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基础知识易错点检测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基础知识易错点检测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2 12:1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基础知识易错点检测卷(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发酵(jiào) 龟裂(jūn) 风一更(fēng)
B.日寇(kòu) 誊写(téng) 默而识之(zhì)
C.耽误(dān) 美差(chāi) 果实累累(lěi)
D.嫉妒(dù) 聒碎(guō) 读万卷书(juàn)
2.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触动 压抑 精致 不可计数
B.荒唐 厌烦 机械 应接不暇
C.玲珑 书藉 繁殖 心旷神怡
D.脊背 彩排 树梢 理所当然
3.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就迅速把它拉了上来。
B.对这本书,开始我还看得津津有味,不久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C.这次展览,激发了顾客的兴趣,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
D.我的故事书不见了,原来被小狗叼走了,尽管撕破了几页,总算完璧归赵了。
4.制订班级公约的一般步骤是( )
A.全班表决,形成公约→分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提出班级建设的目标
B.分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全班表决,形成公约→提出班级建设的目标
C.提出班级建设的目标→分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全班表决,形成公约
D.提出班级建设目标→全班表决,形成公约→分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
5.依次填入横线中的喻体,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 ,婉约 ,磅礴 ,柔美 ,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①如旭日喷薄 ②似风拂杨柳 ③如小桥流水 ④若大江东去
A.①③④②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①②④③
6.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设问)
B.太阳脱下了美丽的红衫,换上了金碧辉煌的新装。(拟人)
C.鸟儿们好像有些倦了。(比喻)
D.还有什么比得到别人的认同更值得开心的呢?(反问)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停泊、提供、监察”中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bó、gōng、jiān”
B.“人才倍出、血肉之躯、辽阔无垠”三个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
C.“改正错误、改进方法、改变面貌、改善生活”四个词语搭配全正确。
D.“远眺、俯视、仰望、斜视”都是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8.下面的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正确的一项是( )。
妈妈______工作,______参加进修学习。
A.一边……一边…… B.只有……才……
C.与其……不如…… D.如果……就……
9.下列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 )
A.“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时间一去不再复返的强烈语气。
B.“亮相、压轴、花架子、字正腔圆”这些词语都和戏曲有关。
C.“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这两句话标点使用是正确的。
D.“颜筋柳骨”是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两大书法家书法风格不同。“颜筋”指颜体书法瘦硬挺拔、清晰骨感;“柳骨” 指柳体笔画丰满端正、笔力浑厚。
10.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
B.“你过来,”名叫金百合的牛说:“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
C.科学家认为,宜居的星球除了应当有水、适宜的温度和大气外,还有一个必要条件——磁场。
D.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我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11.“知识就是力量”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分别出自哪两位名人之口?( )
A.马克思 托尔斯泰 B.高尔基 培根
C.培根 高尔基 D.托尔斯泰 马克思
12.对那些以工作忙为借口不常回家看望父母的人,应该用警句( )劝诫他们。
A.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13.下列诗句中,表达了诗人志向的一项是( )
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做霜枝。 D.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4.下列“川”字的意思与其他三组不同的是( )
A.川流不息 B.高山大川 C.一马平川 D.百川归海
1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
B.“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C.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颜勤礼碑》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16.《老师领进门》文中说“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作者用了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这一点,这件事是( )
A.田老师让学生描红摹纸。
B.田老师讲课十分生动,引人入胜。
C.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讲得娓娓动听,“我”听得入了迷。
D.田老师教我们一首小诗。
17.“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分别出自哪两位名人之口?( )
A.但丁 雪莱 B.雪莱 但丁 C.拜伦 泰戈尔 D.泰戈尔 拜伦
18.“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们去催一催吧。”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嫌巫婆、官绅头子办事太慢。
B.是说官绅人多办事快。
C.表面上对官绅说话很客气,实际上以此来警告、制服官绅。
19.下列省略号的用法分析有误的是( )
A.同学们有节奏地喊着:“一二一,一二一……”(表示重复的省略)
