模拟原始大气;(3)电能、光能、热能;(4)原始大气在闪电和紫外线作用下,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可能可以转变成比较大的分子。(5)高温和放射线替代了上述实验装置的加热装置、电极和紫外灯。(6)彗星和陨石中有氨基酸,说明地球上的生命也可能来自外星球;米勒实验只能说明原始地球上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可能可以转变成比较大的分子,但不能绝对地说地球上的生命只起源于地球。
27.【答案】(1)非生命物质;A;B、C、D
(2)A;化石;森林古猿;能直立行走;智人种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解答】解:Ⅰ、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由上可知,原始生命的形成过程是: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后来在原始海洋中原始生命开始慢慢进化,逐渐进出出了原始的单细胞生物.(1)上述过程说明,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A,即由无机物形成有几小分子物质.此过程说明原始地球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小分子物质.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有机物质、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D从原始生命进化出单细胞生物都是在原始海洋中.(2)1965年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它是一种蛋白质分子;1981年又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它也是一种有机大分子物质;这在生命起源研究上的意义是:表明由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也是可能的.
Ⅱ、人类起源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森林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是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类,根据其遗传特征不同分为四个大的种族,但从生物分类上来说,他们同属于一个物种即智人种.
故答案为:Ⅰ、(1)非生命物质;A;B、C、D;(2)A;
Ⅱ、化石;森林古猿;能直立行走,智人种.
28.【答案】(1)微生物;微生物;活的微生物;微生物;浑浊
(2)只有在活微生物存在的条件下,才能繁殖出新的微生物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1)巴斯德将新鲜的肉汤装入两个瓶中,其中一个瓶子在高温下将瓶颈拉成弯曲、细长的鹅颈形,然后高温灭菌,放在温暖的环境中。普通瓶中的肉汤几天就腐败了,而鹅颈瓶中的肉汤放置了四年也没有腐败。巴斯德认为,普通瓶中的肉汤,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去,几天就腐败了,而鹅颈瓶中的肉汤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因此四年都没有腐败。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巴斯德打破了放置四年的鹅颈瓶的瓶颈,几天后,肉汤就腐败了。巴斯德的实验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2)巴斯德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在活微生物存在的条件下,才能繁殖出新的微生物。
【分析】此题考查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难度一般,解答时可要熟记实验知识。
29.【答案】(1)原始大气;氧气;能量
(2)原始海洋;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3)有机小分子物质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米勒用实验验证了这一步。
米勒试验装置中煮沸的水模拟了原始海洋,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观察到实验收集氨基酸混合物的现象,可以推测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反应生成有机小分子,是完全可能的。
【解答】(1)米勒实验属于“模拟实验”。米勒试验装置中左上方大容器内模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它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主要不含氧气。进行火化放电模拟闪电,主要为该实验提供能量。
(2)米勒试验装置中煮沸的水模拟了原始海洋,冷凝后获得了氨基酸。通过这个试验米勒得出的结论是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3)根据米勒的试验,部分学者提出了化学起源学说,他们认为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原始大气(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物质→复杂有机物→原始生命。
30.【答案】(1)紫外线、闪电等
(2)A
(3)B、C、D
(4)D
(5)原始大气成分中没有氧气
(6)非生命物质
(7)由无机物转化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在众多的生命起源学说中,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等人所做的实验是为了证明该学说的第一步.
