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时空坐标】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 1.了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
2.从反对对象、核心思想及影响等方面比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从历史解释角度对三者的异同做出正确的历史解释。
3.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近代科学的关系,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近代科学的兴起与近代思想解放的关系。
4.了解近代思想家和科学家的事迹,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他们为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的献身精神。
【历史时空】
一、文艺复兴
1.含义:文艺复兴是14 世纪到17 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__________的新文化运动。
2.原因
(1)根本原因:西欧中世纪晚期____________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
(2)其他因素: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也奠定了____________的基础;意大利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丰厚,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还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新思想
资本主义
文艺复兴
3.实质: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________________需要的新文化。
思考: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新思想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容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
(2)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是依据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成果而形成的。
(3)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封建神学进行正面冲突。
新兴资产阶级
4.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1)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________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3)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____________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特别提示】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天主教会,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也是信仰宗教的,只是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
禁欲
现世社会
5.成就
(1)文学领域
①代表人物:________、彼特拉克、薄伽丘三位被称为“文学三杰”。
②特点:他们创作的诗篇和小说,讽刺________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但丁
教会
(2)美术领域
①代表人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__________,他们被称为“美术三杰”。
②特点:他们的作品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__________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拉斐尔
中世纪
6.扩展
(1)时间:15 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各地。
(2)代表人物及作品:英国的____________是文艺复兴后期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7.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_______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________,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莎士比亚
封建
人性
二、宗教改革
1.背景:文艺复兴使____________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2.序幕:1517 年,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撰写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了____________的序幕。
天主教会
宗教改革
3.内容
(1)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2)主张建立独立的________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3)德意志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中的__________。
【特别提示】宗教改革反对的是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宗教特权,并不反对上帝和《圣经》,只是追求宗教信仰的自主权,其实质是用资本主义宗教观取代封建主义宗教观。
民族
路德派
4.扩展:继德意志之后,西欧其他国家也先后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____________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5.影响
(1)思想: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____________。
(2)经济:有利于欧洲____________的成长。
(3)政治:推动了欧洲____________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加尔文派
人文主义
资本主义
民族国家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1.背景: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__________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2.成就
(1)波兰天文学家__________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特别提示】哥白尼的“日心说”,用现代人的眼光看也不正确,但其推翻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自然界
哥白尼
(2)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____________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3.影响
(1)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__________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科学革命促进了____________和社会进步。
万有引力
理性化
思想解放
四、启蒙运动
1.背景
(1)思想:随着____________、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
【特别提示】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自然科学的产生,自然科学又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
文艺复兴
(2)阶级: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____________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
2.过程:17 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 世纪,________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 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专制王权
法国
【特别提示】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
(1)社会基础:法国封建统治势力强大,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封建制度的危机空前严重。
(2)阶级基础:随着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强大,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素养的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3)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
3.内容
(1)政治主张
①相同主张:“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____________与自主精神。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________。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____________等。
【概念阐释】理性
理性是指看待社会与自然的科学态度,即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谦虚务实;也指逻辑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法和演绎法)。
独立思考
理性
权力制衡
②政治主张的差异:尽管他们都反对君主专制,但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________分立,相互监督、制衡;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 建立______________;卢梭主张____________和直接民主制。
(2)经济主张:英国的亚当·斯密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____________。
(3)哲学主张:德国哲学家________是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三权
君主立宪制
主权在民
自由竞争
康德
4.影响
(1)思想: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____________和舆论宣传。
(2)政治:启蒙运动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________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理论准备
法国
主题一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史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睡眠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
史料二 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积极投身到商品经济中,在市场上,所有人都以私人交易者的身份出现,买主卖主都是独立的个人,他们的人身都是自由的。商品交换通行的原则是自由买卖、等价交换,交换的目的是获取利润。因而,市民在从事商品经济的活动中,强烈地感到独立个人的价值,感到自由、平等可贵,感到占有财富的愉快。
——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之考察》
探究1:据史料一、二,分析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
提示1:天主教的神学束缚;意大利工商业发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人文思想的产生。
史料三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探究2:史料三中,马丁·路德提出了怎样的宗教改革主张?
