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3.4整式加减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去括号.
2.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利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
3.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熟练掌握去括号法则,正确去括号,能利用去括号法则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当括号前面是“-”时的去括号问题.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相关资源
微课,知识卡片
五、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2xy2与6y2x是同类项吗?3x与2呢?
2.合并同类项:
(1)3a+a=________;(2)5y2-4y2=________;(3)2ab2-4ab2=________.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关注学生是否回答正确.
小结:1.2xy2与6y2x是同类项;3x与2不是同类项.
2.(1)3a+a=4a;(2)5y2-4y2=y2;(3)2ab2-4ab2=-2ab2.
设计意图: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承上启下.
【新知讲解】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去括号法则:
活动1.问题1:想一想:小红带了20元钱去商店购物,花a元钱买了一支钢笔,花b元钱买了一个笔记本,你能用代数式表示出她还剩多少钱吗?
问题2:在教材用火柴棒搭正方形游戏中,你能利用运算律比较一下他们的结果吗? 小明:4+3(x-1)根 小颖:4x-(x-1)根 小刚:3x+1
答案:问题1:(20-a-b)元或[20-(a+b)]元 问题2:他们的结果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开门见山引入新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两个问题设计虽然角度不同,但目标一致,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极好地引起学生的认知.
活动2.上面的式子4+3(x-1),4x-(x-1)都带有括号,类比数的运算,说明它们的结果为什么一样?
师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尝试完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的分配律类比解决,最后由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全班订正、点评.
小结: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得:
=
===
师生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师生一起总结,展示去括号法则.特别地,+3(x-1)与-(x-1)可以分别看作3与-1分别乘(x-1).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
归纳总结: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设计意图:类比数的运算,应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为探究新知创造条件.
活动3.议一议: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
1.(1)a+(-b+c-d)=________; (2)a-(-b+c-d)=________;
(3)-(p+q)+(m-n)=________;(4)(r+s)-(p-q)=________.
解:1.(1)原式=a-b+c-d;(2)原式=a+b-c+d;
(3)原式=-p-q+m-n;(4)原式=r+s-p+q.
2.下列去括号有没有错误?若有错,请改正:
(1)a2-(2a-b+c)=a2-2a-b+c;
(2)-(x-y)+(xy-1)=-x-y+xy-1.
解:(1)错误;原式=a2-2a+b-c;(2)错误;原式=-x+y+xy-1.
教师强调:去括号时要对括号里的每一项的符号都要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都
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活动4.对去括号法则我们可以编一个顺口溜来记住它吗?试试看.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编去括号顺口溜,然后全班一起大声朗读两遍.
顺口溜:
去括号,看符号,
是“+”号,不变号,
是“-”号,全变号.
设计意图:把法则编成顺口溜,读起来上口,便于学生记忆,为应用做好准备.
【典型例题】
例1 化简下列各式.
(1)4a-(a-3b); (2)a+(5a-3b)-(a-2b);
(3)3(2xy-y)-2xy; (4)5x-y-2(x-y).
师生活动: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还要同时去掉括号前面的符号.学生充分思考后,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1)4a-(a-3b)
=4a-a+b
=3a+b;
(2)a+(5a-3b)-(a-2b)
=a+5a-3b-(a-b)
=6a-3b-a+b
=5a-2b;
(3)3(2xy-y)-2xy
=(6xy-3y)-2xy
=6xy-3y-2xy
=4xy-3y;
(4)5x-y-2(x-y)
=5x-y-(2x-2y)
=5x-y-2x+2y
=3xy.
设计意图:简单应用,巩固法则,训练规范书写,达到正确应用.
例2 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师生活动:教师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回忆船顺水与逆水的速度分别是怎样表示的,然后根据题意,分别列出甲船与乙船的速度,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列出代数式,学生自己解答,教师指导.
解:顺水航速=船速+水速=(50+a)千米/时,
逆水航速=船速-水速=(50-a)千米/时.
(1)2小时后两船的距离为
2(50+a)+2(50-a)=100+2a+100-2a=200(千米).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
2(50+a)-2(50-a)=100+2a-100+2a=4a(千米).
设计意图:通过对法则的运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法则的要点,正确使用法则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整式运算的能力.
【随堂练习】
1.下列各式中,去括号正确的是:
(1)a+(b-c)=a+b-c;
(2)a+(-b+c)=a+b+c;
(3)a-(-b-c)=a+b-c;
(4)a-2(c-b+d)=a-2c-2b-2d;
(5)4x-(4y-2x+z)=4x-4y+2x-z.
2.(1)计算(3a2+2a+1)-(2a2+3a-5)的结果是( ).
A.a2-5a+6 B.a2-5a-4
C.a2-a-4 D.a2-a+6
解:D.点拨:原式=3a2+2a+1-2a2-3a+5=(3a2-2a2)+(2a-3a)+(1+5)=a2-a+6.
(2)如果a-3b=-3,那么代数式5-a+3b的值是( ).
A.0 B.2 C.5 D.8
解:D.点拨:5-a+3b=5-(a-3b)=5-(-3)=8.
3.下列各式一定成立吗?
(1)3(x+8)=3x+8; (2)6x+5=6(x+5);
(3)-(x-6)=-x-6; (4)-a+b=-(a+b).
解:(1)不成立,3应与括号内每一项都相乘,应为3x+24;
(2)不成立,应为
(3)因为-(x-6)=-x+6,所以-(x-6)=-x-6一定不成立;
(4)不成立,应为-(a-b).
4.化简:
(1)12(x-0.5);(2);(3)-5a+(3a-2)-(3a-7);(4).
解:(1)12(x-0.5)=12x-6;
(2);
(3)-5a+(3a-2)-(3a-7)=-5a+3a-2-3a+7=-5a+5;
(4).
设计意图:考查了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与掌握.
5.飞机的无风航速为a km/h,风速为20km/h.飞机顺风飞行4 h的航程是多少?飞机逆风飞行3 h的航程是多少?两个航程相差多少?
解:飞机顺风飞行4 h的航程是:4(a+20)=(4a+80) km;
飞机逆风飞行3 h的航程是:3(a-20)=(3a-60) km;
两个航程相差:4a+80-(3a-60)=4a+80-3a+60=(a+140)km.
设计意图:加深了去括号法则的应用.
六、课堂小结
1.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2.顺口溜:
去括号,看符号,
是“+”号,不变号,
是“-”号,全变号.
3.去括号时应注意:
①去括号时要将括号前的符号和括号一起去掉.
②如果括号前是“-”号,则去掉括号后原括号内每项都要变号.
③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因数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顾、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将所学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结,完善认知结构.
七、板书设计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整式的加减(2)
一去括号法则:
去括号,看符号,
是“+”号,不变号,
是“-”号,全变号.
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