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动力学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二 动力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09-17 16:2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 动力学
考纲要求: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Ⅱ 超重和失重 Ⅰ
高考动向:本讲主要包括:1.牛顿运动定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其应用,以联系实际的两类动力学问题、超重和失重问题为主。近三年高考对牛顿定律的考查较少单独命题,主要是体现在计算题中和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考查重点是有关运动的图象。
知识结构:
考点一、连接体问题
方法: 整体法和隔离法
注意事项:
(1)整体法适用于解决连接体的各部分具有相同的加速度的情况,对于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一般采用隔离法分析。
(2)在处理连接体问题时,往往要用到牛顿第三定律。
(3)用滑轮连接的两个物体,其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不同,一般采用隔离法分析。
例1、 (2012·江苏高考)如图所示,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M,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若木块不滑动,力F的最大值是(  )
A.2f(m+M)/M
B.2f(m+M)/m C.2f(m+M)/M-(m+M)g
D.2f(m+M)/m+(m+M)g
[思路点拨] 当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木块向上运动的加速度达到最大值,若木块不相对夹子滑动,则力F达到最大值。
[解析] 当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摩擦力达到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摩擦力f时,拉力F最大,系统向上的加速度为a。先以m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F-2f-mg=ma,
再以M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2f-Mg=Ma,
两式联立可解得F=,A正确。
[答案] A
练习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F1、F2的作用下运动.已知F1>F2,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
A.   B.  C. D.
【解析】取A、B及弹簧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F2=2ma
取B为研究对象:kx-F2=ma
(或取A为研究对象:F1-kx=ma)
可解得:x=.
[答案] C
【点评】①解析中的三个方程任取两个求解都可以.
②当地面粗糙时,只要两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A、B之间的拉力与地面光滑时相同.
练习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A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质量为M的木板B的左端,B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右滑动,且A、B相对静止.某时刻撤去水平拉力,经过一段时间,B在地面上滑行了一段距离x,A在B上相对于B向右滑行了一段距离L(设木板B足够长)后A和B都停了下来.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μ2>μ1,则x的表达式应为(  )
A.x=L B.x=
C.x= D.x=
【解析】设A、B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v,撤去外力后至停止的过程中,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f1=μ1mg
其加速度大小a1==μ1g
B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
由于μ2>μ1,所以a2>μ2g>μ1g=a1
即木板B先停止后,A在木板上继续做匀减速运动,且其加速度大小不变
对A应用动能定理得:-f1(L+x)=0-mv2
对B应用动能定理得:
μ1mgx-μ2(m+M)gx=0-Mv2
解得:x=.
[答案] C
【点评】①虽然使A产生加速度的力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B施加,但产生的加速度a1=μ1g是取大地为参照系的.加速度是相对速度而言的,所以加速度一定和速度取相同的参照系,与施力物体的速度无关.
②动能定理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特别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两表达式很容易相互转换.
考点二、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无论哪种情况,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都是加速度。
2、动力学两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
3.、常用方法
①整体法、隔离法。
②正交分解法,一般取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进行分解,为减少分解的矢量的个数,有时也根据情况分解加速度。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时,一般以加速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方向为正方向列式,而应用运动学公式列式时,一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列式,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加速度与初速度的方向不一定一致,因此要注意v0和a的符号。
例2、(2012·浙江理综)为了研究鱼所受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阻力与其形状的关系,小明同学用石蜡做成两条质量均为m、形状不同的“A鱼”和“B鱼”,如图所示。在高出水面H处分别静止释放“A鱼”和“B鱼”,“A鱼”竖直下潜hA后速度减为零,“B鱼”竖直下潜hB后速度减为零。“鱼”在水中运动时,除受重力外,还受浮力和水的阻力。已知“鱼”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其重力的倍,重力加速度为g,“鱼”运动的位移值远大于“鱼”的长度。假设“鱼”运动时所受水的阻力恒定,空气阻力不计,求:
(1)“A鱼”入水瞬间的速度vA1;
(2)“A鱼”在水中运动时所受阻力fA;
(3)“A鱼”与“B鱼”在水中运动时所受阻力之比fA∶fB。
[破题关键点] 
(1)两“鱼”入水前做什么规律的运动?
(2)两“鱼”入水后竖直下潜过程中,受哪些力作用?做什么规律的直线运动?
