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之处是
A.都使西欧国家遭受到严重削弱 B.战前都建立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C.北非地区都成为战争的主战场 D.都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2.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 ”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美英苏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B.美国野心最大
C.苏联与美英间的矛盾 D.大国争霸意图显现
3.下图是一张二战时期的形势图,对该地图反映的战争形势,描述最准确的是
A.苏联构筑东方战线 B.德国法西斯即将覆亡
C.西线德军主力被消灭 D.苏德战场形势发生转折
4.如图是1942年苏联的宣传画,下列选项中与其信息一致的是( )
A.德军突袭波兰标志二战全面爆发
B.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C.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D.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5.到9月中旬,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苏军不断前进,1943年2月3日,终于出现了结局。此后,苏联人全线反攻,迫使德国人反攻为守。这场战役
A.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 B.促使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C.使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6.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一张宣传海报:一只挣脱锁链的高举的手。这根“锁链”指
A.德意志的四分五裂 B.缺少广大的海外殖民地
C.经济大危机的打击 D.《凡尔赛和约》的束缚
7.1935年3月10日,德国宣布已经重建空军,3月16日,颁布“国防法”,宣布国防军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和平时期建立12个军36个师,共约50万人。对上述现象产生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A.法国深感不安,与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签订一系列同盟条约
B.德国挑战凡尔赛条约、扩军备战公开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C.英国放弃大陆均势政策,停止“扶德”,转向“抑德”
D.日本的侵略野心得到进一步助长,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8.该法律授权总统有权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并且能"给美国带来好处"的国家"出售、交换、租给、借予或转让任何军需产品"。这一规定带来的影响有
①推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②受援国依赖美国,提高了美国在世界的地位
③苏、美、英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联合行动
④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下图中的A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著名战役的发生地,下列关于该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北非战场形势因此发生了转折 B.法西斯轴心国由此开始瓦解
C.英国军队的给养供应出现困难 D.此后北非战事宣告胜利结束
10.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根本意图是
A.欺骗英法等国准备新的战争
B.反对共产党
C.镇压无产阶级革命
D.号召资本主义国家对抗苏联
11.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二战中不同时期的战争态势。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12.结合所学,判断下图所示的战场形势应发生于
A.1914年 B.1916年 C.1940年 D.1944年
13.《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材料评价的是历史事件是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协定》的达成
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4.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从提出到实施历经3年时间(1941-1944年),美英苏三国存在分歧。这样的分歧
国家 态度
苏联 提出尽快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缓解在东线的压力
英国 确保战略重点地中海区域,提出持久消耗战和打击敌人“柔弱腹部"计划,主张在地中海东部巴尔干登陆,抢先楔入东南欧
美国 与英国达成妥协,延迟第二战场开辟,力图扩大在北非,中东、地中海的影响;实施“两洋战略",亚太战场希望得到苏联对日作战保证
A.是战胜德国法西斯策略的分歧 B.因战争战场形势的变化而产生
C.突显苏联在欧洲战场的重要性 D.埋下了二战后冷战对峙的隐患
1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出现了一批新财阀,依靠国家政权、专业银行、军事部门的支持,采用新技术,发展与军事和殖民扩张有关的新兴工业,老财阀在造船、煤炭、钢铁、制铝等与军事有关的部门中也有很大的投资。他们与军部勾结密切,形成“军财抱合”。这说明当时日本( )
A.垄断组织有浓厚的军事封建性 B.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积极利用科技成果提高生产力 D.法西斯上台有其雄厚经济基础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它们的陆军、海军和联盟体系已不再统治全球。例如,1860年,西欧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产量的72%……到1960年下降到25%。不言而喻,欧洲19世纪的全球霸权已经结束,而且永远地结束了。欧洲已不可能恢复它的殖民帝国,也不可能重新建立以前的军事和政治优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归纳材料一的中心问题,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同样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的烙印。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定都包含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例如讨论波兰的重建问题、对于蒙古独立和中国东北问题的处置都是背着当事国进行的,就此而论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共同之处。
——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
史料二 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展开了国际政治中不断增长的民主化趋势。……雅尔塔体系中包含美苏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和平秩序方面,贯彻了民主与和平的原则,展示了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走向更加民主化的前景。
——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两个体系的相同点。
(2)根据史料二,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具有哪些进步性?
参考答案:
1.A2.D3.B4.C5.D6.D7.B8.A9.A10.A11.A12.D13.B14.D15.D
16.问题:西欧国家逐渐走向衰落,丧失了世界经济、政治中心的地位。(欧洲的霸权不复存在)
原因:西欧各国自身经济实力的下降;两次世界大战给西欧带来的破坏性;美国和苏联的兴起;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两节对峙格局的影响;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使欧洲丧失了大量殖民地(其他言之成理也可,总分不超过)
17.(1)都具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都是大国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
(2)体系包含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贯彻民主与和平原则;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前景更加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