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无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无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1 13:1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北宋的建立,掌握其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识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理解宋初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赵匡胤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得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长远地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重文轻武政策。
教学难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重文轻武政策两者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陈桥驿兵变]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6课北宋的政治,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新课讲授目录:
一:兵变"得"天下--北宋的建立
二:集权"安"天下--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三:以文"治"天下--重文轻武的政策。
四:以“变”救天下—王安石变法。(出示学习目标)
任务一:兵变"得"天下--北宋的建立
1.结合视频及课本 28页检索有效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并在书本上标注出来。
(1)时间:____________
(2)事件:____________
(3)建立者:____________
(4)都城:____________
(5)国号: ____________
(6)局部统一的方针:____________
结果:结束了和的分裂割据局面。
2. 师友互助合作学习:学生活动
流程:学生自主学习,有疑问的做好标记---师友互助交流学习成果---师友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学友回答,小老师同时站立,倾听评价补充:然后邀请其他师友评价补充)
3.挑战一分钟快速记忆。
(能接受挑战的举手示意)
4.看白板提示,开火车请你通过教师的抽查。
5.反思拓展:在局部统一、四夷环伺的状态下,回顾唐末五代政权更迭、武将夺权,黄袍加身夺帝位赵匡胤会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呢?
任务二:集权"安"天下--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结合视频及课本 29-30页检索有效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并在书本上标注出来。
军事 ①解除_____________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牢牢控制军队。 ②控制对_____________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_____________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政治 在中央: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地方:任用_____担任地方长官,___年一换。设_________,牵制知州。
经济 ①取消__________收税权。 ②设__________,收缴地方财税归_____
2.师友互助合作学习:
学生活动流程:学生自主学习,有疑问的做好标记---师友互助交流学习成果---随机抽取三对师友代表分别展示军事、政治、经济三方面学习成果。
(学友回答,小老师同时站立,倾听评价补充:然后邀请其他师友评价补充)
3.精讲点拨:
(1)读图回答;图中体现了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哪些措施?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归纳: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在军事:控制( )权。
在中央:削弱( )权。
在( ):分散、削弱地方官权利。
(3)总结得出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
4.起立背诵掌握,师友互助检查背诵,背会的请坐下。
5. 针对训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2)武将(禁军将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3)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转运使。
(4)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6.拓展延伸(出示材料):
(1)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
(2)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作家余秋雨
问: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为何文人希望生活在宋朝?
任务三:
以文"治"天下--重文轻武的政策。
1.阅读课本 30-31页检索有效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并在书本上标注出来。
(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_________的弊端重现。
(2)措施:
①抑制武将,提升文官_________地位。
具体表现:
a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_________。
b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_________的政策,使_________的格局逐渐形成。
结果:_________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_________的指挥权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_________。具体表现:增加名额。提高_________地位。
(3)看图片,总结归纳“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对宋朝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______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______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的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师友互助合作学习:学生活动流程:
学生自主学习,有疑问的做好标记---师友互助交流学习成果。
(学友回答,小老师同时站立,倾听评价补充:然后邀请其他师友评价补充)
3.起立背诵掌握,师友互助检查背诵,背会的请坐下。
4.看白板,请你通过教师的捡查:
链接中考:材料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宋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
5拓展延伸:
北宋重文轻武政策,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延伸,也是其结果。这些措施的实施,也带来社会弊端。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一下,会带来哪些社会弊端?(小组交流)
任务四:以“变”救天下—王安石变法。
1.快速阅读课本 31-32页《王安石变法》回答下列问题,在书本上标注出来。
时间:________
支持者:________
目的:摆脱________,实现________。
王安石变法属于富国之法的措施有王安石变法属于强兵之法的措施有结果:取得一定________,但很快几乎全部废除。废除原因:________、________的阻扰。
2.师友互助合作学习:学生活动流程:学生自主学习,有疑问的做好标记---师友互助交流学习成果---随机抽取一对师友代表学习成果。(学友回答,小老师同时站立,倾听评价补充:然后邀请其他师友评价补充)
3.自主强化理解记忆。
4. 针对训练: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说法不对的是()
A.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B.其变法的许多措施维护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C.王安石希望通过变法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D.新法的措施使政府的收入有所增加,国家军事力量增强。
结束语:这个时代——经济繁荣,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发展,却无力抵挡外敌。北宋既辉煌过,却又无奈着。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也是一个糟糕的时代。只有人民衣食无忧、扬眉吐气,才是最好的时代!当下的中国正一步步迈入最灿烂的时代!
【系统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小组交流,指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总结)
第 6课《北宋的政治》评测练习(时间 10分钟,分值 10分)
一、选择题(每个 1分,共 5分)
1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
A. 陈桥驿兵变 B.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C. 唐末农民战争 D. 五代政权的频繁更替
2.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
①将兵权收归中央②派文官任知州③设节度使④派转运使把地方财政大部分收缴中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
①防止和杜绝了唐末五代以来武将跋扈和兵移政变局面的出现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
③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使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冗多,出现财政危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5.宋神宗希望通过他的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他是( )
A.刘备 B.王安石 C.忽必烈 D.赵匡胤
二、材料题(每个要点 1分共 5分)
材料一: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1.材料中的宋太祖指的是谁?(1分)材料中体现了他派谁担任地方长官?(1分)他通过哪一事件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1分)
(2)受宋太祖材料中说体现的思想影响,宋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1分)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1分)
第六课《北宋的政治》课后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我给同学们讲述的是《北宋的政治》。
教学方法上,我选择导学案、多媒体希沃白板辅助教学方式,利用希沃白板先进的课堂活动、思维导图等手段,通过音频、视频、历史剧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安排上,设计问题层次化,,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整堂课程同学们气氛活跃,积极发言,很轻松的掌握了这一专题的基本知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不但体现了老师的教学主体作用,而且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客体的主要作用,体现了让同学们主动参与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练习设计合理,题目设计重在训练学生的开拓思维,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通过达标练习,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备教材的过程当中,我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将本节课分成了有机的四大部分,
即将四大部分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提炼和总结,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在讨论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的历史思维能力。在课堂进行进行当中,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导入时我先通过一个历史故事《黄袍加身》揭示本课的主角——北宋,增强了学生对本课的好奇。通过设计问题情境,用视频方式对“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以直观的呈现,增进了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多渠道地感悟历史。调动了广大同学投身历史学习当中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晦涩难懂的历史典故变得浅显易懂。本节课,我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充分的挖掘历史课的潜力与魅力,让学生因为历史课的独特魅力而不自觉的忘却分数上的限制,真正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改革课堂教学,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历史课教学评价的实效。在学习内容上,加强知识的前后的联系,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后面历史打下基础。
不足方面:个人上课语言还不够精练独到,人教版教材内容多、深、与初中内容衔接紧密。上课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需进一步摸索提炼;针对学生史料分析能力较弱的情况,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材料阅读解析训练,有的放矢,不断提高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能力;针对初一学生的学情,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迫在眉睫。同时,要不断的思考如何优化课堂环节,不断的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好的打造高质量、课堂氛围融洽、学生喜欢的历史课堂。
这些不足会鞭策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当中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