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年中考考前定心卷最后一卷历史试题(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2023年中考考前定心卷最后一卷历史试题(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5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1 09:2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西2023年中考考前定心卷最后一卷 C.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7.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转变为爱国救亡运动的标志是( )
初三 历史
A. 强学会成立 B. “公车上书” C. 创办《中外纪闻》 D. 创办万木草堂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8. 照片是凝固的历史。这张老照片反映了(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A. 人民爱戴毛主席 B. 中国顺利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1. 央视《探索 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反映原始人类生
C. 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D.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活的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北京人生活场景有( )
9. 2015 年,我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是( )
A. 打猎、采集食物 B. 使用打制石器 C. 过群居生活 D. 人工取火
A. 屠呦呦 B. 袁隆平 C. 钱学森 D. 邓稼先
2.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通过世袭制而获得首领的是
10. 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的有( )
A. 尧 B. 舜 C. 禹 D. 启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种姓制度 ④楔形文字
3. 考!考!考!我们一生要经历很多次考试!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
11. 2020 年初,由于新冠疫情的肆虐,学生返校时间延缓,为做好“停课不停学”,各地各校因势
A. B. C. D. 利导、因地制宜,将课堂搬到“线上”,将丰富的课堂知识送到每位学子身边,同学们能够在家上课
的关键性技术是( )
4. 2022 年 6 月 17 日,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成功下水,使人 A. 计算机网络技术 B. 原子能技术 C. 航天技术 D. 生物工程技术
民海军迈进了“三航母”的新时代。这一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是我国( ) 12. 如图为一位学生的读书心得,他读的书是( )
A. 对外交往的现实需要 B. 海权意识的日益增强 A. 《彼得大帝与俄罗斯帝国》 B. 《罗伯斯庇尔和第三共和国》
C. 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 D. 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C. 《再造美国的人--林肯》 D. 《1944:罗斯福与改变世界的一年》
5. 在重庆地区有大足宝顶山石刻、大足北山石刻、潼南大佛等著名古代石刻。如图为“释迦牟尼涅 13. 社会福利制度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推行福利制度的实质是
槃像”位于重庆市( ) A. 缓和社会矛盾的根本措施 B. 成为人民的社会权利
A. 潼南 B. 奉节 C. 大足 D. 城口 C. 彻底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D. 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6. 恩格斯曾指出:“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代中国整个传统的经 14. 清朝前期,号称“天下四聚”的四大商业城市不包括( )
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他的港口通商,建筑 A. 佛山 B. 广州 C. 苏州 D. 汉口
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 15. 观察如图,这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时期的军队佩戴的臂章?
A. 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 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A. 抗日战争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初三 第 1页(共 6页) 初三 第 2页(共 6页)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C. 红军长征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6 分,共 32 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16 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
16.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不仅用暴力形式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且还用法律的 材料一:“大约在 150 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
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
材料一:“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 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第
材料二: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如图) 二大经济强国。”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 230 年的历史,
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将世
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岛国”在 19 世纪 60 年代末抓住机遇“弃旧图新”,指的是什么?“弃旧图新”使
它的社会制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简述这次改革的历史意义。(6分)
(2)材料二中的“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的国家通过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为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
材料三:“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六条:……在法律面前,所
了道路和扫除了障碍?20 世纪 90年代该国率先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 分)
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3)这两个大国崛起的成功经验,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6分)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材料一反映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政治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颁布的哪部文献为该政治制
度提供了法律保障?制定这部文献的目的是什么?(5 分)
问题二:美国通过哪一部法律文献确立了如材料二所示的政体?这一政体的名称是?这一政治理念源
自哪次运动哪位思想家的观点?(3 分)
问题三:根据材料二相关文献,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拥有管理国家的哪一方面的权利?(2 分)
问题四:材料三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哪一个文献与之反映的思想一致?(3 分)
问题五:读完上述材料,请你说说这些法律文献产生了怎样重要的影响?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英法美
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什么趋势?(3 分)
初三历史 第 3页(共 6页) 初三历史 第 4页(共 6页)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18. 召开会议是人类解决问题、达成共识的一种交流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四、探究题(共 22分)
材料一 1789 年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国王希望在会议中讨论增税以解决财政危机 19. 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而第三等级代表不同意增税,并且宣布增税非法。1919 年 1 月 18 日,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举 材料一 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前陆续传入西方。它们的出现改变了欧洲只有教士和贵族
行,会议是为了拟定对德国和其他战败国的和约与维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和平而召开的,共 27 才能读书和接受高等教育的状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它们的出现摧毁了封建城堡,加速了欧洲封建
国参加,其中全权代表 70人。和会无视中国的战胜国地位,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制度的崩溃……正因为如此,西方近代科学之父培根说,中国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
材料二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 (1)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入欧洲,其中起桥梁纽带作用的哪一地区人?根据材料一归纳出四大发明对
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中 世界所产生的影响。 (6 分)
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制定了新阶段中国共产 材料二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材料三 1945 年春,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
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随着和
(2)请你写出图一交通工具的发明者。写出图二交通工具所使用的动力机器的名称。 (4分)
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的不和走向分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今天,网络计算机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和便利的交流空间,人们能够在瞬间弄清楚自己需要
材料四 习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国际格局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社会正在经
的东西在哪里,自己生产的东西哪里有需求。一个地球村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流空前密切。
历多边和单边、开放和封闭、合作和对抗的重大考验。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睦邻友好必将超越以
--摘编自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 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邻为壑,互利合作必将取代零和博弈,多边主义必将战胜单边主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网络计算机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反映了
(1)材料一中两次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的会议议题分别是什么?由此引发了什么事件?(4 分)
怎样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背景。请比较材料二中两次会议的相同之处。(6
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大同盟走向分裂”的具体表现。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近代西方科技水平超越中国的政治因素及原因。(6 分)
(4分)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什么?请提出一条解决挑战的合理
化建议。(2分)
初三 第 5页(共 6页) 初三 第 6页(共 6页)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