【解答】解:(1)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的第一个阶段,是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在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紫外线、雷电、高温.(2)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A,即由无机物形成有几小分子物质.此过程说明原始地球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小分子物质.(3)发生在原始海洋中的过程是: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有机物质、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D从原始生命进化出单细胞生物都是在原始海洋中.(4)从有机大分子到生命是一个飞跃,其中的机理和过程尚不清晰.因此,生命起源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D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5)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6)上述过程说明原始生命是地球温度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里,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7)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答案为:(1)紫外线、闪电等(2)A (3)B、C、D (4)D(5)原始大气成分中没有氧气(6)非生命物质(7)由无机物转化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31.【答案】(1)原始海洋
(2)缺乏水分
(3)光合
(4)鳃;生殖发育
(5)B
(6)我们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爱护植物等措施增加植被,使其起到保水和增大降水量的作用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1化学起源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当时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干旱影响春播,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分析,是因为缺乏水分。3水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水能使植物体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枝叶舒展,使其充分接受阳光,利于光合作用。4鱼适应水中生活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是能用鳃呼吸,鳃是鱼的呼吸器官,能吸收水中的溶解氧,二是能用鳍游泳,来取食和避敌,青蛙等两栖动物是水中产卵,水中受精,其幼体蝌蚪的发育必须在水中才能完成,因此,干旱使鱼类和青蛙生存困难。5自然界的生物普遍有过度繁殖的倾向,生物的数量就会大增,而自然界的物质以及生存空间则是有限的,它们就要为争夺这有限的物质和生存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水龙虾为争夺将要干涸的水塘,彼此间经常发生自相残杀,小龙虾间的这种关系就是生存斗争,故选:B。6绿色植物庞大的根系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绿色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把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成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发出去,大大增加了空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据此我们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爱护植物等措施增加植被,使其起到保水和增大降水量的作用。
【分析】本题生命的起源、种子萌发的条件、植物需水的原因、鱼类和两栖类的生殖发育、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等知识。
32.【答案】(1)资料1表明,早期地球表面温度极高,原始大气中不可能存在甲烷和氨气等物质,因此这个资料不支持米勒实验的结论。资料2显示,星际分子大多是有机化合物,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有机物有可能来自星际分子,而不是来自地球,因此这个资料也不支持米勒实验的结论。
(2)生命的起源有可能来自宇宙。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1)资料1表明,早期地球表面温度极高,原始大气中不可能存在甲烷和氨气等物质,因此这个资料不支持米勒实验的结论。资料2显示,星际分子大多是有机化合物,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有机物有可能来自星际分子,而不是来自地球,这对米勒实验证实的结论提出了挑战。(2)生命的起源有可能来自宇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科普文章,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的能力。解题时应首先分析米勒实验的条件、原料、结果、结论,然后从材料中找出与米勒实验环节相矛盾的信息并加以说明。
1 / 1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2章2 生命起源
一、单选题
1.人们推测原始大气的成分最接近于( )
A.现代大气成分 B.月球上的大气成分
C.无氧呼吸产生的气体成分 D.火山喷发出的气体成分
【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原始大气的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气、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
【解答】A.现代大气主要是氮气和氧气,A错误;
B.月球上没有大气层,B错误;
C.无氧呼吸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而原始大气成分多样,C错误;
D.地球形成之初,地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气,缺少氧气,与火山爆发时发出的气体相近,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D.
2.(2021九下·宁波月考)下列有关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B.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C.自然选择学说观点认为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答案】C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1.亲缘关系越近,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其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其蛋白质分子的差别就越大。
2.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4.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解答】A: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正确。
B: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正确。
C:自然选择学说观点认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错误。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正确。
故选C。
3.(2021九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为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利用甲烷、氨、氧气等气体模拟原始大气
B.实验中通过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大气的雷电条件
C.实验后可以在装置中检测到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
D.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转化为有机小分子的可能性
【答案】A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解答】A:米勒实验装置大容器内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原始大气没哟氧气,A错误。
B:实验中通过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大气的雷电条件,正确。
C:实验后可以在装置中检测到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正确。
D: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转化为有机小分子的可能性,正确。
故选A。
4.(2021九下·嘉兴月考)证据和逻辑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依据“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实验结果,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等有机物
B.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够形成生命
C.非生命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要经过漫长的时间
D.原始地球条件下,简单无机物可以生成简单有机物
【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的成分,其中甲烷、氨、氧等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火花放电模拟了闪电,冷凝器模拟了降雨,装置下的液体模拟了原始海洋。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种有4种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爱你想爱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解答】米勒的实验结论: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通过米勒的实验,我们可以推测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简单的无机物可以生成简单的有机物;
故答案为:D.
