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节选)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音乐之声》(节选)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18 14:2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音乐之声(节选)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领略音乐之美。
2.把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重点:了解主要人物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故事片。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欢乐的女主人公 玛丽亚 的形象,并表现了 奥地利 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剧作者是 勒曼 , 美 国剧作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峥嵘(zhēng)(róng)  鳞次栉比(zhì)  涟漪(lián)(yī)
伫立(zhù) 远眺(tiào) 顶礼膜拜(mó)
弥撒(mí)(sa) 山麓(lù)
3.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
峥嵘:高峻,突出。
(2)溪水激起了涟漪。
涟漪:细小的波纹。
(3)玛丽亚伫立良久,隐隐听到修道院传来的钟声。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4)钟声响起,院长顶礼膜拜,众修女齐声唱起《哈利路亚》。
顶礼膜拜:这里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
拓展: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当,请分析不当的原因。
(1)周围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就坐落在这片绿树浓阴中。
“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这里形容树木不准确。
(2)听完演讲后,春江由衷地说:“李老师的这番演讲抛砖引玉,我们受益匪浅。”
“抛砖引玉”只能用于自谦,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3)地震发生后,许多青年志愿者纷纷奔赴灾区,我市的医务工作者也蠢蠢欲动。
“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是贬义词。
4.自读课文,完成下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问题一: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节选部分讲述了怎样的情形。
本节选部分讲述了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改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宗教时,跑到野外游玩,后来想起应做日常功课,匆忙赶回修道院,而此时修道院正乱作一团,众嬷嬷正在寻找玛丽亚,并谈论她是否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突然赶回时她们也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问题二:走进剧情,把握玛丽亚的形象。
1.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示例: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及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展现了她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2.课文中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请概括众人的意见,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怎样的人。
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快乐,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可奈何。
拓展: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概括玛丽亚的精神实质,它会是什么
示例:也许是一个“爱”字吧。爱音乐,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爱孩子,爱生活,无处不得欢乐,无处不可放歌,这是一个与音乐联谊的心中充满爱的姑娘。她身上散发着圣洁的爱的光辉,她是那么光彩照人!(也可用“活力四射”“天真无邪”等词语形容)
  问题三:品读课文,把握矛盾冲突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味课文中随处可见的冲突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剧本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多地集中矛盾冲突和变化,将人物性格展示其中。课文中存在哪些冲突 把它们找出来,说说作者这样设计的好处。
示例:1.课文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班恪守修道院“清规戒律”的修女与无拘无束、无视“清规戒律”的玛丽亚的冲突。在冲突中我们对双方的观点、性格都有了更深的了解。
2.景色的比照:阿尔卑斯山山坡上比照修道院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是纯自然景观,一是被施加了人的意愿的人文景观,二者的不同恰恰暗示着玛丽亚和修女们之间必然产生的矛盾冲突。
3.同类人物不同语言、态度及性格的比照:院长嬷嬷比照贝尔塔,身份同属修女而性格、修养迥异。作者描绘群像而绝不千人一面。
作用:在频繁的对比冲突中,情节丰富了,形式更多样也更活泼了,剧本的主题也更好地显露出来了。
  问题四: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对女主人公形象的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有什么艺术效果
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时的情形,是对玛丽亚形象的正面描写;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的对话和对唱,则是侧面描写。
表达效果:课文对女主人公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的人物形象。其中的侧面描写很见艺术功力:它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衬托;活泼风趣的议论,增添了轻松欢快的喜剧气氛。
  问题五:《音乐之声》曾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一度风靡美国,你认为人们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呢
示例: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片塑造了一位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我认为也主要是因为音乐不朽的魅力。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人们也许彼此不相识,但音乐在哪里响起,哪里的人就可以共同起舞。(只要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段或就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发表看法,如人物形象、故事内容、音乐运用、场景设置等即可)
见《导学测评》P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