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脊背(jí) 放纵(zònɡ)
B.夹袄(jiá) 婆婆(pó)
C.泄气(xiè) 橱窗(cú)
D.毛驴(nǘ) 牲口(shēnɡ)
2.下面句子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这位顾客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B.这位顾客不得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C.这位顾客只能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3.“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样式,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句中的省略号说明( )
A.不知道还有什么样子的 B.孩子们的话没有说完
C.孩子们想出的帽子样式很多 D.说话断断续续
4.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件棉袄 满意地走了
B.一顶帽子店 认真地裁剪
C.一则广告 惊恐地大叫
D.一头驴 慌乱地喊道
5.“枣核 勤快, 很聪明。”句中应填的关联词是( )
A.不光……也…… B.虽然……但是……
C.如果……就…… D.因为……所以……
6.“在您穿上我做的美观大方的新棉袄的时候,大家还会围着您直夸奖,甚至羡慕您呢。”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可以替换成( )。
A.夸赞 B.笑话 C.奖励
7.在《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课文的最后,慢性子的裁缝为急性子的顾客( )
A.做了一件棉袄 B.做了一件衬衫 C.什么都还没有做
二、填空题
8.读一读,写出同音节的字。
【xìng】 天( ) ( )福 ( )名 银( )
【lì】 ( )害 来( ) 美( ) 米( )
9.比一比,再组词。
泄( ) 董( ) 折( ) 粘( )
世( ) 懂( ) 拆( ) 沾( )
10.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密( )( )麻 翻( )越( ) 走( )闯( )
安( )( )稳 善( )( )休 ( )摇大( )
11.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四字词语。
(1)夫妻俩高兴到了极点,给孩子起了个名叫“枣核”。________
(2)牲口没了,官府岂能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________
(3)满堂的人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枣核满不在乎,大模大样地走了。________
12.阅读故事要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学会复述故事。
(1)《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讲述的故事是这样的:急性子顾客跑了三家裁缝店,这三家店分别让他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来取货,他最后只得来找___________做衣服。《方帽子店》中一开始人们买的都是__________,后来孩子们想出了许许多多帽子的式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方帽子成为__________。
(2)《漏》是一则__________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老虎和贼都想__________,可是老婆婆说最怕漏,因此,老虎和贼都认为漏神通广大。最后老虎和贼都__________。
(3)《枣核》中那个孩子________________,所以大家都管他叫“_____________”。枣核很能干,是因为他能_____________;枣核很有正义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正确打“√”,错误打“×”。
13.童话故事中经常采用拟人、想象的写作方法。( )
14.我们平时在学习中要像急性子顾客那样,学习的效率才会高。( )
15.《方帽子店》告诉我们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懂得与时俱进。( )
16.《枣核》是神话故事。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为表现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及对理想的追求所虚构出来的故事。(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爹说:“枣核呀,白叫我欢喜了一场,养活你这样的孩子能做什么!”娘说:“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得(荒 慌)!”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作 做)事情。”
②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梨 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邻 临)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③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有一年大早,庄稼没收成,县衙门还派衙役向庄稼人要官粮。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
17.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使用不正确的汉字。
18.第①段主要写的是( )
A.过了很多年,枣核一点不见长。 B.爹娘为枣核长不大而发愁。
19.第②段主要写了枣核学习的本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③段开头一句“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的作用。
21.把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换成另外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比脖子
长颈鹿,乌龟和水牛碰到一起。长颈鹿一抬头,摘下了树梢的果子,得意的说:“我的脖子特别长,这果子你们能摘到吗?”乌龟毫不示弱把脑袋缩进壳里,很快又伸了出来说:“你们看我的脑袋平时伸在外面遇到危险,很快缩进去,全靠这脖子灵活。”水牛在旁边一声不吭。长颈鹿指着水牛的脖子问:“牛大哥,你怎么不说话呀?”水牛说:“你们都有好脖子,给自己带来了方便。我只有粗笨结实的脖子,为人类干活。”听了水牛的话,长颈鹿不好意思地转过头去。乌龟也不好意思了,一下子把脑袋缩了进去
22.文中写了 、 和 在一起比脖子的事。
23.长颈鹿和乌龟听了水牛的话为什么不好意思了 ( )
A.因为它们的脖子太细了,没有水牛的脖子结实。
B.因为水牛的脖子能给自己带来方便,而它们的脖子却不能。
C.因为水牛想的是自己的脖子结实,可以为人类干活,而它们只为自己着想。
五、书面表达
24.笔下生花。
如果母鸡能在天空飞翔,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如果老鹰变得胆小如鼠,如果蜗牛健步如飞,如果……这些动物的经历一定很奇特,它们的故事一定很有趣。
一旦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它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呢?
