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考前预测卷(四)(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考前预测卷(四)(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1 18:0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德庆县德庆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考前预测卷(四)
考试范围:中考范围;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黄河流域磁山遗址发掘的文化层(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间)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窖穴,其中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臼、石杵和圆形陶碗等。据此推测,这一文化层( )
①处于旧石器时代 ②处于新石器时代
③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 ④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群星荟萃的诗坛上,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李清照 D.苏轼
3.《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市处,通宵不绝”,据此,与唐朝相比,宋朝商贸活动发生的变化是
A.形成了各具地域特色的商帮 B.居住区与商业区严格区分
C.海外贸易超过前代高度发达 D.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限制
4.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中不能反映这一优良传统的史实是( )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玄奘西行天竺 D.雅克萨之战
5.如图是近代法国某报刊上登载的一幅漫画《抬着大炮去北京》。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
A.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旨在要求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导致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直接激发了维新变法的兴起
6.“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宝贵光阴。”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于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7.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某地举行了“我和我的祖国”合唱比赛。比赛开始前同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该歌曲的词作者是( )
A.田汉 B.冼星海 C.贺绿汀 D.聂耳
8.《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1949年1月的某两期《人民日报》先后刊出如下消息:庆祝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庆祝北平和平解放。从中我们能够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
A.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B.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C.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D.南京国民政府已经覆灭
9.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应是( )
A.2020年 B.2021年 C.2027年 D.2029年
10.中国科技政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国防建设战略阶段(1949~1977年)经济建设战略阶段(1978~1994年)“科教兴国”战略阶段(1995~2005年)和创新型国家战略阶段(2006年至今)。在第三阶段取得的成就是 (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籼型杂交水稻培自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11.“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该材料反映的是( )
A.种姓制度 B.津贴制度 C.元首制度 D.民主制度
12.阅读下图《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据图能够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
A.罗马帝国陷入分裂 B.屋大维创立元首制
C.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D.斯巴达克起义遭到镇压
13.巴黎大学可以追溯到1150-1160年,英国第一所大学牛津大学就是1167年从巴黎大学回到英国的师生建立的。与巴黎大学的建立与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基督教的诞生 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帝国分裂 D.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
14.《蒙娜丽莎》(下图)是15世纪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的代表作品之一。“她的眼神温柔、宁静,充满着期待和生命力。无论你站在什么位置观看她,她好像都在看着你。”这幅画的诞生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发现美洲 D.环球航行
15.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的事件是( )
A.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 B.新航路的开辟
C.飞机的发明 D.思想启蒙
16.17世纪前期,英国仍然是一个较小的农业国,全国人口只有四五百万。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却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在17世纪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反映了世界近代史发展的趋势。这里的“趋势”指的是( )
A.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B.商品经济取代小农经济
C.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D.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
17.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认为:“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法革命所要解决的不同于美国革命的问题是
A.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障碍 B.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建立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D.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8.为实现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美国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
A.颁布《独立宣言》 B.建立邦联制 C.推行三权分立 D.实行总统制
19.“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提供了宽松、稳定的政治环境。让人们有更大的动力追求自己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革命后的英国出现了政治经济一体化趋势
B.政治制度的确立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C.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D.工业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20.下列对下图所反映的主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发展史 B.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21.斯塔夫里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作者对美国革命充分肯定的地方是( )
A.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 B.赢得了民族独立
C.维护了国家统一 D.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22.某同学在电影《霍元甲》中看到日本的军人讲求武士道精神(武士应遵守的道德)。这一现象产生于日本哪一社会发展阶段( )