5.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
C.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D.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解答】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目前,因为可以进行代谢作用和能进行繁殖作用是生命的两大特征。而生成无论是核酸分子还是其它有机大分子,都可能由环境中的小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从有机大分子到生命是一个飞跃,其中的机理和过程尚不清晰。因此,生命起源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从有机多大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为尖而长(如图)。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强
B.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
C.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
D.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
【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地雀的个体之间喙不同即存在着变异,有的地雀的喙尖而长,有的喙粗而短,喙尖而长的地雀容易取食仙 人掌而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但是喙粗而短的地雀不容易取食仙人掌,生存下来的机会较少,这是不适者被淘汰,这样一代代的选择 、进化下去,就形成了今天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的大多为喙尖而长的地雀,因此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的结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最早出现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 )
A.蓝菌 B.海带 C.绿藻 D.水绵
【答案】A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最早出现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蓝菌, 蓝藻能够进行产氧光合作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为生物圈的形成创造了首要条件的是( )
A.原始地球 B.原始生命 C.多细胞生物 D.氧气
【答案】B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解答】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物圈,故为生物圈的形成创造了首要条件的是原始生命,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地球生命源于陆地还是海洋,抑或由小行星从宇宙某个遥远的地方携带而来?至今,有关地球生命的起源问题仍然是令科学家费尽心思的不解之谜。但是,科学家们一致认为与所有生物的发生都有关的物质是( )
A.蛋白质、核酸 B.葡萄糖、水
C.水、淀粉 D.脂肪、蛋白质
【答案】A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解答】蛋白质是构成生物细胞的主要成分,核酸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所以蛋白质、核酸与所有生物的发生都有关,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下列不属于生命起源条件的是( )
A.原始地球中有水蒸气、氨、甲烷等原始大气
B.原始地球存在高温、紫外线、雷电等自然条件
C.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D.原始地球有丰富的氧气,供给原始生命进行呼吸
【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命起源的条件。
【解答】原始大气为原始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原料;原始海洋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场所;紫外线、闪电等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能量;那时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生命进行厌氧呼吸,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对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解释,有种理论叫做“宇宙胚种论”,它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中的其他天体。近年来,科学家在分析陨石成分时,发现其他天体上存在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等;对某些彗星成分的分析也表明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由此,你认为“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 )
A.正确的,应当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
B.错误的,因为教材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
C.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D.一种假设,事实根据很少,至今还不能被证实
【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宇宙胚种论。
【解答】“宇宙胚种论”的观点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的其他天体,通过适当的途径到达地球的。近年来,对一些陨石成分的分析,发现在其他天体上存在着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各种氨基酸等;对一些彗星成分分析,也发现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确实能够通过这些作出“宇宙胚种论”假设.但是假设毕竟是假设,由于事实证据太少,至今也不能否定也无法证实,现在人们认可的是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所以“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一种事实根据很少的假设,至今既不能否定也不能证实,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对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解释,科学史上有着许多种观点,其中有一种观点叫作“宇宙胚种论”,它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中的其他天体。近年来,科学家分析陨石成分时发现其他天体上存在着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等;某些彗星成分的分析也表明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由此,你认为“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 )
A.正确的,应当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
B.错误的,因为教材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
C.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D.一种事实根据很少的假说,至今还不能证明
【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宇宙胚种论也称天外胚种论认为,地球上生命的种子来自宇宙,还有人推断是同地球碰撞的彗星之一带着一个生命的胚胎,穿过宇宙,将其留在了刚刚诞生的地球之上,从而地球上才有了生命。但是,一些持反对意见的科学家却认为,彗星是带来了某些物质,但那不是决定性的,产生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在地球上本来就已经存在。
【解答】"宇宙胚种论"的理论还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退一步说,此说即使能成立,也没有解决最早的"胚种"(生命)是怎样起源的问题。
故答案为:D
13.根据科学家的推测,46亿年前的地球所没有的现象是( )
A.雨雪现象 B.熔岩现象 C.火山喷发 D.电闪雷鸣
【答案】A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这些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以后,即36亿年前,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因此根据科学家的推测,46亿年前的地球所没有的现象是雨雪现象.
故选:A
14.米勒的模拟实验说明的物质变化情况( )
A.由无机物形成简单有机物
B.由简单的有机物形成复杂的有机物
C.复杂有机物形成复杂的多分子体系
D.由复杂的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答案】A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解答】解:米勒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证实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步,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汽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同时还形成了氰氢酸,而氰氢酸可以合成腺嘌呤,腺嘌呤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单位.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选:A
15.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②生命起源于陆地
③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氨气、甲烷等
④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解答】解:①化学起源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①正确;②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可见,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②错误;③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③正确;④现代地球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了,因为已经不具备当时的条件了,④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16.(2022九下·长兴开学考)如图是以海洋化学起源说为依据,结合地质学研究成果绘制的时间轴简图。
(1)米勒实验模拟的地球时期是 (填字母)。
(2)请推测最初形成的生命是 (填“需氧型”或 “不需氧型")。
(3)根据时间轴上植物类群出现的顺序,仅从结构特点推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 。
【答案】(1)A
(2)不需氧型
(3)从简单到复杂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1.目前,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米勒模拟实验证明原始地球条件下,简单无机物形成简单有机物是完全可能的。
2.原始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氨、甲烷、水蒸气、硫化氢和少量氢气等,特点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气,据此推测,最初形成的生命是不需氧型。
古人类是对化石人类的一种泛称。认为从猿类到人类共经过拉玛古猿、南猿、猿人、古人、新人等几个阶段。除新人外均属已绝灭的种类。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解答】(1)米勒的实验模拟的是原始地球未出现原始生命的时期,对应图中的A时期。
(2)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由此推测最初形成的生命是不需氧型。
(3)开始出现的生命单细胞的生物,比较简单,后出现的被子植物的结构复杂,仅从结构特点推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
17.请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科学家研究表明,地球经常受到陨石撞击。
材料2 1969发现陨落在澳大利亚启逊镇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
材料3 1983年科学家用新分析技术对法国南部奥罗艾埃陨石进行分析,发现陨石中含有6%的有机物,20%的水。有机物中含有核酸等物质。
(1)陨石是天外来客,其中含有水、有机物,说明宇宙中存在着 的条件。
(2)从材料2陨石含有的有机物来看,其阶段相当于原始生命形成的 阶段。
(3)从材料3陨石含有的有机物来看,其阶段相当于原始生命形成的 阶段。
(4)因为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所以有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外星球来的。如果是这样,你能用类似教科书中“过程示意图”方式表示过程吗?
