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2 12:1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常考易错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琴弦(xián) 鄙夷不屑(xiè)
B.轨道(guǐ) 千锤万凿(záo)
C.花圃(fǔ) 自愧弗如(fú)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暴露无遗 阴谋诡计 鱼贯而入 金碧辉煌
B.天崖海角 得意杨杨 与世隔绝 养尊处优
C.欣喜若狂 变换莫测 衣衫褴褛 若无其是
D.万不得已 不可思异 居高临下 司空见贯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是(  )
A.一遇到困难我们就灰心丧气,这绝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B.四月的乡村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卷,美丽的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C.这本书的封面很吸引人,可读起来却索然无味。
D.京剧演员表演得实在是太精彩了,精致华美的服饰,个性鲜明的唱腔,令人头晕目眩。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笛福是美国作家,我们的课本中有一篇课文节选自他的小说《骑鹅旅行记》。
B.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使用一些词语和戏曲有关。如“打圆场”、“有板有眼”、“粉墨登场”、“科班出身”这些词语都和戏曲有关。
C.《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歌是诗人臧克家的作品。
D.在小学阶段我们接触过很多名家名篇,如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巴金的《鸟的天堂》、朱自清的《匆匆》、沈从文的《腊八粥》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学财富。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十一长假期间,大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B.《大闹天宫》这个故事塑造了美猴王勇于反抗天庭的英雄形象。
C.即使懂得了时间的可贵,那么就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一分一秒。
D.围绕中心选材,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6.下列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C.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D.思援/弓缴而射之。
7.请把下面几条赠言分别送给几种不同性格的同学。(  )
(1)送给(  )的同学:生活有时虽不像你所想的那样美好,但是也不像你所想的如此糟糕,愿你笑对人生,往后的日子一帆风顺!
(2)送给(  )的同学: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衔着春天飞来。
(3)送给(  )的同学:宽容是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和谐的人生色彩,让宽容永驻我们心田。
A.心胸狭窄 悲观 惰性较强 B.悲观 惰性较强 心胸狭窄
C.惰性较强 心胸狭窄 悲观 D.悲观 心胸狭窄 惰性较强
二、填空题
8.看拼音,写词语。
六年的小学时光如薄雾被初阳zhēng róng( )。回首六年中,shū jí( )是“朋友”,潜心阅读,你会收获知识,走向向往的lǐng yù( );kùn jìng( )是“朋友”,勇敢面对,你会得到锻炼,活出jié rán bù tóng( )的人生。
9.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归类。
(1)( )经风霜 自( )矛盾 无( )无尽 不( )其数
(2)心平气( ) 盛气( )人 南辕北( ) 刻舟求( )
①用故事说明道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来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说明数量、范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制作优秀诗文集,经典句段我补充。
诗能绘景,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早春时节长安城的春景;诗能言志,于谦的“___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文可蕴理,《淮南子》中,“苟周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____________________;文可抒情,_________(作者)在《匆匆》里写到“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对时光匆匆的__________; 文可育人,《学弈》中有“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有所成就。
三、语言表达
1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会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句子中有毛病的部分抄写下来,并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两处错误)
那天,陈老师为我们讲述《水浒传》中的故事。他生动的讲述被同学们吸引住了。我不禁瞪大眼睛,挺直腰板,注视着陈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他的每一句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用《荀子》中的名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_______,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_________________。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2.本文的题目为《_______》,选自《_____》。
13.根据课文内容,在文中的横线上填空。
1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一人虽听之( )
(3)其智弗若与( )
(4)非然也( )
15.学习了这则文言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感悟.
(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波义耳是 17 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二)稻田里的守望者
1961 年 7 月的一天,袁隆平在一片稻田里开展观察研究。突然,他欣喜地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株形优异,穗大粒多。从此他格外地精心照顾这株稻禾,收获的季节他得到了一把金灿灿的稻种。
第二年春天,他满怀期待地播下了这些稻种。收获的季节到了,可稻株们的表现却让袁隆平大失所望:它们高矮不一、粗细各异,没有哪一株比得上它们的“妈妈”。他埋头在稻田中仔细观察,详实地记录下每一株水稻的性状,常常在嘴边嘀咕着:“为什么水稻会出现性状分离?”