A.原始社会 B.奴隶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3.某电视剧需要设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场景。下列与之相符的是( )
A.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图纸 B.马克思在电脑前写《共产党宣言》
C.本茨试驾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 D.林肯在战场上用手机与家人联系
24.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如《高老头》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对“拜金主义”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部文学作品的作者是( )
A.巴尔扎克 B.安娜·卡列尼娜 C.托尔斯泰 D.欧也妮·葛朗台
25.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是( )
A.斯大林所创建的苏联模式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改革
26.为纪念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将圣雄甘地的诞辰,即每年的10月2日定为“国际非暴力日”。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A.使英国政府有条件的承认了埃及独立
B.推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C.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27.下图分别为1945年5月7日和1945年8月20日《时代周干刊》的封面,希特勒和日本太阳旗被打叉昭示了
A.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B.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C.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D.法西斯国家的失败
28.1995年成立,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欧洲煤钢联营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
29.二战后苏联实际上并没有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苏联经济主要还是在苏联和东欧那个小范围圈里循环,经济慢慢停滞下来。苏联在全球化浪潮中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相反被边缘化了。苏联被边缘化( )
A.根源于两极对峙格局 B.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苏联改革失误所致
30.下表为20世纪40~8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变化表。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年份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成员国数量 58 83 125 149 156
A.互联网在全球普及 B.美苏冷战的结束
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 D.联合国职能扩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40分)
31. 明朝的海洋政策存在着一个十分突出的奇怪现象,其影响颇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 谨以金银、织金……灯烛等 物,布施佛寺,以充供养。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 ——《布施锡兰山佛 (部分) 寺碑》碑文(部分) 中使郑和偕行人泛海至其(锡兰)国。赍金银供器、彩妆织金宝幡,布施于其寺。赏赐国王亚烈苦柰儿,诏谕之。国王贪暴,不辑睦邻国。数邀劫往来使臣,诸番皆苦之。 ——[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
材料二
资料一 “他的海军满载荣誉胜利归来,并确认帝国没有来自海上的威胁”,因此“郑和与他的随从也可以说失去了继续远航的意义” 《王言赓武自选集》
资料二 明帝国是出于财政上的考虑,停止了海上远航。为了保证造船质量的精良,明成祖不惜“支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支费浩繁,库藏为虚” 中国航海史研究会
资料三 明成祖不许沿海军民“私自下番,交通外国”,“海道可以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对于沿海居民的海外贸易,下令“严禁绝之” 《明帝国何以错失 海洋时代》
材料三 大航海,于是成了一个令中国人颇为感慨和喟叹的话题,如果郑和的下西洋没有那样戛然而止,会不会出现一个华人的全球时代,世界通用语不再是英语而是汉语?
(1)材料一中是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两种不同的史料记载,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政府废止远洋航行的主要原因。(6分)
(3)你是否赞同材料三中的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32.“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时空变化、斗转星移,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坚定如磐。无论生逢何时、身处何地,中国共产党人都是服务人民的旗帜、坚不可摧的力量,始终把民族大义摆在首位。请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八七会议旧址
材料二:长征初期,中国共产党年轻的革命家们经历了激烈的争论,以博古、李德为代表的军事指挥者教条执行着共产国际的意图,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民族脊梁坚决要求走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独立自主之路。遵义会议正是以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路线胜利而彻底结束了这场争论。”
——遵义会议精神研究项目首席专家徐静。
材料三:八七会议旧址
历史事件 主要影响
新文化运动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五四运动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西安事变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土地改革 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第一个五年计划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港澳回归 洗刷了中国人民的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八七会议确立的总方针是什么?
(2)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在新文化运动中,最为重要的阵地是什么?
(4)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新中国成立之初,除“土地改革”以外,我国还采取了那些措施来巩固人民政权。(回答两项措施即可)
(5)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定的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需要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简洁。)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1907年,美国驻意大利大使亨利·怀特与英国外长巴福尔的谈话记录:
巴福尔:“……因为在德国建造了许多船只和抢夺了我们的商业之后,我们竟找不到一个理由向德国宣战。”
怀特:“……德国不是和英国一样有理由发展海军吗?如果想与德国在贸易上竞争,你们就应该更加努力地工作。”
巴福尔:“……或许对我们而言,还是发动战争比较简单。”
——摘编自张以《人类文明演变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福尔的观点,他们的这种想法最终导致什么后果?
材料二 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进行集体防御”,当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遭到“武装攻击”时,其他缔约国应“采取视为必要的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2)材料内容源于哪个文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个组织成立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1976年,苏联的军费开资,超过美国,达到了令人震惊的1200亿美金,接近GDP的20%;而她更加强大的军事工业体,更是吞噬了25%的国民财富。虽然此后苏联的军费开支的增长率在逐步下降,但克里姆林宫用于国防的费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仍是美国的2倍。
——摘编自《大国的兴衰》
(3)材料中苏联的军费开支的增长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断苏联的军费开支的增长会对苏联产生什么影响?