[解析] (1)“A鱼”在入水前做自由落体运动,有
v-0=2gH ①
得:vA1= ②
(2)“A鱼”在水中运动时受重力、浮力和阻力的作用,做匀减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A,有F合=F浮+fA-mg ③
F合=maA ④
0-v=-2aAhA ⑤
由题意:F浮=mg
综合上述各式,得
fA=mg(-) ⑥
(3)考虑到“B鱼”的受力、运动情况与“A鱼”相似,有
fB=mg(-) ⑦
综合⑥、⑦两式,得

[答案] (1) (2)mg(-) (3)
【拓展练习】某大型游乐场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一种能使人体产生超重、失重感觉的大型娱乐设施,该设施用电梯将乘坐有十多人的座舱悬停在几十米的高空处,然后让座舱从高空自由下落(此时座舱受到的阻力极小,可忽略),当落至一定位置时,良好的制动系统开始工作,使座舱落至地面时刚好停止。假设座舱开始下落时的高度为45 m,当下落至离地面30 m时,开始对座舱进行制动,并认为座舱的制动是匀减速运动。求:(取g=10 m/s2)
(1)从开始下落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2)当座舱下落到距地面10 m位置时,人对座舱的压力与人所受到的重力之比是多少?
【拓展练习】答案:(1)5.0 s (2)2.5∶1
解析:(1)开始下落时做自由落体运动:h=gt
t1==3.0 s
此时座舱的速度v1==30 m/s
后30 m做匀减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则v=2as a=15 m/s2
t2==2.0 s
故从开始下落至落到地面所用时间为:t=t1+t2=5.0 s
(2)座舱下落到距地面10 m位置时,人随座舱做匀减速运动,受到座舱对人的支持力、重力两个力的作用,由牛顿运动定律得: FN-mg=ma
解得:FN=2.5mg
即FN∶mg=2.5∶1
考点三、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及超重、失重
高考中关于动力学问题的图象主要有x-t图象、v-t图象、F-t图象等。
注意事项:
(1)首先弄清图象纵、横坐标的含义(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利用图象分析动力学问题时,关键要将题目中的物理情境与图象结合起来分析,利用物理规律或公式求解或作出判断。
(3)弄清图象中斜率、截距、交点、转折点、面积等的物理意义,从而充分利用图象提供的信息来解决问题。
(4)“超重”和“失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象是人的日常生活及现代科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如电梯的启动和停止过程,火箭的发射过程及绕地球运动的卫星中,都存在超重和失重现象。而对于超重和失重现象中视重和重力的关系、则为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质。
例3 、如图甲所示,在风洞实验室里,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足够长的细杆与水平面成θ=37°固定,质量m=1 kg的小球穿在细杆上静止于细杆底端O点.现有水平向右的风力F作用于小球上,经时间t1=2 s后停止,小球沿细杆运动的部分v-t图象如图乙所示.试求:(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
(1)小球在0~2 s内的加速度a1和2~4 s内的加速度a2.
(2)风对小球的作用力F的大小.
【解析】(1)由图象可知,在0~2 s内小球的加速度为:
a1==20 m/s2,方向沿杆向上
在2~4 s内小球的加速度为:
a2==-10 m/s2,负号表示方向沿杆向下.
(2)有风力时的上升过程,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1-15丙所示
在y方向,由平衡条件得:
FN1=Fsin θ+mgcos θ
在x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cos θ-mgsin θ-μFN1=ma1
停风后上升阶段,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丁所示
在y方向,由平衡条件得:
FN2=mgcos θ
在x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θ-μFN2=ma2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F=60 N.
【点评】①斜面(或类斜面)问题是高中最常出现的物理模型.
