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选择性考冲刺压轴卷(一)历史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选择性考冲刺压轴卷(一)历史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1 07:4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东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选择性考冲刺压轴卷(一)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西周晚期的青铜铭文字体渐趋于规范。此后,铭文愈加变得种类多端并随地域不同而风格迥异,如秦国的书体有着浓厚的宗周色彩;南方诸国的铭文曾流行过修长的字体,但风格与东方的有所不同。春秋末期甚至还出现了以鸟兽为装饰的美术字——鸟虫书,奇道多变,极难识。这实质上反映了( )
A.大一统的政治格局逐渐形成 B.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C.宗法观念的影响区域有别 D.礼乐坏推动文化的多元化
2.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光武帝刘秀“罢州牧置刺史”,刺史基本恢复了监察官职能;中平五年(188年),为镇压人民反抗,汉灵帝“罢刺史置州牧”,刺史又转变为拥有军政大权的州牧。刺史职能的转变表明( )
A.地方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监察制度趋于军事化
C.国家行政结构不断完善 D.官吏设置注重实用性
3.“塔”字,原不见于中国早期文字,为六朝时期翻译佛经所创。起初塔与庙结合,成为佛教象征,后来慢慢与佛教脱离关系,成为点缀园林山川的建筑,其层数也逐渐由奇数变为偶数(当与中国古代宗教重偶数相关)。上述变化,说明塔( )
A.自身佛教色彩已经消失 B.见证了佛教的兴衰历程
C.成为东西文化交流媒介 D.已转化为中国化的建筑
4.如表反映了金朝六部尚书任职人员的种族来源情况。据此可知,金朝时期( )
民族 女真族 汉族 契丹族 渤海族 总人数
人数 97人 108人 13人 9人 227人
A.政治上实行蕃汉分治制度 B.社会生活上实行兵民合一体制
C.汉人在六部中占主导地位 D.黄河流域的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5.下面是关于清代农业生产和人口(1600—1887)的统计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朝( )
年份 总人口(千人) 农业人口(千人) 耕地 农业人口人均粮食(斤)
总面积(千亩) 农夫人均(亩) 总额 净额 余额
1600 120000 97200 725464 27.52 1765 819 469
1766 200000 170000 1036109 25.22 1700 789 439
1784 300000 255000 1009354 16.75 1122 521 171
1812 350000 297500 1050436 14.94 1012 470 120
1887 400000 340000 1125960 13.88 855 397 47
A.农业技术水平得到根本性提高 B.导致环境恶化的可能因素增加
C.注重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推广 D.高产农作物引进并大面积种植
6.美国学者裴士锋在著作中说,中国和美国作为当时英国最大的两个贸易市场,同时陷入内战,英国如若不干预其中之一,将会面临着同时失去两大市场的风险。最终,英国选择在美国内战中保持中立,转而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作者认为英国这一决策是因为( )
A.中国市场比美国市场更重要 B.清政府已经成为英国的傀儡
C.全球背景下的殖民利益需要 D.太平天国严重损害英国利益
7.下图为民国初期上海寄往烟台的实寄封,贴4分帆船邮票;信封背面印有“上海鸿泰永记袜机厂”的广告。这反映出当时( )
A.资本主义发展催生了近代广告业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发展
C.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的地位 D.政府的政策助推了邮政业的改革
8.五四运动之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北大师生在《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等杂志撰稿,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论证了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需要。山东省立第一师范的王尽美联合邓恩铭发起成立了“励新学会”,并创办了《励新》学刊,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廓清了很多青年学生的思想。这些活动( )
A.使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 B.有力地批驳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C.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 D.为开展国民革命做好了舆论动员
9.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为造就成千上万的革命干部,满足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37年7月底决定创办陕北公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根据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教学内容少而精、教与学一致确定为教学工作的原则。办学两年,陕北公学共培养6000多名学生,吸收3000多名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骨干力量。由此可见( )
A.陕北公学和联大起到了相同作用 B.抗日战争有助于积蓄革命力量
C.军事斗争已不是抗日战争的关键 D.政治军事教育是中共办学特色
10.1956年8月1日,中国第一届音乐周在北京拉开帷幕,这场本计划以“周”为单位的汇演,足足进行了24天,参加演出的单位共有37个之多,演员总数超过4500人,共演出了41台节目,上演了94场次,观众数以万计。不仅挖掘了大批民间艺术和艺术人才,也拓展了群众视野。音乐文化周的举办( )
A.落实了“双百方针”精神 B.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C.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 D.调动了广大群众生产积极性
11.在古罗马前期和中期的家庭内部,家父握有统一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家子”(包括家庭内的妇女、卑亲属、奴隶等)对外均没有法律人格。这说明古罗马前期和中期的法律( )
A.意在延续习惯法的基本做法 B.违背了公民法的基本理念
C.具有身份等级的不平等特征 D.协调了立法与司法的矛盾
