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模拟试卷
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题,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
1.观察西周分封制示意图(下图),发现周天子把洛邑与宋作为两个支点,诸侯国由南北两面向东张开,如两臂合抱殷宋于肘腋之间。据此可知,周初分封有利于( ▼ )
A.扩大统治疆域 B.拱卫天子安全 C.促进民族交融 D.传播礼乐文明
2.研读下面两则文献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政治中心 B.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C.南宋时期江南人口大量增加 D.南宋时期江南一直比较富庶
3.明末学者黄道周曾这样评述某位历史人物:“因练三军,短长互组。南北并驱,利于险走。阵名鸳鸯,可暂可久。分守浙东,岛夷时吼。”该历史人物应是( ▼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渥巴锡
4近代中国有一地方官员上奏清廷“急挽英、俄为同盟,许其保辽、保台”。其背景应是( ▼ )
《南京条约》签订 B.《北京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5.“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认定民主与科学“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最早提出该主张的是( ▼ )
A.陈独秀 B.蔡元培 C.鲁迅 D.胡适
6.绘制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图反映的是( ▼ )
A.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 B.工农武装割据的含义
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D.中共七大制定的政治路线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七七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反映出( ▼ )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共地位的变化 C.社会矛盾的变化 D.领导阶级的变化
8.美国前总统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因为他(蒋介石)的很多将军都带着我们的武器武装起来的军队投到敌人的阵营里去了。只是当这样的投降开始大量出现时,我才决定停止把物资运到中国去。”杜鲁门认为蒋介石被打败的主要原因是( ▼ )
A.失去了美国的物资援助 B.蒋介石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C.国民党军事力量呈弱势 D.共产党武器装备不断增强
9.“我们用了28年办了一件大事,把‘三座大山’搬掉了,也就是头上的问题解决了,看来下步要解决脚下的问题了。解决脚下的问题任务还很重,建设我们这样大的国家要花更大的气力。” “头上的问题解决了”的标志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0.以下是《人民日报》部分社论标题,根据相关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为实现全中国土地改革而斗争》
②《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
③《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一热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④《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11.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
A.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中央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B.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
C.1992年两岸达成了“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
D.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的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12.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数万,最大的城邦有8000多平方公里国土、数十万人口。这表明古代希腊城邦( ▼ )
A.古典文化繁荣 B.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C.海外贸易发达 D.奴隶制民主政治盛行
13.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的( ▼ )
A.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B.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C.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4.历史学家林 亨特在《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的开篇中指出:“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人权文献。”以上三部文献核心内容的共同点是( ▼ )
A.体现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B.开启了现代法治社会先河
C.体现自由、平等、民主的原则 D.奠定了欧洲民法典的基础
15.某文献提到:“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的生存条件当做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于社会了”。据此推断“某文献”是( ▼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16.他为俄罗斯打开了“面向欧洲的窗户”,将一个守旧的国家推上了改革的道路,但与此同又在相当程度上隔断了这个民族和自己历史的联系。他是( ▼ )
A.亚历山大一世 B.伊凡四世 C.尼古拉二世 D.彼得一世
17.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飞机、汽车、拖拉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1940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6倍多,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由此反映出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 )
A.大力发展重工业,成就显著 B.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
C.实行了计划经济,高度集中 D.尊重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18.1938年,罗斯福政府颁布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40美分,最高工时每周40小时,加班工资增半。但这一法案并未把海员、渔民、家仆及农业工人等列入在内。材料表明美国( ▼ )
A.全面粗暴干预经济危机 B.阶级矛盾根本消除
C.并未普遍实现公平劳动 D.社会已经分崩离析
19.某学习小组要研究冷战时期的历史,可选用的史料有( ▼ )
①杜鲁门在1947年的演讲稿 ②拍摄于20世纪40年代末“柏林危机”期间空运的照片 ③学生绘制的关于1999年“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的手抄报 ④亲身经历“华约”建立者的日记(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1999年5月,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并占领伊拉克。这说明( ▼ )
A.霸权主义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 B.多极化发展趋势加强
C.国际恐怖主义仍然存在 D.民族矛盾造成地区动荡
二、材料题(21题8分,22题7分, 23题8分,24题7分, 共30分)
2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某校九年级学生以“中国现代化历程”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8分)
【尝试】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片是洋务派在自强口号下创办的哪一个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的开展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追求】材料二:辛亥革命摒弃了以“朝代”代“国家”的陋习,第一次出现以“中华”为国号的现代民族国家成就。革命派所发出的“建设新中国”的呼声,是20世纪中国的时代最强音。“在亚洲首创共和”的历史功绩自应彪炳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史册。
——摘编自刘学照《辛亥革命研究略议》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说革命派是怎样“建设新中国的” 结果如何 (2分)
