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药物合成的重要原料—卤代烃、胺、酰胺单元测试(含解析)下学期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5药物合成的重要原料—卤代烃、胺、酰胺单元测试(含解析)下学期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11 20:1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5《药物合成的重要原料—卤代烃、胺、酰胺》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13题)
1.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上的火炬“飞扬”、定制款滑雪板、碲化镉发电玻璃,以及全气候电池等无不散发着化学高科技的魅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火炬中的燃料氢气燃烧时释放热量 B.滑雪板材料中的尼龙为无机非金属
C.由碲和镉合成碲化镉时碲作还原剂 D.电动汽车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但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
B.该物质能和AgNO3溶液反应产生AgBr沉淀
C.该物质在NaOH的醇溶液中加热可转化为醇类
D.该物质可使溴水褪色
3.下列关于芳香烃的说法错误的是
A.稠环芳香烃菲()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硝化反应
B.化合物不是苯的同系物
C.等质量的与苯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
D.光照条件下,异丙苯[]与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有5种
4.五倍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有效成分为X。一定条件下X可分别转化为Y、Z,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molX最多能与2molBr2发生取代反应
B.等物质的量的Z分别与Na和NaHCO3恰好反应时,消耗Na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C.一定条件下,Y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
D.1molZ最多能与7molNaOH发生反应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75%的乙醇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可有效灭活COVID-19病毒
B.酚醛树脂是人类合成的第一种高分子材料,它由苯酚和甲醛缩聚得到
C.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苯和乙炔分别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相同体积的氧气
D.两位科学家因核酸的相关研究荣获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核酸水解得到核苷酸
6.常温常压下,某金属有机多孔材料(MOFA)对CO2具有超高的吸附能力,并能催化CO2与环氧丙烷的反应,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a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均采取杂化
B.a的一氯代物有3种
C.a生成b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并有极性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
D.环氧丙烷属于醚类有机物,与环氧乙烷互为同系物
7.某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A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8H16O3
B.1molA最多可以与8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A在酸催化条件下的水解产物都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
D.A能与Na、NaHCO3、溴水、酸性KMnO4溶液等反应
8.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①加成;②水解;③酯化;④氧化;⑤中和;⑥消去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
9.中医既是医学科学,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药经方和中草药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桂枝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草药,其中所含桂皮醛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该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芳香烃 B.含一种官能团 C.能发生水解反应 D.能发生银镜反应
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2 mL0.1 mol·L-1NaOH溶液中加入几滴0.1mol·L-1MgCl2溶液,再加入几滴CuCl2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成蓝色沉淀 Ksp :Mg(OH)2 > Cu( OH)2
B 在火焰上灼烧蘸有某无色溶液的玻璃棒 火焰出现黄色 溶液中含Na元素
C 将CH3CH2X与NaOH溶液共热后,取溶液用稀HNO3酸化后加入AgNO3溶液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X为溴元素
D 常温下,测定Na2CO3溶液和Na2SO3溶液的pH 前者pH比后者的大 酸性:H2SO3 > H2CO3
A.A B.B C.C D.D
11.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为鉴别苯和甲苯,可使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其能否褪色
B.用水即可以鉴别苯、甲苯和乙醇
C.为了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可加入 NaOH 水溶液加热,冷却后加入AgNO3 溶液
D.为了检验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乙烯,可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 KMnO4 溶液
12.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科研人员研究了氯硝柳胺药物的疗效,它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药物分子式为
