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含解析)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含解析)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10 22:0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核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B.P、S、Cl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对应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C.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NaD.Na、Mg、Al的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
2.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Y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Z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等于族序数,Z的简单阳离子与YX-含有相同的电子数,W元素的基态原子最高能级和最低能级填充电子的数目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和Z组成的某种微粒中,可以只有离子键,也可以只有共价键
B.第一电离能大小:Z>W>Y
C.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元素Z的单质
D.Z、W的最高价氧化物均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3.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 HClO4> HBrO4> HIO4
B.原子半径: Na>Al>S>Cl
C.非金属性: Cl>S>O>C
D.稳定性: HF> HCl> HBr> HI
4.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规律性的推测和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由水溶液的酸性:HCl>HF,不能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l>F
B.人们可以在周期表的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腐蚀、耐高温的合金材料
C.原子半径随着周期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D.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微粒X2-和Y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离子半径:X2->Y2+
5.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C > N B.热稳定性:HF < HCl
C.还原性:Mg > Al D.碱性:NaOH<KOH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②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③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
④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原子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7.下列物质中,既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又含有极性共价键是
A.NaOH B.H2O2 C.Na2O2 D.H2S
8.双羟基铝碳酸钠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抑酸剂,化学式是NaAl(OH)2CO3,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B.该物质是Al(OH)3和Na2CO3的混合物
C.该药剂遇胃酸不产生气体,适合胃溃疡患者服用
D.1 mol NaAl(OH)2CO3最多可消耗4 mol H+
9.化学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B.漂白粉既可作漂白纸张的漂白剂,又可作游泳池的消毒剂
C.由生铁铸造的下水井盖的硬度大、抗压,含碳量比钢低
D.利用某些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射线可以有种、给金属探伤、诊断和治疗疾病
10.X、Y两种短周期元素可形成化合物,比少一个电子层,且具有与Ne原子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 B.X是第二周期第IIIA族的元素
C.Y是第二周期第IVA族的元素 D.与Y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11.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它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位置是
A.第二周期第ⅢA族 B.第二周期第ⅥA族
C.第三周期第ⅢA族 D.第三周期第ⅥA族
12.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A.BF3、CCl4中所有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78gNa2O2晶体中所含离子数目为3NA
C.18gH2O或D2O的质子数均为10NA
D.34gH2O2含有极性键的数目为3NA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3.据报道,德国科学家实现了铷原子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将给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带来重大突破。已知铷是37号元素。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铷(Rb)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周期___族。
(2)关于铷的结构和性质判断正确的是___(填序号)。
①与水反应比钠剧烈
②原子半径比钠的小
③氧化物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CO2
④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和镁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⑤是还原剂
(3)现有铷和另一种碱金属形成的合金50g,当它与足量水反应时,放出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2.4L,这种碱金属可能是___(填字母)。
A.Li B.Na C.K D.Cs
14.(1)下列物质:A.,B.,C.,D.,E.,F.。
①只含有离子键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②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_______;
③只含有共价键的是_______。
(2)下列变化:①碘的升华,②冰熔化,③氯化钠溶于水,④氯化氢溶于水,⑤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化学键未被破坏的是_______;仅共价键被破坏的是_______。
15.氮化钠()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它与水作用可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的电子式是_______,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键形成的。
(2)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在题(2)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共价键的是_______。
(4)比较中两种微粒的半径: _______。(填“>”“<”或“=”)
1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A~G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化学式填写空白。
族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1 A
2 D F H
3 B C E G
(1)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______,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______,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单质是______。(填相应的化学式)
(2)最稳定的氢化物是______。(填相应的化学式)
(3)按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的顺序,将B、C、E、G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排列成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填相应的化学式)
17.一定量的镁粉和铝粉混合粉末加入过量的盐酸溶解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得到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
求:
⑴混合粉末中镁粉、铝粉各多少克______?
⑵加入盐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______?
