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秋天的怀念》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18 14:4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秋天的怀念
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2.领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好好儿活——做生活的强者”。
3.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母亲的爱。
●重点:体会“好好儿活”的含义,理解母爱的内涵。
1.请把下面的知识卡片补充完整。
  史铁生(1951—2010),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原籍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 我与地坛 》《合欢树》《病隙碎笔》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给加点字注音。
憎恨(zēng)    创伤(chuāng)    脾气(pí)    瘫痪(tān)(huàn)
侍弄(shì) 捶打(chuí) 整宿(xiǔ) 诀别(jué)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着急、烦躁、坐立不安的样子。 (焦躁不安)
(2)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翻来覆去)
(3)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絮絮叨叨)
(4)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喜出望外)
4.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 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三次。
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5.板书设计。
问题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
由生活绝望到要好好活着。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但更爱儿子
示例: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问题二:再读课文,揣摩细节。
1.示例:从文中找出一组对比性的动词,品读课文。
“我”: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捶打;喊着。
“母亲”:躲出去;听我的动静;进来;扑过来;抓住;忍住哭声。
品读:母亲忍受着我暴躁的脾气,忍受着儿子瘫痪对自己的打击,把痛苦埋藏在心里,坚定地鼓励儿子。
仿照示例,从文中分别找出一组重叠词、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品读课文。
一组重叠词: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
品读:刻画了细腻深沉的母爱,“她”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自己又强忍着内心的悲伤。表现了母亲的谨小慎微和慈爱细心,以及对儿子的体谅、包容和理解,无私地关爱、呵护儿子。
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品读:母亲本要和“我”相依为命,共渡难关。临别人世时,母亲对孩子是多么不舍、牵挂和惦记。
2.精段阅读,品读课文。
(1)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母亲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读“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她又悄悄地出去了”,体会“我”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我”的态度和心情: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
母亲的态度和心情: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
问题三:拓展延伸,领悟主题。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感叹人子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而无以言孝。这句话告诫天下的儿女们,抓住父母健在的光阴,及时尽孝,哪怕是一句体贴的言语、一个关爱的眼神。
见《导学测评》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