B.该药物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6种
C.该药物含官能团羟基,可视为醇类物质
D.该药物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13.检验氯乙烷中氯元素存在的正确操作是
A.在氯乙烷中直接加入AgNO3溶液
B.在氯乙烷中加蒸馏水,然后加入AgNO3溶液
C.在氯乙烷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后酸化,然后加入AgNO3溶液
D.在氯乙烷中加入乙醇,加热后酸化,然后加入AgNO3溶液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4.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的反应类型为______,Ⅲ的反应条件为______,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请用系统命名法写出甲的名称为______,丙的同系物中,碳原子数最少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3)丙与在灼热的铜催化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5.按要求填空。
(1)AlCl3溶液呈_____性(填“酸”“中”或“碱”),原因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______(写化学式)。实验室在保存AlCl3溶液时,常在溶液中加少量的_____,以抑制其水解。
(2)25℃时,将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____性(填“酸”“中”或“碱”)。
(3)已知0.1 mol·L-1的NaHSO3溶液pH=5,则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关系为_____。
(4)常温下,将pH=12的Ba(OH)2溶液aL和pH=2的盐酸bL混合后pH=11,则a∶b的值为_____。
(5)常温下,a mol/L的盐酸与b mol/L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Kb(NH3·H2O)= _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
(6)在120 ℃、1.01×105 Pa条件下,某气态烷烃与足量的O2完全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没有发生改变,则该烃为_____。(填化学式)
三、实验题
16.1-溴丁烷可作为生产塑料紫外线吸收剂及增塑剂的原料,也可以用作制药原料,如合成的丁溴东莨菪碱,可用于肠、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石症等。实验室可用如下原理制取1-溴丁烷:
NaBr+H2SO4(浓)NaHSO4+HBr↑ 快 ①
C4H9OH+HBrC4H9Br(l)+H2O 慢 ②
[产品制备]
如图,在125mL烧瓶中加入12.5mL水,然后加入14.4mL(0.264mol)浓硫酸,摇匀冷却至室温,再加入9.0mL(0.096mol)正丁醇,混合后加入12.36g(0.12mol)溴化钠晶体,充分振荡,加入几粒沸石,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烧瓶并回流半小时。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
(2)本实验在处理尾气时使用了倒置的漏斗,该装置也可用下列____装置替换。
A. B. C. D.
(3)制备过程中烧瓶中溶液逐渐出现浅黄色,可能是因为生成了____(填化学式)。因此有同学提出可以用____代替浓硫酸。
A.浓盐酸 B.浓磷酸 C.稀硫酸 D.浓硝酸
[初步提纯]
已知:醇类可与浓硫酸作用生成佯盐溶于浓硫酸中(佯盐难溶于有机溶剂):C4H9OH+H2SO4→[C4H9OH]HSO4
步骤①:加热蒸馏出烧瓶中所有的溴丁烷粗品。
步骤②:将粗品用5mL浓硫酸洗涤。
步骤③:将步骤②中有机层依次分别用水、________和水各10mL洗涤。
步骤④:将步骤③有机物移入蒸馏烧瓶中,加热蒸馏,得到产品8.22g。
(4)步骤①的目的是分离出产品中的无机物,判断溴丁烷是否完全蒸馏出来的方法是:用一支试管收集几滴馏出液,向其中加入少许水并摇动,如果____表明溴丁烷已经被完全蒸馏出来。
(5)步骤②用5mL浓硫酸洗涤的目的是除去____;步骤③的空白处应选用的最佳试剂为____。
A.氢氧化钠溶液 B.饱和硫酸钠溶液 C.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D.饱和氯化钡溶液
(6)本实验的产率为____。(已知M(C4H9Br)=137g/mol)
17.乙酰水杨酰氯( )是制备贝诺酯(一种非甾体抗风湿解热镇痛药)的中间产物。实验室制备乙酰水杨酰氯的装置与操作步骤如图:
步骤1:取18.0g阿司匹林( )置于三颈烧瓶中,加入2~3滴DMF;
步骤2:向三颈烧瓶中滴加氯化亚砜(SOCl2);
步骤3:70℃条件下充分反应后,除去过量的SOCl2,经一系列操作即可得到乙酰水杨酰氯。
已知:①反应原理为+SOCl2+SO2↑+HCl↑;
②有关物质的沸点如表:
物质 SOCl2 阿司匹林 乙酰水杨酰氯
沸点/℃ 79 321 107~110
③氯化亚砜易水解。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M的名称为___,三颈烧瓶宜采用水浴加热,该加热方式的优点是__。
(2)实验中选用球形冷凝管而不选用直形冷凝管的原因是__;干燥管中的无水CaCl2若更换为___试剂,则可省去尾气吸收的NaOH溶液及其装置。
(3)若省去N,氯化亚砜可能会发生的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三颈烧瓶中会产生___现象。
(4)反应温度适宜选取70℃的原因是___;除去过量SOCl2宜采用__方法。
(5)反应最终得到12.9g纯净的 ,则该实验过程中 的产率为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18.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溴苯和溴乙烷。已知溴乙烷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沸点为38.4℃,熔点为-119℃,密度为1.46g·cm-3。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苯和液溴。
②向B处锥形瓶中加入乙醇和浓H2SO4的混合液至浸没导管口。
③将A装置中的纯铁丝小心向下插入泥合液中。
④点燃B装置中的酒精灯,用小火缓缓对锥形瓶加热10 min。
请填写下列空白:
(1)A中导管的作用___________和导气。
(2)B装置中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C装置中U形管内部用蒸馏水封住管底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不能用大火加热,理由是___________。
(5)为证明溴和苯的上述反应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该同学用装置D代替装置B、C直接与A相连重新操作实验。
①D中小试管内CCl4作用___________;