18.将0.1mol镁和铝的混合物溶于100mL2mol·L-1硫酸中,然后滴加1mol·L-1NaOH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沉淀质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②当V1=160时,金属粉末中n(Mg)=____mol,V2=___。
(2)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欲使Mg2+、Al3+刚好沉淀完全,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___。
(3)若混合物仍为0.1mol,其中镁粉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用100mL2mol·L-1硫酸溶解此混合物后,再加入450mL1mol·L-1NaOH溶液,所得沉淀中无Al(OH)3,写出满足此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____。
19.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a g,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b g,若以氧原子质量的1/8为标准,则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用a、b表示)
20.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的铀元素主要以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三种同位素的原子百分含量分别为:为0.005%,为0.72%,为99.275%。请计算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二位)_______。
(2)与CO的混合气体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5%,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
21.动手实践。
某同学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沸水中,再向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做不定向运动,随后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得的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镁条放入稀盐酸中 D.反应较快,产生无色气体
⑤将铝条放入稀盐酸中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
(2)实验用品:
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溶液,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精灯,试管夹,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标号对应的实验现象的序号并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① _________ _________
② _________ _________
③ _________ _________
④ _________ _________
⑤ _________ _________
⑥ _________ _________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
(5)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简单解释上述结论_________。
(6)为探索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你还能提出其他的可行性方案吗_________?
22.单质碘(I2)在医药。分析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酊又称碘酒,常用于皮肤消毒。它是由I2、KI分散于乙醇后形成的分散系。碘酊中分散剂为___________,该分散系属于___________(选填“胶体”“浊液”“溶液”)。
(2)I2加热易升华,升华时下列物理量增大的是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分子间作用力 B.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C.分子的数目 D.分子的质量
(3)用CCl4提取碘水中I2,萃取后单质碘主要在___________层(选填“上”“下”),理由是___________。碘量法测定氧化铜样品中CuO含量步骤如下:取2.00g氧化铜样品溶于足量稀硫酸(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KI溶液反应,最后当加入90mL 0.20mol/LNa2S2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主要反应原理为:
2CuSO4+4KI=2CuI↓+I2+2K2SO4
2Na2S2O3+I2=2NaI+Na2S4O6
(4)配置上述Na2S2O3溶液所需的定量仪器有___________。
(5)上述氧化铜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若配制Na2S2O3溶液时俯视读数,则测量结果___________(选填“偏小”“偏大”“不变”)
参考答案:
1.C
A.Na、Mg、Al在同周期,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3,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则单核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A正确;
B.P、S、Cl在同周期,最高正价分别为5、6、7,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B正确;
C.因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在逐渐减小,则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以VIIA族的为最小,C错误;
D.Na、Mg、Al在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则对应的氢氧化物的碱性减弱,D正确;
故选C。
2.B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Y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则Y为O元素;Z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等于族序数,则Z为Al元素;Z的简单阳离子是Al3+,含有10个电子,Z的简单阳离子与YX-含有相同的电子数,YX-含有10个电子,Y为O元素,含有8个电子,则X为H元素;W元素的基态原子最高能级和最低能级填充电子的数目相等,W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2,则W为Si元素。
