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21 06:3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默写。
, 。 , 。 。
, 。 , 。 !
练习。
1、本诗作者为 (朝代)诗人 ,号 这词首融 与 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2、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4、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5、“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6、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8、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9、理想与现实往往是矛盾的。这首词中,作者在理想与现实中各是怎样的形象呢?请分别加以概括。
10. 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回答问题。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上阕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你是词人的好友陈亮,该怎样劝慰一下“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
开放探究阅读《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完成练习。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 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________。其中说的“子由”是作者的________,其名为________,他和苏轼及________并称文坛“三苏”。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中的“________”3.词的上闽,写词人“________”的想像,词中描绘了一个________的境界,表现了对________的追求。词的下阕写“无眠”是对________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________,从表达方式上看主要是________。4.词中富有哲理的一句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一句是“________”。请再写出一句本课外你知道的咏月怀人的诗句________。5.下面对本词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词人神游月宫的幻想是因在人间感到寂寞而产生的,而这寂寞感又跟中秋之夜不能跟亲人团聚有关。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和“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故小序说“欢饮达旦”。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较“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客观描述更具情思,前者是“有我之境”,后者是“无我之境”。
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因政治上失意而不满现实,想逃避现实,又不能决绝的心理。答案:
1、南宋 辛弃疾 稼轩 理想 现实
2、收复中原,统一国家。(意思正确即可)
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2分,每点1分)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
5、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6、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7、A
8、C
9、理想中(或梦境中):雄姿英发,驰骋 ( http: / / www.21cnjy.com )沙场,忠恿无比,气概豪迈的将军形象。 现实中:隐居乡间,忧虑国事,为报国无门而苦闷,为壮志难酬而悲愤的诗人形象。
10、(1)写了挑灯看剑、听吹角的活动。梦见了自己已经置身于抗敌的前线。
(2)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秋”字用得好。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的季节。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争画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现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5)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时,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开放探究】
1.交代作词的缘由 弟弟 苏辙 苏洵
2.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欢饮 空灵澄澈 美好生活 人生哲理 独白 抒情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略
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