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年月日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年月日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6-12 16:1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以及记住每一个月的天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年历卡,感受并记住每月天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爱学,乐学的兴趣,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及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难点:发现并掌握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方法。
一.导入(介绍历法、重点研究月日、年日关系)
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时间。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预设:时分秒,一时60分,一分60秒……
师:这些都是较短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来学习较长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关于年月日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预设:①一年有12个月;
②一月有28-31天;
③一年有365天/366天;
④一年有7个大月,每个月31天;有4个小月,每个月30天,还有一个二月比较特殊,有时候28天有时候29天;
⑤二月份是29天的是闰年,二月份是28天的是平年;
⑥闰年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说到不重复)
衔接:老师听明白了,年和月的关系简单,就是一年(12)个月;而月和日的关系、年和日的关系相对复杂,这节课,我们重读历史,在历史的演变中了解它们复杂关系背后的道理。
从360-365:认识并记忆大小月,初算一年365天
出示:阅读材料1
以下是一部发源于古埃及,广泛流传于希腊、罗马等地中海沿岸的历法:
古埃及人十分崇拜天狼星,认为它是一种神秘力量的来源。他们发现在赫利奥波利斯至孟菲斯一带的纬度上,天狼星会和太阳一同升起,时间周期大约365天6小时。而孟菲斯一带,尼罗河每隔365天重复泛滥一次。两个时间周期相当接近。随后,他们把改进了自己的历法,把1年划成12个月,每月30天……
思考:按照这个历法生活可以吗?
预设:不能,还差5天。
能不能去掉这5天?
预设:学生可能会举例子,一年少5天,那么2年少10天……长此以往,误差很大。(讲2个)
顺着学生思路:确实如此。前几年大家感觉还行,比如说选择某年的一个牡丹花开放的日子作为一年的开始,360天后,牡丹花又盛开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牡丹花开得越来越晚了。
师:推测牡丹花几天后会再开?
预设:30天,因为5×6=30天。
衔接:既然这5天不能去掉,那么这5天可以放哪里?
多余的5天可以怎么分配?
活动一:我来调整
想一想:这5天可以安排在哪些月份。
改一改:在每个月份下面填上调整后的天数。
说一说:与同桌说一说你这样安排的理由。
反馈:都有道理。
衔接:其实和同学们类似的想法历史上还真的存在过。谁看得懂?
出示:历史上的几种情况
预设:……
小结:剩余的5天怎么安排,大多是根据人们的需要人为规定的。这些调整中,旧儒略历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影响深远。它经历过两次调整,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其中一种月历卡。
出示:视频
预设:学生会说这个和我们现在用的平年的一样了,并提问:为什么有的二月29天?(给予肯定,并把这个问题留到后面。)
观察这张月份卡的排列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形式:请学生上台说。
预设1:31天有……30天有……2月份28天。
预设2:31天是大月,30天和28天是小月。
预设3:31天是大月30天是小月,28天是特殊月。
(顺势介绍大小月)
介绍大小月:通常,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书: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板书:小月),还有一个特殊的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预设4: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月。
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板书。
梳理:
12个月
追问:怎么记牢一年中大小月的分布呢?
预设1:拳头记忆法
形式:请生介绍(他生概括)+视频讲解+一起点数记忆。
下面两种情况比较少出现。
预设2:7月前单数月是大月,8月后双数月是大月。
预设3:儿歌记忆法。(可为2补充)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算一算:这样的一年有几天?
预设1: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预设2:31×7+30×4+28=365(天)
预设3:30×12+7-2=365(天)
小结:真好,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不仅理清了月和日的关系,还知道了为什么常说一年有365天。
从365-366:认识平年和闰年,理解四年一闰,知道一年365天/366天
思考:按照这个历法生活就可以了吗?
出示阅读材料3:
采用了新的历法以后,几十年来大家觉得过得也不错,但是时间一长,一百多年后,发现又不对劲了,牡丹花开放的时间又推迟了,这是为什么呢?
预设:学生想起前面的阅读材料,发现一年实际有365天6小时,如果只算365天,那么每年少了6小时,4年约少1天,……100年后约少25天。误差越来越大。
活动二:我来解决
想一想:原来一年有365天5小时48分46秒(约6小时),这多出来的6小时怎么办呢?
改一改:你想怎么调整现在的历法,写一写。
说一说:与同桌说一说你这样安排的理由。
快一点。
反馈:言之有理即可。
预设1:6小时单独放1天;/找6天,每天放1小时等。
预设2:4年少了将近24小时,大约是1天。所以每4年需要补回一天。
参考天文学意义上的一天是24时,所以人们把每四年少算的大约1天计入第四年的二月份,让这个月从28天变29天,并称这个二月是闰月,其所在的年为闰年,总共变366天,其余的叫平年。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年一闰。
从366-365天5小时48分:理解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思考:按照这个历法生活就可以了吗?
预设:前面材料说是大约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多算11分14秒。
活动三:我来估算
1.估一估:( )年后误差约( )。
2.想一想:每年多算的11分14秒怎么调整?
3.说一说:与同桌说一说你这样安排的理由。
1年:11分14秒
4年:44分56秒≈45分
100年:1100分1400秒≈1100分+20分≈1120分≈19小时
200年:38小时
300年:57小时
400年:76小时约等于3天
400÷4=100(闰)——还3天
追问:你们准备在这400年中选哪3天还成平年?
预设:整百年。
小结: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出示:历史上消失的10天等两个视频
对比:感受历法是不断校准的过程
衔接:今天这节课,我们对时间的测量方法进行了三次调整:
(1)每年少算约5天,发现并调整这个误差花了几年
(2)每年少算约6小时,调整这个误差,人们的解决方法是四年一闰,这里花了一百多年
(3)每年多算11分14秒,调整这个误差,人们的解决方法是在四年一闰的基础上补充白泥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个过程花了几百年
思考:对比三次调整的过程,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①计算时间的方法在不断调整,时间越来越接近真实的一年。
②调整误差的间隔时间越来越长。(追问:为什么?)(预设:误差很小,很难发现。)
思考:按照这个历法生活就可以了吗?
预设:还要调整,只是间隔时间更久。
介绍: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把时间算的更准,从而让调整的时间间隔尽可能拉长。目前最先进的原子钟,2000万年误差1秒。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公历的演变过程,学完今天的知识,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公历之前的历法是什么样?
农历演变的过程是什么样?
公历、农历演变的过程道理一样吗?
师:好问题,课后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