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华侨、港澳、台联考高考化学试卷
1. 下列试剂与标签不对应的是 ( )
A.四氯化碳 B.冰醋酸 C.高锰酸钾 D.丁烷
A. B. C. D.
2. 下列消毒剂不是利用其氧化性进行消毒的是( )
A. 过氧乙酸溶液 B. 次氯酸钠溶液
C. 乙醇溶液 D. 双氧水溶液
3. 下列物质水解能生成果糖的是( )
A. 淀粉 B. 纤维素 C. 蔗糖 D. 麦芽糖
4. 下列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 )
A. 对二甲苯 B. 苯甲酸 C. 对硝基甲苯 D. 苯甲醚
5. 工业制乙炔的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为离子化合物 B. 的结构示意图为
C. 含有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D. 的电子式为:
6. 关于为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的质量数相同 B. 和为同分异构体
C. 和的电子数相同 D. 和的中子数相同
7. 向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溶液后,导电性显著增加且酸碱性显著改变的是 ( )
A.
B. 氯水
C.
D.
A. B. C. D.
8. 能正确表达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 碘化亚铁溶液与浓硫酸反应:
B. 硫酸铝溶液与过量的浓氨水反应:
C. 硫酸铜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反应:
D. 硫酸锌溶液和硫化钡溶液反应:
9. 采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饱和硫酸氢钾溶液制备过二硫酸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阳极生成
B. 过二硫酸钾中氧的化合价均为
C. 电池总反应为
D. 为阴极,发生反应
10. 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顺序错误的是( )
A. 熔点: B. 水中溶解度:
C. 沸点:异丙醇乙醇甲醇 D. 酸性:
11. 由金属镁和氧气生成氧化镁的相关反应及其热效应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等于( )
A. B. C. D.
12. 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盛装浓的是滴液漏斗 B. 中是浓
C. 中进气管插到底部是因为易挥发 D. 烧杯中盛的是稀碱溶液
13. 两种内酯的开环共聚可制备聚酯,这两种内酯为( )
A. B. C. D.
14. 一种材料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的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等,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倍,的价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组成葡萄糖的元素 B. 与可组成显弱酸性的化合物
C. 、、可以组成配合物阴离子 D. 单质的导电性均高于单质的
15. 溶液中的物种分布系数与的关系如图所示。对于的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比如的分布系数:( )
A. 水解常数:
B.
C. 时,混合溶液中有
D. 采用溶液滴定,指示剂酚酞比甲基橙更准确
16. 咖啡酸苯乙酯是蜂胶要成分之一,有较强抗炎作用,其结构简式为图;某研究组以苯及咖啡酸为原料合成的路线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的化学名称为 ______ 。
由生成的反应类型为 ______ 。
由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 。
的分子式为 ______ 。
为的芳香同分异构体,与足量饱和溶液反应可产生,可能的结构共有 ______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组峰,且峰面积比为:::的有 ______ 写结构简式。
17. 无水三氯化铝是重要的化学试剂三氯化铝易升华,升华点,可作为有机合成的催化剂。一种工业制法如图所示:
制备反应前,应该预通入一段时间的氯气,目的是 ______ 。
反应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______ 。为使反应更快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
进入捕集器的混合气体有 ______ ;降温,变为固体,该变化称为 ______ 。
吸收器中的溶液可由电解食盐水制得,吸收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三氯化铝在潮湿的空气中不稳定,其原因是 ______ 。因此,进入反应炉的氯气需要 ______ 。
18. 乙酰苯胺可作为退热剂。纯乙酰苯胺为白色晶体,熔点,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某粗乙酰苯胺含少量不溶于水的杂质,可通过重结晶提纯。乙酰苯胺在水中的溶解度如表:
溶解度
回答下列问题:
重结晶时,加水量应根据粗乙酰苯胺的量和其在 ______ 时的溶解度计算确定。
若加热时不慎碰倒酒精灯而使酒精洒出起火,应立即用 ______ 盖灭。
下列玻璃仪器中,重结晶实验不需要的是 ______ 填名称。
加热溶解后进行热过滤,若滤纸上有较多晶体析出,可能的原因有 ______ 答出两条。不能将滤纸上析出的晶体合并到滤液中,原因是 ______ 。
结晶时,如果想要得到较大的晶体,可采取的方法有 ______ 。填标号
A.搅拌
B.快速降温
C.缓慢降温
过滤后,可用来洗涤晶体的是 ______ 。填标号
A.乙醇
B.冷水
C.热水
19. 在的密闭刚性容器中,,丁二烯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二聚反应:。不同时刻测得容器中的压强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列出计算表达式即可:
成立时,的转化率 ______ 。
之间的平均速率 ______ 。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______ 。
