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热爱生命(节选)
1.了解作家及其作品,掌握作者在本文中体现出的生活态度,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心理的写法。
2.阅读课文,注意文中细腻的心理和细节描写,理解小说的艺术真实性和形象性。
3.体会作者不畏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感受主人公的精神魅力,深切感受“人”的伟大。
●重点:
1.把握人与环境抗争时所折射出来的伟大的精神力量,珍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2.体会人与狼对峙部分精彩传神的细节描写。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杰克·伦敦(1876—1916), 美 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的农民家庭。他从幼年起就不得不出卖体力养活自己。他在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其中比较优秀的有《 荒野的呼唤 》《 白牙 》《天大亮》《墨西哥人》和受到列宁赞赏的《 热爱生命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窒息(zhì) 巉岩(chán) 骸骨(hái)
吹毛求疵(cī) 鲦鱼(tiáo)
拓展:请给下面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提防(dī) 停泊(bó) 舌苔(tāi)
提纲(tí) 湖泊(pō) 苔藓(tái)
3.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束手无策:形容遇到问题没有解决的办法。
踉跄:形容走路不稳。
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找差错。
转瞬即逝:比喻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失。
4.朗读课文,根据下面图示填空。
问题一:朗诵文章,整体感知。
请按“本文写的是 的故事”的句式,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示例:本文写的是一位淘金者在茫茫荒原上超越极限,战胜病狼,顽强地生存下来的感人的故事。
问题二:深入品读,明确形象。
小说的主人公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 他为什么能生存下来
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有饥饿,恶劣的天气,个人身体的极度虚弱、伤病以及野兽的威胁等。他之所以能战胜这些并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坚韧顽强、不畏艰难险阻的性格。他虽然身体衰弱无比,并且时常处于昏迷之中,却有着惊人的意志力。在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殊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作品所要弘扬的正是这样一种硬汉精神。
问题三: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示例:这是一支弘扬生命的赞歌,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的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战胜它们。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
问题四:文中写比尔的下场有什么作用
比尔无视同伴对自己的呼喊,作为一个尚有能力的人,独自向生命的希望奔去,可生命却与比尔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比尔比“他”走得快却先倒下了。表明了这正是背弃良知的懦弱人性的悲剧。
问题五:本文作者为什么没有赋予主人公具体的名字,而是用“这个人”来指代 课文中的“狼”,其实不止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它已经成了一种象征,想一想,它象征什么
作者这么写,是有自己的用意的。在这儿,“这个人”不仅仅是指一个人,而是象征着整个人类,作者希望整个人类都能够拥有顽强的毅力。这里的“狼”可以看作是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的象征。
问题六:读下面的小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品出“他”对你的启示。
美国登山勇士阿伦在登山时,被巨石压住右臂,长达172小时,在这段时间里,岩崖间只有阿伦一人。缺水,缺食物,昼夜温差大(白天36℃,晚上6℃),陪伴他的只有偶尔飞过的雄鹰。但他并没有放弃生的欲望,更多的是冷静、理智和自律。最后,他忍住剧痛,折断自己被压住的手臂……最终解救了他的,是他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断肢后,他又紧接着爬过了一段狭窄、弯曲的峡谷,步行了大约10公里,终于在断臂6小时后被直升机救走。 抢救医生说,再晚一个小时获救的话,阿伦就会因失血过多而不治身亡。
启示:(1)要有坚强的意志,面临困难时要冷静、镇定;(2)要勇于面对孤独;(3)要能“舍得”,折断右手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有。故事里的阿伦为了保存自己的性命而舍弃了右臂,这是很理智也很有勇气的行为。
见《导学测评》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