【答案】(1)形成原始生命
(2)第一
(3)第二
(4)陨石坠落地球——原始有机小分子(陨石中)——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解答】(1)陨石是天外来客,其中含有水、有机物,说明宇宙中存在着形成原始生命的条件。
(2)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物质在紫外线、闪电、高温和宇宙射线等条件的激发下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雨水汇入原始海洋,经过长期演变,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逐渐聚集并在外表形成了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这些独立的体系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最简单的原始生命形式,可见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因此从材料2陨石含有的有机物来看,其阶段相当于原始生命形成的第一阶段。
(3)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物质在紫外线、闪电、高温和宇宙射线等条件的激发下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雨水汇入原始海洋,经过长期演变,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逐渐聚集并在外表形成了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这些独立的体系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最简单的原始生命形式,可见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因此从材料3陨石含有的有机物来看,其阶段相当于原始生命形成的第二阶段。
(4)因为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所以有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外星球来的。如果是这样,用类似教科书中“过程示意图”方式表示的过程是陨石坠落地球——原始有机小分子(陨石中)——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故答案为:(1)形成原始生命(2)第一(3)第二(4)陨石坠落地球——原始有机小分子(陨石中)——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18.
如图所示是生命起源的过程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 。
(2)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 。
(3)发生在原始海洋中的过程是 。
(4)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5)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的成分有什么明显不同? 。
(6)上述过程说明原始生命是地球温度 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 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答案】(1)紫外线、闪电、高温
(2)A
(3)BCD
(4)C
(5)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现在大气中含氧气
(6)下降;非生命物质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在众多的生命起源学说中,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解答】(1)在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紫外线、闪电、高温。
(2)图中A过程(从原始大气到有机小分子物质)发生在原始大气中。
(3)B、C、D过程发生在原始海洋中。
(4)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从有机大分子物质到形成原始生命的C过程,它实现了生命的新陈代谢和增殖。
(5)原始大气和现在大气成分的明显不同是原始大气中没有现在大气中含有的氧气。
(6)从上述过程说明原始生命是地球温度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故答案为:(1) 紫外线、闪电、高温 (2)A(3)BCD(4)C(5) 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现在大气中含氧气 (6) 下降;非生命物质
19.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至今仍是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的课题。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进行了模拟实验,开辟了通过实验研究生命起源的新途径。如图是美国科学家米勒等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装置,将装置内抽真空后,从a处泵入气体于玻璃仪器内,再将B中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利用电极模拟火花放电,经过b冷却后,形成的产物沉积在C中。请根据上述的说明,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 ;
A中没有的气体是 ;b实验装置的名称 是 。
(2)米勒提出的问题是 ?
(3)他做出的假设是 。
(4)他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是 。
(5)他得出的结论是 , 该结论被后人称为 假说。
【答案】(1)原始天空的闪电;氧气;泠凝器
(2)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吗
(3)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4)产生了多种氨基酸等有机物
(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化学进化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解题关键在于熟记掌握化学进化假说的四个阶段。米勒的实验及结论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点,要注意理解额掌握。
化学进化假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个分子体系;第四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解答】(1)原始天空的闪电;氧气;泠凝器
(2)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吗
(3)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4)产生了多种氨基酸等有机物
(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化学进化
20.自然发生论认为:生命是由 随时自发发生的,法国学者进行了著名的
实验,推翻了这学说.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是在 条件下,由
经过 逐渐进化而来.
【答案】非生命物质;鹅颈瓶;原始地球;非生命物质;化学途径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关于生命的起源有很多学说,自然发生论是其中之一.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学说,据此解答.
【解答】解:自然发生说是19世纪前广泛流行的理论.这种学说认为,生命是从非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如:我国古代提出的“腐草化为萤”、海尔蒙特的“谷粒和破旧的衣衫滋生老鼠”实验、牛顿的“变弱的彗星尾巴变成植物”理论都曾作为自然发生论的依据.