若提高反应温度,则平衡时容器中的压强 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保持反应温度不变,改用催化剂,发现平衡时容器中的压强小于。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20. 是一种新型的紫外线非线性晶体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组成的所有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______ ,基态原子轨道为半充满的元素是 ______ 。填元素符号
中碳原子键的轨道重叠方式为 ______ 填图标号。其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______ 、碳原子杂化方式与中的碳相同,且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 ______ 。写出两个
的晶体类型为 ______ ,的空间构型为 ______ 。晶体中单层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与之间的作用力包括 ______ 。
21. 既是一种颜料,又是一种感光材料。常采用向可溶性镉盐溶液中通入气体使其饱和,调节溶液的来生产。欲使沉淀的溶液中达到国家Ⅱ类地表水质量控制标准即,计算沉淀时应控制溶液的最低为多少?已知:、及。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表示易燃液体,四氯化碳不能燃烧,故A错误;
B.表示腐蚀品,冰醋酸具有酸性,具有腐蚀性,故B正确;
C.表示氧化剂,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表示正确,故C正确;
D.表示易燃气体,丁烷是易燃气体,表示正确,故D正确;
故选:。
A.表示易燃液体;
B.表示腐蚀品;
C.表示氧化剂;
D.表示易燃气体。
本题考查化学试剂的分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分类标准解题。
2.【答案】
【解析】解:过氧乙酸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利用其氧化性进行消毒,故A正确;
B.次氯酸钠溶液有强氧化性,利用其氧化性进行消毒,故B正确;
C.乙醇溶液,是通过透过细菌表面脱水而使蛋白质变性,不是利用其氧化性消毒,故C错误;
D.双氧水溶液有强氧化性,利用其氧化性进行消毒,故D正确;
故选:。
处于元素较高价态的微粒,具有较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而酒精是通过透过细菌表面脱水而变性。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氧化性与杀菌消毒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注意从化合价角度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
【解析】解:淀粉水解产物为葡萄糖,没有产生果糖,故A错误;
B.纤维素水解产物是葡萄糖,没有产生果糖,故B错误;
C.蔗糖是二糖,水解产物为果糖和葡萄糖,产生果糖,故C正确;
D.麦芽糖是二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没有产生果糖,故D错误;
故选:。
A.淀粉水解产物为葡萄糖;
B.纤维素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C.蔗糖是二糖,水解产物为果糖和葡萄糖;
D.麦芽糖是二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
本题考查了糖类的水解,注意掌握常见二糖及多糖的水解产物,掌握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
【解析】解:对二甲苯为对称结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故A正确;
B.苯甲酸含有极性键,分子不是对称结构,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故B错误;
C.对硝基甲苯分子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故C错误;
D.苯甲醚中含有极性键,分子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故D错误;
故选:。
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共价键,不同种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共价键;分子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的分子为极性分子,而结构对称且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非金属单质一般为非极性分子,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熟悉常见元素之间的成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化学键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5.【答案】
【解析】解:碳化钙为离子化合物,由钙离子与离子构成,故A正确;
B.离子核外电子数为,核电荷数为,由里到外各层电子数依次为、、,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
C.的结构式为,是极性共价键,是非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
D.中存在孤电子对,水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
故选:。
A.碳化钙为离子化合物,由与离子构成;
B.离子核外电子数为,由里到外各层电子数依次为、、;
C.的结构式为,据此进行判断;
D.中存在孤电子对,不能忽略。
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及正误判断,涉及电子式书写,化学键的判断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书写,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
【解析】解:的质量数为,的质量数为,质量数不相同,故A错误;
B.和都是化合物,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和的电子数均为,电子数相同,故C正确;
