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检测题(含解析)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检测题(含解析)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12 07:2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化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飞机播撒AgI是实现人工降雨的方法之一
B.去皮苹果在空气中久置变黄与纸张久置变黄原理相似
C.用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的强氧化性进行杀菌消毒
D.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都属于物理变化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B.常温下,22.4LSO2所含的分子数为NA
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D.H2O 的摩尔质量是18g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mol/LNaCl溶液中含Na+数为NA
B.11.2LCO2所含的原子数为1.5NA
C.100g46%乙醇溶液中含氧原子数为NA
D.71gCl2和73gHCl中所含氯原子数均为2NA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1molH2O中含有2mol氢和2mol氧
②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CO、N2的混合气体与O2的分子个数相同,原子个数也相同
③0.012kg12C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
④Na2O的摩尔质量为62
⑤1 molN2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⑥2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mol水的摩尔质量的2倍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⑤⑥ D.②⑤⑥
5.精确配制25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冷却后将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转移入未经干燥的洁净容量瓶中
B.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容量瓶中,加入少量水溶解
C.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D.定容时加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溶液至刻度线
6.下列固体投入水中,有气体产生的是( )
A.Na B.Na2O C.NaOH D.Na2CO3
7.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气体和SO3气体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密度比为4:5 B.物质的量之比为4:5
C.体积比为1:1 D.原子数之比为3:4
8.配制500 mL 0.100 mol·L-1的NaCl溶液,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用的仪器有烧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B.配制前需要将容量瓶瓶底压入水面以检查是否漏水
C.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
D.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定容,会使所配NaCl溶液浓度偏低
9.下列有关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B.用托盘天平称取 25.20 g NaCl
C.用 100 mL 的量筒量取 5.2 mL 的盐酸
D.用浓盐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量取浓盐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线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10.1811年提出分子学说,系统地解决了在物质组成和原子量测定方面存在的混乱问题的科学家是()
A.英国科学家波义耳 B.法国科学家拉瓦锡
C.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D.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
11.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Cl2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数不一定为NA
B.1 mol O2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数一定为4NA
C.1 molNa2O2与足量H2O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D.在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中,氯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12.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晶体中有个键
B.标准状况下,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C.在沸水中滴加的溶液,继续加热,所得胶体粒子的数目为
D.的溶液中,含有的数目小于
13.设NA代表阿伏加 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73K、101kPa下,11.2L NH3和PH3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氢原子数约为1.5NA
B.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含有原子数为2NA
C.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Ba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4NA
D.标准状况下,11.2LP4(白磷)含有0.5NA分子
14.下列选项中,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二氧化碳和氧气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
B 比较铁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分别向盛有铁和银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C 检验CaO中含有CaCO3 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D 除去KNO3固体中少量NaCl固体 配制该混合物的热的饱和溶液,蒸发结晶,过滤,洗涤晶体
A.A B.B C.C D.D
15.工业上可利用“吹出法”提溴。“吹出法”提溴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酸化后的浓缩海水中主要含H+、Na+、Mg2+、Cl-、Br-、SO等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1”中Cl2过量会增大“吸收”时SO2水溶液的用量
B.取“吹出”后的溶液滴加到淀粉KI试纸上,若试纸变蓝,则说明溶液中含Cl2
C.“吸收”时的离子方程式为:SO2+H2O+Br2=H2SO3+2Br-
D.蒸馏后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是:Na+、Mg2+、Cl-和SO
二、填空题
16.补充完整下列化学计算公式:
(1)N=_______NA, N表示_______________, NA表示_______________。
(2)______=n M, n表示_______________, M的单位为_________________。