12.701年,日本制定《大宝律令》,规定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国学,各置博士、助教,招贵族子弟,授以儒学经典,其中《论语》和《孝经》作为必修科目。757年,孝谦天皇下诏,令全国每家必备一本《孝经》,奖励“孝子”“贞妇”。以上史实说明日本儒学( )
A.成为日本官方统治思想 B.逐步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
C.地位超越佛教影响巨大 D.成为一般人进阶的敲门砖
13.在启蒙时代,理性主义在充分吸收了近代法国以及西欧各国最先进的科学成就与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已发展成为揭露宗教蒙昧主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由此看来,理性主义( )
A.以批判宗教的神学蒙昧为己任 B.源于近代欧洲的科学发展
C.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理论 D.影响大大超过了人文主义
14.1832年英国下院选举改革后,1872年取消举手投票,采用秘密投票方式;1918年30岁以上妇女获得选举权,取消了选举财产资格限制;1928年21岁以上妇女获得选举权;1948年实行一人一票的平等选举制;1969年规定选举权年龄由21岁降为18岁。据此可推知( )
A.议会改革扩大了民主基础 B.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C.代议制民主阻碍社会发展 D.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地完善
15.1944年7月,参加筹建联合国的美、英、苏、中、法等44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苏联虽然参加了会议,但没有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也没有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这说明( )
A.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B.两极格局开始形成 C.美苏关系急剧恶化 D.战时同盟渐趋瓦解
16.学者惠一明说:“如果没有超级大国的诞生和冷战的爆发,欧洲一体化的梦想也就只能还是一个梦想”“美苏的争夺与冷战就是孕育欧洲一体化运动的温床”。这表明( )
A.欧洲一体化带有冷战烙印 B.美苏争霸影响国际秩序
C.欧洲一体化挑战两极格局 D.美苏冷战争夺中间地带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变革的重要表现在于宋代政治文化风格的转变。具体表现为集文化政治精英身份于一身的士大夫的家国观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以天下安危为己任”成为众多出身庶民的士大夫的人生追求。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句,历代传颂不衰。践行者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臣范仲淹,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死士文天祥。
——摘编自魏巍《朱熹·宗族·社会——宋代的士大夫与社会变迁》
材料二 明清之际的士人在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的时候是如此感知和行动的:“对正统观念较强的士大夫来说.他们认为当时的天下是乱哄哄的。”所以希冀恢复儒家的礼治来重建四民社会的秩序.并对抗当时亦十分流行的佛道礼义。江浙地区的士人们还编撰和刊行行为仪则的小册子,多以“戒”或“约”为名.其中以刘宗周的《人谱》最具影响力。这股风气的涟漪投放到日常生活中.便是具有公开性质的日谱的大量出现.而此种修身日记的内容则体现着道德的判断标准由内转向外,由虚转向实。
——摘编自程曼《“风”过而“心”动:清代政治压力引起的文化反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士人家国观念发生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士人主张重建四民社会的背景。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以及后来战国时代的儒家,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人的价值,人的完善的品德,以及人性的冶炼。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材料二 当中国被拖入现代化进程,无论接受.还是排斥,历史大势不可逆转。康有为纵然学贯中西,天纵英才,始终无法扭转历史大势,这注定了他只能成为时代的少数派,既无力打破也无法逃脱。康有为尽管披着西方的外衣,但他的政治理想,其实还是传统的“得君行道”的那一套:一方面,康有为在他的时代,找到了君主立宪这个新天道,然后四方奔走,想要得君,然后行道,可他想得的君,要么是被软禁的光绪,要么是流亡的溥仪。另一方面,他的救国方案,即使遇到明君,也不可能真正的解决问题——他没有意识到,西方宪制自有它生长的道德根基和伦理机制。康有为始终相信只有文化与制度嫁接起来,汇通东西——西方的物质文明结合孔夫子的教诲——才能重建中国人衰微的价值世界。
——摘编自王人博《1840年以来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新儒学与传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新儒学在近代变迁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思想的主要特征。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有数百万人之多的湖广人口,大量移入川陕汉水域及四川盆地。在这一移民浪潮之中,还有长江中游各支流山谷的客家人口,大量北向回流,移居四川。另有本来在长江河谷地居住的汉人,因为山地可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遂逐渐移向山地,侵入中国西南山区,压迫当地原居族群同化或迁入深山。清代在西南地区,以武力改土归流,扩大政府直接统治的疆域,也当由人口大量迁徙的角度讨论。
——摘编自许倬云《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长达20余年的反法战争在1815年结束,随之而来的是与战争联系密切的重工业及军工企业纷纷倒闭;英国生产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滞销,致使英国众多的工矿企业难以为继;复员的陆海军士兵加入到失业队伍中,失业人数猛增。英国政府终于改变了长期以来防止人口外流的政策,鼓励向海外殖民地移民。殖民地地广人稀,急需大批劳动力弥补其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不足以发展自身的经济,殖民地敞开大门迎接英国的移民。19世纪英国移民是美国外来移民中一个有着独特经历和贡献的群体。他们拥有美国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亟需的先进技术和革新理念,并努力将这些技术和理念付诸实践。