②正交分解法是求解高中物理题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
例4 、(2009安徽理综)为了节省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动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 态
C.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
D.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
答案:C
【解析】在慢慢加速的过程中顾客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电梯对其的支持力 和 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右上,由牛顿第三定律,它的反作用力即人对电梯的作用方向指向向左下;在匀速运动的过程中,顾客与电梯间的摩擦力等于零,顾客对扶梯的作用仅剩下压力,方向沿竖直向下。
练习: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 ( http: / / www.21cnjy.com ),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v-t图象分别如图乙中的折线acd和bcd所示,a、b、c、d点的坐标分别为a(0,10)、b(0,0)、c(4,4)、d(12,0)。根据v-t图象,求:(1)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达到共同速度后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3;
(2)物块质量m与长木板质量M之比;
(3)物块相对长木板滑行的距离Δx。
[思路点拨] 
(1)v-t图象斜率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不同物体或不同时间阶段受力情况分析;
(3)物块与木板同速后不再发生相对滑动。
[解析] (1)由v-t图象可求出物块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 m/s2=1.5 m/s2,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 m/s2=1 m/s2,达到共同速度后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3= m/s2=0.5 m/s2。
(2)对物块冲上木板匀减速阶段:μ1mg=ma1
对木板向前匀加速阶段:μ1mg-μ2(m+M)g=Ma2
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后向前匀减速阶段:μ2(m+M)g=(M+m)a3
以上三式联立可得=。
(3)由v-t图象可以看出,物块相对于长木板滑行的距离Δx对应图中△abc的面积,故Δx=10×4× m=20 m。
[答案] (1)1.5 m/s2 1 m/s2 0.5 m/s2 (2) (3)20 m
[课堂——针对考点强化训练]
1.(2012·武汉调研)如图1-2 ( http: / / www.21cnjy.com )-4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一质量为2 kg的小球自与斜面底端P点相距0.5 m处,以4 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在返回P点之前,若小球与P点之间的距离为d,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d与t的关系式为(  )
图1-2-4
A.d=4t+2.5t2       B.d=4t-2.5t2
C.d=0.5+4t+2.5t2 D.d=0.5+4t-2.5t2
解析:选D 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小球 ( http: / / www.21cnjy.com )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位移x=v0t-at2,v0=4 m/s,a=gsin θ=5 m/s2,故x=4t-2.5t2,又d=0.5+x,所以d=0.5+4t-2.5t2,D正确。
2.(2012·江苏高考)将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皮球竖直向上抛出,皮球运动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下列描绘皮球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图1-2-5
解析:选C 对皮球进行受力分析,受到竖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向下的重力、阻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皮球在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因皮球上升过程中速度v减小,加速度减小,当速度v=0时,加速度a=g,a-t图象逐渐趋近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C正确;A、B、D错误。
3.(2012·济南模拟)如图1-2-6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和3m的三个木块,其中质量为2m和3m的木块之间用一轻弹簧相连,轻弹簧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现用水平拉力F拉质量 图1-2-6
为3m的木块,使三个木块一起加速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为2m的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B.当F逐渐增大到T时,轻弹簧刚好被拉断
C.当F逐渐增大到1.5T时,轻弹簧还不会被拉断
D.当F撤去瞬间,m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
解析:选CD 以三个木块为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6ma,对m和2m的整体,则有T弹=(2m+m)a,当T弹=T时,F=2T,可见B错误,C正确;2m的木块受到轻弹簧的拉力、重力、地面支持力、m对2m的压力、和m对2m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故A错误;因F撤去瞬间,轻弹簧的弹力T弹不变,故m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故D正确。
4.(2012·安徽高考) 质量为0. ( http: / / www.21cnjy.com )1 kg的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v-t图象如图1-2-7所示。球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设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取g=10 m/s2,求: 图1-2-7
(1)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f的大小;
(2)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的高度h。
解析: (1)设弹性球第一次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1,由图知
a1== m/s2=8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ma1
f=m(g-a1)=0.2 N
(2)由题图知弹性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1=4 m/s,设球第一次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2,则
v2=v1=3 m/s
第一次离开地面后,设上升过程中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
mg+f=ma2,a2=12 m/s2
于是,有0-v=-2a2h
解得h= m。
答案:(1)0.2 N (2) m
[课下——针对高考押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重庆检测)如图1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驶向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 m处时,绿灯还有3 s熄灭。而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则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可能是 (  )
图1
解析:选C 由速度图象与横轴所夹“面积”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于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可知,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其在3 s内的位移一定为20 m,故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可能是C。
2.(2012·安徽高考)如图2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a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则(  )
图2
A.物块可能匀速下滑
B.物块仍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
C.物块将以大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
D.物块将以小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
解析:选C 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设斜面的角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θ,可列方程mgsin θ-μmgcos θ=ma,sin θ-μcos θ=a/g,当加上力F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sin θ-μ(mg+F)cos θ=ma1,即mgsin θ-μmgcos θ+Fsin θ-μFcos θ=ma1,ma+Fsin θ-μFcos θ=ma1,Fsin θ-μFcos θ=F(sin θ-μcos θ)=Fa/g,Fa/g大于零,代入上式知,a1大于a。物块将以大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只有C项正确。