提示2: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强调人只要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史料四 它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探究3:史料四从哪些方面高度评价了文艺复兴的影响?
提示3: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桎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神学的无上权威;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
【拓展】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实质、特点及意义
(1)实质: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是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2)特点
①以人为中心,主张个性解放,肯定人的价值和权利。
②批判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提倡人类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③重视科学实验,反对经验论。
④提倡新的文学艺术及其表现形式,要求表达人的真实情感。
⑤主张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力,反对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
(3)意义
①思想方面:冲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赞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生活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运动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②政治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④自然科学方面: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2.文艺复兴的局限性
(1)对人文主义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人性在得到解放的同时,也滋生了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的消极社会风气。
(2)人文主义者并非无神论者,并不反对上帝,也从未否定过天主教教义,没有彻底摒弃宗教欺骗,他们的思想、观点以及作品的题材和内容还受宗教的束缚。
(3)基本上局限于文艺领域和社会上层。
(4)人文主义者所争取的只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权利,追求的是确立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斗争,都波及西欧的广大地区。
②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发展。
③都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2)不同点
项目 名称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时间 14—17世纪 16—17世纪
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
斗争矛头 天主教神权 教会特权
内容 肯定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宣扬“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资产阶级化的新教
影响 冲击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主题二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和启蒙运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史料五 在牛顿物理学新发现的鼓舞之下,解剖学、微生物学、植物学和化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者也纷纷取得了重要成就。通过始自哥白尼、迄于牛顿的科学革命,人们对自身的能力产生了空前的自信。虽然在19世纪之前科学所带来的重大技术进步并不多,但是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科学具有实用价值。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探究4:据史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牛顿的科学成就对近代欧洲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
提示4:主要贡献:鼓舞了自然科学领域的突破;为理性主义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出现;提高了人们对科学价值的认识。
史料六 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探究5:据史料六,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思想的主要原因。
提示5:主要观点:自由、平等、相互制约。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文艺复兴的影响。
【拓展】
1.16世纪以来近代西方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原因
(1)新兴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自然科学的迫切需要。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自然科学的发展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治权力,需要把自然科学作为反对宗教统治、争取思想自由的理论武器。
(2)自然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经过中世纪前期的漫长黑夜,自然科学逐渐复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为自然科学提出大量的研究课题,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科学实验条件。
(3)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的推动。
(4)面向现实、重视实验、崇尚理性的科研精神,也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2.近代思想解放与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发展的关系
(1)近代思想的解放是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发展的条件。文艺复兴从思想上解放人和人性,形成了人文主义思潮,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激发了人对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之后的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同样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
(2)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直接的物质条件,推动了新的思想解放。牛顿用数学的研究方法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启蒙思想提供理论依据。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进化论挑战天主教神学的神创论。达尔文在提出进化论观点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论证了人类的起源,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神学思想,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3.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启蒙运动不仅在自由和个性解放上继续发展,而且要从根本上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法制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
(2)启蒙运动把论述问题的角度提高到哲学的高度,用无神论完全否决了宗教与神学,不给宗教留下一块阵地。
(3)启蒙运动为未来的“理性”社会提出了经济自由、人权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等思想主张,后来成为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原则,至今仍在实行。
