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18 09:5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山西临汾一中 范予劼
什么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近代工业:工厂、机器生产
近代民族工业:(广义的)中国人办的(官办、
民办)工业
(狭义的)则只指民营资本所
办企业,即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 张謇
民族工业中的典型1
典型2 荣氏兄弟
荣氏兄弟 江苏无锡荣巷人
荣宗敬
荣德生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1 发展的阶段、阶段特征、原因
时间 发展情况 原因
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
萌芽,
难以生存发展。
受封建制度的阻碍
一战期间
黄金时代
外因: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内因:1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封建制度 2民国政府鼓励
3群众支持国货
一战后
再度受挫
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日本侵略
国民党发动内战、
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简表
辛亥革命后
中国近代民
族工业的发
展受到哪些
因素的制约?
三座大山
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特点:轻工业多、
重工业少
纺织业
面粉业
地区分布特点:
材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图
沿海、
沿江多,
内地少
2、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不平衡
(2)曲折
(3)总体落后
集中于轻工业
集中于沿江沿海大城市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活动:
列举你所知道的中国现代著名的国货品牌或民族企业。
发扬创新精神
打造“中国创造”
支持国货
状元张謇有主张,“实业救国”办纱厂。
荣氏兄弟办企业,生产面粉和棉纺。
民族工业步履艰,“三座大山”压身上,
“三座大山”不推翻,民族工业无希望。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状况
1、(2012扬州)小赵同学用百度搜索下列关键词“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他要搜索的人物是
A.林则徐 B.张謇 C.张之洞 D.詹天佑
2、(2012·山东泰安)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的阻碍
B.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C.民族工业总体来说比较落后
D.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
3、(2012·贵阳)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张謇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的福新面粉公司、范旭东的大久精盐公司等一批民族企业。从行业上看,他们主要集中在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军事工业
B
D
C
[2011·河南]近代以来,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民族工业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从l912年到l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1)据材料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高峰在何时?造成此时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不平衡 集中于沿江沿海大城市
内因:1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封建制度
2民国政府鼓励
3群众支持国货
外因: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
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说明:封建主义
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面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也明文规定:“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袁世凯窃踞临时大总统位之后,经济上执行的也是比较宽松的政策,他表示:“营业自由”,“宜以实业为先务””。
材料三 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要求,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抵制外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要求
清华大学学生抵制并焚烧日货
“抵制外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要求。
材料四 8年抗战中, 荣氏兄弟经营的大部分企业损失惨重。如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日本“军管”劫夺。
8年抗战后荣氏集团试图重整旗鼓。但中国卷入全面内战之中,官僚资本主义的掠夺,再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1946年,荣德生遭到绑架。荣家为了救他,竟被上海国民党当局敲诈了60多万美元。
姓名:_______ 籍贯: _______
生日: 逝世日期:
身份: _______ 口号: _______
主要成就:
1. 1894年,考中 。
2.1899年,在《 》签订后,提出“ ”口号,并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开办 纱厂。除纱厂外他还建立了 等产业。
3.把实业挣来的钱用于兴办一些公益事业,如 等。其中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历史上 。
张謇
江苏南通
状元实业家
实业救国
状元
马关条约
实业救国
大生
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
油料厂、冶铁厂
学校、图书馆、博物苑、医院
最早的博物馆
1853.7.1
1926.7.17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帝国主义又一次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织品,纱厂的产品被迫削价销售,收不抵支,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时间 国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约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约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出口中国产品数额变化简表
纺织业、面粉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