(3)V=________Vm, V表示______________, Vm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17.CO和是碳的两种重要氧化物。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标准状况下,5.6L C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质量为_______。
(2)在标准状况下,11g 的体积为_______。
(3)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CO和的体积比为_______。
三、实验题
18.下图为实验室某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 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式:NaOH 相对分子质量:40 密度:1.2g·cm-3 质量分数:20%
(1)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 L-1。
(2)现配制该浓度的NaOH溶液l00mL,需用托盘天平称量________g固体氢氧化钠。
(3)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如图所示,按实验过程先后顺序排列(填字母,不重复)________。
(4)上述实验步骤A、B、E、F都用到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操作对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影响 (填“偏高” “偏低”或“无影响”)。
①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____。
②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_______________。
19.用18.4 mol·L-1的浓硫酸配制100 mL 1 mol·L-1硫酸。
(1)①应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mL,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仪器有:A.100mL量筒;B.托盘天平;C.玻璃棒;D.50mL容量瓶;E.10mL量筒;F.胶头滴管;G.50mL烧杯;H.100mL容量瓶
实验时必须选用的仪器有(填入编号)___________。
③定容时,若不小心加水超过了容量瓶刻度线,应___________。
(2)该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mL-1,据此求出其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3)浓硫酸是中学常用的干燥剂。若100g该浓硫酸能吸收16g水,吸水后生成H2SO4·nH2O,则n=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0.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39.2L,质量为61g,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_mol,其中CO2为_______mol,CO占总体积的_______,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
(2)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甲烷(CH4)和二氧化碳中,所含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质量之比为_______,密度之比为_______。
(3)在标准状况下,4gH2、11.2LO2、1molH2O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原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
21.室温下,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由可移动的活塞隔成A、B两室,分别向A、B两室充入H2、O2的混合气体和Imol空气,此时活塞的位置如图所示。
(1)A室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所含分子总数为_______。
(2)实验测得A室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4g,则该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条件下氦气密度的_______倍。
(3)若将A室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恢复原温度后,最终活塞停留的位置在_______刻度,容器内气体压强与反应前气体压强之比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A、AgI在高空中分解生成银单质和碘单质,形成人工冰核,这些冰核经过水汽凝聚,形成冰晶,冰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将通过零度层下降,之后融化,形成雨滴,能用于人工降雨,选项A正确;
B、纸张久置变黄因为纸张纤维间的空隙中会渗入很多霉菌之类的真菌孢子,苹果久置变黄是因为所含二价铁离子被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二者原理不相同,选项B错误;
C、用高锰酸钾溶液、双氧水的强氧化性进行杀菌消毒,酒精不具有强氧化性,酒精能使病毒中蛋白质发生变性,选项C错误;
D、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生成煤焦油、煤气、焦炭等新物质的过程,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石油分馏是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分离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2.C
【详解】A.有的分子由单原子、两原子、多原子构成;还有些物质由离子组成的,如NaCl是由离子构成的,故A错误;
B.常温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故22.4LSO2所含的分子数不是NA,故B错误;
C.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故C正确;
D.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H2O的摩尔质量是18g/mol,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3.D
【详解】A.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钠离子个数,故A错误;
B.气体状况未知,无法计算二氧化碳原子个数,故B错误;
C.乙醇溶液中,除了乙醇,水也含氧原子,而100g 46%的乙醇溶液中,含有的乙醇的物质的量为46g,物质的量为含1mol氧原子;含水的质量为54g,物质的量为3mol,含3mol氧原子,故此溶液中共含氧原子为4mol,个数为4NA个,故C错误;
D.71gCl2的物质的量为,含有2mol氯原子,所含氯原子是2NA;73gHCl物质的量含有氯原子的物质的量=1×2mol=2mol,所含氯原子是2NA,故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①1molH2O中含有2mol氢原子和2mol氧原子,必须指出具体粒子,故①错误;
②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CO、N2的混合气体与O2的分子个数相同,原子个数也相同,②正确;
③0.012kg 12C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③正确;
④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④错误;
⑤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同,⑤错误;
⑥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与水的物质的量多少无关,故⑥错误;
故答案选A。
5.A
【详解】A.冷却后将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转移入未经干燥的洁净容量瓶中,由于定容时本来就需要加入蒸馏水,故未经干燥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A正确;
