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2014-2015上学期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强化作业: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文档属性

名称 《成才之路》2014-2015上学期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强化作业: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17 20:0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 第3课
一、选择题
1.隋唐时,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行宰相之权。唐代290年间共有369名宰相,数量之多为历代所仅见。这意味着(  )
A.三省六部制遭破坏 B.宰相之权严重削弱
C.科举制下选人之盛 D.集思广益民主决策
【答案】 B
【解析】 古代专制集权之下,呈现皇权不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的趋势。分化事权是加强皇权的重要方式,材料体现宰相之权被分割,“行宰相之权”,体现了相权被严重削弱。
2.“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这反映出唐代(  )【来源:21cnj*y.co*m】
A.宰相有职无权 B.皇权至高无上
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 D.尚书省地位下降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因为唐太宗在未登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曾经做过尚书令,因此,唐太宗即位后,“尚书令”一职无人敢当,导致“常虚悬其缺”,体现了对皇权的“避讳”,说明皇权至高无上,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3.“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秦朝的郡县制      B.西汉的刺史制度
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 D.宋朝的枢密院
【答案】 C
【解析】 秦朝的郡县制是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行政制度,不能排除丞相个人专断,排除A项;西汉的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不能监督丞相,排除B项;宋朝的枢密院虽削弱了相权,但不能提高行政效率,排除D项。21教育网
4.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治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
A.西周 B.秦朝
C.宋朝 D.唐朝
【答案】 C
【解析】 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中书”“枢密”“三司”,可知是宋代的政治体制,故选C。
5.(2014·石家庄)某历史时期,尚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仆射刘毅说:“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 以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该历史时期最可能是(  )21cnjy.com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中的“中正”“品”等信息可确定相关制度是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实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6.某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许多方面“大体接近近代社会价值取向”。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C.科举制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D.科举制可提高官员文化水平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的限制条件是“近代社会价值取向”,“近代社会价值取向”的主要内容是提倡平等,故B项最符合题意。2-1-c-n-j-y
7.于是传统文化便有了伦理政治化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伦理化的倾向,家国同构,父为家君,君为国父,这样也就有了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 B
【解析】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词“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察举制的选官制度一是孝,二是廉,与材料的标准相吻合。【版权所有:21教育】
8.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统计分类表
官僚贵族子弟 富豪 平民 贫民
69.6% 6% 15.7% 8.7%
由上表可见,汉代察举制(  )
A.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 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
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D.沿袭了世卿世禄制
【答案】 A
【解析】 表中可见富豪、平民、贫民子弟也有做官的可能,故排除D项;各阶层子弟做官的几率差别很大,排除B、C两项。21·cn·jy·com
9.“每岁得第之人……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材料中的“是”指(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 D
【解析】 材料出自唐人沈既济对科举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的评论。从“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可以看出有才华和能力的人被录用,可以推断出是科举制。科举制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得第”一词也可以判断是科举制度。故选D项。而A项是官职世袭,B项主要看孝廉,C项主要是看门第。  21*cnjy*com
10.(2014·德州)《明史》中记载:“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举必由学校……学校有二:曰国学,曰府、州、县学。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由此可见明朝改革科举的特点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入国学的都能当官
B.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C.分榜取士
D.保证科举取士的区域公平性
【答案】 B
【解析】 据“科举必由学校、不入者不能得也”等信息分析可知B项最符合题意,其它各项与材料不符。
11.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www.21-cn-jy.com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材料所述官员行使地方监察权,且是汉武帝时所设,故其身份是刺史。
12.电视剧《大宋提刑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  )21*cnjy*com
①刺史 ②都察院 ③御史大夫 ④三司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提刑官”的职能是行使监察权,三司使是掌管财政的,排除④。
13.杨阳主编的《中国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制度史纲要》认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套完备的自我调节系统,在防止皇帝决策失误方面有“封驳”和“谏议”制度。下列机构设置属于“封驳”和“谏议”制度的机构是(  )
①唐朝门下省 ②宋代的谏院 ③明朝时期设按察使司 ④明清时期设都察院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条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属于“封驳”和“谏议”制度的机构,“封驳”和“谏议”有利于谏正皇帝的过失,而按察使司和都察院是皇帝为监察官吏而设的,排除③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 ( http: / / www.21cnjy.com )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2·1·c·n·j·y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须知科举考试,必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的,进士科为新设科目。21·世纪*教育网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特点。
(2)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归纳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下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答案】 (1)先以德行为标准,再以门第为标准,再到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2)察举制下,考试不决定取舍,只决定高下。科举制下,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
(3)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打破门阀世族在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为官僚队伍选拔高素质的人才。www-2-1-cnjy-com
(4)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随着官僚制度的逐渐完善,监察权开始集中到监察体系上来,形成了足以制约行政体系的强大力量。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材料二 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能认识善恶忠奸。唐代御史戴獬豸冠,清代规定监察官员的官服绣獬豸图案。
(1)据材料一、二,概括监察制度的功能。
材料三 谏议制度是监察制度的一部分,“谏”字的独特含义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威提出异议。唐代的门下省
具有谏议和封驳职能……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设的谏议机构却没有了。
——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谏议制度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设的谏议机构却没有了”?
材料四 中国历代都有臭名昭著的权臣贪官出现,如唐朝李林甫、宋朝秦桧、明朝魏忠贤、严嵩,清朝和珅等,历朝历代层出不穷。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认识。
【答案】 (1)制约其它权力体系;发挥监督作用;保证官僚队伍对王朝的效忠。  
(2)作用: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
原因: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3)有利于维护正常统治秩序;不能根本约束皇帝专制权力、杜绝吏治腐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