19世纪时,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
如图是巴斯德设计的鹅颈瓶实验的装置图,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这一观点称为“生生论”. 推翻了自然发生论.
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途径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故答案为:非生命物质;鹅颈瓶;原始地球;非生命物质;化学途径.
21.如图是一实验的装置,据图回答.
(1)这是美国学者 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
(2)A内现象是模拟 中发生的 .
(3)BC中的液体相当于 .
(4)7天后,对C处水溶液进行分析发现了 .
(5)实验的结果表明 .
【答案】(1)米勒
(2)原始大气;闪电
(3)原始的海洋
(4)氨基酸
(5)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
【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1)如图是米勒实验的装置,米勒是美国青年学者.(2)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条件.(3)、(4)C处为取样,若取样鉴定,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BC中的液体相当于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原始海洋.(5)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答案为:(1)米勒;(2)原始大气;闪电(3)原始的海洋(4)氨基酸(5)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22.关于生命的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多种观点,如A.自然发生论、B.宇宙生命论、C.化学进化论、D.神创论、E.生生论等,请在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说法前标出其对应的观点.
Ⅰ.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神或上帝创造的,物种是一成不变的.
Ⅱ.生命是由非生命的物质随时自发地发生的.
Ⅲ.生物只能来自生物,不能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地产生.
Ⅳ.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先由无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小分子经长期演变形成的.
Ⅴ.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中的其他星球.
【答案】D;A;E;C;B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命的起源;关于生命的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多种观点,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思考解答.
【解答】解:A自然发生论与神创论差不多同样的古老,人们根据自己双眼对许多表面现象的观察,如腐肉会产生蛆,久不洗澡会生虱子等,得出了低等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这叫做自然发生论或自生论.
B宇宙发生论认为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球,生命可能起源于其他星球.人们提出地球生命来源于别的星球或宇宙的“胚种”,根据是地球所有生物有统一的遗传密码及稀有元素埋在酶系中持有特殊重要作用等事实.
C化学进化论:主张从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来研究生命的起源.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
D神创论认为,地球及万物是上帝在大约6000年以前,即公元前4004年10月26日上午9:00 钟创造出来的.自从被上帝创造出来以后,地球上的生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相信世界是上帝有目的地设计和创造的,由上帝制定的法则所主宰,是有序协调、安排合理、美妙完善且永恒不变的.并且,那个年代所有著名的学者都毫不怀疑地相信圣经的字面解释,神创论的思想对那个时代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E生生论: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
故答案为:D;A;E;C;B
23.历史上巨行星(如木星和土星)的大气成分变化可能较小,而现在它们的大气中都没有游离氧,其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甲烷和氨.由此推断,原始地球空气成分和木星、土星上的大气成分类似.1953年米勒做了一个探索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实验.米勒向装置中通入推测的原始大气成分:甲烷、氢气、氨、水蒸气,通过放电和紫外线照射的方法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获得了多种氨基酸.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米勒实验属于 (选填““对照实验”或“模拟实验”).
(2)米勒试验装置中大容器内模拟了 的成分,它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主要不含 .进行火化放电模拟 ,主要为该实验提供 .
(3)米勒试验装置中煮沸的水模拟了 ,冷凝后获得了氨基酸,氨基酸合成大分子
(4)通过这个试验米勒得出的结论是 .
(5)根据米勒的试验,部分学者提出了化学起源学说,他们认为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原始大气(无机小分子)→ → →原始生命.
(6)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生命起源于
【答案】(1)模拟实验
(2)原始大气;氧气;闪电;能量
(3)原始海洋;蛋白质
(4)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5)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大分子物质
(6)原始海洋里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米勒用实验验证了这一步,据此解答.
【解答】解:(1)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因为现在的大气与原始大气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米勒是通过模拟原始大气成分进行实验的,属于模拟实验.(2)美国青年学者用如图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原始大气中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它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主要不含有氧气.米勒向装置中通入推测的原始大气成分:甲烷、氢气、氨、水蒸气,因此米勒实验装置大容器内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实验中,进行火化放电是模拟了原始地球上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3)米勒试验装置中煮沸的水模拟了原始海洋,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氨基酸合成大分子蛋白质.因此,“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合成有机小分子,如氨基酸.(4)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观察到实验收集氨基酸混合物的现象,可以推测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反应生成有机小分子,是完全可能的.(5)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6)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里.
故答案为:(1)模拟实验(2)原始大气;氧气;闪电;能量(3)原始海洋;蛋白质(4)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5)有机小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6)原始海洋
24.米勒的实验开创了生命起源研究的新途径。你能对他的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吗?
