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那 树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散文鉴赏能力。
3.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语感。
4.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之间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 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194 ( http: / / www.21cnjy.com )9年去台湾,1978年后移居美国纽约。主要的散文作品有《 人生三书 》(《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 人生观察 》《 长短调 》《 世事与棋 》等。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文明造成的环境灾害也日渐严重。作者深刻透彻地看到了人类文明的两重性,写了不少文章来表明观点: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是用进一步的文明来弥补!《那树》即是其中的一篇。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倒坍(tān ) 引颈受戮(lù ) 周道如砥(dǐ )
拓展:下面的生字词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形近字 请你列出并组词。
稚 雉(雉鸡) 锥(锥形)
径 泾(泾渭分明) 胫(不胫而走)
3.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倒坍:倒塌。
周道如砥:文中形容公路平坦,畅通无阻。
佝偻:脊背向前弯曲。
引颈受戮:伸长脖子等死。
紊乱:杂乱,纷乱。
拓展:词义辨析。
[焦躁—焦灼]
“焦躁”是形容着急而烦躁;“焦灼”形容非常着急。两者相比,前者更突出烦躁之意。
[拓宽—拓展]
“拓宽”指道路、思路、视野等由窄变宽。“拓展”指范围、空间等由小变大。
4.朗读课文,根据下面图示填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
问题一:朗诵文章,整体感知。文中的树是一棵什么样的老树 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和品格 最后遭遇怎样的命运
大树有奇特的容貌,大树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抵抗台风,心理的慰藉,送阴纳凉,鸟儿栖息所,绿化大地。大树为世间珍奇之物,是人类的守护神。当大树受到威胁,身处逆境时,它仍然奉献着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表现了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品性。
结局:那树无端被判刑,被杀戮,被消灭,悲壮异常,像勇士被迫离开疆场,哀怨、无奈而又刚烈。
拓展:导致老树被伐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错在哪一方
原因:一个喝醉了酒的驾驶者撞死在树上,因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大树偿命。我认为错不在老树上,醉酒驾驶本来就违反法规,如果以此为由锯掉老树,实在不合情理,甚至有些可笑。
问题二:再读文章,有感情地朗诵,体会情感。
1.《那树》仅仅写了一棵树吗 随着树一起消失的还有什么
不是。因为树是人类古老文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传统文化的象征。写一棵树的一生是作者对现代文明畸形发展从而导致文明失落的深刻焦虑与忧思,激发我们探索人类的出路。
随着树一起消失的还有鸟语、孩子的歌唱、 ( http: / / www.21cnjy.com )乘凉的人们、驻足的情人。随着树消失的,不单单是自然景物,更是一种生活,一种古老文明与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的消亡。
2.作者在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绿着生”:那树古老,神奇,多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忠诚,作者对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树的生存受到威胁,但它“绿得更深沉”“依然绿着”“照旧绿”“绿得很”。“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平淡的言语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激情。
“绿着死”:“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树遭杀戮,惨不忍睹,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3.作者借老树的命运,想要表达什么主题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最后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沉重感慨。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问题三:回顾树的一生,它所恪守的生命准则是什么 它有没有完全实现自己的生命准则 为什么
它所恪守的生命准则:“绿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它没有实现自己的生命准则,没有实现“死复绿”。因为人类在进行建设时,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问题四:细读文章,品析下列语句。
1.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示例:这段话中的“咬”“ ( http: / / www.21cnjy.com )骨粉”“呻吟”都是描写性的词语,描绘了一幅人类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图景。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突出了人类的残忍,让人读后感到凄楚异常。
2.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
示例: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气氛,表明动植物世界有关爱,而人类有时极其缺乏友爱,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问题五:现在,如何处理城市的发展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物古迹的保护之间的关系,已成了社会的热点和难点话题。如几年前,在洛阳城区的心脏地带,政府准备兴建一座规模庞大的现代化城市广场——河洛文化广场。在建设过程的考古钻探和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极为重要的古文化遗存:397座东周墓葬和18座车马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大型东周车马坑中“天子六驾”首次惊世出土。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示例:我认为应改变原来的广场建设计划,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新设计文物保护方案。文物古迹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生活方式所带来的舒适和便利的同时,还须积极主动地为文化遗产的继续存在提供足够的空间和长期的人、财、物力的支持。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主要的物质载体之一便是幸存至今的各类文物古迹,这些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历史上城市的缔造者和传承者从不同角度对于城市发展的思考和决定,进而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人文景况和科学发展成果。这些对于今人无疑是弥足珍贵的。事实证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会带动世界各个角落的协同运作,如果不及时的、有意识的留住城市重要的历史标记,那么这些脆弱的文化遗产将很快消失殆尽,千城一面的状况会不可避免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见《导学测评》P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