A.Y为O元素,Z为Al元素,二者组成的某种微粒中,只含有共价键,Al2O3只含有离子键,A项正确;
B.非金属性O>Si>Al,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强,则第一电离能大小:Y >W>Z,B项错误;
C.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氧化铝冶炼铝,C项正确;
D.Z的最高价氧化物为Al2O3,具有两性,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W的最高价氧化物为SiO2,是酸性氧化物,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D项正确;
答案选B。
3.C
A.非金属性Cl>Br>I,则酸性:HClO4>HBrO4>HIO4,故A正确;
B.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Na>Al>S>Cl,故B正确;
C.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且最高价含氧的酸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则非金属性:O>Cl>S>C,故C错误;
D.非金属性F>Cl>Br>I,则稳定性:HF>HCl>HBr>HI,故D正确;
故选:C。
4.C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所以由水溶液的酸性:HCl>HF,不能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l>F,A选项正确;
B.过渡金属元素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因此可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腐蚀、耐高温的合金材料,B选项正确;
C.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周期序数的增加而增加,C选项错误;
D.微粒X2-和Y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根据“阴上阳下”的原则,Y的原子序数大于X的原子序数,则离子半径:X2->Y2+,D选项正确;
答案选C。
5.B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碳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氮原子,故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氟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氯元素,则氟化氢的热稳定性强于氯化氢,故B错误;
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镁元素的金属性强于铝元素,则镁的还原性强于铝,故C正确;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钠元素的金属性弱于钾元素,则氢氧化钠的碱性弱于氢氧化钾,故D正确;
故选B。
6.D
①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可能为分子,如H2O和NH3,故错误;
②同位素为同种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基本相同,故正确;
③元素不谈质量数,一种元素的原子可能有不同的质量数,故错误;
④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原子,可能为分子,如HF、H2O,故正确;
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故选:D。
7.B
A.NaOH由Na+和OH-构成,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A不符合题意;
B.H2O2的结构式为H-O-O-H,含有O-H极性共价键和O-O非极性共价键,B符合题意;
C.Na2O2由Na+和构成,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C不符合题意;
D.H2S的结构式为H-S-H,只含有极性共价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A.该该物质可电离出酸根离子和金属阳离子,属于盐,故A错误;
B.NaAl(OH)2CO3只有一种物质构成,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
C.NaAl(OH)2CO3能与盐酸反应,所以能治疗胃酸过多的胃病患者,但胃溃疡患者不能服用此物,因为产生的CO2对胃有刺激作用,胃溃疡患者会加重,故C错误;
D.NaAl(OH)2CO3与盐酸发生反应NaAl(OH)2CO3+4HCl=NaCl+AlCl3+3H2O+CO2↑,由方程式可知1mol该物质最多可消耗4molHCl,即消耗4mol H+,故D正确。
答案选D。
9.C
A.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均生成氧气,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故A正确;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而杀菌消毒;同时漂白粉在空气中会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漂白粉既可作漂白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用作游泳池等场所的消毒剂,故B正确;
C.生铁中的含碳量为2%~4.3%,钢中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含碳量高,生铁硬度大、抗压,性脆、可以铸造成型,是制造机座、管道的重要材料,故C错误;
D.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于透视和放疗,因此可以给金属探伤、诊断和治疗疾病,故D正确;
答案选C。
10.D
根据与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可知X应为13号元素,即为,再结合比少一个电子层,可知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Y为S元素。
A.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是,A错误;
B.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ⅢA族,B错误;
C.S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ⅥA族,C错误;
D.和S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和,核外电子层数均为3,D正确;
故选D。
11.C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有3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3,位于第ⅢA族,所以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为第3周期第ⅢA族,故选C。