B.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表示语意的跳跃)
C.我盯着桌上的十元钱自言自语地说:“拿吧!反正又没人知道……爸爸回来了……不,是风声……!我这是在干什么呢?”(表示省略同类词句)
D.“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20.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第二名是( )
A.状元 B.会员 C.榜眼 D.探花
二、填空题
21.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是那ménɡ ménɡ xì yǔ_____________中的水墨园,还是那yí wànɡ wú jì___________的溢泉湖?是那shān qīnɡ shuǐ xiù___________的天保寨,还是那cénɡ lín jìn rǎn___________的炉峰山?哪处美景曾在你梦间驻足?哪处美景曾把你深切呼唤?来吧,这里是磁县。大美磁州,风光无限。
22.我会为“肖”字加部首组成新字填到括号里。
口( ) 畅( ) 纸( ) ( )公 ( )丽
陡( ) 元( ) 云( ) ( )失 ( )微
2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①见微知_____ ②焉知非_____ ③重见天_____ ④无独有_____
⑤信手_____来 ⑥一丝不_____ ⑦不可_____议 ⑧热泪_____眶
24.查字典填空。
“脆”是_______结构的字,共______笔;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_;“脆”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容易折断破碎(跟“韧”相对);B.(较硬的食物)容易弄碎弄裂;C.(声音)清脆;D.(说话做事)爽利痛快,干脆。请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脆”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填上序号。
(1)她的声音特别脆。( )
(2)哥哥喜欢吃脆枣。( )
(3)这种纸不算薄,就是太脆。( )
25.运用积累的名言警句,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昔我往矣,___;今我来思,____。六年级的小学时光匆匆而逝。回想起,敬爱的老师教育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苟日新,____,____。”他们也在不断学习更新思想,只是为了更好教育我们;细思量,老师在我们学习和生活迷茫困惑时,总是用那智慧的点拨为我们指明方向,真是“听君____,_____。”犹难忘,老师在我们学习和思想出现问题时的苦口婆心“良药____,忠言____。”最怀念,当老师们看到我们成长,他们又自豪地赞叹:“青,____,____。祖国的未来在你们手中。”
26.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日久见人心。
(2)好雨知时节,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4)小王在学习上很松懈,我们可以用《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他要珍惜时间,发奋努力,不要到老了再后悔。
(5)同是明月,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却被寄托了不同的情怀。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一诗,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王安石则在《泊船瓜洲》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三、判断题
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27.“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 )
28.“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这句话共用了一组关联词语。( )
29.《十六年前的回忆》用倒叙的写法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
30.对于身处荒岛的鲁滨逊来说,衣服是非常有必要的。( )
参考答案:
1.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C项,果实累累:guǒ shí léi léi。
2.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C项“书藉”应改为:书籍。
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搭配是否得当。
A项“筋疲力尽”的意思是用尽了力气,极其疲劳。
B项“津津有味”的意思是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C项“络绎不绝”的意思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D项“完璧归赵”的意思是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运用于此处形容“撕破了几页的故事书”不恰当。可改为:失而复得。
4.C
【详解】本题考查制订班级公约的步骤,班级公约是全班学生的共同约定。类似班规,但有一定区别。约定是大家针对班级状况和发展需要,共同约定的一些规范行为的措施。
C项说法正确,制订班级公约的一般步骤是先提出班级建设的目标,然后分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最后全班表决,形成公约。
5.B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符合特定的场合,再就是要有分寸感,会用谦敬词。
通读此语段,可知其对对联这一特殊文学形式进行了赞美,其后特点的描述较简洁,各选项的描述恰是进一步的解释,答题可遵循这一思路展开。“大江东去”出自于豪放派词人苏轼之词,是豪放的代名词;同理可知”小桥流水“是对婉约的注解;”旭日喷薄“给人以宏大、粗犷之感;”风拂杨柳“则给人以细腻、温柔之感。
6.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C项修辞手法判断错误。“鸟儿们好像有些倦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鸟儿用人类特有的行为表现出来。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
7.B
【详解】此题考查的学生字音字形、词语的辨别和理解能力,学生要在平常的学习中认真听讲,注意汉字的正确书写。
B答案:“人才倍出”应改成“人才辈出”;本答案只有一个错别字,所以本选项是错误的。
8.A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本题前面分句“工作”与后面分句“参加进修学习”,是并列描写妈妈行为的句子,分句之间为并列关系,所以应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一边……一边……”。
9.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词语的理解及标点、常识的掌握。
阅读各选项中的内容,分析可知,ABC三项表述均正确。
“颜筋柳骨”是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两大书法家书法风格不同。“颜筋”指颜体书法丰满端正、笔力浑厚;“柳骨” 指柳体笔画瘦硬挺拔、清晰骨感。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