4.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1)从内容上看
①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动摇了封建统治。
②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架构。
(2)从时间上看:对17—20世纪的人类历史乃至当今社会都产生了久远而巨大的影响。
(3)从空间上看
①在欧洲,为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提供了思想武器。
②在美洲,为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依据,推动了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③在亚洲,先后激励着日本、中国等国家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4)从思想上看:对人类的思想解放和人文主义的发展作出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印刷术与宗教改革
中世纪主要的传播媒介是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价格不菲的羊皮纸手抄本,而学生大都囊中羞涩,根本买不起这样的书籍,他们在课堂上只得以教师根据手抄本进行的宣讲内容作为权威。同时,手抄本占用空间较大,而当时学院图书馆本身的空间有限,所以藏书有限,更新的速度也很慢。再者,很多牛津的学院图书馆的手抄本是不能外借的,仅高层级教师可以阅览,所以一般学生很难有机会接触到手抄本,这是基督教会能够实现知识垄断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自15世纪后,伴随着文
艺复兴中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这种知识垄断地位开始受到强有力的挑战。人文主义者不愿轻易接受正统权威的观点,转而直接研究并自由讨论教父及异教作家的原始作品,因此,人们对于便宜易得的传播媒介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印刷书籍作为一种便宜易得的传播媒介,使读者可以直接阅读经典作品,并使阅读成为一种个体行为,读者能够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更容易保持超然和批判的态度。这种新的知识生产与传播体系,最终孕育出冲击旧有知识垄断体系的强大力量,为社会变迁提供契机和可能性。
1.(2022·辽宁沈阳)西欧中世纪后期,神学在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宗教神学对教育的控制减弱
C.西欧人文主义思潮兴起
D.中世纪西欧王权的不断强化
A
解析:根据材料“西欧中世纪后期……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些新学校重视对学生德、体、智、美的教育,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内容,人文主义思潮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萌芽,A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宗教神学对教育的控制减弱,这是题干内容的表象,而不是原因,排除B项;西欧人文主义思潮兴起是材料体现的表象,而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出现,一些学校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不能体现中世纪西欧王权的强化,排除D项。
2.(2022·河南商丘)“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6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普遍使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据此可推知,当时人们 ( )
A.要求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
B.不满于宗教文化钳制思想
C.推动意大利成为文化中心
D.以复兴古希腊文化为已任
B
解析:根据材料中“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普遍使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可知,“文艺复兴”的概念被普遍接受是因为中世纪天主教文化钳制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引起了人们的不满,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人们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意大利成为文化中心,排除C项;复兴古希腊文化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D项。
3.(2022·河北期中)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 )
A.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B.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C.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D.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反映了宗教改革前德国民众对天主教会的不满,B项正确;法国启蒙运动出现在18世纪,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德国社会对天主教会统治的不满,而非改变对上帝的虔诚信仰,排除C项;近代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是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排除D项。
4.(2022·河北石家庄)17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的初始兴趣取向比例从7%下降为2%以下,而对于科学的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则由1.8%增长为5%以上。这反映出当时 ( )
A.科学革命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宗教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C.人文精神取代宗教神学的地位
D.精英人士逐渐放弃宗教信仰
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精英人士对宗教初始兴趣比例逐步下降,对科学初始兴趣比例逐步上升,说明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宗教地位下降,A项正确;宗教改革不排斥信仰宗教,无法反映材料数据变化的原因,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D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
5.(2022·四川期中)启蒙思想家们出版了普及科学知识的《百科全书》,且大量发行有关自然科学的通俗易懂的文章和小册子。启蒙思想家们的做法 ( )
A.提升了民众的教育水平
B.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D.意在瓦解封建神学的统治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启蒙思想家们的做法进一步宣传了科学和理性的精神,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C项正确;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B项“彻底”说法太绝对,排除;“启蒙思想家们”“大量发行通俗易懂的文章和小册子”是为了宣传科学知识,排除D项。
6.(2022·江苏常熟)1765年,卢梭的名著《爱弥尔》被判在马德里的一所教堂公开焚毁。许多西班牙青年由此知道了该书并借来秘密阅读。此后,伏尔泰、狄德罗等人的著作被走私带进西班牙,赢得了众多读者。1768年,“西班牙民众已普遍产生漠视宗教的现象,甚至不信宗教”。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 )
A.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新思想传播
B.启蒙运动中心转移到西班牙
C.教权成为文化批判的主要对象
D.反封建斗争潮流进一步发展
D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改造传统社会的要求,其传播范围的扩大表明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潮流的进一步发展,D项正确;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呈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对西班牙的影响,并非“中心转移”,排除B项;教权只是封建专制的工具,并非“主要对象”,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