(4)请你归纳上述材料体现的主题。
试卷第4页,共9页
试卷第3页,共9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臼、石杵和圆形陶碗等”可知材料反映当时人们已经开始种植粮食,出现原始农业,处于新石器时代。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中反映的是新石器时代,水稻是长江流域的作物,①④不符合题意。所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A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唐朝时期,诗歌之风盛行,成就突出,李白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被称为“诗仙”,A项符合题意;杜甫被称为“诗圣”,B项不符合题意;李清照和苏轼都是宋朝时期著名的词人,不是诗人,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3.D
【详解】根据“夜市”“通宵不绝”可知,材料反映宋朝商业繁荣,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限制,故选D;明清出现各具地域特色的商帮,排除A;宋朝打破了居住区与商业区的区分,排除B;材料信息与海外贸易无关,排除C。
【点睛】
4.C
【详解】根据所学,玄奘西行天竺是求佛法,而不是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根据所学,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分别抗击的是日本、荷兰、沙俄,都维护了国家主权,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根据漫画中日本、美国、法国和英国等列强合作抬着大炮“去北京”结合所学可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后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A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且当时只有英法联军,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维新变法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知,这是在强调必须要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挽救民族危亡,B项正确;仅知道了失败的理由还不能挽救危机,排除A项;材料是在强调知道失败的理由而且必须进行改革,不是说学会战争、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排除CD二项。故选B项。
7.A
【详解】《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A项正确;冼星海、贺绿汀与《义勇军进行曲》无关,排除BC项;聂耳为《义勇军进行曲》作曲,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庆祝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庆祝北平和平解放”指的是1949年1月获得胜利的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歼敌55万余人,平津战役歼敌52万余人。经过三大战役,共歼敌150多万人,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B项正确;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的标志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排除A项;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排除C项;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是渡江战役后占领南京,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因法租界巡捕的干扰,后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中共一大诞生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故“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1921+100=2021。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是解题的关键。依据所学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故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是2021年。这里强调一下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易混淆的知识点: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3年,神舟五号进入太空,这是第三阶段取得的成就,故D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属于第一阶段的成就,故排除A项;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这是第一阶段的成就,故排除BC项。故选D。
1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6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有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A项正确;津贴制度,是为了补偿职工在特殊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下的额外劳动消耗和生活费额外支出而建立的一种辅助工资形式,排除B项;元首制的本质就是君主专制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民主制度是建立在人民主权概念之上由民主和民众组合而成的社会政治秩序和规则,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据材料“《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可知,图中的古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其内海,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罗马帝国的版图,未涉及其分裂,排除A项;材料没有具体体现哪一时期的统治者,而是不同时期版图的扩大,排除B项;斯巴达是属于希腊时期的城邦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大学也开始建立,巴黎大学也是在这时期兴起的,故D正确;基督教诞生是在1世纪,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巴黎大学产生无关,故排除B项;巴黎在法国,罗马帝国分裂与法国无关,故排除C项。故选D。
14.A
【详解】根据材料《蒙娜丽莎》图片及“她的眼神温柔、宁静,充满着期待和生命力。无论你站在什么位置观看她,她好像都在看着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充分表现人性的美,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作品,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发现美洲、环球航行”是发现世界的过程,与《蒙娜丽莎》表现人性的美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B项符合题意;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促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排除A项;飞机的发明,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排除C项;思想启蒙是思想解放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6.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反映出世界近代史发展的趋势,这个趋势就是资本主义取代过去的封建主义,C项正确;英国通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排除A项;资产阶级革命没有体现商品经济取代小农经济,排除B项;英国通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没有体现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排除D项。故选C项。
17.B
【详解】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是要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美国革命即美国独立战争是要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故B符合题意。AC是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故AC不符合题意。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西方国家对外扩张的影响,不是资产阶级革命要解决的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注意比较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18.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为实现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美国采取的重要举措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中央政府,以实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C正确;颁布《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诞生,排除A;建立邦联制 、实行总统制不是对统治者的限制措施,排除BD。故选C。
19.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指的是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根据材料内容“这个制度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提供了宽松、稳定的政治环境。”可知,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的确立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条件,选项B符合题意;英国政治经济一体化趋势指的是二战后欧洲出现的发展趋势,排除A;材料并未体现议会权力高于王权,排除C;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工业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排除D。故选B。
20.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初工人阶级运动兴起,19世纪3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图片反映的主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C项正确;图片无法体现资本主义发展、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的信息,排除AD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1840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排除B项。故选C项。
21.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可知,作者对美国革命充分肯定的地方是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根据分权制衡的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故选A项;根据题干材料“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可知,作者肯定美国革命的地方不是因为赢得了民族独立,排除B项;维护了国家统一与“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不符,排除C项;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无关,排除D项。
