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理中考冲刺:选择题集中训练
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符合人类认识过程的排序是( )
①天圆地方②麦哲伦环球航行
③根据太阳和月亮形状推测④地球卫星照片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飞冲天,将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读“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示意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2-3题。
2.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当天,地球运行至图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 关于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大发射基地均位于北温带
B.夏至日,西昌昼夜等长
C.酒泉的经纬度位置是40N,100°W
D.文昌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
川藏铁路将于2026年全线通车。读“川藏铁路某地段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4-5题。
4.甲乙两地均位于( )
A.陡崖 B.山谷 C.山脊 D.山峰
5.甲地位于乙地的( )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世界多地发生7级以上地震。下图为“7级以上地震点位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6. 该时间段,7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 )
A.非洲东部 B.南美洲中部 C.太平洋沿岸 D.大西洋沿岸
7. 图中地震点位的分布特征及原因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B.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活跃
C.位于大洋边缘,地壳比较稳定
D.位于大陆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8-10题。
8. 关于1月平均气温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南向北逐渐升高 B.由北向南逐渐升高
C.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D.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逐渐降低
9. 下列地点中1月份人们最有可能经常穿羽绒服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0. 影响①地气温低于②地的主要因素是( )
A.半球位置 B.纬度位置 C.海陆分布 D.地形
读“亚洲在世界的位置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 读图可知,亚洲大部分位于( )
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12. 亚洲纬度位置约在11°S-81°N之间,由此能判断出亚洲缺少( )
A.北温带和北寒带 B.北温带和热带
C.热带 D.南温带和南寒带
13. 亚洲的“左邻右舍”中与其山水相连的大洲是( )
A.非洲 B.北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
读图左各大洲平均海拔示意图、图右欧洲地形构成图,完成14-15题。
14. 对欧洲地形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大洲中欧洲的平均海拔最高
B.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
C.欧洲地形以高原、丘陵、山地为主
D.欧洲地形起伏大
15. 受地形影响,欧洲河流( )
A.水流湍急,航运价值低 B.水系结构呈辐射状
C.水流平缓,航运价值高 D.流量季节变化大
读图“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16-18题。
16. 丙地位于赤道附近,但没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
17. 非洲气候分布的特点是( )
A.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B.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
C.气候类型呈南北纵列分布 D.气候复杂多样
18. 下列有关非洲说法错误的是( )
A.非洲热带气候面积广,被称为“热带大陆”
B.非洲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
C.非洲屋脊是埃塞俄比亚高原
D.非洲北隔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和欧洲相望
2021年12月2日,中老铁路顺利通车,中老铁路是中泰铁路的一部分,中泰铁路连接中国、老挝和泰国三个国家,读“中南半岛地形图和中泰铁路示意图”(下图),完成19-20题。
19.中泰高铁建设可能面临的困难有( )
①山河相间,地形崎岖 ②沙漠遍布,干旱缺水 ③高温难耐,大雨冲刷 ④地震滑坡,灾害多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中泰高铁建设对泰国的影响有( )
①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利于泰国稻米出口到我国
③促进沿线地区矿产资源开发 ④加强与我国的文化交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下图是某地区局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关于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甲国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②乙处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③丙地适合发展灌溉农业④丁国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生长于非洲的猴面包树,被当地居民称为“生命之树”。猴面包树为了能够顺利度过旱季,木质却非常疏松,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这种木质最利于储水,在雨季时,它就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躯和松软的木质代替根系,大量吸收并贮存水分。它的木质部像多孔的海绵,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分。每当旱季来临,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它会迅速脱光身上所有的叶子。待到干旱季节慢慢享用。当它吸饱了水分,便会长出叶子,开出很大的白色花。据说,它能贮几千公斤甚至更多的水,简直可以称为荒原的贮水塔了。读图,完成22-23题。
22. 猴面包树生长的环境,气候资料图为( )
A. B.
C. D.
23. 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根本因素是( )
A.粮食供应不足 B.人口增长过快
C.经济落后 D.气候干旱
2022年我国人口比2021年减少85万人,人口进入负增长。仅有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青海、重庆、海南这8个省份常住人口为正增长。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4-26题。
24. 下列常住人口正增长的省份全部位于黑河—腾冲线以西的是( )
A.甘肃省 B.青海省 C.江西省 D.海南省
25. 我国人口六十一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①学校生源减少 ②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③人口分布不均 ④年轻劳动力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6.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成为地形区的天然分界线,根据图像判断图中的山脉是( )
A.小兴安岭 B.巫山山脉 C.太行山脉 D.横断山脉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新能源电动汽车进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图为“汽车产业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7-29题。
27.我国汽车产业的分布特点是( )
A.各省均匀分布 B.多沿江沿海分布
C.北方多,南方少 D.西部多,东部少
28.关于长三角汽车产业群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交通便利 B.工业基础雄厚
C.矿产资源丰富 D.消费市场广阔
29.为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
B.促进教育发展,培养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
C.加大矿产开发,快速扩大新能源汽车工厂规模
D.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布局
读图,完成30-32题。
30.图中位于甲、乙两区域之间的河流是( )
A.黑龙江 B.长江 C.淮河 D.海河
31.关于甲、乙两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B.乙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C.甲区域土壤被称为“红土地”
D.乙区域的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
32.塬、墚、峁、川等地貌景观发育在( )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黄土高原流传着“种一茬庄稼脱一层皮,下一场暴雨刮一层泥”的说法。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完成33-34题。
33.窑洞是黄土高原传统民居,该地区适合挖窑洞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壤广布,土质黏重 B.黄土层厚,直立性好
C.冻土广布,不易坍塌 D.黑土肥沃,深厚黏重
34.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分布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同城效应”。下图是上海与苏州的同城效应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36题。
35.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与其形成条件无关的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经济发达
C.水能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
36.实现“同城效应”主要依赖于( )
A.长江水运 B.航空运输
C.海洋运输 D.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读图,完成37-38题。
37.关于该盆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B.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
C.位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 D.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
38.该盆地连接聚落的主要交通线主要分布在( )
A.盆地中部 B.山间低地 C.山谷地带 D.山麓地带
答案
1-38
C C D B A C A C A B
A D C B C B A D C B
D D B B C C B C C C
D C B C C D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