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类复习:文学文化常识-(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类复习:文学文化常识-(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2 12:2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分类复习:文学文化常识-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古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写的关于马的古诗。
B.《寒食》 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是写春天京城里的景色。
C.《十五夜望月》中“十五夜”指每个月的十五口夜晚。
D.《石灰吟》是郑燮写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2.不列诗句按节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③①②
3.怎样写作品的梗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读懂书籍内容,把握要点。
B.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C.语言要简洁,过渡自然。
D.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改编故事情节。
4.鲁滨逊在荒岛上用(  )制作成一把伞。
A.牛皮 B.羊皮 C.猪皮 D.豹子皮
5.尼尔斯变成小人儿后,雄鹅给他取了一个新名字叫(  )。
A.大拇指 B.小矮人 C.小不点儿
6.《雾都孤儿》的作者是英国作家(  )。
A.狄更斯 B.大仲马 C.托尔斯泰
7.下列关于作家及其国籍和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丹尼尔·笛福——法国——《鲁滨逊漂流记》
B.塞尔玛·拉格洛芙——瑞典——《骑鹅旅行记》
C.马克·吐温——美国——《汤姆·索亚历险记》
D.刘易斯·卡罗尔——英国——《爱丽丝漫游奇境》
8.过年时吃年糕的寓意是(  )
A.万事如意年年高 B.年年有余 C.吉祥幸福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名著时,可以先大致了解写作背景,这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内容和价值。
B.六年来,我们学习了很多阅读方法,如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体会场景、细节描写蕴含的感情等。
C.“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文章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D.生活中有些场合需要即兴发言。我们要迅速组织语言,态度大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10.下列关于阅读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的读者在读同一本书时可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
B.在阅读名著时,可以对梳理的人物进行分析、评价,且角度不能太单一,要多方面,立体地评价。
C.阅读名著前先了解其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D.阅读名著时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木,以便随时记下自己的感触,但不要写在书上,以免弄脏书。
11.《北京的春节》的语言俗白清浅,朴素自然,不能体现“京味儿”的句子是(  )
A.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B.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C.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
D.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12.下面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讲述的是阿廖沙的童年生活经历。
B.《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原名《爱》。
C.《春日》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作品,表面写景,实则是表达作者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D.《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描写了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
13.下面这段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贮藏水分是植物抗早的绝招。例如,生长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像一座座巨大的烛台,通常有10~15米高,体内水分竞达95%以上。在它巨大的身躯里,能贮藏一吨以上的水。
A.列数字 打比方 作假设
B.作比较 列数字 举例子
C.列数字 打比方 举例子
D.作比较 举例子 分类别
14.被诸葛亮誉为“天府之国”的是(  ) 。
A.益州 B.冀州 C.豫州 D.建业
15.在《城南旧事》中,学校举行毕业典礼时,父亲不能来校看我演出的原因是什么?(  )
A.不关心我 B.照看孩子 C.外出做工 D.身患重病
二、判断题
16.判断正误
(1)田老师的“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句中的“插柳之恩”指的是毕业了,田老师以折柳枝的形式送别“我们”。(  )
(2)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科学、文明地使用网络,认清它的利与弊,把握自己,把握美好的未来。(  )
(3)《送元二使安西》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都抒发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
(4)浣溪沙、卜算子、清平乐都是词牌名。(  )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景中实理,由“一枝红杏”联想到“春色满园”,告诉我们: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必能冲破束缚,蓬勃发展。(  )
三、填空题
17.结合课文,完成填空。
(1)心中有信仰: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无数先烈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正如在   《为人民服务》中引用了   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   ,或   。”他们坚韧顽强,就像石缝中的竹子这样:   ,   ;也如深山中的石灰那般    ,   。
(2)诗中有民俗:《寒食》《十五夜望月》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我国传统的   节和   节的习俗,我还知道《   》这首诗描写的是过   节(传统节日)时的情景。我家乡的习俗可不少,不同的习俗有不同的寓意:过年的时候守岁,寓意   ;中秋节吃月饼,寓意   ……
(3)文中有真情:《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   写的一篇散文,他以细腻的描写感慨时光的流逝:洗手的时候,日子   ;吃饭的时候,   ;默默时,   ;……洗手、吃饭、睡觉,这些寻常之事让作者内心的遗憾跃然纸上。即将告别小学校园,我与作者一样感同身受,我要告诫自己“   ,   。”
18.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过去的日子如     ,被微风吹散了,如     ,被初阳     了。
(2)李贺的《马诗》中,写景的两句是     ,     。
(3)“忠实的劝告往往都是别人不喜欢听的,但是却对行动有好处。”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用谚语“     ,     ”来表达。
(4)《那个星期天》一文采用倒叙的写法开头,以“     ”为线索,讲述了“我”从星期天的早晨到黄昏一直     ,最终却     的故事。
(5)《别了,语文课》一文抒发了“我”对     之情。
(6)《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阳光的两种用法分别是:    
(7)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毛泽东以《   》为题作演讲,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     同志完全、彻底地     的精神。
19.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完成下面练习
(1)《鲁滨逊漂流记》一文紧扣“险”字,塑造了一个   的主人公形象,流落荒岛   年。《骑鹅旅行记》中的主人公尼尔斯是个   的孩子,他因得罪了小狐仙被变成了   。
(2)学校计划在4月23日这一天开展校园读书节活动,需要你和大家交流阅读收获。
你最想和大家交流的书名:《   》
阅读收获: 
20.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   ,就像只用   ,不用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   。
(2)《开国大典》通过对大典中升旗鸣炮、   、   、游行壮景这四个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   、   的心情,也展现了   的风采。
(3)《七律.长征》中最能体现毛主席对长征态度的诗句是“   ,   “。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用“   ,江清月近人”表达他的羁旅之思。
(4)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   ,   ,   。”其实人生处处有生机,只要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勇于探索,就能开创美好的未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C
14.【答案】A
15.【答案】D
16.【答案】(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5)正确
17.【答案】(1)毛泽东;司马迁;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2)清明;中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辞旧迎新,辟邪避瘟;团团圆圆
(3)朱自清;从水盆里过去;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8.【答案】(1)轻烟;薄雾;蒸融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4)盼;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失望
(5)祖国的热爱
(6)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
(7)为人民服务;张思德;为人民服务
19.【答案】(1)勇敢机智;28;活泼调皮;一个拇指大的小人
(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从这本书中,我懂得了只要不在困难面前低头,困难就会在我们面前低头;我学会了越挫越勇,成为生活的强者;我变得爱笑起来,不再像从前遇事就哭。爸爸妈妈都说我长大了。自从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越来越喜欢读书了。有时我都会把吃饭、睡觉、玩耍的时间挤出来读书,因为我知道读书就在进步。当我读到巴金的书时,我又明白了一个人要有梦想与追求,要为之去努力、去奋斗,这样才能取得成功,我明白了书香能致远的真正涵义。
20.【答案】(1)那么柔美;绿色渲染;墨线勾勒;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宣读公告;阅兵盛况;自豪;激动;中国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主席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野旷天低树
(4)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