(1)火花放电的作用是 。
(2)向装置内输入的气体主要是 。
(3)米勒提出的问题是 。
(4)米勒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是 。
(5)米勒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
(2)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汽等
(3)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么?
(4)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在米勒的模拟实验,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汽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同时还形成了氰氢酸,而氰氢酸可以合成腺嘌呤,腺嘌呤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单位.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1实验中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2向装置内输入的气体是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汽等“还原性大气”.3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么?4米勒作出的假设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5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分析】此题考查了米勒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25.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摸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气、氢气、水蒸气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1)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过程。
A.火山爆发 B.闪电现象
C.高温现象 D.宇宙射线辐射
(2)实验中合成的氨基酸,可以用来合成()
A.水 B.氧气 C.营养物质 D.蛋白质
(3)米勒的实验说明,生命在起源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是()的供给。
A.氧气 B.能量
C.陨石 D.其它星球的生命
(4)根据米勒实验,得到的合理推论是()
A.尽管不能证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原始生命,但证明能形成构成生命的有机物
B.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C.原始地球上存在有大量的蛋白质和DNA物质
D.原始地球上根本不可能产生生命物质
【答案】(1)B
(2)D
(3)B
(4)A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1)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闪电过程。(2)合成的氨基酸可以用来合成蛋白质。(3)生命起源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是能量。(4)米勒实验尽管不能证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原始生命,但证明能形成构成生命的有机物 。
【分析】本题考查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意在考查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理解,通过题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就能做出此题。
三、实验探究题
26.右图是米勒实验的装置图,它模拟原始地球空气的成分(主要是甲烷、氢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氨气等),并通过放电和照射紫外线的方式进行实验,结果获得了多种氨基酸,以此来说明在原始地球上小分子物质可以逐渐形成比较大的分子。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模拟的是原始地球上哪种因素所起的作用 。
(2)将水煮沸以及混合气体的目的是什么 。
(3)确定上述装置中所使用的3种能源形式。 。
(4)从实验能收集到氨基酸混合物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5)其他一些科学家用高温和放射线进行同样的实验,它们替代了上述实验装置的哪一部分 。
(6)科学家在彗星和陨石中发现了氨基酸。你又如何来评价米勒的这个实验呢 。
【答案】(1)闪电
(2)模拟原始大气
(3)电能、光能、热能
(4)原始大气在闪电和紫外线作用下,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可能可以转变成比较大的分子
(5)高温和放射线替代了上述实验装置的加热装置、电极和紫外灯。
(6)彗星和陨石中有氨基酸,说明地球上的生命也可能来自外星球;米勒实验只能说明原始地球上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可能可以转变成比较大的分子,但不能绝对地说地球上的生命只起源于地球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该装置为原始地球的模拟,目的是为了探究生命的起源。实验证明,在原始环境条件下(原始大气条件,以及闪电、紫外线等条件)可以合成小分子有机物,推测小分子有机物经过聚合作用进一步形成大分子有机物,从而形成生命体。
【解答】(1)该实验中,电极模拟的是原始地球上闪电所起的作用。(2)将水煮沸以及混合气体的目的是模拟原始大气。(3)装置中所使用的3种能源形式为:电能、光能、热能。(4)从实验能收集到氨基酸混合物现象,可以说明原始大气在闪电和紫外线作用下,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可能可以转变成比较大的分子物质。(5)用高温和放射线进行同样的实验,替代了上述实验装置的加热装置、电极和紫外灯。(6)科学家在彗星和陨石中发现了氨基酸,说明地球上的生命也可能来自外星球;米勒实验只能说明原始地球上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可能可以转变成比较大的分子,但不能绝对地说地球上的生命只起源于地球。
故答案为:(1)闪电;(2)模拟原始大气;(3)电能、光能、热能;(4)原始大气在闪电和紫外线作用下,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可能可以转变成比较大的分子。(5)高温和放射线替代了上述实验装置的加热装置、电极和紫外灯。(6)彗星和陨石中有氨基酸,说明地球上的生命也可能来自外星球;米勒实验只能说明原始地球上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可能可以转变成比较大的分子,但不能绝对地说地球上的生命只起源于地球。
27.请回答有关生命起源和人类进化的问题
Ⅰ.有人将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表示为
无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大分子物质 独立的体系 原始生命
(1)该学说认为原始生命是由 经过及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填题中字母) ,发生在原始海洋的是(填题中字母) .
(2)米勒首先用该实验验证了 过程是可能的,我国首次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和核酸也证实了这一学说的可能性
Ⅱ.人类起源的最直接证据是 ;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人类学家将是否 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类,根据其遗传特征不同分为四个大的种族,但从生物分类上来说,他们同属于一个物种即 .