袁隆平不断思索,认真查看资料,反复统计整理,经过不懈实践,重拾了信心。他发现了真理:水稻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秉承着这样的信念,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在 1973 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让粮食亩产量开始了质的飞跃。袁隆平也因此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6.选文(一)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第 2 自然段加“ ”句中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见微知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17.浏览选文(一),用“_____”画出文中首尾呼应的句子。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18.仔细阅读选文(二),梳理袁隆平在追寻真理道路上的情感变化,把下列主人公内心感受的关键词按顺序排一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失望 ②期待 ③重拾信心 ④欣喜
19.为了寻找科学家“找到真理”的秘诀,同学们对两篇选文中的事例进行了梳理与探究。
(1)我能结合选文(一)(二)的内容,完成下表。
波义耳 袁隆平
观察现象 ______ 水稻出现性状分离
认真思索 紫罗兰中遇到盐酸变红的物质到 底是什么?…… ______
反复实践 ______ 经过不懈实践
发现真理 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 改变颜色 ______
运用真理 ______ 成功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
(2)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通过对上表的对比分析,我发现:波义耳和袁隆平发现真理的过程惊人地相似,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关于选文(一)(二),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波义耳根据现象敏感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体现了他是个善于发问的人。
B.选文(二)中,画“ ”的句子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了袁隆平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
C.从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经历,让人感受到他追根溯源的科学精神。
D.波义耳和袁隆平都是留心观察、严谨求实的科学家。
21.选文(一)中,作者引用数学家华罗庚名言的好处是( )
A.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B.使作者的语言表达更准确。
C.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更好地证明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22.同学们在完成前置作业中收集到以下事例,可以用来说明“成功来自勤奋”这一观点的有( )(多选)
A.齐白石画笔不辍,到了晚年依然每日坚持作画三幅,最终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B.小时候,哥白尼对许多现象充满了好奇,总是缠着妈妈问这问那。
C.陈景润为了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学习,同时每天去图书室,最终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D.太原选手苏翊鸣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获得中国单板滑雪冬奥首金。
课外阅读。
一只鸟又飞走了
①儿子小时候,每次吵闹,我就拿起电话筒拨117给他听。117是报时台,会不断播报时间,每十秒一次。儿子的好奇心很强,一听报时台就停止哭闹了。
②很久以后,有一次他听报时台,满脸疑惑地问我:“为什么电话里的鸟都飞来飞去?有时候多一只鸟?有时候少一只鸟?”
③我把电话拿来听,话筒里播着:“下面音响十一点五分五十秒……下面音响十一点六分零秒……”原来,儿子把“秒”听成“鸟”,“十一点五分五只鸟,十一点六分零鸟”,这不是非常奇怪吗?我正思索的时候,儿子把话筒抢走,说:“爸,你听那么久,一只鸟又飞走了!”我每次想到时间宝贵,就会想起这件往事,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宝贵的鸟,它不断地张开翅膀飞去,仿佛天上的鹭鸶成行。最悲哀的是,每一只鸟都不属于我,每一只鸟都留不下来。
23.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思考——( )不解——( )悲伤——( ) 珍贵——( )
24.儿子把“秒”听成“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父亲说“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宝贵的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下列对选文的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这句话是说鸟儿应该属于大自然,不要随意捕捉它们。
B.这句话是说因为时间是公平无私的,它不会为任何人多做停留。
27.从文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8.★交流与表达★
最近你收到一封外地朋友“小亮”的来信,他非常喜欢演讲。他在信里说自己花很长时间准备了一场演讲比赛,然而他在演讲初赛中落选了,心情非常低落, 时常自我怀疑。他希望你能回信,给他一些信心。
(1)请你在信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并结合自身或他人的事例来激励小亮,让他重新收获信心,
(2)信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信息,署名一律写“你的知心朋友”。
(3)注意书信的格式,字数在400以上。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C.花圃(fǔ)——(pǔ):种植花草的园圃。
2.A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正确。
B.天崖海角 ——天涯海角,形容极偏远的地方。出自《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
得意杨杨——得意洋洋,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C.变换莫测——变幻莫测。变幻:没有规律地变化。莫:不。测:推测。形容变化复杂,使人无法预测。也作“变化莫测”。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
若无其是——若无其事,完全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态度从容镇静,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出自冯德英《苦菜花》。
D.不可思异——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出自《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