D.的中子数为,的中子数为,中子数不同,故D错误;
故选:。
为的同位素,的质量数为,质子数为,中子数为,的质量数为,中子数为,质子数为,据此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原子的组成,注意同位素之间的差异,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
【解析】解:溶液呈碱性,和等物质的量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离子浓度减小,导电性减小,溶液呈碱性,酸碱性无显著改变,故A错误;
B.溶液呈碱性,和等物质的量的氯水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显著增加,溶液呈酸性,酸碱性显著改变,故B正确;
C.溶液呈酸性,和等物质的量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离子浓度减小,导电性减小,溶液呈酸性,酸碱性无显著改变,故C错误;
D.溶液呈酸性,和等物质的量的溶液混合,,离子浓度明显变小,导电性显著减小,溶液呈中性,酸碱性显著改变,故D错误;
故选:。
等浓度等体积、的物质的量相等,两者混合后,导电性显著增加,说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大,再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正误。
本题考查混合后溶液的导电性和酸碱性变化,明确物质之间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适中。
8.【答案】
【解析】解:还原性:,则碘化亚铁溶液与浓硫酸反应为浓或浓,故A错误;
B.硫酸铝溶液与过量的浓氨水反应生成沉淀和,不溶于过量的氨水,则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
C.硫酸铜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故D错误;
故选:。
A.还原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应该先与反应;
B.硫酸铝溶液与过量的浓氨水反应生成沉淀和,不溶于过量的氨水;
C.硫酸铜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
D.硫酸锌溶液和硫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颜料锌钡白。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物质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应用等知识点,注意知识的熟练掌握,题目难度中等。
9.【答案】
【解析】解:中有个原子为价,为阳极,在阳极上氧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故A正确;
B.过二硫酸钾中氧的化合价均为和价,故B错误;
C.阳极电极反应为,阴极的电极反应为:反应,则电池总反应为为,故C错误;
D.为阴极,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选:。
如图所示装置电解饱和硫酸氢钾溶液制备过二硫酸钾,为阳极,阳极电极反应为,为阴极,阴极的电极反应为:反应
A.为阳极,在阳极上氧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
B.过二硫酸钾中氧的化合价均为和价;
C.电池总反应为为
D.为阴极,发生反应。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原理,涉及电解的原理及应用、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极的判断等,题目中等难度。
10.【答案】
【解析】解:是共价晶体,熔点最高,和是分子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的相对分子质量,故熔点,,所以熔点:,故A正确;
B.和能和水形成分子间氢键,故易溶于水,因为的电负性是大于的,所以相应地,与水形成的氢键,相对于与水形成的氢键也就更强,所以,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所以水中溶解度:,故B错误;
C.一元醇的熔沸点随着碳原子个数的增大而升高,沸点:异丙醇乙醇甲醇,故C正确;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故酸性,故D正确;
故选:。
A.一般共价晶体熔点大于分子晶体的熔点,分子晶体的熔点与范德华力有关;
B.能和水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氢化物易溶于水;极性分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的溶剂;
C.一元醇的熔沸点随着碳原子个数的增大而升高;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本题考查相似相溶原理、元素周期律,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晶体熔沸点影响因素、氢化物热稳定性判断方法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
【解析】解: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解得,
故选:。
根据盖斯定律进行求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热的知识,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目难度不大,正确运用盖斯定律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2.【答案】
【解析】解:盛装浓的是滴液漏斗,故A正确;
B.制取的混有水蒸气,需要用浓硫酸除去,中是浓,故B正确;
C.的密度比空气大,导管长进短出,与挥发性无关,故C错误;
D.装置吸收尾气,装有稀碱溶液,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判断;
B.制取的混有水蒸气,需要除去;
C.的密度比空气大,导管长进短出;
D.装置吸收尾气。
本题考查实验装置综合,涉及到物质的制备、除杂及尾气处理,题目简单。
13.【答案】
【解析】解:的单体是和,水解产物为和,故B正确,
故选:。
的单体是和,据此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高分子单体的判断,掌握酯类水解产物的判断,题目简单。