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参考答案:
1.B
【详解】略
2.B
【详解】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A项双重否定句,意思是这位顾客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B项否定句,意思是位顾客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C项肯定句,意思是这位顾客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3.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识记。
本题中省略号前面是对帽子样式的列举,省略号表示对帽子样式的省略,所以这里省略号是为了说明孩子们想出的帽子样式很多。
4.B
【详解】考查量词以及形容词的搭配。
量词一般和数词组成数量词,来形容物体的数量,不同的事物可用不同的量词。
第一列中:“一件棉袄 一则广告 一头驴 ”量词使用正确,B中“一顶帽子店”量词使用错误,应为“一家帽子店”。
第二列:“地”前面的词语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满意地走了 认真地裁剪 惊恐地大叫 慌乱地喊道 ”搭配正确。
5.A
【详解】考查关联词的辨析能力。
“不光……也……”属于递进关系。
“虽然……但是……”属于转折关系。
“如果……就……”属于假设关系。
“因为……所以……”属于因果关系。
结合题干来看“很聪明”是在“勤快”语意上的递进,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光……也……”
6.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夸奖”指赞美;称赞。与之相近的词语是“夸赞”。
故选:A。
7.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识记。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讲述了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的故事:急性子的顾客几天内不断变化缝制新衣的要求,想尽快穿上新衣,而慢性子裁缝始终不紧不快地应对,满口答应,因为布还在柜子里,还没有裁料。故事以对话展开情节,生动性、连贯性,推向高潮;人物特点鲜明形象,情节妙趣横生,结局让人忍俊不禁。
主要内容:有个顾客在冬天去裁缝铺里定制棉袄,结果裁缝告诉他,衣服要明年才能做好;心急的顾客第二天又来了,要求把棉袄改成秋天就能穿的夹袄;第三天,顾客又来了,要求把夹袄改成夏天就可以穿的短袖衬衫;等到第四天,顾客要求把短袖衬衫改成春装,结果慢性子的裁缝还没还开始裁料呢。
由主要内容可知,这篇课文的最后,慢性子的裁缝什么都还没有做。
8. 性 幸 姓 杏 厉 历 丽 粒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同音字读音相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词语选择正确的汉字即可。
天性: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
幸福:指一个人自我价值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
厉害:意思是剧烈的、强大的、猛烈的本事或手段,指实力高强,具备有某项特殊超凡的能力,形容能做出一般人做不了的事情,多用于比喻人物或其他事物。
来历:经历、履历。
9. 泄气 古董 折叠 粘贴 世界 懂事 拆除 沾水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折,其古字形像用斧斤砍断树木,本义为折断。 由折断分开用于抽象的意义,引申指判决案件,又引申为挫败。折断意味着毁坏,故引申指损失,进一步引申为死亡,特指夭折。折又引申为弯曲,由弯曲引申为折服。也引申为转向。物折成段,由此引申为杂剧剧本结构中的一个段落。
拆,把合在一起的弄开:~信。~洗。~卸。~字;分散,毁掉:~散。~台。~迁。
10. 密 麻 山 岭 南 北 安 稳 罢 甘 大 摆
【详解】考查词语的识记。
密密麻麻:表示非常的密集,形容又多又密。
翻山越岭:翻过了很多山,越过了很多岭。形容在外工作的艰苦或旅途的遥远。
走南闯北:形容四处闯荡,到过许多地方。
安安稳稳:形容十分安定稳当。
善罢甘休:心甘情愿地罢休。指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
大摇大摆:指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
11. 欣喜若狂 善罢甘休 大摇大摆
【详解】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12. 秋天 夏天 春天 慢性子裁缝 方帽子 圆的 香蕉形的 圆筒形的 古董 民间 偷小胖驴 昏倒在地 只有枣核那么大 枣核 扶犁、赶驴、打柴 他惩治了为难老百姓的县官
【详解】考查课文内容理解和填空。
(1)《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顾客把一卷布料放到桌上,对裁缝说:“我想做件棉袄。我已经跑了三家裁缝店了。第一家说要到秋天才能做好。第二家问我有没有等到夏天的耐心。数第三位师傅强些,但他最早也要到开春才能交货。我可等不及,都没让他们做。”可得出答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家方帽子店从来都只做方帽子,一直拒绝改变。后来,有了卖各式各样帽子的新帽子店,而方帽子慢慢成了古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要敢于创新,勇于接受新事物。
(2)《漏》是一个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绘本故事,讲述了一个下的夜晚,老虎来吃小胖驴,贼来偷小胖驴,结果被老婆婆口中的“漏”吓到的故事,告诉人们做贼心虚、干坏事没有好下场的道理。
(3)《枣核》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对老夫妻生了一个枣核大的孩子名叫枣核,枣核本领高强,智斗恶霸,帮老百姓要回牲口,赞扬了枣核勤劳勇敢、聪明正直的品质。
13.√ 14.× 15.√ 16.×
【解析】13.正确。
