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课标要求: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大会制度、共产的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初步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诞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道这三项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参照学习过的政治知识,初步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3)通过新政权与旧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不同比较,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粗读、精读,快速浏览,圈点划批,提高阅读能力。
(2)阅读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分析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学习和视频播放,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
(2)通过对三大政治制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使学生把握新中国建立以来民主建设发展的基本脉络,展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美好前景;培养学生追求民主的科学精神和为国家民主制度建设而努力的历史责任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通过课堂中“走进历史”、“自由畅 ( http: / / www.21cnjy.com )谈”、 “论从史出”等环节学习,培养学习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从而使历史学习为现实服务。
教学重点:
三大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及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政治建设的基石。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具有的中国特色。
导入新课:
中国商代的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
中国西周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
秦朝至清朝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呢?
讲授新课:
一、开国大典(政权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三大战役取得胜利后,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党败北逃亡。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加紧进行新中国成立的各项筹备工作。于是在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新政协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文,思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怎样的准备?
学生答:(1)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确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纪元等事项。
材料:国旗的确定,是在广泛征求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案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时提出国旗应征图案有3个条件:一要有中国特征;二是要含有中国地理、历史、民族、文化等因素;三要有政权的特征,要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并且要庄严整洁,一目了然。通过一个月的征集,共收到近3000副图案,在9月25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进行到第五天的时候,毛泽东、周恩来约请各方人士,包括郭沫若、马寅初、徐悲鸿、马思聪等召开座谈会,当时著名的剧作家田汉看中了第32号图案:在红色的旗面上,镶有一大四小五颗黄星,顶端有镰刀斧头,经过讨论,毛泽东决定把镰刀斧头去掉,最后决定以五星红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从这则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人民对于新中国诞生的由衷喜悦,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
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举行了中华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看毛泽东宣告新中国成立图,得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一下新政权的组成说明了什么问题?
由中共团结广大民主党派共同参与的,可以代表全国人民,是民主的体现。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重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建国后进行的土改运动、镇压反革命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问题,到1954年才彻底完成)
过渡:独立的政权的建立是实现民主的先决条件,民主宪法的制定是构建民主制度,用法治取代人治的第一步。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法律建设)
1.宪法的颁布
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步宪法颁布的目的,时间,内容、意义。
目的:保障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替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颁布时间: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内容:(1)共有106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为四章;(2)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3)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4)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
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1)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2)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望;(3)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拓展:
国体:表明国家根本性质的国家体制,是由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来决定的。我国的
国体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
政体: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政体和国体是相适应的,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1954年宪法的特点:(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2)坚持社会主义道路;(3)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2.法治的完善
(1)背景:1956年底,过渡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2)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国家必须系统制定完备的法律。一切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人民的民主权利应该充分受到法律的保护。
材料一 君上大权:(计14条)钦定颁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召集、开闭、停止及解散议院之权;在议院闭会时,遇有紧急之事得发代法律之诏令,并得发诏令筹措必须之财用……。附臣民权利义务:(计9条)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均准其自由;臣民有遵守国家法律之义务。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驶其统治权。第十八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材料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一、二、三反映在立法思想上有那些进步?
学生答:表现在专制集权向民主政治发展,由人民无权向人民主权发展,由形式上的民主向真实性的民主发展。
联系材料二、三,说明两部宪法有哪些本质区别?
学生答:前者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后者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前者是资产阶级民主,后者是人民民主。
根据前两个问题和教材知识,概括1954年宪法的性质。
学生答:社会主义类型的人民民主宪法。
过渡:为了保证人民民主,1954年宪法为新中国确立了哪一基本政治制度?
学生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制度建设)
拓展:分析三个概念: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和地方一切重大事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其常设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根本政治制度(政体)。其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那么三者之间什么关系是怎样的?
人民代表大会包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政权的形式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大代表的产生:县、乡级人大代表由选区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其他各级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大代表选举产生。
人大代表的职责: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提出议案→讨论议案和投票决策
1.确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容
(1)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委员长。大会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2)通过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
(3)审议报告:审议了周恩来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4)召开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多项决议和一项法律。
3.意义(1)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2)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3)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拓展: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有何本质区别?
(1)经济基础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公有制;三权分立制度:私有制
(2)行政权力主体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三权分立制度:资产阶级
(3)活动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三权分立制度:分权制衡
思考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如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表达机关,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也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基础是什么?
学生答:形成的基础: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团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中国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学生答:1956年4月,中共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央正式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作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1982年,中共又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主主要形式是什么?
学生答:政治协商
基本组织: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会议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它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建国初期曾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后,成为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的意义
学生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拓展: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1)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2)政协属于政党制度范围,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形式,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其决议无法律效力。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条件是在中央政权统一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民族地区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机关,同时也是国家的地方权利机关和行政机关,它必须遵守国家宪法,行使宪法所赋予的权力,并根据地区的情况行使自治权。
材料:《爱我中华》歌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问题1:歌词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学生答:各民族平等繁荣、团结
问题2:这一主体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的?
学生答:民族区域自治
问题3:它是如何确立通过的?
学生答:通过《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确立的。
问题4: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学生答: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我国的五个省级自治区:1956年新疆维 ( http: / / www.21cnjy.com )吾尔自治区;1958宁夏回族自治区;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1965西藏自治区;1958广西壮族自治区。另外还建立了100多个自治州、自治县。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作主成为可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保证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其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则使人民当家作主有了制度和法律的依托,这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现,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这些民主政治制度完全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意愿,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
板书设计: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政治建设: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2.法律建设:(1)临时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制度建设:(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课堂作业:
(2008·汕头模拟)1950年6月,毛 ( http: / / www.21cnjy.com )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分析:选B。本题考察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即新中国只有实行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才能治好天下。
(2008·广东高考)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解析:选D。本题考察学生的比较分析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A、C两项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内容,B项与史实不符,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应该是在1956年。
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
A、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B、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巩固了新中国的人民政权 D、建立政治协商、多党合作制度
解析:选B。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民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建设上的主要成就有三个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