14.【答案】
【解析】解:由上述分析可知,、、、分别为、、、元素;
A.葡萄糖的化学式为,由、、元素组成,故A正确;
B.电离的方程式为、,则是弱酸性物质,由、元素组成,故B正确;
C.、、元素可形成阴离子与原子间存在配位键,故C正确;
D.是电的良导体,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等多种,其中金刚石不导电,导电性低于金属铝,故D错误;
故选:。
、、、均为短周期元素,的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等,则为氢元素,原子序数为,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倍,则为碳元素,原子序数为,的价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等,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则为铝元素,原子序数为,再根据、、、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可知,为氧元素,所以、、、分别为、、、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表结构、物质的组成及性质,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5.【答案】
【解析】解:水解方程式为:可得水解常数:,故A错误;
B.依据题意可知,的分布系数为,而,则,故B错误;
C.依据图示可知,时,混合溶液中有,故C错误
D.采用溶液滴定,完全反应时生成,溶液显碱性,指示剂酚酞比甲基橙更准确,故D正确;
故选:。
A.依据水解方程式,可得水解常数:;
B.;
C.依图可知时,混合溶液中有;
D.采用溶液滴定,完全反应时生成,溶液显碱性,指示剂酚酞比甲基橙更准确。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原理,涉及盐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题目中等难度。
16.【答案】乙苯 氧化反应
【解析】解:由分析知,为,其名称为乙苯,
故答案为:乙苯;
加氧去氢为氧化反应,由、的结构简式可知,生成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
故答案为:氧化反应;
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由分析知,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由分析知,的结构简式为:,分子式为:,
故答案为:;
为的芳香同分异构体,与足量饱和溶液反应可产生,则中含有两个羧基,则可能为苯环上含有一个取代基,结构简式为,若苯环上含有两个取代基,含有和两个取代基,有邻间对种,若苯环上含有三个取代基,即一个,两个,当两个处于邻位时,有,共种,当两个处于间位时,,共种,当两个处于对位时,有,共种,因此可能的结构共有,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组峰,且峰面积比为:::的有、,
故答案为:、。
由流程题可知,为,为,为,为,为,据此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一般。
17.【答案】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空气中的氧气和铝反应生成氧化铝 适当升高温度 、 凝华 氯化铝与水反应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 干燥
【解析】解:制备反应前,应该预通入一段时间的氯气,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空气中的氧气和铝反应生成氧化铝,
故答案为: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空气中的氧气和铝反应生成氧化铝;
反应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为使反应更快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适当升高温度;
进入捕集器的混合气体有:、,降温,变为固体,该变化称为:凝华,
故答案为:、;凝华;
吸收器中的溶液可由电解食盐水制得,吸收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三氯化铝在潮湿的空气中不稳定,是氯化铝与水反应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因此,进入反应炉的氯气需要干燥,
故答案为:氯化铝与水反应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干燥。
装置内有空气,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加热能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铝;
反应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氯气和铝反应生成氯化铝,结合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判断;
三氯化铝易升华,升华点,则捕捉器中主要是氯化铝蒸气和氯气;
吸收器中的溶液可由电解食盐水制得,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无水氯化铝在潮湿空气中,氯化铝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
本题考查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自学能力,正确获取信息了解氯化铝性质特点及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8.【答案】 湿抹布 分液漏斗和容量瓶 加热溶解时,温度较低,晶体没有全部溶解;热过滤时,温度降低,晶体析出 含有不溶于水的杂质
【解析】解:由于乙酰苯胺在时,溶解度较小,则重结晶时,加水量应根据粗乙酰苯胺的量和其在 时的溶解度计算确定,
故答案为:;
若加热时不慎碰倒酒精灯而使酒精洒出起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故答案为:湿抹布;
重结晶操作为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再过滤,故重结晶实验不需要的是分液漏斗和容量瓶,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和容量瓶;