3.(2012·上海高考)如图3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滑斜面固定于水平面上,滑块A、B叠放后一起冲上斜面,且始终保持相对静止,A上表面水平。则A、B整体在斜面上运动时,B受力的示意图为(  )
图3
图4
解析:选A 因A上表面水平,A、B间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存在摩擦力,只能沿水平方向,故C、D均错误;因A、B沿光滑斜面向上冲时,加速度一定沿斜面向下,故滑块B水平方向必有向左的合外力,即A对B的静摩擦力Ff,故A正确,B错误。
4.(2012·合肥模拟)如图5所示,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平桌面上叠放着质量相等的A、B两块木板,在木板A上放着质量为m的物块C,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A、B、C之间以及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图5
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现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木板A,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不管F多大,木板B一定保持静止
B.B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一定小于F
C.A、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μmg
D.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可能等于F
解析:选A 设A、B的质量为M,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A对B的最大静摩擦力FfAB=μ(M+m)g,而地面对B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FfB地=μ(2M+m)g,故无论F多大,B一定保持静止,A正确;若F二、多项选择题
5.(2012·上海质检)甲、乙两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当作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6所示,在图7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位移x、 图6
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图7
解析:选BC 甲、乙两同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正确,D错误,由题图1可知,v乙>v甲,故B正确,A错误。
6.(2012·江西重点中学联考)如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8所示,质量为m1的足够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t=0时刻起,给木块施加一水平恒力F。分别用a1、a2和v1、v2表示木板、木块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图9中可能符合运动情况的是(  ) 图8
解析:选AC 若施加的外力F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小,则木块m2与木板m1一起加速运动,A正确;若施加的外力F足够大,则木块m2相对木板m1滑动,此时a2>a1,故C正确,B、D均错误。
7.利用如图10甲所示的装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测量滑块和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将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倾斜滑板B上,C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到传感器C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出滑块A的速度-时间(v-t)图象。先给滑块A一个沿滑板B向上的初速度,得到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
图10
A.滑块A上滑时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
B.滑块A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
C.滑块与滑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
D.滑块A上滑时运动的位移为1 m
解析:选ACD 滑块A上滑时加速度的大小a ( http: / / www.21cnjy.com )1=|| m/s2=8.0 m/s2,A项正确;A下滑时的加速度a2= m/s2=4.0 m/s2,B项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上滑时mgsin θ+μmgcos θ=ma1,A下滑时mgsin θ-μmgcos θ=ma2,解得μ=0.25,C项正确;在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表示位移,滑块A上滑时运动的位移为1 m,D项正确。
8.如图11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  )
图11
A.t1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C.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右
D.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
解析:选ABC 小物块对地速度为零时,即t1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刻,向左离开A处最远,A正确。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静止,此时不再相对传送带滑动,所以从开始到此刻,它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最大,B正确。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右,大小不变,C正确。t2时刻以后相对传送带静止,故不再受摩擦力作用,D错误。
三、非选择题
9.(2005年江苏理综卷) ( http: / / www.21cnjy.com ) 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如图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v=1m/s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m=4Kg的行李无初速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0m,g取10m/s2。
(1)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
(2)求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3)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处。求行李从A处传送到B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
解:(1)滑动摩擦力F=μmg
代入题给数值,得 F=4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
代入数值,得 a=1m/s2
(2)设行李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行李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为v=1m/s。
则v=at1 代入数值,得t1=1s
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
t2 = ( L - 1/2 at12 )/v = 1.5s
运动的总时间为 T=t1+t2=2.5s
(3)行李从A处匀加速运动到B处时,传送时间最短。则
l=1/2atmin2
代入数值,得tmin=2s
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vmin=atmin
代入数值,得vmin=2m/s
10 、(2012·北京高考)摩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大楼中一部直通高层的客运电梯,行程超过百米,电梯的简化模型如图12甲所示。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因素,电梯的加速度a是随时间t变化的。已知电梯在t=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a-t图象如图乙所示。电梯总质量m=2.0×103 kg。忽略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图12
(1)求电梯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最大拉力F1和最小拉力F2;
(2)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对于直线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教科书中讲解了由v-t图象求位移的方法。请你借鉴此方法,对比加速度和速度的定义,根据图乙所示a-t图象,求电梯在第1 s内的速度改变量Δv1和第2 s末的速率v2。
解析:(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a
由a-t图象可知,F1和F2对应的加速度分别是a1=1.0 m/s2,a2=-1.0 m/s2,
F1=m(g+a1)=2.0×103×(10+1.0)N=2.2×104 N
F2=m(g+a2)=2.0×103×(10-1.0)N=1.8×104 N
(2)类比可得,所求速度变化量等于第1 s内a-t图线下的面积
Δv1=0.5 m/s
同理可得Δv2=v2-v0=1.5 m/s
v0=0,第2 s末的速率v2=1.5 m/s
答案:(1)F1=2.2×104 N F2=1.8×104 N
(2) Δv1=0.5 m/s v2=1.5 m/s
B
A
v
L
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