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根据2022年最新课程标准,本课的课标是: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直接影响着其后的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史上从传说走向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夏商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了中国古代文明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文化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和甲骨文。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通过对商朝文化的学习,可体现出商朝作为当时世界上一个大国的气魄,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商朝。本课重点是要求学生知道甲骨文,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本课难点是学生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本课主要学习三目内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第一目与第二、第三目之间是并列关系,分别介绍青铜器与甲骨文;第二与第三目之间也是并列关系,分别介绍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三目内容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辉煌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构成了本课的主干知识。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司母戊鼎是高超的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代表。甲骨文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是已经发现的中国古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由此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尚未接受系统的历史知识学习,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缺乏学习所需的古文字知识,对一些复杂的历史现象和概念分辨不清。但是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感性、直观的事物。在教学中宜采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运用学生身边的感性史料来讲解。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结合史实、资料和视频,让学生感悟历史,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的意识,共同探讨问题,在分组活动中注重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敢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可通过小组交流、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可让学生结合视频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展开丰富的想象,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的评判,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同时,本课是一节文化课,更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力求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营造学习历史的浓厚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取得的成就。
2.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青铜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并通过对青铜器上的纹饰所表达内涵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各种途径,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相互间进行观摩、交流,以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3.引导学生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增进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要求学生知道甲骨文,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本课难点是学生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第 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在 2019年的时候,有这样一部动漫横空出世,创造了中国动漫电影史上的奇迹,在这部电影里展现了很多历史元素,但也有一些与历史不符的部分,根据你们之前的自主预习,一起来看一下是否能找出这两部分。(展示青铜守卫和文字图片)
提问:电影中的青铜守卫是取自什么历史元素?
学生回答:
青铜器提问:电影中出现的文字有什么问题(提示哪吒的故事背景是在商朝末年)学生回答:文字不对,商朝应该是甲骨文师: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我国商周时期的高度文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 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第一篇章——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展示青铜的含义、青铜器发展的历程:
原始社会(青铜器出现)——夏朝(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商朝(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2、展示不同的青铜器种类,让学生分辨,说出不同青铜器的功能师:食器中的鼎和簋后来发展为礼器,所谓礼器是古代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展示周代列鼎列簋制度一览表)
提问: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贵族的等级和鼎簋有何关系?
学生:不同的等级用不同数量的鼎和簋
师: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从刚才的展示中我们看到了多种多样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上都带有不同的花纹,这反映了青铜器哪一特点
学生:种类丰富,数量众多,造型精美
青铜器的特点
我国古代青铜配方六分其金(铜)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剂);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参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周礼·考工记》特点②:制作工艺高超
商周时期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青铜合金比例
师:从配方中我们可以看出商周时期的工匠已准确掌握了青铜合金比例,这反映了我国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泥范铸造法”
3、观看“泥范铸造法”3D示意图和典型代表器物“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360度展示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精美造型
4、以司母戊鼎为例计算数据提问:“将军盔”一次能够熔铜 12.5公斤,请问铸就司母戊鼎需要多少个将军盔?如果每个“将军盔”需要三四个人完成,那么需要多少人共同劳动才能制成司母戊鼎?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司母戊鼎的生产规模大,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加强对“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的直观认识)
师:除了司母戊鼎之外,我国青铜器的代表器物还有三星堆青铜神树、青铜面具、西周利簋等,在西周利簋中我们可以看到内部刻有文字,这种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我们称之为“铭文”,而在商周时期,还有一种文字比铭文出现更早,使用更广泛,那就是甲骨文。
第二篇章——甲骨文
1、展示甲骨文的含义和图片,明确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展示甲骨文的发现,让学生知道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如今甲骨文已经识别的1500多字,甲骨文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
3、提问: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有哪些?
学生:涉及祭祀、战争、农奴也、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等
师:这说明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展示妇好相关甲骨文,说明甲骨文主要记载了商朝的情况)
师:根据甲骨文的内容记载,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4、展示不同的甲骨文、现代汉字、字形缘由,让学生观察总结造字方法根据观察,学生可以总结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根据甲骨文字形举例,总结出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5、演示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历程
师:从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能发现字形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越来越简单,越来越不像原形
师:汉字的发展是由复杂到简单,形象到抽象,但是并没有间断,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甲骨文演变成为今天的汉字,虽然经过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形声表意的方块文字和基础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和使用空间最广的汉字。
总结: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汉字形声表意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它不仅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还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成为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纽带,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汉字,认真写好汉字。
三、课堂小结
1、学生在学案上完成本课思维导图,教师展示本课的思维导图
2、学生根据学案上给出的甲骨文字形小组讨论判断每个字的造字方法,并展示讨论结果四、课后作业
1、回家利用甲骨文字典网站,查找自己的姓名,用甲骨文写出自己的名字
2、搜索有关毛公鼎的资料,知道毛公鼎的地位和传奇
第 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我以课标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作了这样几点处理:首先联系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多处使用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譬如在导入时,引用热门动漫中的小细节,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细节观察和学习历史的能力。其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使用了多种新媒体和新技术,如七三课堂的 3D展示、Xmind的思维导图等,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单靠文字和图片难以理解,通过 3D展示分解示意图,可以直观理解“泥范铸造法”。使古老的青铜器和甲骨文直观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用 PPT的动态图片展示甲骨文的造字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单靠课文文字表述难以区分,用 PPT展示字形举例、字形来源,才能更准确的理解每一种造字方法。最后用 Xmind画思维导图总结本课内容,构建整体知识体系以巩固所学。思维导图使学生对本课所学形成整体框架,将碎片知识整合化。第三就是在教学中贯彻家国情怀,通过追问的方式使学生很轻易就能理解出“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而且能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当然本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第一,部分环节未能按最初预设进行,在上课之前应该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设置,在上课之前自己在脑海中预设画面多做几次模拟,对所讲所学应了然于心。第二,新教学设备并不能完全取代老设备,应该两者结合,多媒体和黑板板书结合,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三,小组利用不够合理,仅限于讨论,而非互助,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小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