加热溶解后进行热过滤,若滤纸上有较多晶体析出,可能的原因有加热溶解时,温度较低,晶体没有全部溶解;热过滤时,温度降低,晶体析出;不能将滤纸上析出的晶体合并到滤液中,原因是含有不溶于水的杂质,
故答案为:加热溶解时,温度较低,晶体没有全部溶解;热过滤时,温度降低,晶体析出;含有不溶于水的杂质;
结晶时,缓慢降温,可以得到较大的晶体,
故答案为:;
由于乙酰苯胺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则过滤后,可用来洗涤晶体的是冷水,
故答案为:。
乙酰苯胺在时,溶解度较小;
酒精洒出起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重结晶操作为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再过滤;
加热溶解后进行热过滤,若滤纸上有较多晶体析出,可能的原因有加热溶解时,温度较低,晶体没有全部溶解;热过滤时,温度降低,晶体析出;不能将滤纸上析出的晶体中含有不溶于水的杂质;
缓慢降温,可以得到较大的晶体;
由于乙酰苯胺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侧重考查学生重结晶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19.【答案】 大于 ,丁二烯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了高聚物
【解析】解:结合三段式列式计算,设起始,丁二烯物质的量为,生成二聚物物质的量为,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
起始量
变化量
时
,,转化率,
故答案为:;
气体压强减小量和生成的量相同,之间的平均速率,
故答案为:;
平衡状态下气体压强,结合三段式列式计算,设起始,丁二烯物质的量为,平衡状态下生成物质的量为,
起始量
变化量
平衡量
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平衡状态下气体总物质的量,
故答案为:;
反应为放热反应,若提高反应温度,平衡逆向进行,气体物质的量增大,则平衡时容器中的压强大于,
故答案为:大于;
保持反应温度不变,改用催化剂,发现平衡时容器中的压强小于。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丁二烯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了高聚物,
故答案为:,丁二烯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了高聚物。
在的密闭刚性容器中,,丁二烯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二聚反应:,结合三段式列式计算,设起始,丁二烯物质的量为,生成二聚物物质的量为,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
起始量
变化量
时
,,转化率;
之间的平均速率;
平衡状态下气体压强,结合三段式列式计算,设起始,丁二烯物质的量为,平衡状态下生成物质的量为,
起始量
变化量
平衡量
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平衡状态下气体总物质的量,;
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进行;
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改变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可能生成了不是气体的高聚物。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分析、平衡常数计算等知识点,注意知识的熟练掌握,题目难度中等。
20.【答案】 杂化 、 离子晶体 四面体形 离子键氢键
【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组成的所有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基态原子轨道为半充满的元素是,
故答案为:;;
中碳原子为杂化,原子也是杂化,键的轨道重叠方式为杂化轨道之间的头碰头重叠,即符合题意,其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杂化、碳原子杂化方式与中的碳相同,且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有机物可以、,
故答案为:;杂化;、;
根据题意可知,是由与构成,故其晶体类型为离子晶体,中的价层电子对数,由于键的键长不等于单键、双键的键长,所以其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晶体中单层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与之间的作用力包括离子键、氢键,
故答案为:离子晶体;四面体形;离子键、氢键。
组成的元素包括、、、、、,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最大,基态原子轨道为半充满只能是外围电子排布为或的结构,据此分析进行判断;
中碳原子为杂化,原子也是杂化,键的轨道重叠方式为杂化轨道之间的头碰头重叠,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碳原子,且碳原子为杂化的有机物可以是、等;
根据题意可知,是由与构成,中的价层电子对数,且键的键长不等于单键、双键的键长,即可判断其空间构型,晶体中单层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与之间的作用力包括离子键、、。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具体涉及电负性、核外电子排布、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化学键、氢键等作用力,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
21.【答案】解:,当达到国家Ⅱ类地表水质量控制标准时,,又,即,解得,,则淀时应控制溶液的最低为,
答:沉淀时应控制溶液的最低为。
【解析】依据的溶度积,先计算出欲使沉淀的溶液中达到国家Ⅱ类地表水质量控制标准即,此时的离子的浓度,再由的浓度计算出的浓度,从而计算出沉淀时应控制溶液的最低。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原理,涉及溶度积的计算、电离常数的计算等,题目中等难度。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