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18 17:0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ww~w.zz%@s*tep.co&m]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21cnjy.com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
  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www.21-cn-jy.com
  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五、理解诗意[来源:zzste%p.~@c&*om]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21·cn·jy·com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 ( http: / / www.21cnjy.com )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六、体会诗境[w~ww.zz&ste%p.#com@]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七、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21教育网
  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
  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
  八、作业练习: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