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18 14:3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孟子》两章
1.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2.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先提出论点后层层推进、逐层论证的论证方法,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正确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
3.比较两篇短文,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 轲 ,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 战国 时期的政治家、 思想家 、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元明时被称为“亚圣”。他主张“ 仁政 ”“王道”“性善论”“ 民贵君轻 ”。《孟子》是 儒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米粟(sù)   亲戚畔之(pàn)   畎亩(quǎn)
傅说(yuè) 拂士(bì)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兵革非不坚利也: 泛指武器装备。 ( http: / / www.21cnjy.com )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责任,使命。
(5)而后喻: 明白,知晓。
  (2)委而去之: 放弃。
(4)人恒过,然后能改: 犯错误。 
4.翻译下面句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内外亲戚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胜利。
5.通读课文,按下面图示填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
  问题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特别注意下列排比句的节奏。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阐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阐述了孟子认为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
问题二:译读课文,把握文义。
1.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 通 叛 ,意思: 背叛 
2.解释下列加点多义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
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活用情况,并解释。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4.解释下面加点古今异义词。
(1)委而去之  古义: 放弃    今义: 委托   
古义: 离开 今义: 到……去
(2)七里之郭 古义: 外城 今义: 姓
(3)池非不深也 古义: 护城河 今义: 池塘 
5.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判断句。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问题三:思读课文,理清思路。
1.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以及“地利不如人和”两个观点,突出了“人和”的重要;后面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
2.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故曰”以后的内容
中心论点得到论证后,文章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步阐发,首先,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文章后面部分绝非多余的闲笔。
拓展:有人认为,“威天下”不能靠“天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何想法
示例:强权只能横行一时,绝不可能横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一世。世界的政治格局发展到今天,虽然某些发达国家相对来说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国的霸权地位已处在江河日下的境地。在世界政治的运作中是否合乎道义正在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在平等的原则下参与国际事务,一切违背该法则的行为必将以失败告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旧是支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观念。
问题四: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示例:1.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突出“人和”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说明,欲得“人和”,必先“得道”。全文紧紧围绕“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紧扣,逐层推理,极有逻辑性。
2.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弘,笔墨酣畅,结构缜密。
问题五:在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示例:以外交部而言,“道”指国家之间要和平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互不侵犯,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和平的世界;对国家内部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对个人而言,“道”指与人为善和仁义道德,这样国家才能安定昌盛,繁荣富强。
见《导学测评》P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