司空见贯——司空见惯:汉语成语。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司空:古代官名。主管建设,相当于后世的工部尚书,后来转变为监察官,相当于现在检察院的总检察长。这个成语来自刘禹锡的诗《赠李司空妓》。
3.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A.灰心丧气:意思是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B.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C.索然无味: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味或者趣味都没有,使人失去兴趣。
D.头晕目眩;意思是头晕眼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有时也形容被繁琐的事情弄得不知所措。与“表演得实在是太精彩了,精致华美的服饰,个性鲜明的唱腔”不符合。
4.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
5.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句子“十一长假期间,大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存在语病重复累赘。句子里的“防止”和“不要”意思相近,都表示否定,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与“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有矛盾。因此,原句应删去“防止”或“不要”。
C.句子“即使懂得了时间的可贵,那么就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一分一秒。”存在语病搭配不当。“懂得了时间的可贵”“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一分一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懂得了时间的可贵”是原因,“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一分一秒”是结果。根据语境,“即使”应改成“既然”。
D.句子“围绕中心选材,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存在语病搭配不当。“好坏”是两种情况,“之一”表示一种情况,两面对一面。因此,原句应删去“之一”。
选项B的句子没有语病。故选B。
6.C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含义,弄清楚句子的成分,再进行断句。
A.翻译: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断句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翻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断句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D.翻译:想拿弓箭去射它。断句为:思/援弓缴/而射之。
故答案为C
7.B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的能力。
心胸狭窄:比喻人的器度小、计较多。
悲观:颓丧消极,缺乏信心。
惰性较强:一种心理状态。就是做事拖拖拉拉,爱找借口,虚度时光而碌碌无为,而人的计划、理想、抱负就在这拖拉与借口中变成了泡影
(1)结合“但是也不像你所想的如此糟糕,愿你笑对人生,往后的日子一帆风顺!”可以看出应搭配“悲观”。
(2)结合“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街着春天飞来。”来看应搭配“惰性较强”。
(3)结合“宽容是达的人生态度,是和谐的人生色彩,让宽容永驻我们心田。”来看应搭配“心胸狭窄”。
所以答案选B。
8. 蒸融 书籍 领域 困境 截然不同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书写时要注意“蒸、融、籍、境、截”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 饱 相 穷 计 和 凌 辙 剑 自相矛盾 南辕北辙 刻舟求剑 饱经风霜 心平气和 盛气凌人 无穷无尽 不计其数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补全词语以及选词填空。
饱经风霜:比喻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风霜:比喻生活中的痛苦、挫折。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无穷无尽: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①用故事说明道理的:自相矛盾、 南辕北辙、 刻舟求剑;
②用来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饱经风霜、 心平气和、 盛气凌人;
③说明数量、范围的:无穷无尽、不计其数。
10. 草色遥看近却无 粉骨碎身浑不怕 坚贞不屈 不必循旧 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朱自清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也没有影子 怅然若失 弗若之矣 专心致志
【详解】考查默写。
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
出于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原诗是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
“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意思是如果适合实际情况,就不必一定要遵循旧俗。告诉我们只要坚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事业的原则,改革就应该向前推进。
出自朱自清的《匆匆》,原文为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出自文言文《学弈》,“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是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讲述的道理是学习与智力无关,必须要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11.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会离开北京的。 他生动的讲述被同学们吸引住了。改为:他生动的讲述把同学们吸引住了。 注视着陈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他的每一句话。改为:注视着陈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聆听着他的每一句话。 毛果在一次乒乓球比赛中赢了自己的教练,教练赞叹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改写句子以及修改病句。
(1)本题主要考查改为转述句。
只改变引语部分,提示语不变;标点符号要作相应改变,即把冒号、前引号变成逗号,后引号删除;引语中,人称“我”变成“他”。即: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会离开北京的。