12.B
A.BF3中B元素化合价为+3价,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3+3=6,则B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A错误;
B.78gNa2O2的物质的量是1mol,晶体中所含离子数目为3NA,故B正确;
C.H2O或D2O的质子数均是10个,但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因此18gH2O或D2O的质子数不相同,故C错误;
D.34gH2O2的物质的量是1mol,含有极性键的数目为2NA,故D错误;
故选B。
13. 第五周期 第I A族 ①③⑤ AB
(1)铷的原子序数比稀有气体元素氪(36)的原子序数大1,应在氪的下一周期,即第五周期第I A族。故答案为:第五周期第I A族
(2)根据已学习的碱金属元素结构及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可知①③⑤说法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⑤
(3)设合金为R,产生的H2为1mol,根据关系可知:
则x=2mol
故平均分子量为:
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是25,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则必须与另一个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5的碱金属混合,题给选项中Li和Na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5,故正确答案为AB。
14. D EF AB ①② ④
(1) A.只含共价键,B.只含共价键,C.是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D.只含离子键,E.含共价键和离子键,F. 含共价键和离子键;
①只含有离子键的是:D;
②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EF;
③只含有共价键的是:AB;
(2) ①碘的升华、②冰熔化改变了分子间作用力,并未破坏发生化学键,③氯化钠溶于水发生电离,故仅破坏了离子键,④氯化氢溶于水发生电离,因为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故仅破坏了共价键,⑤碳酸氢钠加热分解既破坏了离子键又破坏了共价键;
化学键未被破坏的是:①②;仅共价键被破坏的是:④。
15.(1) 离子
(2)Na3N+4HCl=3NaCl+NH4Cl
(3)NH4Cl
(4)<
(1)氮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氮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成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2)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氯化铵,方程式Na3N+4HCl=3NaCl+NH4Cl;
(3)题(2)反应的生成物中,NH4Cl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NaCl只有离子键;
(4)钠离子与氮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根据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由钠的原子序数大于氮的原子序数,所以<。
16. F2 Na Ne HF NaOH、Al(OH)3、H3PO4、HClO4
结合周期表可知A为氢,B为钠,C为铝,D为氮,E为磷,F为氟,G为氯,H为氖。据此回答。
(1)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F2,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Na,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单质是Ne ;
(2)F的非金属性最强,最稳定的氢化物是HF ;
(3)按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的顺序,将B、C、E、G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排列成序是NaOH、Al(OH)3、H3PO4、HClO4。
17. Al的质量为27(c-b)g,Mg的质量为12(4b-a-3c)g b mol
因为盐酸过量,所以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盐酸反应完毕后,氢氧化钠和溶液中的铝离子和镁离子反应,最后和氢氧化铝沉淀反应。
⑴设Al的物质的量为x,Mg的物质的量为y。
1mol:xmol = 1mol:(c-b)mol
解得x=(c-b)mol,所以铝粉的质量为27(c-b)g,由可知,生成氢氧化铝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3(c-b)mol,消耗的氢氧化钠为(b-a) mol-3(c-b)mol =(4b-a-3c) mol,则氯化镁的物质的量为0.5(4b-a-3c) mol,镁粉的质量为12(4b-a-3c)g;故答案为: Al的质量为27(c-b)g,Mg的质量为12(4b-a-3c)g;
⑵b点时沉淀量达到最大,此时溶液为NaCl溶液,,故答案为:bmol。
18.(1) OH-+H+=H2O、Mg2++2OH-=Mg(OH)2↓、Al3++3OH-=Al(OH)3↓、Al(OH)3+OH-=+2H2O 0.06 440
(2)400
(3)0.5≤a<1
【解析】(1)
①O点到V1点说明为H2SO4和NaOH反应。离子方程式为:OH-+H+=H2O,V1是开始生成沉淀,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Al3++3OH-=Al(OH)3↓,然后沉淀减少,是由于Al(OH)3+OH-=+2H2O,故在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Mg2++2OH-=Mg(OH)2↓、Al3++3OH-=Al(OH)3↓、Al(OH)3+OH-=+2H2O,故答案为:OH-+H+=H2O、Mg2++2OH-=Mg(OH)2↓、Al3++3OH-=Al(OH)3↓、Al(OH)3+OH-=+2H2O;
②当V1=160mL时,此时溶液是MgSO4、Al2(SO4)3和Na2SO4混合液,
由Na+离子守恒可知,n(Na2SO4)=n(Na+)=n(NaOH)=×0.16L×1mol/L=0.08mol,设MgSO4为xmol,Al2(SO4)3为ymol,则:根据Mg原子、Al原子守恒有:x+2y=0.1,根据离子守恒有:x+3y=0.2-0.08,联立方程解得:x=0.06、y=0.02,所以金属粉末中n(Mg)=0.06mol,n(Al)=2y=2×0.02mol=0.04mol,滴加NaOH溶液到体积V2时时,溶液是Na2SO4和NaAlO2混合液,根据SO42-离子、Na+离子和Al原子守恒有:n(NaOH)=2n(Na2SO4)+n(NaAlO2)=2n(H2SO4)+n(Al)=2×0.1L×2mol/L×+0.04mol=0.44mol,所以,V2==0.44L=440mL,故答案为:0.06;440;
