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七单元综合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50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个2分,共50分)
1.学习“两极世界的形成”这一课时,就美苏两极对峙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结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不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浪费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
B.导致德国和朝鲜的分裂
C.使得世界人民一直处在核战争的恐惧之中
D.导致东欧剧变
【答案】 D
【解析】 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照搬高度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斯大林体制所带来的弊端,不是两极格局的后果,东欧剧变使两极格局趋向解体,故选D项;B、C两项明显是两极世界的产物;无休止的军备竞赛和扩军备战浪费了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的发展,A项是消极影响。
2.“欧洲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为此,20世纪40年代美国( )21教育网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推行马歇尔计划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成立经互会
【答案】 B
【解析】 经互会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立的经济组织,排除D项;A、B、C三项中,只有推行马歇尔计划有助于解决“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3.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采取了经济和军事援助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答案】 B
【解析】 杜鲁门主义是“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是其经济表现。
4.观察下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
①扶持控制西欧 ②援助西欧发展
③建立北约组织 ④遏制苏联力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建立北约组织是冷战在军事上的体现,排除含③选项即可。
5.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其“火药味”的表现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朝鲜战争 B.海湾战争
C.美国轰炸南联盟 D.北约轰炸利比亚
【答案】 A
【解析】 “火药味”指在亚洲的“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扶持蒋介石打内战都是其典型表现;B、C、D三项发生在冷战结束以后。
6.尼克松总统的就职演说提到“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他这样说的依据是( )【来源:21cnj*y.co*m】
①美国霸权地位受到苏联挑战
②西欧和日本等国的崛起
③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尼克松总统的两次就职演说分别是在1969年和1973年,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
7. “和平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维护世界和平秩序应运而生的。60年代末的北欧学者区分了“积极的和平”与“消极的和平”。 “消极的和平”,意指战争及战争因素的消除;“积极的和平”,则意指在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上,结构性暴力的消除。这里的“消极的和平”是指( )
A.美苏核军备竞赛 B.越南战争
C.冷战 D.不结盟运动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消极的和平”意指战争及战争因素的消除。“冷战”指除了直接军事对抗以外的一切对抗形式,故C项符合题意。www-2-1-cnjy-com
8.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 ( )
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
B.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C.重新确立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
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中“一个反对美国的欧 ( http: / / www.21cnjy.com )洲是不可想象的”可排除A项。“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可知法国前总统的意图是要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C项,可排除。材料主要涉及欧美关系,并非强调欧洲的联合,排除D项。
9.二战后美苏“冷战”对日本的影响是( )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把握机遇,促进飞跃
C.坐山观虎斗
D.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答案】 B
【解析】 二战后,美国采取扶植日本的政策,日本抓住这一机遇,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日本采取的是追随美国的政策,虽受益但不是“渔翁”。
10.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其中“存异”主要是指保留各国的( )
A.风俗习惯 B.宗教信仰
C.社会制度 D.不同目标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求同存异”中的“同”指同是第三世界的国家,同样在受到发展国家的欺压的情况下求得发展。“异”指不同的社会制度。
11.1971年,毛泽东曾形象地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此语评论的是中国( )
A.与美国的关系开始正常化
B.出席万隆会议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参与APEC活动
【答案】 C
【解析】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是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特别是非洲国家的支持。
1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并于20世纪50年代最终有了自己的外交“定海神针”。材料中的“定海神针”是指( )
A.“一边倒”的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不结盟”的政策
【答案】 B
【解析】 1955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政策的成熟。
13.右侧漫画的主题是“乒乓外交——小球转动了大球”,有同学给该漫画取了另外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中苏关系的恶化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美关系的解冻
D.中美建交
【答案】 C
【解析】 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并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由此打开了中国交往的大门。注意干扰项D项,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
14.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段诗歌:“我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也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大声高喊着‘中国得分’,当掌声把五星红旗送上蓝天,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是大势所趋
B.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的支持
C.西方国家消除对华的敌视政策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答案】 C
【解析】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西方国家并没有消除对华的敌视政策。21·世纪*教育网
15.1972年2月1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在稍后的3月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封面上,设计者画面切割成五块——尼克松与毛、周的会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演出顺次罗列其上。在设计者看来( )
A.尼克松与毛、周成为政治挚友
B.尼克松的访华具有跨时代意义
C.中美关系正常化打破了两极格局
D.中美终于打破坚冰实现建交夙愿
【答案】 B
【解析】 仅凭尼克松与毛、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的会面不能说明尼克松与毛、周成为政治挚友,排除A项;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排除C、D两项;尼克松访华打破了中美之间的外交僵局,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设计主要表达这一意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6.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得到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说明美日关系( )
A.开始恶化 B.完全决裂
C.进入战争状态 D.既勾结又斗争
【答案】 D
【解析】 美日两国之间在二战后始终是盟友关系,它们之间的分歧不能说明A、B、C三项所述。
17.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外交大事记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甲、乙所述与此不符,故选D项。
18.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分析,体现了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其余选项不符合题干信息。21·cn·jy·com
19.“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感到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分裂为15块碎片。”这句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出处:21教育名师】
A.1989年 B.1991年
C.1999年 D.2001年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了1991年苏联的解体。
20.(2014·江苏·19)美国学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全面获取和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有效信息的能力。据“唯一的超级大国、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等信息分析可确定A项最符合题意。2·1·c·n·j·y
21.有人认为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春秋战国时代”的世界。未来这种“春秋战国时代”的世界的决定性因素应该是( )
A.明智的外交政策
B.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C.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