10.C
【详解】本题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常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A项,有误,“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非并列关系,不能用顿号,应用逗号。
B项,有误,“名叫金百合的牛说”在引语中间,后面加逗号。
C项,正确。
D项,有误,《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回忆是一本书,用书名号。
11.C
【详解】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的识记。
“知识就是力量”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培根的名言。意思是知识能够丰富人的思想,能够让人更聪明。我们获得知识,通过思考,就能解决我们以前所不知道的很多问题,这时候,知识就是力量的一种。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名言。意思是书籍能够充实人的头脑,使人们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彻底认识世界,才能对其改变,然后人类才能进步。
12.A
【详解】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的理解与运用。
A项,这句话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B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意思是:是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C项,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摘自《增广贤文·上集》解释:过好日子的时候要居安思危,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不要等到真正过上穷日子的时候才只能去回想当年富足的风光。
D项,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摘自《增广贤文·上集》 解释:别说你出发的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
13.C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A项,“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古诗《滁州西涧》。意思是: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B项,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翻译: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C项,“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翻译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这句话出自宋朝苏轼的《赠刘景文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D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谁知道我们盘中的粮食,它们粒粒都凝聚着农民的辛苦。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
14.C
【详解】本题考查了多义字。“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因不同的读音就有不同的意义。准确地说,就是指在不同的意义时(于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亦有不同的读音的汉字。中国地区之广,历史文化悠久,多义字就会因地方方言不同而不同。
A.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川:河流。
B.高山大川:高高的山岭,奔流的大河。川:河流。
C.一马平川: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地。指广阔的平原。川:平原。
D.百川归海: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川:河流。
15.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B项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说话人在话前的,“说”后面用冒号;说话人在话后的,“说”后用句号;说话人在话中的,“说”后面用逗号。本题说话人在中间,所以“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后面应该使用逗号。
16.C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课内文章阅读。
结合文中:“轮到给一年级上课时,田老师就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然后,以这四句诗为内容,编出一段故事,讲得娓娓动听”,“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话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可知,这件事情“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讲得娓娓动听,”我“听得入了迷。
17.A
【详解】考查了对名人名言的积累与识记。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出自名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盖利创作的长诗《神曲》;
这句话的意思是坚持做自己,不要理会他人的看法。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英国诗人雪莱创作的《西风颂》中的一句诗。
这首诗写于英国革命时期,因此,“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写给那些生活在黑暗社会的人们,不要放弃希望,要勇于与黑暗的现实斗争,迎取胜利的光芒。
18.C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本句话出自课文《西门豹治邺》,讲的是邺这个地方常年发洪水,当地巫师联合地方官员欺骗百姓说是河伯发怒,于是每年都弄个年轻女子丢到河里说是河伯娶妇,西门豹到了邺先问了一位老大爷,了解情况以后叫巫婆与河伯说过几天送新娘,把巫婆投进了漳河,又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老百姓才知道巫婆是骗人的,并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进了田里。
这句话是西门豹将巫婆投进漳河后对官绅的头子说的话,表面上对官绅说话很客气,实际上以此来警告、制服官绅。
19.C
【详解】本题考查省略号的作用。省略号的作用有: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④表静默或思考;⑤表说话断断续续;⑥表语言的中断;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C项省略号的用法分析错误。本题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心理活动的省略。
