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驿路梨花 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驿路梨花 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1 20:5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 参)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 殊)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秦 观)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陆 游)
你能说说古代诗人吟咏梨花的诗句吗?
一、踏上“驿路”
“驿路梨花”出自南宋诗人陆游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诗的最后两句是:“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课文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彭荆风,当代作家,江西萍乡人。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云南边寨,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写了许多反映边疆生活的作品。如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绿色的网》等,还有与别人合作的电影剧本《芦笙恋歌》、《边寨峰火》等。
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 ,内收描写云南边地少数民族生活的短篇小说11篇。本文是其短篇小说集中的一篇同名小说。
写作背景
《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当时,我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那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我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我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我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我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
1、读准字音: 
竹篾(miè)  驿路(yì)  修葺(qì) 菌子(jùn)  折损(sǔn)  简陋(lòu)  麂子(jǐ) 露宿(lù sù) 陡峭(dǒu ) 撵走(niǎn) 悠闲(yōu) 恍惚(huǎng)
在哀牢山深处,在人迹罕至的茂密树林里,一片美丽的梨花掩映着一座小草房,它的主人是谁?它见证了怎样的一个美丽的故事?
阅读方法指导:做到“三动”,“四不”。
“两动”是动眼、动手、动脑;
“四不”是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视。
并能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概括故事情节。
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
二个误会
三个悬念
四写梨花
五件好事
谁踏上过这“驿路”?
第一部分(1-8段):“我”和老余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段):“我和老余水足饭饱后猜测小屋主人
第三部分(13-27段):“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
第四部分(28-36段):遇见梨花妹妹,真相大白
第五部分(37段):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1、划分部分,概括大意:
出现顺序 人物 所做好事 做好事
目的 时间
1
2
3
4
5
他们分别在这驿路上做了什么?
我和老余
修葺小茅屋,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向合尼小姑娘学习,为群众着想
十多年后的某天早上
瑶族老人
专门送粮食来
修葺小茅屋
为便后来人
十多年后的某一天晚上及第二天早上
梨花妹妹
常来照管小茅屋
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接姐姐的班
前几年,姐姐出嫁后
解放军
砍树割草盖小茅屋
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
十多前路过时
梨花姑娘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军学习,方便过路人
小茅屋盖好后至她出嫁前
1、我、老余,见到小茅屋。
茅屋主人是谁

一、踏上“驿路”
不是他。瑶族老人是专门运粮食的。
主人是他??
一、踏上“驿路”
对门山头上有个叫梨花的小姑娘,茅屋可能是她的!
一、踏上“驿路”
喂!你们谁是梨花啊?
茅屋定是你们的啦?
一、踏上“驿路”
错啦!茅屋不是我们修的!
一、踏上“驿路”
是他们修的小茅屋呀!
一、踏上“驿路”
这才是梨花!
可你见不着喔!
她出嫁了
一、踏上“驿路”
挑战1:请你以“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的经过来复述小说。
挑战2:请你以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的过程来复述小说。
按事件发生顺序:
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课文顺序:
“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设置悬念
补充主要事件,使所写内容更充实,情节更加充分
一、踏上“驿路”
三次悬念
你能找出这三次悬念在什么地方吗
悬念一
悬念二
悬念三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
梨花吗?
梨花的妹妹吗?
瑶族老人吗?
解放军叔叔吗?
茅屋的建造者、
照管者都是主人
十几年前
解放军路过
建小茅屋
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梨花姑娘出嫁
后妹妹接着
照料小茅屋
瑶族老人借住
照看小茅屋
“我们”路过
住宿,修屋
1
2
3
4
5
插叙
插叙
插叙
设置悬念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四写梨花
本文题目叫《驿路梨花》,课文以梨花作为线索,找找看,文中关于梨花的景物描写到底有四处,各在文章的哪一部分?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分别起着什么作用?
第一次:“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这是自然界的梨花。
实写,飘落的梨花
作用:烘托茅屋,带入优美意境。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这是写人。
第二次:
第三次:“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虚写,我梦见哈尼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作用:以梨花衬人美。
第四次:“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梨花”双关花和人,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实写,“我”在人花相映时,想起陆游诗。 
作用:升华主题 。“梨花”喻人—雷锋精神。
3.文章的标题是“驿路梨花”,字面的意义是指驿路上的梨花,实际上是一语双关,它还指什么?用“驿路梨花”作标题并在文章结尾引用诗句有什么含义?
“梨花”既指自然界中梨树上的花,还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
A、以物喻人,使自然的梨花同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辉映。
B、梨花是全文的线索。结尾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歌颂了雷锋精神已经在边境地区军民中发扬光大。
一、揣摩下列语句,注意加点词语的感彩。
1.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
烘托出“我们”在深山中见到小茅屋、有歇身之处后那种愉快的心情。
2.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
“我和老余”误以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所以“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话,表达了“我们”对“主人”的感激之情。
3.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闪出”写出了动作的轻快,活跃,
与她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4.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充满朝气”写出了哈尼小姑娘的活力,
“不由得”写出了作者被这种情景所感动,
不由自主产生了强烈的赞美之情。
二、景物描写及作用
 1.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
 2.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美景衬小茅屋,预示着小茅屋将会为路人带来美好的心情。
虚幻的美景衬托了人物心灵的美好。
3.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照应了题目,深化了主题
(1)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云南边疆哀牢山中路边一间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归 纳 小 结
(2)本文主要的写作特点
A、处处设疑,悬念层叠
  第一次误会  第二次误会
B、人花相映,诗情画意, 重要的有三次
第一次描写梨花,实写
第二次写梨花,虚写
第三次写梨花,实写
归 纳 小 结
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请你试着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个下联?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下联:
雷锋精神代代传
三、感悟传承
三、感悟传承
本文通过云南边疆哀牢山中路边一间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四、趣味讨论:
假如哈尼小姑娘在驿站开起了旅店,勤劳致富,你怎么看
1、给下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驿   枢   寨
A、yì  qū zài B、zhé qū zhài
C、zhé shū  zài D、yì shū  zhài
2、关于建造和照管茅屋的故事,记叙的顺序是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练 习 测 试
(D)
(B)
3、“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 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此处环境的描写有何作用:
A、写景抒情   B、渲染气氛
C、写景喻人   D、帮助发展情节
(D)
4、“驿路梨花处处开”中的“梨
花”
一词的含义是:
A、梨树上的花
B、哈尼族小姑娘
C、双关,既指梨树上的花,又指梨花姑娘身上所体现的雷锋 精神。
D、姑娘身上体现的雷锋精神
(C)
5、对本文写作目的分析得正确的是: 
A、赞梨花,因为标题叫“驿路梨花”,又多次写梨花。
B、赞文中写到的所有的人,他们都做了好事。
C、赞解放军,因为他们学雷锋修了小茅屋
D、赞梨花妹妹,因为她至今还时常来照料小茅屋。
(B)
6、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结束全文,用意是:
A、驿路上到处都有像梨花姑娘一样美丽的姑娘
B、哈尼族小姑娘们心灵象驿路上四处开放的梨花
C、边疆的山区,梨花盛开,到处是生机勃勃新象。
D、人人学雷锋见行动,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如梨花遍地开放。
(D)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