——摘编自李翠云《19世纪的英国移民与加拿大英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中国国内移民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英国移民的背景和影响。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博会(见下表,部分)是向世界各国展示举办国及当时世界政治、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人类各种生活范畴的有着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
时间 地点 名称 主题
1851 英国伦敦 万国工业博览会 万国工业
1862 英国伦敦 英国1862年伦敦世界博览会 工业和艺术
1867 法国巴黎 法国186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 农业
1873 奥地利维也纳 奥地利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 文化和教育
1876 美国费城 美国独立百年博览会 美国百年
1889 法国巴黎 巴黎世博会 法国大革命
1893 美国芝加哥 芝加哥哥伦布纪念博览会 哥伦布发现
1913 比利时根特 根特国际博览会 和平、工业和艺术
1933 美国芝加哥 芝加哥万国博览会 一个世纪的进步
1936 瑞典斯德哥尔摩 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 航空
1949 瑞典斯德哥尔摩 斯德哥尔摩环球体育博览会 世界体育与运动文化
1962 美国西雅图 西雅图世界博览会 太空时代的人类
1970 日本大阪 日本万国博览会 人类的进步与和平
1982 美国诺克斯维尔 诺克斯维尔世界能源博览会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1993 韩国大田 大田世界博览会 挑战新的发现
2010 中国上海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21 阿联酋迪拜 阿联酋2020年迪拜世界博览会 沟通思想,创造未来
——摘编自百度·百科《世界博览会》根据材料,就世界博览会的历史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铭文愈加变得种类多端并随地域不同而风格迥异”“春秋末期甚至还出现了以鸟兽为装饰的美术字一一鸟虫书”可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礼崩乐坏,进而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多元化,D项正确;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形成是在秦朝,与西周及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不符,排除A项;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是表象,不是实质,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宗法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据题意可知,光武帝刘秀使此时恢复了监察职能,这样有助于防止地方势力膨胀;汉灵帝为了镇压人民反抗,又把此时转变为拥有军政大权的地方官员。说明东汉时期刺史职能的转变是服务于当时的现实需要的,即官吏的设置注重实用性,D项正确;根据刺史职能的变化不能体现当时地方行政效率是否提高,排除A项;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并没有趋向军事化,排除B项;刺史职能的变化无法体现国家行政结构是否不断完善,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六朝时期。根据“慢慢与佛教脱离关系,成为点缀园林山川的建筑,其层数也逐渐由奇数变为偶数”可知,“塔”在传入中国后逐渐适应了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逐渐转化为中国化的建筑,D项正确;塔依然具有佛教色彩,排除A项;“见证了……兴衰历程”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东西文化的交流,而且“塔”本身就属于东方文化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金朝是少数民族政权,但是六部尚书中汉族占比较高,这说明当时金朝统治下的黄河流域,少数民族和汉族融合程度较高,因此在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上述民族分布格局,D项正确;藩汉分治指的是对于少数民族和汉族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与材料信息明显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六部尚书任职人员种族来源情况,不能体现出社会层面上的管理方式,排除B项;六部尚书中汉族占比较高不等于汉人在六部中占据主导,作为少数民族政权,本民族人在政权中占据主导,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清代的人均土地数目和人均粮食数量不断下降,说明人地矛盾逐渐突出。为了缓和人地矛盾,就有可能加强对土地的开垦,从而导致环境恶化的可能因素增加,B项正确;清朝时期依然是小农经济,农业技术水平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排除A项;根据人均土地数目和人均粮食数量的变化,无法说明注重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推广和高产农作物引进并大面积种植,排除C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在立足其全球殖民利益的基础上,对于同时期的中美内战做出的不同政策,最终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其殖民利益,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中美两国哪个市场更重要,排除A项;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傀儡,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B项;D项解释过于片面,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信封背面印有‘上海鸿泰永记袜机厂’的广告。”可知一些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采用打商业广告的手段宣传自己的产品,结合所学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迎来了一个短暂春天,故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近代广告业是如何产生的,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是一直在解体,但是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政府的政策助推了邮政业的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五四运动之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北大师生在《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等杂志撰稿,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论证了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需要。