B.容量瓶是精密仪器,不能用于溶解固体,B错误;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且易潮解,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应放在烧杯中进行称量,C错误;
D.定容时加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溶液至刻度线,会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导致最终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D错误;
答案选A。
6.A
【详解】A. 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有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A项正确;
B. 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没有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H2O=2NaOH,B项错误;
C. NaOH投入水中溶解,不会产生气体,C项错误;
D. Na2CO3投入水中溶解,不会产生气体,D项错误;
答案选A。
7.A
【分析】设SO2、SO3的质量均为m,则SO2、S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详解】A.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推论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故SO2、SO3的密度比为64g/mol:80g/mol=4:5, 故A正确;
B.根据分析,S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4,故 B错误;
C.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推论可知,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根据B选项的分析,SO2、SO3的体积比为5:4,故C错误;
D.根据分析,SO2、SO3的原子数之比为: =15:16,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8.D
【详解】A.配制500 mL 0.100 mol·L-1 NaCl溶液,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 mL 容量瓶、胶头滴管,故A错误;
B.配制前需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其操作为往容量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左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过来看瓶口处是否有水渗出,若没有,将瓶塞旋转180度,重复上述操作,如果瓶口处仍无水渗出,则此容量瓶不漏水,故B错误;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所以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为②①④③,故C错误;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所加蒸馏水偏多,溶液的体积V偏大,溶液的浓度偏低,故D正确;
答案为D。
9.D
【详解】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故A错误;
B.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用托盘天平无法称取25.20 g NaCl,故B错误;
C.实验室量取5.2 mL的盐酸,应该使用10mL量筒,用100mL量筒,误差太大,故C错误;
D.用浓盐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量取浓盐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线读数,会导致量取的浓盐酸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高,故D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A. 波义尔在化学学科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A项错误;
B. 拉瓦锡在化学学科的主要成就是首次利用天平为化学研究的工具进行定量实验,并测定了空气的组成,B项错误;
C. 门捷列夫在化学学科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C项错误;
D. 阿伏加德罗在化学学科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分子学说,系统地解决了在物质组成和原子量测定方面存在的混乱问题,D项正确;
答案选D。
11.A
【详解】A、1 mol Cl2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数不一定为NA,例如与氢气反应等于,A正确;
B、1 mol O2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数不一定为4NA,例如与钠反应生成过氧化钠,B错误;
C、1 molNa2O2与足量H2O反应,生成0.5mol氧气,转移1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C错误;
D、反应中只有Cl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化合价只能靠近不能交叉,-1→0,+5→+4,因此氯气是氧化产物,ClO2是还原产物,故D错误;
答案选A。
12.A
【详解】A.SiO2晶体中每个Si原子周围与4个氧原子形成Si-O键,故60gSiO2晶体中有=个Si-O键,A正确;
B.标准状况下,2.24L即Cl2溶于水,但由于Cl2和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故无法计算转移的电子数目,B正确;
C.FeCl3+3H2OFe(OH)3(胶体)+3HCl,且胶体粒子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故在沸水中滴加2mL 5mol/L的FeCl3溶液,继续加热,所得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0.01NA,C错误;
D.由于未告知溶液的体积,故无法计算0.1mol/L的K2S溶液中,含有S2-的数目,D错误;
故答案为:A。
13.A
【详解】A. 273K、101kpa为标准状况,则11.2L NH3和PH3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故所含的氢原子数约为0.5mol×3 NA =1.5NA,故A正确;
B. 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氦气是单原子分子,含有原子数为NA,故B错误;
C. 不知BaCl2溶液的体积,无法求得含有Cl-的个数,故C错误;
D. 标准状况下,P4(白磷)呈固态,无法由体积求得分子数,故D错误;
故选A。
14.D
【详解】A.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剧烈,A选项合理;
B.稀盐酸不能和银反应,能与铁反应,可以比较两种物质的活泼性,B选项合理;
C.稀盐酸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可以检验,C选项合理;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配制该混合物的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D选项不合理。
故选D。
15.A
【分析】由流程可知,海水中通入足量氯气可氧化溴离子生成溴,热空气吹出溴,吸收时发生SO2+Br2+2H2O=4H++2Br-+ SO,然后氯气氧化溴离子生成溴,达到富集溴的目的,再萃取、分液、蒸馏分离出液溴,以此来解答。
【详解】A.氯气可置换出溴单质,由氯气具有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若Cl2过量,则会增大“吸收”时SO2水溶液的用量,故A正确;
B.“吹出”后的溶液可能还含有Br2,由氧化性:Br2>I2,Br2与K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也能使试纸变蓝,故B错误;
C.吸收过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Br2+2H2O=4H++2Br-+SO,故C错误;
D.由于热空气吹出溴蒸汽,用SO2水溶液吸收生成硫酸和HBr,加入氯气生成HCl,蒸馏后溶液主要是Cl-和SO,故D错误;
故选:A。