D.区域性政治经济的集团化
【答案】 C
【解析】 “春秋战国时代的世界”指世界多极化格局趋势,其决定性因素在于各国综合国力较量。
22.历届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往往能够折射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时代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和心声。1992年在巴塞罗那举办了第二十五届奥运会。请根据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推断这届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 )2-1-c-n-j-y
A.“欢迎回家” B.“永远的朋友”
C.“点燃心中之火” D.“绿色奥运,人文奥运”
【答案】 B
【解析】 1991年,两极格局结束,人们盼望和平稳定。
23.瑞士文化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对下图“冷战”后发生的历史现象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21*cnjy*com
A.恐怖主义威胁全球
B.美国试图独霸世界
C.美俄经济竞争愈演愈烈
D.美俄两国再度陷入冷战状态
【答案】 B
【解析】 图片反映了美国以“反恐”为名推行霸权主义政策,B项正确。图片没有反映A、C、D各项。
24.下图漫画反映了2003年3月美国开始宣布对伊拉克作战时其欧洲盟国所持的态度。此漫画实际上反映了( )
A.美国建立起了单极世界霸权
B.欧洲各国开始联合抵制美国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美欧建立起了反伊拉克同盟
【答案】 C
【解析】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受到德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欧洲大国反对,这体现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C项符合题意;A项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材料,排除;英国支持美国,排除B项;D项明显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排除。
25.学习了必修一《政治文明的历程》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后,有四位同学分别用带“风”字的成语概括这段历史特征,你认为哪一个概括得最恰当( )
A.风雨如晦 B.风云变幻
C.风雨交加 D.风花雪月
【答案】 B
【解析】 当今世界形势的基本特征是缓和与动荡并存,很多情况风云变幻,难以预料。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
二、非选择题(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2分,29题12分,共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斯德丁(什切丁)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
材料二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在于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21*cnjy*com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四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请回答:
(1)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国家和地区指的是哪一地区?(2分)
(2)据材料二、三、四,美国战后初期的政策是什么?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针对美国的政策而采取的经济军事措施。(2分)
(4)这一时期美苏之间的对抗局面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答案】(1)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2分)
(2)冷战政策。(1分)提出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分)
(3)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华沙条约组织。(2分)
(4)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出现,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4分)
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1年,美国总统尼 ( http: / / www.21cnjy.com )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1)为实现材料一所述政策的变化,美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外交活动?(3分)
材料二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的对外政策也相应作出了重大调整。
(2)依据20世纪70年代我国所处外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境的变化,分析中央作出对外开放决策的原因。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我国的对外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5分)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得到迅猛发展,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3)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体特点是什么?(2分)为促进经济发展,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的外交举措?(4分)
【答案】 (1)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1978年中美签署《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分)
(2)原因:中日、中美正式建交,打破外交僵局;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2分)
调整:按照“平等互利,形式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其他国家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3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特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缓和与动荡并存。(2分)
举措:与各大国建立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东盟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4分)
28.(12分)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深刻影响了国际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冷战的产生,美苏都应承担责 ( http: / / www.21cnjy.com )任。美国要独霸世界,而苏联决不准许美国任意主宰世界,决不容许美国插足苏联的势力范围。美国要在全世界推行资本主义,而苏联要在全世界推行社会主义。杜鲁门政府在战略态势上采取攻势,则直接导致美苏走向对立。
(1)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形成的原因。(3分)
材料二 我们必须认识到,苏联仍然是美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现在, 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21cnjy.com
——摘自1971年尼克松的讲话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际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5分)
材料三 1997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多年所少见。 中美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俄两国领导人实现了互访,进一步肯定中俄之间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法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俄、法、德决定建立首脑定期会晤制度。
——摘自《人民日报》
(3)据材料三,指出国家关系的新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与世界格局变化的关系。(4分)
【答案】 (1)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3分)
(2)美苏争霸的削弱;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5分)
(3)特点:大国间正在建立新型伙伴关系。(2分)
关系:多极化趋势推动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大国间新型关系的建立又进一步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新发展。(2分)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防止苏联独占朝鲜半岛,8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向斯大林提议,以北纬38度线为两国军队在朝鲜半岛对日军受降的分界线。随着美苏矛盾的激化,三八线由美苏对日受降分界线逐渐变为在朝鲜两大政治力量的分界线。1948年8月15日南部成立大韩民国政府,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宋晓芹《苏联与朝鲜战争》
材料二 六方会谈是指由朝鲜、韩国、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共同参与的旨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一系列谈判。会谈于2003年8月27日开始,到2007年9月30日为止,共举行过六轮会谈。
——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 近年来朝韩关系发展回顾
时间 事件
1990年9月 南北方第一次总理会谈,这是朝鲜分裂45年后双方首次最高级别会谈
2008年2月 韩国李明博政府推行“对朝政策三原则”导致朝韩关系不断恶化
2010年11月 朝鲜和韩国在半岛西部海域有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发生交火。韩国称延坪岛遭朝炮击。这是朝鲜半岛停战以来最严重的冲突事件
2014年2月 韩朝举行离散家属团聚活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朝鲜三八线最初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终导致朝鲜半岛分裂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主要国家在解决当今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态度。(2分)
(3)根据材料三,近年来朝韩关系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态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韩关系呈现该态势的主要原因。(4分)www.21-cn-jy.com
(4)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朝鲜半岛问题折射出当今世界政治形势的特点。(4分)
【答案】 (1)美苏两国军队在朝鲜半岛对日军受降的分界线;美苏冷战的产物。(2分)
(2)谈判、协商、合作。(2分)
(3)和解和冲突交织在一起。原因:符合两国人民的愿望,美国推行霸权政策。(4分)
(4)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流;多极化趋势加强。(4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