山东省立第一师范的王尽美联合邓恩铭发起成立了‘励新学会’,并创办了《励新》学刊,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廓清了很多青年学生的思想。”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C项正确;这些活动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但不能得出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有力地批驳了“尊孔复古”的逆流,排除B项;国民革命的时间是1924年至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根据“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共培养6000多名学生,吸收3000多名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骨干力量”可知,中共创办陕北公学兼具政治和军事教育,政治军事教育是中共办学的特色,D项正确;陕北公学和联大不是同一类型的学校,起到的作用不同,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陕北公学的特点,并不是抗日战争的作用,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军事斗争始终是关键,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8月1日。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主张在艺术上百花齐放。音乐文化周的举办挖掘了大批民间艺术和艺术人才,也拓展了群众视野,是落实“双百方针”精神的表现,A项正确;1956年已经实现了国家政权的巩固,所以音乐文化周并不是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排除B项;1956年还没有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排除C项;音乐文化周主要是拓展了群众视野,而不是调动群众生产的积极性,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古罗马前期和中期,家父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家庭内的妇女、卑亲属、奴隶等对外均没有法律人格,家父与家子的地位差异反映了古罗马前期和中期的法律具有身份等级的不平等特征,C项正确;材料主要讲家父与家子在法律地位上不平等,无法得出“延续习惯法”、“违背公民法理念”和“协调了立法与司法的矛盾”,排除A项、B项、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国学”、“令全国每家必备一本《孝经》”可知,日本重视儒学,使儒学逐渐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日本对儒学的重视,并不能说明儒学成为日本官方统治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地位超越佛教,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了日本对儒学的重视,但不能说明儒学成为一般人进阶的敲门砖,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8世纪。据材料“理性主义已发展成为揭露宗教蒙昧主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结合所学知识,启蒙运动就是用理性之光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可得出理性主义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理论,C项正确;以批判宗教的神学蒙昧为己任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排除A项;材料中“理性主义在充分吸收了近代法国以及西欧各国最先进的科学成就与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不是源于近代欧洲的科学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与人文主义的影响进行比较,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近代以来,英国不断改革议会选举办法和投票方式,逐步扩大了选举权,说明议会改革扩大了民主基础,A项正确;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主要是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材料还提及妇女获得选举权、消了选举财产资格限制等,排除B项;代议制民主促进而非阻碍了英国社会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讨论的主题是议会下院选举改革,“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完善”包含内容比较宽泛,与材料主旨结合不够紧密,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4年7月。据题意可知,苏联没有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也没有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说明苏联没有认可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体现了美苏战时同盟的破裂,D项正确;根据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美国成为了世界霸主,排除A项;丘吉尔发表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美国提出的杜鲁门主义成为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苏联的行为并不能说明两极格局开始形成,排除B项;仅根据苏联的行为并不能说明美苏关系急剧恶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冷战格局下的欧洲一体化。据题意可知,惠一明认为美苏冷战推动了欧洲一体化,孕育了欧洲一体化运动,由此可知欧洲一体化带有冷战的烙印,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冷战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并没有涉及对国际秩序的影响,排除B项;两极格局孕育了欧洲一体化,而不是欧洲一体化挑战两极格局,排除C项;材料内容和美苏冷战争夺中间地带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7.(1)宋代多民族政权并立,北宋面临的较为严重的外患;商品经济繁荣,带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理学的兴起,增强了士人的社会责任感;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从而影响了士人的家国观念。