14.错误。我们平时在学习中要有认真的态度,学习的效率才会高。
15.正确。
16.错误。《枣核》是童话故事。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17.荒 作 梨 临 18.B 19. 扶犁 赶驴 打柴 20.承上启下 21.庄稼人纳不上粮,牛、驴被衙役都牵走了。
【分析】17.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 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荒:本义指荒芜,引申指年成不好、凶年、歉收等。
慌:1.急;不沉着。 2.恐惧;不安。 3.表示难以忍受。
作:1.劳动;劳作:精耕细~。~息制度。2.起:振~。枪声大~。3.写作;作品:著~。佳~。4.假装:~态。装模~样。5.当作;作为:过期~废。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斗争。自~自受。
做:1.制造:~衣服。用这木头~张桌子。2.写作:~文章。3.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工。~事。~买卖。4.举行庆祝或纪念活动:~ 寿。~生日。5.充当;担任:~母亲的。~官。~教员。~保育员。今天开会由他~主席。6.当做:树皮可以~造纸的原料。这篇文章可以~教材。7.结成(某种关系):~亲。~对头。~朋友。8.假装出(某种模样):~样子。~鬼脸。~痛苦状。
梨:通常品种是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极少数品种为常绿,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科苹果亚科。
犁:1.翻土用的农具,有许多种,用畜力或机器(如拖拉机)牵引。 2.用犁耕地。
邻:1.住处接近的人家。 2.邻接的;邻近的。 3.古代五家为邻。
临:1.靠近;对着:~街。~河。背山~水。居高~下。如~大敌。2.来到;到达:光~。莅~。身~其境。双喜~门。3.临近;临到(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含有将要、快要的意思:~睡。~毕业。这是我~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4.照着字画模仿:~摹。~帖。~画。~得挺像。
1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可以得出第一段主要写的是爹娘为枣核长不大而发愁。
1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可以得出这一段主要写了枣核学习的本领有扶犁、赶驴、打柴。
20.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句的内容位于文章的中间,原句内容是“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可以得出这句话是过渡句,作用是承上启下,承接上了上文对枣核勤快的描写,引起了下文对枣核聪明的描写。
21.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型变化。
本题考查的是把字句改为被字句,“把”字句改“被”字句原则是把“把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被字句”。把“把”改成“被”。即成为“被字句”。所以本句话可以改为庄稼人纳不上粮,牛、驴被衙役都牵走了。
22.长颈鹿 乌龟 水牛 23.C
【解析】22.略
23.略
24.范文:
飞翔的母鸡
在森林里生活着一群鸡,它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其中,有一只母鸡,它从小就有一个飞天梦,每次看见天。上飞来飞去的小鸟,它都羡慕不已。
于是,这一天,母鸡看到一群小孩在放风筝。看到飞在天空的风筝,母鸡心想:如果把自己绑在风筝上,不就能飞起来了吗?母鸡想到就去做。它找来材料,不一会就做出一个又大又漂亮的风筝。接着,它把自己绑在了风筝上,来到空地上准备升空。风一吹,风筝就迎着风飞了起来。可是,母鸡.身体太重,风筝没飞多高就掉了下来。这个办法行不通。母鸡又看了看天上的小鸟,发现它们的翅膀又大又宽,就想到一个好主意。母鸡收集了很多羽毛,并做成了一双大翅膀。母鸡来到空地上使劲扇动大翅膀,周围的小草被扇得东倒西歪,可它依然一动不动。母鸡突然想到:飞机起飞时需要助跑。于是,母鸡一边扇动翅膀,一边跑了起来。母鸡累得气喘吁吁,可依旧没有飞上天。它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太重了,就决定减肥。每到吃饭的时候,母鸡看着同伴们大口大口地吃着,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但是,一想到飞天,母鸡忍住了。
就这样,母鸡一天天瘦了下来。它决定重新粘上大翅膀飞行。终于,母鸡飞上了天。在天空中飞翔的母鸡,别提有多高兴了。一会看看这儿,一会又看看那儿,心里美滋滋的。遇到别的小动物,母鸡还不停地叫着:“我也会飞咯,我也会飞……飞着飞着,母鸡遇到了老鹰,它吓了一大跳,赶紧逃走。可是,母鸡哪有老鹰的速度快,一下就被抓住了。“一只飞天母鸡,这不是送上门的美食吗?哈哈。”老鹰笑着说道。母鸡一听,心里害怕极了。谁知道峰回路转,老鹰发现母鸡太瘦,嫌弃地把它一丢,就飞走了。死里逃生的母鸡长长地呼了一口气:“真是有惊无险啊!”
从这以后,母鸡再也不想飞行了,因为飞行实在太危险了。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与作文题目的拟写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表述能力。
构思这类作文时:
首先要认真审题,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点,如本题中的“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是重要信息,因此写作时要围绕这一点写。
其次,要想象动物拥有了其他的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最后,注意措辞的准确,以及语句的通顺,不要出现错别字。题干主要举了“母鸡、蚂蚁、老鹰、蜗牛”的例子,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写作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