②锥形瓶内装有水,反应后向锥形瓶内的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___________产生,证明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四、计算题
19.某混合气体由两种烃等体积分数组成,标准状况下1.12 L该混合气体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若将产物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为7.5 g;若用足量碱石灰吸收燃烧产物,增重5.1 g。通过计算推断混合气体由哪两种烃组成为_______和_______
20.一种由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和烯烃组成的混合气体30mL,充入100mL氧气,点燃充分反应,反应后的气体先通过足量浓硫酸。再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气体体积减少了60mL,此时还剩余气体4mL,求:(说明:烃完全参加反应,没有剩余)
(1)烷烃和烯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
(2)混合气体中烷烃和烯烃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
(3)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______________。
21.现有0.2 mol有机物与0.9 mol氧气在一密闭容器中恰好完全反应,得产物为CO2、H2O。将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的质量增加14.4 g,碱石灰的质量增加了26.4 g。试求:
(1)计算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
(2)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钠反应,可得到0.5 mol H2,写出该有机物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已知气态烃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16 g·L 1,B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G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现有 A、B、C、D、E、F、G 存在如下关系:
请回答:
(1)D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B的结构式为_________;
(2)写出 C+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写出 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已知三分子 A 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不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的有机物,写出该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 A、B、C、D、E、F、G均为非电解质
b. A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
c. 加热时,D 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75%(体积分数)的 C 水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e. 将绿豆大小的钠块投入 C 中,钠块浮于液面上,并有大量气泡产生
23.I、 X、Y、Z三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可以形成XY2、Z2Y、XY3、Z2Y2、Z2X等化合物。已知Y的离子和Z的离子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离子比Y离子多1个电子层。试回答:
(1)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Z2Y2的电子式_________,含有的化学键____________。
(2)Z2Y2溶在水中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Z2X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以乙烯为原料可以合成很多的化工产品,已知有机物D是一种有水果香味的油状液体。试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4)反应①②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决定有机物A、C的化学特性的原子团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
(6)写出图示反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D 4.D 5.C 6.C 7.C 8.B 9.D 10.C 11.A 12.C 13.C
14. 加成反应; NaOH水溶液,加热 CH3CH2CH(CH3)CH2Cl+NaOHCH3CH2C(CH3)=CH2+NaCl+H2O 2-甲基-1-丁烯 2CH3CH2CH(CH3)CH2OH+O22CH3CH2CH(CH3)CHO+2H2O
15. 酸 Al3++3H2OAl(OH)3+3H+ Al2O3 盐酸 酸 c(Na+)>c(HSO)>c(H+)>c(SO)>c(OH-) 11∶9 CH4
16.(1)球形冷凝管
(2)AD
(3) Br2 B
(4)溶液中没有分层现象
(5) 正丁醇 C
(6)62.5%
17. 恒压滴液漏斗 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球形冷凝管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大,冷却效率高,利于冷凝回流 碱石灰(或CaO或固体NaOH) SOCl2+H2O=SO2↑+2HCl↑ 大量白雾 温度较低,反应速率较慢;温度较高,SOCl2易挥发 蒸馏 65.0
18. 冷凝、回流 CH3CH2OH + HBr → CH3CH2Br + H2O 溶解吸收HBr,防止HBr及产物逸出 大火易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乙烯等 吸收HBr中混有的Br2 浅黄色沉淀
19. 甲烷 乙烯
20.(1)C2H4、C2H6
(2)2:3
(3)28.8
21. C3H8O CH3CH2CH2OH CH3CH(OH)CH3
22. 醛基 CH3CH2OH+ CH3COOH CH3COOCH2CH3+H2O 2CH3CH2OH+O22CH3CHO+2H2O 3CH≡CH 加成反应 cd
23. 第三周期第VIA族 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Na2O2+2H2O=4NaOH+O2↑ 加成反应 酯化反应 羟基、 羧基 n CH2=C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