(2)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
表述错误,把“被”字改为“把”字;搭配不当,删去“和他的每一句话”。或把“和”改成“聆听着”,“动作”后加“,”。
(3)本题主要考查写话。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可写话:作为王老师最好的学生,老师希望你以后更加出色,他写的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2. 学弈 孟子·告子上 13.使弈秋诲二人弈 思援弓缴而射之 14. 全 弈秋的教导 不如 这样 15.学习本领不能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解析】1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通读文言文内容和查询资料可知,通篇在讲述学习下棋的事情,由此可知本文题目为《学弈》。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作者是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13.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
书写时注意“诲、援、缴”的正确写法。
14.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
(1)“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子意思是:是全国的下棋高手。“通”在这里的意思是“全、整个”。
(2)“一人虽听之”句子意思是: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之”在这里的意思是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
(3)“其智弗若与”句子意思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弗若”在这里的意思是“不如、不及”。
(4)“非然也”句子意思是:不是这样的。“然”在这里的意思是“这样、如此”。
15.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启示。
文章写了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
【点睛】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发现问题,不断发问 通过探索,解决疑问 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或问题的实质 17.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强调主题,加深读者的印象,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8. ④ ② ① ③ 19. 溅上盐酸的花瓣变红 为什么水稻会出现性状分离? 进行了许多实验 水稻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 发明石蕊试纸 敏锐地抓住常见的或不为人注意的现象,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 20.B 21.D 22.ACD
【解析】16.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可知文段主要围绕这句话展开,告诫了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结合“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可知“?”指的是发现问题,不断发问,“!”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疑问。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
17.考查寻找关键句子和分析字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1)结合“可知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
结合“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可知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这两句话首尾呼应,告诉我们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发现事物的规律。首尾呼应这种写作手法能使文章的头与尾互相接应,使文章的结构上下贯通、脉络相通,强调主题,加深读者的印象,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8.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突然,他欣喜地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株形优异,穗大粒多。”可知袁隆平的心情是欣喜。
结合“第二年春天,他满怀期待地播下了这些稻种。收获的季节到了,可稻株们的表现却让袁隆平大失所望”可知袁隆平的心情是从期待到失望。
结合“袁隆平不断思索,认真查看资料,反复统计整理,经过不懈实践,重拾了信心。”可知袁隆平的心情是重拾信心。
19.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可知波义耳发现的现象是溅上盐酸的花瓣变红。结合“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可知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结合“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可知最后发明石蕊试纸。
结合“他埋头在稻田中仔细观察,详实地记录下每一株水稻的性状,常常在嘴边嘀咕着:‘为什么水稻会出现性状分离?’”可知袁隆平认真思索为什么水稻会出现性状分离?结合“他发现了真理:水稻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可知袁隆平发现稻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
(2)波义耳和袁隆平发现真理的过程惊人地相似,他们都能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最后都取得了成功,说明成功都离不开敏锐地抓住常见的或不为人注意的现象,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
20.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B.错误,“他埋头在稻田中仔细观察,详实地记录下每一株水稻的性状,常常在嘴边嘀咕着:‘为什么水稻会出现性状分离?’”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21.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D.“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意思是自己的研究来得的,机遇是要自己抓住的,绝不是空等就可以得来,科学就是坚持不懈和孜孜不倦的精神。引用华罗庚名言的好处是更好地证明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22.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B.错误,体现了成功需要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能体现成功来自勤奋。
23. 思索