(2)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专制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经济繁荣,传统的四民观念受到冲击;明清之际社会动荡,社会秩序混乱。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宋代士人家国观念发生转变的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选官制度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具体来说就是宋代多民族政权并立,北宋面临的较为严重的外患;商品经济繁荣,带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理学的兴起,增强了士人的社会责任感;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从而影响了士人的家国观念。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明清士人主张重建四民社会的背景应该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着手。具体来说,政治上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专制制度走向衰落;经济上是商品经济繁荣,传统的四民观念受到冲击;同时由于明亡清兴,导致明清之际社会动荡,社会秩序混乱,因此士大夫希冀恢复儒家的礼治来重建四民社会的秩序。
18.(1)不同:融入西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作用:动摇了封建保守思想的地位,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为西学披上一层传统文化的外衣,有利于减少西学传播的阻力;为近代政治变革做了思想准备。
(2)托古改制,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借鉴西方政治思想。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近代新儒学与传统儒学的不同之处根据“康有为尽管披着西方的外衣,但他的政治理想,其实还是传统的‘得君行道’的那一套”得出是融入西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作用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儒学的出现动摇了封建保守思想的地位,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为西学披上一层传统文化的外衣,有利于减少西学传播的阻力;为近代政治变革做了思想准备。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康有为思想的特征根据“披着西方的外衣,但他的政治理想,其实还是传统的‘得君行道’的那一套:一方面,康有为在他的时代,找到了君主立宪这个新天道,然后四方奔走,想要得君,然后行道”得出是托古改制,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借鉴西方政治思想。
19.(1)政府鼓励与移民自愿相结合;重视经济利益;移民方向具有多向性。
(2)背景:反法战争结束,英国国内经济凋敝,商品在欧洲市场滞销,失业人数猛增,政府改变了防止人口外流的政策。影响:密切了英国和殖民地国家之间的联系,对外传播了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促进了殖民地地区的经济发展,扩大了英国的海外市场,有助于促进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清代在西南地区,以武力改土归流,扩大政府直接统治的疆域,也当由人口大量迁徙的角度讨论”得出政府鼓励与移民自愿相结合;根据“因为山地可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遂逐渐移向山地,侵入中国西南山区,压迫当地原居族群同化或迁入深山”得出重视经济利益;根据“量移入川陕汉水域及四川盆地。在这一移民浪潮之中,还有长江中游各支流山谷的客家人口,大量北向回流,移居四川”得出移民方向具有多向性。
(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19世纪英国移民的背景根据“长达20余年的反法战争在1815年结束,随之而来的是与战争联系密切的重工业及军工企业纷纷倒闭;英国生产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滞销,致使英国众多的工矿企业难以为继;复员的陆海军士兵加入到失业队伍中,失业人数猛增”得出是反法战争结束,英国国内经济凋敝,商品在欧洲市场滞销,失业人数猛增;根据“英国政府终于改变了长期以来防止人口外流的政策,鼓励向海外殖民地移民”得出政府改变了防止人口外流的政策。影响根据“19世纪英国移民是美国外来移民中一个有着独特经历和贡献的群体。他们拥有美国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亟需的先进技术和革新理念,并努力将这些技术和理念付诸实践”并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密切了英国和殖民地国家之间的联系,对外传播了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促进了殖民地地区的经济发展,扩大了英国的海外市场,有助于促进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0.世博会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一个国家经济和工业成就的平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世博会的主题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世博会是国际间交流合作的平台,各国可以通过世博会加深彼此的了解,推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世博会也是推动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机会,各国可以通过世博会展示城市的特色和优势,推动城市的发展和改善。由此可见,世博会是展示国家发展成果的窗口,也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1851年以来历届世界博览会的主题变化可知,世博会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一个国家经济和工业成就的平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世博会的主题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世博会是国际间交流合作的平台,各国可以通过世博会加深彼此的了解,推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世博会也是推动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机会,各国可以通过世博会展示城市的特色和优势,推动城市的发展和改善。所以说世博会是展示国家发展成果的窗口,而且也是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