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外国诗两首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21 06:4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外国诗两首
【巩固训练】
一、 基础字词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lí( )上飘荡。
②便舒适地栖( )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③仿佛就是蝈蝈在草róng róng( )的山上鸣叫。
④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
⑤树篱   栖息 茸茸 秧鸡 微漾  
(二)解释下列词语。
沉醉:
栖息:
幽暗:
沉浸:
(三)为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 )______
①晕 ( )______
②乐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③盛 ④弹
( )______ ( )______
二、文学常识填空。
(1)济慈, (国别)伟大的 (流派)诗人,本诗选自 。
(2)叶赛宁, (国别)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本诗选自 。
三、选择
(1)下列诗句与原诗一致的是( )
A.那就是蝈蝈的声音啊!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失,一旦唱得疲劳了。
B.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C.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
D.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在沉寂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B.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C.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D.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3)下面对《蝈蝈与蛐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借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
B.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
C.“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 ( http: / / www.21cnjy.com )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可喜的草丛”,这些景物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喜”的美妙。
D.“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温馨的气氛与前面的氛围既形成对比又十分和谐。
(4)下面对《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小诗着力展示了夜的静溢、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B.“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见溪水轻轻地歌唱。”这里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
C.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是简单的重复,是可有可无的一节。
D.这首诗全篇描写的是眼前的实景,突出其静谧、美丽,让人沉浸其中而产生无限的遐想。
四、 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浪漫主义诗歌,本诗中蝈蝈、蛐蛐这两个象征意象,他们的鸣叫象征了什么?
2.《夜》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迁移训练】
阅读济慈的另一首诗《蝈蝈与蟋蟀》
蝈蝈与蟋蟀
大地富诗意,绵绵无尽期;
日炎鸟倦鸣,林荫且歇息。
竹篱绕绿茵,芳草新刈齐;
其中忽有声,绕篱悠悠起——
原是蝈蝈歌,欢乐渠为首;
仲夏多繁茂,泛若不系舟,
享之不能尽,歌来不知愁;
偶然有倦意,野草丛中休。
大地富诗意,绵绵永不息:
冬夜洵凄清,霜天多岑寂,
此时有灶炉,火焰暖人心。
蟋蟀乘雅兴,引吭吐妙音;
主人嗒然坐,似眠又似醒,
莫非蝈蝈歌,来自远山青。
(孟光裕译,孙梁校)
回答下面的思考题
1.试指出本诗在翻译上与课本中选用的《蝈蝈与蛐蛐》有什么不同?
2.本诗中在最后引入了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象,这使得本诗又具有了自己的内涵,试以此为突破点,分析本诗在主题上有何用意,它的风格更接近于我们中国古代哪类诗歌?
3.读了这首诗后,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诗中写夏景和写冬景的句子。
夏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既有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又有严冬寂寞冷清的景象,诗人写这些景象有什么作用?请说说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题。

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梦乡”是什么意思?这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大河”会“银星万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原野上的青草”会“闪着银色光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纳这首小诗的题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这首诗第一节押韵的韵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训练】
一、
(一)①篱 ②qī ③茸茸 ④rǎng⑤ lí; qī; róng yāng; yàng
(二)大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或沉浸在某种事物当中。
停留,歇息(多指鸟类)。
昏暗。
泡在水中,多比喻沉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三)略
二、
(1)英国;浪漫主义;《夜莺颂》;世界流派诗选
(2)俄罗斯;《外国名诗三百首》
三、(1)C (2)A (3)D (4)C
四、1.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他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就是大自然的歌手,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以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2.这首诗着力展示了夜的静谧、美丽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诗虽是纯然写景,却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3.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4.夏景:“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
冬景:“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
5.写夏景是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是美妙;写冬景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从而来突出主题。
6.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生机勃勃,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
1.“梦乡”指睡熟时候的境界。这说明了“夜”已来临了。
2.这是描写“大河”平静,没有波澜,映照着天上的繁星,所以说“大河银星万点”。
3.这是描写月光下的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因为青草上有水,所以会反射着月光,因此“青草”会“闪着银色光芒”。
4.着力描绘夜的静谧、美丽,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5.乡、响、嚷。
【迁移训练】
1.在体例上,依照我国古代五言律诗的创作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翻译,在保持原文大意不变的基础上译者做了二次创作。不像《蝈蝈与蛐蛐》,翻译后的体例仍然与原文保持一致,是自由体诗歌。
2.以自然中生存的动物来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颂自然,这是一个永恒也是随手就可拈来的题裁;本诗在最后的部分引入了人,一下就让这首诗在写作重心上发生了转移。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成了铺垫,这些自然的生命存在的意义成了人眼中的风景。而它们闲适的生活状态,不息的生命精神,却正成为能够欣赏这种风景的人的内心世界的真正体现,这也是美学上所讲的移情作用的真正体现。这也是本诗的主题所在。这种写作风格同我国古代唐朝时曾经出现的山水田园诗派相近似,或者说更远一点,同田园诗派的鼻祖东晋时代的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