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学期周南梅溪湖中学初三年级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以上出自《论语·为政》的论述体现的是( )
A. 孔子的“德政” B. 老子的“无为而治” C. 孟子的“仁政” D. 韩非子的“中央集权”
2、 图一到图二,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
图一 图二
A.早期国家的产生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 政权分立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3、图三的鸡冠壶是辽代特有的陶瓷器型。早期的鸡冠壶仿马背上携带用以盛水、
乳、酒等液体的容器马盂。后来鸡冠壶逐渐变化,变成底部加固足和带提梁式,这
种鸡冠壶便于室内生活,可以放在桌上或地上。鸡冠壶的变化,反映了( )
A. 契丹民族接受汉人习俗的变化 B. 辽朝手工业的发展
C.辽与北宋由对峙走向友好交往 D.契丹民族审美的变化 图三
4、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这体现了( )
A. 休养生息政策 B. 重农抑商思想 C.“天朝上国”的观念 D.“重商主义”思想
5、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时,李德等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命令红军进攻敌人守备坚固的据点。在红军遭到重大损失后,又提出“不让敌人侵占寸土”“胜利或者死亡”等口号,调集红军主力与优势敌军决战。敌人分路向中央苏区首都瑞金进攻后,他又分兵御敌,使红军处处被动挨打。以上史事是红军长征的( )
A 背景 B. 目的 C.过程 D 影响
6、古埃及的法老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在这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 )
A.国王的无限权力 B. 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 C.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D.王权的逐渐衰落
7、阿拉伯帝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哈里发为专制政体的最高首领,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税收与宗教三大权力系统,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材料体现了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特点是( )
A.分权制衡 B.人民为中心 C. 政教合一 D. 君权神授
8、“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以此作为奋斗目标的文献是( )
A.《独立宣言》 B. 《人权宣言》 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共产党宣言》
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 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材料说明此时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主要在于( )
A.领土纷争 B. 意识形态不同 C. 海外殖民地的争夺 D. 政治制度不同
10 .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以此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 )
A.联合国 B. 世贸组织 C. 国际红十字会 D. 欧盟
11.长沙马王堆西汉墓葬,出土了3000 多件随葬品,它们对研究古代的社会生活、医疗和防腐技术,具有重要价值。其主人是( )
A. 湖湘文化开启者“贾谊” B.长沙国丞相利仓及其家属
C. “草书独步天下”的怀素 D.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代表王船山
12、以《刘海砍樵》《打铜锣》《补锅》等经典代表剧目为代表的湖南地方剧种是( )
A. 京剧 B. 豫剧 C 黄梅戏 D.花鼓戏
二、 非选择题(第13题10分,第14、15、16题各14分,共5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民族对中国政治和文化的连续性及疆域的延续性基本保持着向心力。中央集权的政治秩序必须伸展到整个中国文明的广阔疆域,必须包纳所有作为中国文明的分子的全体子民,不论其属于哪一个民族。
———成崇德《论清朝疆域形成和历代疆域的关系》
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内容,用两个统一的王朝的史实来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流畅,200字左右)
14.近代以来数代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进行救国救民的英勇斗争,民族意识逐步觉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的失败,让一部分官员和有识之士深受刺激。他们开始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寻求御敌之道。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 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三: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各民族团结一致,投入抗战。东北地区的满族、朝鲜族等积极投身各种抗日团体和抗日义勇军。东北、华北等地的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先后成立了蒙边骑兵、蒙汉同盟军、蒙汉抗日游击队等,对日开展武装斗争。西藏宗教领袖第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和第十三世达赖喇嘛通电全国,声讨日本侵略罪行。新疆的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各族人民掀起了大规模募捐活动,支援抗日前线。壮族、苗族、瑶族、仫佬族、京族、黎族、布依族、水族、高山族、畲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也都通过各种方式参加了抗日斗争。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部分官员和有识之士”可能了解到西方国家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哪些“形势” (4分) 此时期哪一位湖南进步思想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分)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爱国主义的内涵是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2分)综上,请你谈谈对中国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认识。 (2分)
1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农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面临着怎样从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并使全国各族人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问题….….1953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国开始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复杂、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邓小平认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必须看到: 一是底子薄,二是人口多、耕地少。邓小平说得这两个特点主要是指农村。邓小平指出: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因此,邓小平感到:农村既是改革最落后的地方,也是最迫切需要改革的地方。
——赵丰《在历史的拐点上: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智慧和胆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2分)土地改革是如何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在农村“初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方式是什么 (2分)与之相比,标志着苏联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事件是什么 (2分)
(3)在历史的拐点土,党中央针对农村是“最迫切需要改革的地方”,实行了什么政策 (2分)它与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在分配方式上有何不同 (4分)
16、 欧洲的崛起是思想、政治、经济、国际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18世纪开始,进步思想家猛烈抨击法国的封建制度,称之为“旧制度”。他们著书立说,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昧的里暗。这场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
——部编《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17 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 扩大,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这种生产领域的这种革命性变化就是“工业革命”。 ……从18 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 等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部编《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欧共体成立后,联邦德国和法国等成员国协调了各国的经济政策,会理利用料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这些国家也逐渐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实现了和解,为西欧和平发展创选了条件。
——部编《中国历史》丸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场思想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2分)结合所学分析其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政治因素。(2分)据材料二回答,18世纪后期起法、德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意义。(2分)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欧洲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至少写两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