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蒹葭》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18 14:3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蒹  葭
●重点:
1.通过赏析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结构美,感受诗歌的精髓。
2.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蒹葭(jiān)(jiā)  涘(sì)  晞(xī)  跻(jī)
湄(méi) 坻(chí) 沚(zhǐ)
2.本诗选自《诗经·秦风》,是一首典型的 爱情 (内容)诗。
3.本诗以 蒹葭 起兴,写出了 追寻伊人不得 的苦恼心情。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景物描写,既点明了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和色调。
5.把《蒹葭》最后一章默写完整。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阅读全诗,完成下面表格。
蒹葭 白露 道 伊人
苍苍  为霜  长  水中央 
萋萋 未晞  跻  水中坻
采采  未已  右  水中沚 
  问题一:一唱三叹,读《蒹葭》。
1.诵读诗歌,感受诗的音韵美,请男女生交错进行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音韵美、情感美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整体感知课文。
(1)《蒹葭》的音韵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都是 四 言句,朗读时应采用“ 二二  ”拍,听起来很整齐。
B.作品押韵:第一章押“ ɑnɡ  ”韵,韵脚有 苍、霜、方、长、央 ;第二、三章押“ i ”韵,韵脚有 萋、晞、跻、坻、已、涘、沚 。
C.运用叠词,如 苍苍、萋萋、采采 ;运用叠章,反复咏唱同一内容,这样有一唱三叹的美感。
(2)每章前四句都描写了一种 凄清而苍凉 的景色,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心中的 空虚、惆怅 之情;而后四句写出诗人对“伊人”的寻求,却又寻而不见,这当中既有诗人的怅惘之情,又有诗人对伊人的 深切思念 之情。在朗读时要注意其中的感情变化,读出其中的韵味。
2.本诗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示例: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想象,幻想和描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位痴情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恋、追求和求之不得的伤感。
  问题二:联想想象,绘《蒹葭》。
诗歌中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写景有什么作用
示例: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记录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表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待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寂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总之,诗歌描写了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营造了一种邈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主人公忧郁感伤的情怀。
  问题三:畅所欲言,悟《蒹葭》。
1.你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主人公是个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着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2.让主人公千辛万苦执着追求的“伊人”是美丽的,然而这种美又是朦胧的,在主人公的视线中若隐若现,时有时无,似水中月、雾中花。那么这个“所谓伊人”指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 请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失的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而不可即的影子。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3.下面是一首流行歌曲《在水一方》的歌词,这首歌改自诗经《兼葭》。请仔细阅读,说说你的看法。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示例:改得好,因为歌词将原诗中的邈远迷茫、缠绵感伤的意境,反复咏唱的形式等精华部分保留了下来,突出了人物的情感。
  问题四: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在意义和字面上只有少数的改变。《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句的方法来抒发感情,我们现在的诗歌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联系两篇诗歌,说说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什么好处。
  示例: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感。《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铺垫,渲染了气氛。
  问题五:《关雎》与《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它们的风格与表现手法相同吗
  示例:《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的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的故事,只选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蒹葭》比《关雎》的情感韵味更浓郁。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写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见《导学测评》P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