疑惑 悲哀 宝贵 24.“秒”与“鸟”的读音相似。
25.时间和小鸟一样,离去了就不再回来。
26.B 27.我们要珍惜时间,抓住生命中的每一瞬,不要等到珍贵的鸟儿飞走了才来叹息生命的逝去。
【解析】23.本题考查近义词。
思考:指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 文中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是:思索。
不解:不懂,不理解。 文中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是:疑惑。
悲伤:哀痛忧伤。 文中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是:悲哀。
珍贵:价值高;意义大;宝贵。 文中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是:宝贵。
24.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
“秒”的读音:miǎo;“鸟”的读音:niǎo。由此可知,它们的读音非常相似。故听错了。
2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③自然段“我每次想到时间宝贵,就会想起这件往事,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宝贵的鸟,它不断地张开翅膀飞去,仿佛天上的鹭鸶成行。最悲哀的是,每一只鸟都不属于我,每一只鸟都留不下来”可知,时间一去不复返,鸟儿也是走了就再也不回来了。故父亲说“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宝贵的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突出了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无奈。
26.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第③自然段中“最悲哀的是,每一只鸟都不属于我,每一只鸟都留不下来”可知,时间像鸟儿一样,不是属于任何人,它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不会为他们多留一分钟,从而告诉人们要珍惜时间。
27.本题考查短文的主旨。
结合对短文的理解和自己的理解来写出自己的启发即可。
如: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28.例文:
给小亮的一封信
亲爱的小亮:
你好!听到你说你眼睛比赛失利了,你为此很伤心,甚至自我怀疑,其实输不可怕,输是每个人必过的一个坎。输是一种成长、一种历练,也是一种自我审视。虽然没有人喜欢输,但输是必然,漫漫人生之路,你不可能总是赢。无论输赢,都不要放弃,因为输了不丢人,半途而废或者逃兵才丢人。
爱迪生曾做了上千次实验才发明出电灯,因此做不一定是最难的,坚持做才是最难的。正如曾国藩刚开始带兵打仗时每次都是失败。但他依然“屡败屡战”,最终取得胜利。如果你能够坚持,那么你就会取得一番成就。生活有进有退,输了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输了就自暴自弃,自怨自艾的人其实不懂生活。或许有些人生来就具有大智慧,但绝大多数人只是芸芸众生。作为平凡的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更优秀?答案是——做你想做的事。如果成功,那就是资本;如果不成功,那就是积累。只要你不放弃,你就会有收获,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
如果因为长坂坡前的损兵折将而放弃,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鼎立;如果因为山高洞幽、险象环生而放弃,就不会有后来的《徐霞客游记》;如果因为雪山草地、围追堵截而放弃,就不会有后来的开国盛典;如果因为诺曼底海滩的炮火密集、血肉横飞而放弃,就不会有后来的密苏里号上的欢呼。
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举办了一次“成功奥秘”的讲座,邀请的是当时已经声誉登峰造极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来大学讲演。在讲演前三个月,各种媒体就开始了热烈的炒作,各界人士引颈等待,翘首以盼讲座的到来。讲演的那一天,会场上人山人海。全世界各大新闻媒体都到齐了。人们都在洗耳恭听的等着这位政治家、外交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文学家的“成功秘诀"。
丘吉尔走上讲台,两手抓住讲台,两眼注视着观众,用手势止住大家雷动的掌声,说:“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说完,他就走下了讲台。台下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那掌声经久不息。
成功就是决不放弃的精神和行动。成功者和一般人的区别,就是成功者屡遭挫折而热情不减。因为努力不懈的人,会在别人失败的地方获得成功。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讲的正是成功需要有一种“决不、决不、决不放弃”的精神。不放弃,就是成功一半;决不放弃,就是全部的成功!你可以输,但你决不能放弃!
小亮,我觉得我们应该为这一次的失败庆贺!因为这次失败让你变得更加坚强!因为这次失败我们学会的分析提高自己的办法!因为这次失败让我看到你一种拼搏的力量!因为这次失败增强了你的斗志!让我们一起努力化失败和泪水为今后学习的动力,争取早日迎接成功的到来,那个时候的成功就是你实力的象征!
此致
敬礼
你的知心朋友
2023年3月29日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写作。
习作要求写一封信,给因演讲初赛中落选了,心情非常低落, 时常自我怀疑的小亮一些鼓励和信心,因此我们要在信中表明观点,结合自身或他人的事例来激励小亮,让他重新收获信心。同时注意信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信息,署名一律写“你的知心朋友”。还要注意书信的格式,一般书信可分为称呼语、问候语、正文、致敬语、署名、日期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格式。(1)称呼。在标题下面一行顶格写,称呼后面要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果是长辈,可以在称呼语之前加上“尊敬的”“敬爱的”等词语,如果是平辈或晚辈,可直呼其名。(2)问候语。可写可不写。如果写的话,应在称呼语下另起一行写,前面空两格,后面加感叹号,如“您好!”“展信佳!”等。(3)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写信人要说的话都写在这里。正文的书写要条理清楚,可分段分条来写。(4)致敬语。正文结束后,可在正文之后写些致敬语,致敬语一般都成套使用,如“此致 敬礼!”等等。致敬语要分两行写,前半部分在正文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后半部分再另起一行顶格写,其后应加感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5)署名。即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6)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后半行。 如:× 年 × 月× 日。严格来说,年份不能简写,如1999年不能写成99年。
开头:开门见山,表达自己写信的用意。
中间:结合自身或他人的事例来激励小亮,告诉他失败并不可怕。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观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