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1课时《找规律》表格式精品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第1课时《找规律》表格式精品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 北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6-12 14:5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乘法
第1课时 找规律
教学内容分析:
发现和应用乘法的运算规律是本节的重点,为此本节课提出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末尾是零的三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与计算道理;第二个问题结合数学情境探索与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第三个问题继续写出新的算式表示上述发现的规律;第四个问题根据发现的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
本节课结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效地突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广泛性,通过情境导入的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学时,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新知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个个位都是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释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2.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
能熟练计算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师:我们已经学过乘法了,现在我出几道题考考你们,看哪组同学答的又快又好! 出示口算课件,让学生抢答。 9×6 = 8×10 = 12×3 = 5×10 = 20×2 = 17×3 = 40×4 = 5×61 = 师:你能说出下面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吗? 40×4 =160 师:看来大家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找规律。我们将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使乘法的计算取得更大的进步。 学生独立完成 生: 9×6 =54 8×10 =80 12×3 =36 5×10 =50 20×2 = 40 17×3 =51 40×4 =160 5×61 =305 生:40和4是乘数,160是积。 通过对学过知识的回顾,学生努力构建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的深化,加深学生印象,水到渠成的进入数学知识的学习。
环节二 探究新知 1.算一算,说一说 师:请看大屏幕上的这些算式,能直接说出得数吗?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大家好好思考思考。 课件出示教材例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师:你们很善于动脑,说的非常有条理,也很清晰呢。 2.观察探究 师:观察上面每组算式中乘数和积的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然后师生交流。 师:能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吗?(教师指名说) 师:同学们说的很正确,看来大家是认真思考了呢。 我们现在对比第一行和第二行,第一个乘数都没变,第二个乘数都扩大了10倍,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10,积也乘10。 师:为了验证我们刚才的结论,我们再来对比下第二行和第三行,是不是这样呢? 总结:由此也可以说: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末尾添一个0,积的末尾也添一个0。 师:我们再对比下第一行和第三行,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师:说的不错。在乘法中,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乘数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则扩大到原来的10×10=100倍。 3. 探讨,验证 师:根据你的发现再写出几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教材例题。让学生仿照上面的算式,自己想一想,再写出几组不同的算式。对能运用前面发现的规律写出算式的学生给予肯定。 6×3= 15×4= 18×2= 师:我看大家都写好了,哪位同学能说说是怎样写的呢?你又是怎么思考的呢? 师:哇,大家真厉害!现在我们知道了前面我们总结的规律是正确的。也就是说,乘数的末尾多几个零,积的末尾一定也会多几个0。 师:根据16×3=48,运用刚才咱们总结的规律,你能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师:同学们写的是又快又准。我们在计算时,可以先不算每个乘数末尾的0,用0前面的数相乘,即计算出每组的第一个算式的结果后,再在结果后面添写相应个数的0。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运用规律写算式会使计算准确、简便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5×1= 5 3×2= 6 12×4= 48 5×10=50 3×20= 60 12×40=480 50×10= 500 30×20= 600 120×40=4800 生1:5×1= 5,表示1个5是5,5×10是10个5就是50,50×10就是10个50是500。 生2:3×2=6,表示2个3是6,3×20是20个3就是60,30×20是20个30是600。 生3:12×4=48,表示4个12是48,12×40是40个12就是480,120×40是40个120是4800。 生①:我发现下面两行的题目都和第一行的题目有关系。 生②:我发现乘数的末尾多几个0,积的末尾就会相应的多几个0。比方说12×4=48,12×40=480,120×40=4800。 生:积也扩大了10倍。 生:是的。 生:两个乘数都扩大了10倍,积扩大了100倍。 生1:以6×3为例,6×3=18,可以让3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变为30,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即6×30=180。 生2:如果6和3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积应扩大10×10=100倍,即60×30=1800。 生3:以15×4为例,15×4=60,可以让4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变为40,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即15×40=600。如果15和4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积应扩大10×10=100倍,即150×40=6000。 生4:以18×2为例,18×2=36,可以让2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变为20,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即18×20=360。如果18和2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积应扩大10×10=100倍,即180×20=3600。 生:16×30=480,160×30=4800,160×3=480,16×300=4800。 生:发现了。 通过问答式的教学,引发学生的思考,体现“旧中有新”的复习效果。让学生在自己对所学方法回顾的基础上,尝试方法的推广,在问题中巩固知识,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性。 为所发现的乘法的运算规律,寻找更多的证据,并促进学生对规律的深入理解。 猜想一举例一验证一归纳应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方式,在本节课的设置上先提供了探索的范例,再让学生提出猜想,最后通过举例、验证达成共识,得到乘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既获得了探索的体验,又掌握了基础知识。
环节三 巩固练习 1.算一算,照样子再写出一组算式。 3×8= 17×5= 30×8= 17×50= 30×80= 170×50= 6×9= 2.根据24×20=48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 240×20= 240×2= 24×200= 2.把结果相同的算式连起来。 师:我们可以根据乘数中0的数量可以进行连线。 4.买运动服 (1)体操队要买大号运动服13套,小号运动服16套。各需要多少元? (2)张老师带了2000元买运动服,够吗? 生:3×8= 24 17×5=85 30×8=240 17×50=850 30×80= 2400 170×50=8500 6×9=54 60×9=540 60×90=5400 生1:第二个乘数不变,第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240×20=4800 生2:第一个乘数乘10,第二个乘数除以10,积不变。240×2=480 生3: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24×200=4800。 生: 生:70×13=910(元) 60×16=960(元) 答:大号运动服需910元,小号运动服需960元。 生:910+960=1870(元) 1870<2000 答:带2000元够。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两位数乘整十数运算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环节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1:两数相乘,其中一个乘数扩大10倍时,另一个乘数不变时,积也扩大10倍。 生2:两数相乘,如果每个乘数都扩大10倍时,那么积就扩大100倍。 梳理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于两位数乘整十数规律的印象。
环节五 拓展延伸 “0”的故事 罗马数字是用几个标明数的符号,按照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标明不同的数目的数字。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还把印度人运用“0”的办法向人们做了介绍。 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教皇十分恼怒,他呵责说:崇高的数是天主创造的,在天主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所以下指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住,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笨、残酷的罗马教皇明令阻止了。 虽然“0”被阻止运用,可是罗马的数学家们仍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讨中仍然秘密地运用“0”,仍然用“0”做出了许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总算在欧洲被广泛运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了解与数学发展有关的历史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环节六 布置作业 教材P31 练一练 第4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