2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精神支柱,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后经江户时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为是切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史实,故选C。
2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人卡尔 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C项正确;火车发明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排除A项;电脑、手机发明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排除BD项。故选C项。
24.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高老头》是法国文学巨匠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品,A项正确;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物,排除B项;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他的代表作是《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排除C项;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小说中的人物,排除D项。故选A项。
25.B
【详解】依据题干“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联实行新经济新政策,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这是苏联“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典型事例,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改革都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6.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正确;甘地领导的是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是埃及,排除A;华夫脱运动使英国政府有条件的承认了埃及独立,排除B;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排除D。故选C。
27.D
【详解】1945年5月7日,德国政府代表约德尔上将(中)在法国兰斯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投降书签署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结束,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所以1945年5月7日和1945年8月20日《时代周刊》的封面,纳粹党党魁希特勒和日本太阳旗被打叉昭示了法西斯国家的失败,D符合题意;日本偷袭珍珠港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A排除;1942年反法西斯联盟建立,B排除;诺曼底登陆使欧洲第二战场开辟,C排除。故选择D。
28.C
【详解】根据材料“1995年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在美国的推动下,成立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土的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全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一些国家于1949年4月4日正式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排除A项;欧洲煤钢联营是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联合其他的西欧国家的煤钢企业,建立的一个超国家的行业联合体,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的煤钢工业为基础,排除B项;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年10月)成立的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排除D项。故选C项。
29.D
【详解】依据题干“联经济主要还是在苏联和东欧那个小范围圈里循环,经济慢慢停滞下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苏联的赫鲁晓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等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即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使苏联始终没有加入经济全球化的队伍中,被边缘化,因此苏联被边缘化是苏联改革失误所致,D项正确;依据题干“二战后苏联实际上并没有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可知材料涉及的是经济方面的因素,排除AB项;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是被边缘化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
30.C
【详解】根据“20世纪40~8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变化表”结合所学知识,此时联合国成员数量大增,的主要原因是亚非拉国家在二战后纷纷独立并加入联合国,C正确;互联网的普及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排除A;美苏冷战结束于1991年,排除B;联合国职能与成员数量变化无关,排除D。故选C。
31.(1)用金银、织金等物布施佛寺。(2分)
(2)帝国没有来自海上的威胁;财政耗资巨大;禁海令的颁布,禁止沿海居民进行海外贸易。(每点2分,共6分。)
(3)赞同这一观点。(1分)
理由:郑和的远航,对世界大部分国家影响巨大,(1分)当时亚非欧很多国家都仰慕中华文明,愿意和中国交往,(1分)汉语会成为交流的必要工具。(1分)因此,假如郑和的远航不停止,汉语会成为世界通用语。
不赞同这一观点。(1分)
理由:郑和的远航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1分)不以盈利为目的,花费巨大,财政难以支撑,(1分)郑和远航只会日益萎缩,影响越来越小,汉语不会成为世界通用语。(1分)
32.(1)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开始确立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4)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战争。
(5)观点: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论述: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为挽救中国命运都进行了抗争,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能挽救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新中国成立后,开展土地革命,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人民政权;在经济建设上,实施一五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应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戮力前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七会议是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正是以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路线胜利而彻底结束了这场争论”说明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青年杂志》的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之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所在的北京大学“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以及镇压反革命运动等都起到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作用。
(5)从材料中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的事件可提炼出观点“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论述部分先从近代化探索分析,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为挽救中国命运都进行了抗争,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能挽救新中国。接下来重点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革命和建设年代的史实加以分析,如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在抗日战争中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新中国成立后,开展土地革命,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人民政权;在经济建设上,实施一五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最后点题,升华提高。
33.(1)发动战争解决德国对英国贸易掠夺。一战的发生。
(2)《北大西洋公约》;把欧洲看作全球战略重点,遏制苏联扩张。
(3)背景:“冷战”或美苏争霸;影响:军备竞赛成为经济发展沉重负担,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争霸会破坏世界和平,影响社会发展。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德国建造了许多船只和抢夺了我们的商业......向德国宣战”,可以得出巴福尔的观点是发动战争解决德国对英国贸易掠夺;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1914年,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俄、英、法等国也很快参战,可以得出,巴福尔等人的想法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把欧洲看作全球战略的重点和遏制苏联扩张的第一线,而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也需要美国的援助;经过两年多的酝酿和磋商,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北大西洋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可以得出材料二的内容源于《北大西洋公约》;北约成立的目的是:把欧洲看作全球战略重点,遏制苏联扩张。
(3)根据材料三中“1976年”、“苏联的军费开资超过美国,达到了令人震惊的1200亿美金,接近GDP的20%”,结合所学知识,在美苏争霸的过程当中,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是,苏联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可以得出,苏联的军费开支的增长的时代背景是:“冷战”或美苏争霸;对苏联产生什么影响是:军备竞赛成为经济发展沉重负担,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英德争霸导致一战爆发,美苏争霸拖累苏联经济的全面发展,可以概括主题为争霸会破坏世界和平,影响社会发展。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