(2)
当溶液中Mg2+、Al3+恰好沉淀完全时,此时,溶液是Na2SO4溶液,根据离子和Na+离子守恒有:n(Na+)=2n(Na2SO4)=2(H2SO4)=2×0.1L×2mol/L=0.4mol,所以,V(NaOH)==0.4L=400mL,故答案为:400;
(3)
若混合物仍为0.1mol,其中镁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用100mL 2mol L-1硫酸溶解后,再加入450mL 1mol L-1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无Al(OH)3沉淀,证明生成的氢氧化铝全部和氢氧化钠反应,由上述分析知:v1=400ml,再加入50mL 1mol L-1氢氧化钠溶液,所得Al(OH)3沉淀完全溶于氢氧化钠生成偏铝酸钠,Al(OH)3+NaOH=NaAlO2+2H2O,Al(OH)3最大取值0.05mol,即0<n(Al)≤0.05mol,n(Mg)+n(Al)=0.1mol,则0.5≤n(Mg)<1,故答案为:0.5≤a<1;
19. 8a/(b-a) (24a-16b)/(b-a)
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a g,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b g,则1个氧原子的质量是(b-a)g,若以氧原子质量的1/8为标准,则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所以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0.(1)237.98
(2)38.5
(1)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这些同位素所占原子的百分比计算出的平均值,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知,铀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4×0.005%+235×0.72%+238×99.275%=237.98。
(2)与CO的混合气体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5%,则二者的体积之比是,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38.5。
21.(1)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 试管 烧杯 胶头滴管
(3) B Mg+2H2OMg(OH)2+H2↑ F Na2S+Cl2=2NaCl+S↓ A 2Na+2H2O=2NaOH+H2↑ C Mg+2HCl=MgCl2+H2↑ D 2Al+6HCl=2AlCl3+3H2↑ E AlCl3+3NaOH==Al(OH)3↓+3NaCl、NaOH+Al(OH)3=NaAlO2+2H2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5)从钠到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7依次增多,原子失电子的能力依次减弱,得电子的能力依次增强
(6)检测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反应的剧烈程度,根据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泼性,通过活泼性从而能判断同周期元素在同周期中的变化规律;
(2)从实验操作中可得出,所需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
(1)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①由分析可知,试管;
②由分析可知,烧杯;
③由分析可知,胶头滴管;
(3)①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②发生的反应为Mg+2H2OMg(OH)2+H2↑;
③F.生成淡黄色沉淀;
④发生的反应为Na2S+Cl2=2NaCl+S↓;
⑤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做不定向运动,随后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⑥发生的反应为2Na+2H2O=2NaOH+H2↑;
⑦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⑧Mg+2HCl=MgCl2+H2↑;
⑨D.反应较快,产生无色气体;
⑩发生的反应为2Al+6HCl=2AlCl3+3H2↑;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AlCl3+3NaOH==Al(OH)3↓+3NaCl、NaOH+Al(OH)3=NaAlO2+2H2;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与水(酸)反应剧烈程度依次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氯气可以置换出硫单质,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5)从钠到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7依次增多,原子失电子的能力依次减弱,得电子的能力依次增强;
(6)根据元素周期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对应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碱性越强则对应元素金属性越强,方案为:检测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22.(1) 酒精 溶液
(2)B
(3) 下 四氯化碳难溶于水,密度大于水,且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水
(4)100mL容量瓶
(5) 72% 偏大
【解析】(1)
I2、KI溶于乙醇后形成碘酒,其分散剂为乙醇(即酒精),分散质为I2、KI,由于分散质为小分子、离子,直径小于1 nm,故该分散系属于溶液;
(2)
I2吸收能量升华,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距离变大,故分子间作用力减弱,但分子数目和质量保持不变,故此处选B;
(3)
萃取后I2溶解在CCl4中,由于CCl4密度比水大,故萃取后碘主要在下层,理由是:CCl4难溶于水,密度大于水,且I2在CCl4中溶解度远大于水;
(4)
配制90 mL溶液选用100 mL容量瓶,故所需的定量仪器为100 mL容量瓶;
(5)
由反应原理得关系式:2CuO~2CuSO4~I2~2Na2S2O3,则样品中CuO的物质的量n(CuO)=n(Na2S2O3)=90 mL×10-3 L/mL×0.20 mol/L=0.018 mol,所以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
配制Na2S2O3溶液时俯视,导致所配Na2S2O3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则反应等量的待测样品消耗Na2S2O3溶液体积偏大,故测量结果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