【答案】(1)非生命物质;A;B、C、D
(2)A;化石;森林古猿;能直立行走;智人种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解答】解:Ⅰ、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由上可知,原始生命的形成过程是: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后来在原始海洋中原始生命开始慢慢进化,逐渐进出出了原始的单细胞生物.(1)上述过程说明,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A,即由无机物形成有几小分子物质.此过程说明原始地球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小分子物质.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有机物质、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D从原始生命进化出单细胞生物都是在原始海洋中.(2)1965年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它是一种蛋白质分子;1981年又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它也是一种有机大分子物质;这在生命起源研究上的意义是:表明由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也是可能的.
Ⅱ、人类起源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森林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是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类,根据其遗传特征不同分为四个大的种族,但从生物分类上来说,他们同属于一个物种即智人种.
故答案为:Ⅰ、(1)非生命物质;A;B、C、D;(2)A;
Ⅱ、化石;森林古猿;能直立行走,智人种.
28.19世纪中叶,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做了下面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如下问题:
(1)巴斯德把澄清的肉汤倒入两个曲颈烧瓶中,把其中的一瓶肉汤煮沸,而另一瓶则不加热煮沸,几天后,未煮沸的肉汤变得浑浊,表明肉汤中长有 ,而煮沸的肉汤仍保持澄清,巴斯德由此推测出 不会自发地从肉汤中长出,只有在 已经存在的条件下才能产生新的 。接着,巴斯德打破了盛有澄清肉汤的曲颈瓶的瓶颈,数日后,澄清的肉汤变得 。
(2)巴斯德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微生物;微生物;活的微生物;微生物;浑浊
(2)只有在活微生物存在的条件下,才能繁殖出新的微生物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1)巴斯德将新鲜的肉汤装入两个瓶中,其中一个瓶子在高温下将瓶颈拉成弯曲、细长的鹅颈形,然后高温灭菌,放在温暖的环境中。普通瓶中的肉汤几天就腐败了,而鹅颈瓶中的肉汤放置了四年也没有腐败。巴斯德认为,普通瓶中的肉汤,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去,几天就腐败了,而鹅颈瓶中的肉汤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因此四年都没有腐败。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巴斯德打破了放置四年的鹅颈瓶的瓶颈,几天后,肉汤就腐败了。巴斯德的实验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2)巴斯德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在活微生物存在的条件下,才能繁殖出新的微生物。
【分析】此题考查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难度一般,解答时可要熟记实验知识。
四、解答题
29.(2022九下·舟山月考)历史上巨行星(如木星和土星)的大气成分变化可能较小,而现在它们的大气中都没有游离氧,其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甲烷和氨。由此推断,原始地球空气成分和木星、土星上的大气成分类似。1953年米勒做了一个探索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实验。米勒向装置中通入推测的原始大气成分:甲烷、氢气、氨、水蒸气,通过放电和紫外线照射的方法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获得了多种氨基酸。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米勒实验属于“模拟实验”。米勒试验装置中左上方大容器内模拟了 的成分,它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主要不含 。进行火化放电模拟闪电,主要为该实验提供 。
(2)米勒试验装置中煮沸的水模拟了 ,冷凝后获得了氨基酸。通过这个试验米勒得出的结论是 。
(3)根据米勒的试验,部分学者提出了化学起源学说,他们认为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原始大气(无机小分子)→ →复杂有机物→原始生命。
【答案】(1)原始大气;氧气;能量
(2)原始海洋;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3)有机小分子物质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米勒用实验验证了这一步。
米勒试验装置中煮沸的水模拟了原始海洋,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观察到实验收集氨基酸混合物的现象,可以推测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反应生成有机小分子,是完全可能的。
【解答】(1)米勒实验属于“模拟实验”。米勒试验装置中左上方大容器内模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它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主要不含氧气。进行火化放电模拟闪电,主要为该实验提供能量。
(2)米勒试验装置中煮沸的水模拟了原始海洋,冷凝后获得了氨基酸。通过这个试验米勒得出的结论是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3)根据米勒的试验,部分学者提出了化学起源学说,他们认为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原始大气(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物质→复杂有机物→原始生命。
30.如图是生命起源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 .
(2)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 (填字母).
(3)发生在原始海洋中的过程是 (填字母).
(4)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填字母).
(5)原始大气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不同 .
(6)上述过程说明原始生命是在地球诞生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
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7)米勒实验支持了生命化学进化的 过程.
【答案】(1)紫外线、闪电等
(2)A
(3)B、C、D
(4)D
(5)原始大气成分中没有氧气
(6)非生命物质
(7)由无机物转化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在众多的生命起源学说中,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等人所做的实验是为了证明该学说的第一步.