20.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古代科举考试最后在殿试中取第二名被称为榜眼。 榜眼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
其名始于北宋初。初时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俱称为榜眼;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状元左右,如其两眼。至北宋末年,只以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则称探花。
21. 蒙蒙细雨 一望无际 山清水秀 层林尽染
【详解】本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难写的汉字,如:蒙、清、染等,尤其要注意难写汉字的偏旁和结构,另外在书写时,我们要注意汉字的书写美观。
22. 哨 销 屑 艄 俏 峭 宵 霄 消 稍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辨析。
“肖”字加部首组成新字:稍,稍息;哨,口哨;梢,树梢;捎,捎信;艄,艄公;俏,俊俏;悄,静悄悄;鞘,剑鞘;峭,陡峭。
口哨:中间留一小孔或将手指插在口内,使气流通过时所发出像吹哨子的声音。
畅销:指货物销路好,卖得快。
纸屑:细小的碎纸末。
艄公:操舵驾驶船的人,也泛指以撑船为业的人。
俏丽:俊俏美丽。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元宵:也叫灯节、上元节。民间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的晚上各地有观灯的风俗。
云霄:云块飘浮的高空。哭声直上干云霄。
消失:(动)(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踪迹。
稍微:稍稍;略微。
23. 著 福 日 偶 拈 苟 思 盈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补全词语。
①见微知著: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    
②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③重见天日:比喻脱离黑暗的环境,重新见到光明。    
④无独有偶:意思是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可以配对的,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人十分相似。    
⑤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形容写文章时,善于运用词汇和组织材料。
⑥一丝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    
⑦不可思议: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⑧热泪盈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24. 左右 十/10 C cuì C B A
【详解】考查了查字典和多义字。
“脆”笔顺:撇,横折钩,横,横,撇,横撇/横钩,横,撇,横折钩,竖弯钩。是左右结构的字,共10笔,音序是“C”,再查音节“cui”。
(1)特别脆:指声音很清脆。“脆”清脆的意思。故选C。
(2)脆枣:指容易弄碎弄裂的枣子。“脆”容易弄碎弄裂。故选B。
(3)太脆:指容易折断破碎。“脆”容易折断破碎。故选A。
25. 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日日新 又日新 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苦口利于病 逆耳利于行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详解】本题考查名人名言、谚语俗语、诗歌默写。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采薇》。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行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意思是:是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蓼蓝草里提炼出来的,却比蓼蓝草还要青。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劝学》。
26. 路遥知马力 当春乃发生 咬定青山不放松 千磨万击还坚劲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识记和诗词歌赋默写。
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力气的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指时间可以检验一切。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出自杜甫《春夜喜雨》,句意: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节,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原诗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的《长歌行》,句意: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句意: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原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泊船瓜洲》,句意: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原诗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诗人在万物复苏的春天里触景生情、思念故乡的复杂心情。
27.√ 28.× 29.√ 30.×
【解析】27.本题考查理解句子。
题目叙述正确。
“孰为汝多知乎?”意思是“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是反问句。这句话选自于《两小儿辩日》。
28.本题考查关联词。
题目叙述错误。本句有“因为……所以……”和“如果……就……”两组关联词。
29.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
题目叙述正确。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纪念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写的一篇回忆录。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情形的回忆,赞美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30.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题目叙述错误。在荒岛上鲁滨逊觉得水、食物最重要 。
《鲁滨逊漂流记》(又译为《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遇难,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