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外国诗两首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21 06:4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三教案《外国诗两首》
一、教学设想
意象是诗歌表达主旨和感情的重要载体,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是读懂诗歌一个最重要的步骤。
这两首诗都形象生动,有吸引力。在教学时,要以朗读指导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由浅人深、
由局部到整体地理解诗歌内容,注意想像,反复揣摩诗歌意象,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
验理解意象,并迁移训练。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领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领会诗人选取代表性季节和选取小生命(蝈蝈、蛐蛐)进行创作的意图,理解诗人为什么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3、能说出两首诗风格的不同,体会自然的多面(生命的跳动和静谧祥和)。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写景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导语:漫步在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就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就是一颗执著跳动的心,就是奔涌的热血,就是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今天,我们将欣赏两首外国诗歌。
二、检查预习
1.根据所查资料介绍两位诗人。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的著名诗篇有《夜莺颂》、《秋颂》等。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对世人具有极大的影响。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叶赛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
三、组织学生朗读诗歌
1.听朗读带。
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两首诗,齐读、自由朗读
3.讨论:这两首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分别是什么
4.组织学生朗读这两首诗。
指导时,可以多放放朗读带,让学生多模仿,多体会,掌握朗读的语气、语调、停顿、重音
等,然后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诗歌,并将自己的朗读与朗读带中的朗读进行比较,
找出优点与不足。这样,让学生在朗读中逐步体会诗歌的内容与感情。
5.组织学生配乐朗读诗歌。
四、探究指导
1、有感情的朗读《蝈蝈与蛐蛐》
要求:有感情、读准字音、读出停顿、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1.这首诗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你认为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匠心
(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灭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点明主旨;又分别描绘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色;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2、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提示:(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题的揭示。)
3.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先听配乐诗朗读或教师范读,营造诗歌氛围,再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以动写静)静谧、美丽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人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明月的银辉静静地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又回到夜的静谧,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
2.学生感情品读,体察绘景中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思考: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诗人叶赛宁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人自然。纯然绘景中,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3、第一节写出了夜的什么特点 (静——视觉、听觉、对比)
4、谈谈本首诗中拟人化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好处。(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夜的诗情画意,使这首诗更富有感染力) 小结:(意境美、语言美、构思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