16. n 微粒数目 阿伏加 德罗常数 m 物质的量 g/mol n 气体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
【详解】(1)微粒数目与物质的量公式为:,N表示微粒数目,NA表示阿伏加 德罗常数,故答案为:n;微粒数目;阿伏加 德罗常数;
(2)物质质量与物质的量公式为:,n表示物质的量,M表示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故答案为:m;物质的量;g/mol;
(3)标况下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公式为:,V表示气体体积,Vm表示气体摩尔体积,故答案为:n;气体体积;气体摩尔体积。
17.(1) 0.25mol 7g
(2)5.6L
(3)11∶7
【解析】(1)
标准状况下,5.6L CO的物质的量为,质量为m=nM=0.25mol×28g/mol=7g;
(2)
11g 的物质的量为,标准状况下体积为V=nVm=0.25mol×22.4L/mol=5.6L;
(3)
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V=nVm=Vm可知,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则体积之比为44:28=11∶7。
18. 6 24.0 CBDFAE 100mL 容量瓶 偏低 偏高
【详解】(1)已知该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密度为1.2g·cm-3,所以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NaOH )=。
(2)现在要配制该浓度的NaOH溶液100 mL,需要氢氧化 钠的质量为6 mol L-1× 0.1 L × 40 g mol-1=24.0 g。
(3)配制溶液时,首先溶解溶质,再转移、洗涤,之后是定容、 摇匀,所以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CBDFAE。
(4)实验步骤A、B、E、F都用到的仪器名称为100 mL容量瓶。
(5)①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溶液被稀释,浓度偏低;
②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导致溶液体积变小,浓度偏高。
19. 5.4mL 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后,沿烧杯壁缓缓倒入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CEFGH 重新配制 98% 1
【分析】用18.4 mol·L-1的浓硫酸配制100 mL 1 mol·L-1硫酸。
(1)①应取浓硫酸的体积为,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后,沿烧杯壁缓缓倒入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②若实验仪器有:A.100mL量筒;B.托盘天平;C.玻璃棒;D.50mL容量瓶;E.10mL量筒;F.胶头滴管;G.50mL烧杯;H.100mL容量瓶
实验时必须选用的仪器有10mL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50mL烧杯、100mL容量瓶。
③定容时,若不小心加水超过了容量瓶刻度线,应重新配制。
(2)该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mL-1,利用公式求出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由(2)中求出的浓硫酸的质量分数,求出100g该浓硫酸中含硫酸的质量和水的质量,考虑吸收16g水,然后换算成物质的量,便可求出n值。
【详解】(1)①应取浓硫酸的体积为=5.4mL,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后,沿烧杯壁缓缓倒入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答案为:5.4mL;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后,沿烧杯壁缓缓倒入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②实验时必须选用的仪器有10mL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50mL烧杯、100mL容量瓶。答案为:CEFGH;
③定容时,若不小心加水超过了容量瓶刻度线,应重新配制。答案为:重新配制;
(2)该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mL-1,利用公式,求出溶质的质量分数w%===98%。答案为:98%;
(3)100g该浓硫酸中含硫酸的质量为100g×98%=98g,含水的质量为100g-98g=2g,考虑吸收16g水,然后换算成物质的量,则n(H2SO4)=1mol,n(H2O)=1mol,很容易求出n=1。
答案为:1。
【点睛】量筒的规格越大,其横截面积越大,量取液体时,误差越大。所以在选择量筒时,应尽可能选择规格小的量筒,但必须一次量完。
20.(1) 1.75 0.75 57.1% 34.9g/mol
(2) 1∶1 1∶1 5∶3 4∶11 4∶11
(3) H2 H2 H2O H2O
【详解】(1)混合气体物质的量==1.75mol;则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M==34.9g·mol 1;设混合气体中CO、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则有, 解得x=1.0,y=0.75,V(CO)=1.0mol×22.4L/mol=22.4L,故CO占总体积的分数为;
(2)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CH4和CO2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即分子个数比为1:1,两者物质的量也相等,即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原子个数之比为(1×5):(1×3)=5∶3,质量比为摩尔质量之比16∶44=4∶11,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为4∶11;
(3)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0.5mol、1mol,物质的量最大的,分子数最多,故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H2;三种物质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1mol、3mol,故原子数最多的是H2;三种物质的质量分别为4g、16g、18g,故质量最大的是H2O;因在标准状况下只有水不是气体,故体积最小的是H2O。
21.(1) 2 mol 2NA(或1.204×1024)
(2)4.25
(3) 2 1∶2
【解析】(1)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相同条件之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A室的体积等于B室体积的两倍,固A室中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mol,所含有的分子总数为2NA(或1.204×1024)。
(2)
A室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4g,物质的量为2mol,则平均摩尔质量为17g/mol,He的摩尔质量为4g/mol,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条件下氦气密度的倍。
(3)
设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b,根据物质的量和质量的关系,可列方程组,解之a=1mol、b=1mol,再根据方程式,知完全反应时,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1mol氢气需要0.5mol氧气完全反应,且反应之后剩余0.5mol的氧气,由于B室中的空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再根据相同条件之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可知A室和B室的体积之比为1:2,总体积为6份,则A室占2份,B室占4份,最终活塞停留的位置在2刻度;反应前A室的体积为4体积,反应后A室的体积为2体积,则容器内气体压强与反应前气体压强之比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