【解答】解:(1)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的第一个阶段,是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在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紫外线、雷电、高温.(2)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A,即由无机物形成有几小分子物质.此过程说明原始地球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小分子物质.(3)发生在原始海洋中的过程是: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有机物质、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D从原始生命进化出单细胞生物都是在原始海洋中.(4)从有机大分子到生命是一个飞跃,其中的机理和过程尚不清晰.因此,生命起源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D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5)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6)上述过程说明原始生命是地球温度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里,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7)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答案为:(1)紫外线、闪电等(2)A (3)B、C、D (4)D(5)原始大气成分中没有氧气(6)非生命物质(7)由无机物转化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31.今年春夏季的连续干旱,使我国江南地区田地龟裂,河塘干涸,农作物大量减产或绝收,渔业生产大受影响。请根据以上信息和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生物之源,在 中,有机物相互作用形成了最初的生命,即原始生命诞生离不开水。
(2)干旱影响春播,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分析,是因为
(3)稻苗吸足水后,植株硬挺,叶片舒展,有利于 作用。
(4)干旱使鱼类和青蛙生存困难,其原因是鱼是用 呼吸,在水中游泳;青蛙的 必须在水中进行。
(5)水龙虾为争夺将要干涸的水塘,彼此间经常发生自相残杀,小龙虾间的这种关系是( )
A.共生 B.生存斗争 C.合作
(6)请你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怎样做到保水和增大降水量?
【答案】(1)原始海洋
(2)缺乏水分
(3)光合
(4)鳃;生殖发育
(5)B
(6)我们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爱护植物等措施增加植被,使其起到保水和增大降水量的作用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1化学起源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当时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干旱影响春播,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分析,是因为缺乏水分。3水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水能使植物体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枝叶舒展,使其充分接受阳光,利于光合作用。4鱼适应水中生活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是能用鳃呼吸,鳃是鱼的呼吸器官,能吸收水中的溶解氧,二是能用鳍游泳,来取食和避敌,青蛙等两栖动物是水中产卵,水中受精,其幼体蝌蚪的发育必须在水中才能完成,因此,干旱使鱼类和青蛙生存困难。5自然界的生物普遍有过度繁殖的倾向,生物的数量就会大增,而自然界的物质以及生存空间则是有限的,它们就要为争夺这有限的物质和生存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水龙虾为争夺将要干涸的水塘,彼此间经常发生自相残杀,小龙虾间的这种关系就是生存斗争,故选:B。6绿色植物庞大的根系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绿色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把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成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发出去,大大增加了空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据此我们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爱护植物等措施增加植被,使其起到保水和增大降水量的作用。
【分析】本题生命的起源、种子萌发的条件、植物需水的原因、鱼类和两栖类的生殖发育、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等知识。
32.村料分析题: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至今仍是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的课题。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进行了模拟实验,开辟了通过实验研究生命起源的新途径。米勒认为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氨、氢气和水蒸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60年代以来,相继发现了一些新的科学事实。
资料1: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经研究揭示,月球表面许多环形山是陨石坑。它们是在月球刚形成时被大量天体撞击造成的。这表明太阳系初期,天体碰撞频繁,地球也不会例外。可以推测,那时地壳比较脆弱,到处火山爆发,地球表面温度极高,即使有少量的甲烷和氨气放出,也会立刻被高温和极强的紫外线辐射裂解成二氧化碳、氢气和氮气。
资料2:天体学家已发现数十种星际分子(是指存在于星际空间的分子),它们大多是有机化合物。1969年坠落在澳大利亚麦启逊镇的陨石中含有氨基酸…
(1)结合米勒的观点,指出以上资料哪些不支持米勒实验的结论,请简要说明。
(2)根据资料2,你会提出什么假设?
【答案】(1)资料1表明,早期地球表面温度极高,原始大气中不可能存在甲烷和氨气等物质,因此这个资料不支持米勒实验的结论。资料2显示,星际分子大多是有机化合物,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有机物有可能来自星际分子,而不是来自地球,因此这个资料也不支持米勒实验的结论。
(2)生命的起源有可能来自宇宙。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1)资料1表明,早期地球表面温度极高,原始大气中不可能存在甲烷和氨气等物质,因此这个资料不支持米勒实验的结论。资料2显示,星际分子大多是有机化合物,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有机物有可能来自星际分子,而不是来自地球,这对米勒实验证实的结论提出了挑战。(2)生命的起源有可能来自宇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科普文章,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的能力。解题时应首先分析米勒实验的条件、原料、结果、结论,然后从材料中找出与米勒实验环节相矛盾的信息并加以说明。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