【探索】材料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国现代国家的形成,也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会面启动。早在1949年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出了中国将走向“现代化” 的历史趋势,他说:“我们已经或即将区别于古代,取得了或即将取得使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地向着现代化发展的可能性。”
——选自王宗礼《新中国成立70年来现代化中国道路及其理论超越》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使中国现代化全面启动的背景。(2分)
【成果】 材料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共二十大习近平关于 “中国式现代化的”论述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呈现怎样的特点,请至少写出两点 (2分)
22.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不懈追求,也是富强之梦的必经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李鸿章提出改“土车为铁路”的主张,在当时遭到一片反对。奕诉深知会遭到顽固派的强烈反对,认为此事“无人敢主持”。反对者提出修筑铁路将“有碍民间车马及往来行人,徒滋骚扰”,还有人上奏说铁路会惹怒神灵,招来巨大灾难。洋务派重要人物刘坤一以圆滑著称,知道反对修铁路者力量强大,所以上奏时模棱两可,认为修与不修各有利弊。最后修筑铁路的争论以洋务派失败告终。
——摘编自雷颐《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外资企业在中国采煤、冶铁。石油和电力工业的总产量分别占到了56.8%,95%、100%和77.1%,在自来水、电车和煤气中的产量份额也分别高达50.7%、82.8%和100%。外资企业凭借自己在资本、经营乃至政治上的优势,常打压和兼并民族资本竞争对手,在1917-1931年间,有18家中资纱入,被外国资本以借款抵押等方式吞并。
——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952 1958 1970 1977 1980 1990 2000 2010 2016 2020
钢 4.3 25.2 56.0 75.0 116.8 208.8 404.3 2005.1 2541.3 3350.4
原煤 10.7 43.7 57.3 89.0 100.3 174.8 161.5 523.5 551.9 631.1
原油 0.4 2.2 29.5 90.0 101.8 132.9 156.7 195.1 191.9 187.2
发电量 2.8 10.7 45.2 87.1 117.2 242.1 528.3 1639.6 2393.8 3031.6
材料三 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指数(以1978年为100)
——资料来源:对应年份《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统计局数据绘制
(1)据材料一,归纳“修筑铁路的争论以洋务派失败告终”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概括制约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工业成就的主要表现。(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工业化的历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1分)
23.(8分)“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梦想,始终是中国人心中不灭的灯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前途未卜:欧洲的灯光渐渐熄灭
材料一 这场斗争使各参加国死亡人数超过3000多万,战争费用高达2700亿美元。西方文明受到怀疑,一度兴起西方没落论。奥匈帝国消失,俄国发生革命,德国战败,获胜的英国、法国、意大利损失惨重。
美国试图掀翻英国的海上霸主宝座,日本在太平洋的地位增强。
——据《大国的崛起》
(1)据材料一,分析“这场斗争”的影响。(3分)
前车之鉴:休眠20年的火山即将爆发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英国和法国的地位开始受到了军国主义化的、要求修改历史的修正派意大利、
日本和德国的挑战,德国处心积虑地要争夺欧洲霸权地位,其迫切程度比1914年时更甚,日本企图征服
中国,征服世界,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据《文明的故事》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修正派”向世界发起的挑战,概括“修正派”的共同特点。(3分)
前程光明:中国智慧提供全球治理方案
材料三 在全球化时代,和平已经不单单指的是国家与国家间的无战事状态,而是大家共同合作,
平等互信,共商共建共享,反对对抗施压,反对强权霸凌,长久持续地维持和平发展。这一中国方案
既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为迷茫的世界指明了方向。
——据《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方案”的主要内容。(2分)
24.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并一直持续至今,战争给双方人民带来极大的伤害,也深刻影响世界。某校九年级同学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7分)
【暴力调整】
材料一
(1)通过图1、图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中俄国(苏联)参战的目的有何不同。(2分)
【对峙冲突】材料二: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2)结合材料二,“美国的政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政策对当时的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动荡变革】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三,说明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分)
材料四:2023年2月24日,中国外交部网站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答记者问时提到:“我们一向站在和平和正义一边,一向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身立场和政策……我们希望各方都能和中方一道推动乌克兰问题的外交解决,而不是使局势进一步升级。我们将继续为寻求和平、实现和平发挥积极作用。”
根据材料四,并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人类应如何积极寻求和平、实现和平 (2分)
参考答案
BBBCA BCBAC DBDCD DACCA
21(1)江南制造总局;
作用: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加强了近代中国的国防,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侵略,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见全品48页)
(2)通过武装起义,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全成功。
(3)作用:意味着中国现代国家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全面启动,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背景: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4)特点: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
22.(1)原因:反对派(或顽固派)势力强大;洋务派意志不坚定;社会思想落后、迷信。
(2)重要因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3)主要表现: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展很快;中国工业在世界地位迅速提升。
(4)启示: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实现民族独立,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前提条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3.(1)影响: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西方文明影响力减退;削弱了欧洲的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2)事例: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特点:对外扩张;军国主义;建立法西斯政权;转嫁经济危机;违背人类道德。
(3)内容:反对强权政治;平等互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维护联合国宗旨和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4、(1)一战俄国的目的是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 二战苏联的目的是反对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
(2)称霸世界; 导致国际关系紧张,威胁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两极格局的形成
(3)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主义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国际合作;发挥联合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