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A.空气 B.水蒸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2.小花喝完饮料,看着易拉罐,它是铝制还是铁制的呢?在讨论时,小婷说可能是铁制的, 小静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小静同学的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 C.操作实验 D.得出结论
3.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B.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C.该方法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4.在蜡烛燃烧过程中,有的同学观察到不仅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还有一种新物质产生,这种新物质形状如
A.白烟 B.黑烟 C.黄烟 D.雾状
5.小明做了一个名为“覆水可收”的兴趣实验。他将蜡烛粘在盘子的底部,向盘子中加入适量水,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如下图所示)。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后,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B.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
C.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D.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将足量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蓝色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C.CuSO4 溶液和 NaOH 溶液反应时,生成蓝色沉淀
D.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付强同学爱做实验,在家进行了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Ⅰ中与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
B.实验Ⅱ的目的是探究石蜡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C.实验Ⅲ的现象说明蜡烛焰心处气体是具有可燃性
D.实验Ⅳ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8.小明将少量的白糖放在铁锅里加热,先看到白糖融化,接着看到融化的物质呈现棕色,最后有黑色残渣,请你判断整个实验属于
A.研究白糖的结构 B.研究白糖的用途
C.研究白糖的变化 D.研究白糖的制法
9.在“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中,有同学提出“如果把铜片加热,而火焰没有与铜片接触,则金属将不会变黑”。该同学的提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A.假设与预测 B.解释与结论 C.反思与评价 D.实验与事实
10.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老师无私奉献精神,其中也蕴含着很多化学含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
B.诗句中的“丝”含有的物质是纤维素
C.诗句中的“灰”指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和炭粒
D.诗句中的“泪”指的是液态石蜡
1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
A.火焰分三层 B.切下一小段蜡烛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
C.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燃烧时产生黑烟
12.下列有关蜡烛及其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发现它浮在水面
B.在蜡烛火焰上方罩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其具有可燃性
D.拿住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1s后取出,处于内焰的部分最先炭化
13.关于蜡烛燃烧过程中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石蜡是非晶体,熔化时不需要吸收热量 B.蜡烛燃烧可能生成C、CO、CO2、H2O
C.石蜡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D.蜡烛必须有棉线的蜡芯,否则不能燃烧
14.下列对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的含量 B.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少 D.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气体
15.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个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假设与猜想 B.进行实验 C.观察现象 D.做出结论
二、填空题
16.通过阅读下面二氧化碳的内容,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镁条,将其伸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光,冒黑烟,还生成白色固体,变成了氧化镁和碳。固体二氧化碳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____;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____;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现象____。
17.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采用如图装置进行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环节;
(4)将呼出的气体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
(6)上述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_____(填序号)。
18.______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方式,______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19.现有下列数据:A.45°,B.90°,C.,D.,E.,F.。
(1)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填字母,下同)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______处,试管里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试管要与桌面大约成______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20.点燃蜡烛,在烛火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会有一薄层_____生成。把烧杯倒过来,向里面倒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____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和_____。
三、实验题
21.化学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1)先用_____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
(2)仪器 A 的用途_____
(3)请你将主要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以文字的形式填入下列表格中的横线部分:
探究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填“高” 或“低”)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 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 不同 将两根_____ 的小 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 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 空气样品中的小木条 无明显现象; 呼出气体的样品中的 小木条_____。 空气样品中氧气的 含量比呼出气体中 的氧气含量_____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 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 量的不同 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滴入_____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空气样品中的澄清石 灰水无明显变化; 呼出气体的样品中的 澄清石灰水变_____。 空气样品中二氧化 碳的含量比呼出气 体中的二氧化碳含 量_____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 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 的不同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 片,对着其中一片哈 气,将另一块玻璃片 放置在空气中 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 出现_____; 另一块玻璃片无明显 变化。 空气样品中水蒸气 的含量比呼出气体 中的水蒸气含量_____
参考答案:
1.D2.B3.D4.B5.D6.A7.B8.C9.A10.B11.C12.D13.B14.A15.B
16.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 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 发光,冒黑烟,还生成白色固体
17.(1)提出问题
(2)获得结论
(3)猜想与假设
(4)收集证据、进行实验
(5)反思评价
(6)(1)(3)(4)(2)(5)
18. 科学探究 化学实验
19. C D D A
20. 水雾 浑浊 二氧化碳 水
21. 排水 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燃着 很快熄灭 高 相同滴数 白色浑浊 。 低 水雾 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