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 课内文言文阅读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 课内文言文阅读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2 10:4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二部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文呈现
知识梳理
巩固训练
《孟子》三章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词义理解
1.一词多义
(1)发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兴起,指被任用 
②发.于声  显露、流露 
③有时朝发.白帝(《三峡》)  出发 
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发射 
⑤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开放 
⑥怀怒未发.(《唐睢不辱使命》)  发作 
兴起,指被任用
显露、流露
出发
发射
开放
发作
(2)拂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同“弼”,辅佐 
②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 
③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飘拂 
(3)喻
①而后喻.  了解、明白 
②引喻.失义(《出师表》) 譬喻 
同“弼”,辅佐
违背
飘拂
了解、明白
譬喻
2.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曾  同  “增”  ,意思为:  增加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  同  “横”  ,意思为:  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同  “弼”  ,意思为:  辅佐 

“增”
增加

“横”
梗塞、不顺

“弼”
辅佐
3.古今异义
(1)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  狱官 
今义:士兵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  了解、明白 
今义:比喻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古义:  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今义:敌对的国家
狱官
了解、明白
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4.词类活用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必先苦.其心志  使……痛苦 
②劳.其筋骨  使……劳累 
③饿.其体肤  使……饥饿 
(2)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动.心忍.性
“动”:  使……受到震撼 
“忍”:  使……坚忍 
使……痛苦
使……劳累
使……饥饿
使……受到震撼
使……坚忍
(3)动词用作状语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在国内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在国外 
(4)名词用作动词
人恒过.   犯错误 
在国内
在国外
犯错误
二、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三、文意理解
1.问答题
(1)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文章气势,使论证更充分。 
(2)第二段中,哪些地方是正面论述,哪些地方是反面论述?
 第二段中,正面论述的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反面论述的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文章气势,使论证更充分。 
 第二段中,正面论述的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反面论述的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国外患。 
(4)孟子通过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担当重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 
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国外患。 
担当重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 
2.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的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析:C.应该是先从个人再到国家的论证顺序。
C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列举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从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述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句话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旨是相同的。
解析:C.应该是先正面论述后反面论述。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分)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见八年级上册教材P137)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四、对比阅读
第一篇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B )
A.创业与守成孰.难/孰.视之 B.征与吾共安.天下/安.居而天下熄
C.祸乱生于所忽./忽.逢桃花林 D.既已.往矣/惧其不已.也
解析:A.哪一个/同“熟”,仔细;B.安定,平静;C.不注意,不重视/忽然;D.已经/停止。(3分)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自 古 帝 王 莫 不 得 之 于 艰 难 失 之 于 安 逸 守 成 难 矣
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3分)
B
3.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
(1)【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2分)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他认为在富贵中易滋生骄奢,在疏忽中易产生祸乱,这与【甲】文中孟子所认为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是相似的。(2分)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他认为在富贵中易滋生骄奢,在疏忽中易产生祸乱,这与【甲】文中孟子所认为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是相似的。(2分) 
(2)房玄龄与魏征的观点,你赞同哪一个?请说明理由。(3分)
 观点一:创业难。因为古今成大事者,大多经历了多次磨难才取得成功。 
 观点二:守成难。因为人一旦得到后,容易骄傲自满、享乐腐化。国家的衰败由此开始,个人的奋斗成果也易失去。创业尽管难,却已经过去,而且是一代人或几代人的事,终有尽头;守成难,因为永无止境。(3分) 
观点一:创业难。因为古今成大事者,大多经历了多次磨难才取得成功。 
 观点二:守成难。因为人一旦得到后,容易骄傲自满、享乐腐化。国家的衰败由此开始,个人的奋斗成果也易失去。创业尽管难,却已经过去,而且是一代人或几代人的事,终有尽头;守成难,因为永无止境。(3分) 
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难?”房玄龄说:“国家开始创立时,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疏忽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更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玄龄等人行礼道:“陛下说这一番话,是国家百姓的福气啊!”
参考译文
第二篇
阅读课文(原文见八年级上册教材P137),完成1—2题。(6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D )
A.举.于市 举.一反三 举.足轻重 轻举.妄动
B.人恒过. 过.目不忘 悔过.自新 言过.其实
C.衡于虑. 不足为虑. 深思熟虑. 处心积虑.
D.征于色. 声色.俱厉 眉飞色.舞 喜形于色.
解析:A.被任用/提出/向上抬/行动;B.犯错误/经过/过错/超过;C.思虑/忧虑/思考/思虑;D.神态。(3分)
D
2.课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链接材料一】赵襄子①攻翟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④,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襄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览·慎大览》,有删改)
【链接材料二】(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⑤后患。驱天下以从⑥欲,罄⑦万物而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⑧。遂以四海之尊,殒⑨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君道》,有删改)
【注释】①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②翟(dí):春秋时期的国家。③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④抟(tuán)饭:捏成团的饭。⑤虞:考虑,防范。⑥从:同“纵”。⑦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⑧干戈不戢(jí):战事终年不休。⑨殒(yǔn):死亡。
 赵襄子一天攻打下来两座城池,非但面无喜色,反而愁眉不展,是担忧赵国没有积累什么德行,很快也会灭亡。是生于忧患的体现;隋炀帝倚仗国家强大,做事不考虑后患,骄奢淫逸,最后国家破灭,身首异处,被天下耻笑,是死于安乐的体现。(3分) 
 赵襄子一天攻打下来两座城池,非但面无喜色,反而愁眉不展,是担忧赵国没有积累什么德行,很快也会灭亡。是生于忧患的体现;隋炀帝倚仗国家强大,做事不考虑后患,骄奢淫逸,最后国家破灭,身首异处,被天下耻笑,是死于安乐的体现。(3分) 
【链接材料一参考译文】
赵襄子派人攻打翟国,攻下了老人、中人两座城池。派使者回来拜谒赵襄子,赵襄子正在吃捏成团的饭,听了以后,脸色忧郁。身边的人说:“一天就攻下两座城池,这是人们感到高兴的事,现在您却忧愁,这是为什么呢?”赵襄子说:“如今我们赵氏的德行,没有积聚多少,一下子攻下两座城池,灭亡大概就要落到我的头上了!”孔子听到这件事,说:“赵氏大概要昌盛了吧!”忧虑是昌盛的基础,喜悦是灭亡的起点。
【链接材料二参考译文】
(隋炀帝)倚仗国执强盛,不考虑可能遇到的灾难。横行天下为所欲为,搜刮无数的金银财物来供自己任意挥霍,征选各地的美女供他自己纵情玩乐,掠夺远方的奇珍异宝来供他自己观赏享受。宫殿装饰得极其华丽,楼台轩榭修建得极其瑰丽。这就必然造成徭役烦琐,战争不断。于是堂堂一国之君竟然死于凡人之手,连子孙后代也被斩尽杀绝,成为世人耻笑的对象,这难道不叫人痛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