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有理数的减法
【课题与课时】
课题:北师大版 初中数学 七年级上册(2014版),第二章 2.5有理数的减法 共1课时 第1课时
设计教师:
【课标要求】
理解加、减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学习目标】
1.通过任务一,能总结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
2.通过例讲示范,会熟练计算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提升自我的运算能力,并能进行简单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任务】
1.独立完成任务一: 5(检测目标1)
2.合作完成任务二:7、8、9 (检测目标2)
【学习提示】 阅读评价任务,明确本节内容有几个任务需要完成,每个任务要怎样完成,完成以后的检测评价内容是什么,同时明确针对目标的评价标准,有效引导自己学习.
【资源与建议】
1.本主题以有理数得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为课堂教学内容.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而本节其核心就是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对今后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本主题的学习按以下流程进行:探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典例示范 →计算运用.
3.本主题的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难点是转化思想的理解. 你可以通过活动1归纳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并通过活动2,借助练习纠错以此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习提示】 在开始本节课学习之前,先认真阅读以上资源与建议,明确这节课内容的出处、知识的前后联系、学习的路径、学习的重难点及突破的途径,为顺利完成以下学习内容作好准备.
【学习过程】
课堂预学----学前准备:
知识储备:1.相反数的定义: ;
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 ;互为相反数两数相加,
课堂互学----组内研学、学生展学、自我归纳
任务一: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指向目标1)
枣庄某一天的最高气温为8℃,最低气温为-2℃,请问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摄氏度?
问题1:你能列出减法的算式吗?
问题2:你还能用加法列出另外一个不同的算式吗?
问题3:通过对比能否用“=”将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2. (1)(+10)-(+3)=________; (2)(+10)+(-3)=________.
思考: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但是,这是否具有一般性?
(3)(+10)-(-3)=________; (4)(+10)+(+3)=________.
对于(3),根据减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4)的结果是多少?
于是,(+10)-(-3) = (+10)+(+3).
3. 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
用字母表示: .
4.例1 计算:
(1) (2) (3) (4)
课堂固学----即时评价一(检测目标1)
5. 计算:(1) (2) (3) (4)
(5) (6) (7) (8)
【评价标准】每小题1分,达到8分说明目标1已达成..
任务二:能熟练应用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指向目标2)
6. 典例学习
例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4,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两处的高度相差多少米?
例3:全班学生分为五组进行游戏,每组的基本分为100分,答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50分.
(1)如果加50分记为0分,那么扣50分记为_______分;
(2)游戏结束时,各组的分数如下表所示:
组号 1 2 3 4 5
分数 100 150 -400 350 -100
第一名得分是_______分;第二名得分是_______分;最后一名得分是________分.
第一名超出第二名多少分?
第一名超出最后一名多少分?
课堂固学----即时评价二(检测目标2)
7.填空
(1)31+( )=-85 (2) ( )-(-21)=37 (3)( )-56 = -40
8.计算
(1) (2)
(3)(-32)-(-27)-(-72)-87
9.某潜艇从海平面以下27m处上升到海平面以下18m处,此潜艇上升了多少米?
【评价标准】每题3分,达到9分说明目标2已达成.
【课堂固学—-达标检测】
1. (3分)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有 ( ) (检测目标1)
0-3=3;0-(-)=;(+)-0=;(-)+0=-
A.l个 B.2个 C.3个 D.4个
2. (3分) 算式-4-5不能读作 ( ) (检测目标1)
A.-4与5的差 B.-4与-5的和
C.-4与-5的差 D.-4减去5的差
3. (3分)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6℃,此时房屋内的温度为20℃,则房屋内的温度比冰箱冷冻室的温度
高 (检测目标2)
4. (4分)计算:
(1) (2) (3) (4)
【学后反思】
1.梳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内容和数学思想方法: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
用字母表示: .
本课学习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有: .
2.小结自己在学习菱形中的注意事项,或需要求助的困惑与分享自己如何学会的经验:
评价任务自我量化表
评价任务 得分 总得分 等级 评价标准
评价任务1 本课时评价任务总分共30分 A级:达到总分的80%(24分)及以上; B级:达到总分的70%(21分)及以上; C级:达到总分的60%(18分)及以上; D级:达到总分的60%(18分)以下.
评价任务2
达标检测
【学习提示】 对本节的学习进行归纳形成知识框架,并从学习经历中反思学会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及掌握了那些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题(指向全体学生)
1.计算:
(1)(-38)-(-36); (2)0-(-); (3)1.7-(-3.5);
(4)(-2)-(-1); (5)3-(-2); (6)(-3)-(+1.75).
2.计算:
(1)(-)-(+1)-(-); (2)(-0.1)-(-8)-11-(-);
(3)(-1.5)-(-1.4)-(-3.6)-4.3-(+5.2); (4)(5-6)-(7-9).
3.根据题意列出式子计算.
(1)一个加数是1.8,和是-0.81,求另一个加数;
(2)-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与的相反数的差.
二、能力提升题(指向等级为A和B的学生)
4.如图,列出了国外几个城市与北京的时差,如果现在的北京时间是7:00,那么
(1)现在的东京时间是___________;
(2)小丽现在想给远在巴黎的姑妈打电话,你认为合适吗?
答: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