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1《对联六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诵读欣赏1《对联六首》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21 06: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对联六首
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七年级
学科:语文
课时:1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春节时常用对联
教学课题
《对联六首》,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联是我国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学习本节课既要让学生了解六首对联的深刻含义,又要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对联的一般常识,因为课本对对联的常识没有介绍,这就需要利用百度上网搜索有关对联的一般常识,以便在教学中补充给学生。
教材分析
六首对联内容简单,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背诵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下注释较为详细,对对联本身的大意容易理解,但要真正理解对联的深刻含义,需要了解这些对联创作的背景。在介绍对联的的有关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百度上网搜索有关对联的逸闻趣事,加深学生对对联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每首对联的含义,熟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成诵。
2、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联的一些常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趣”为先。
难点:学会欣赏对联的方法。
教学方法
赏析法。在赏析过程中介绍, ( http: / / www.21cnjy.com )六首对联的创作背景,有关对联的奇闻趣事,以此加深学生对六首对联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提问:我国有哪三大传统节日?其中春节有哪些习俗?
(2)过渡:对联又称楹联和对偶,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春联习俗
及散文对联,严格区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对仗要比所谓的诗对联工整。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 ( http: / / baike. / view / 67771.htm" \t "_blank )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首春联。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不仅种类多、形式广,内容与语言风格也丰富多样,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对联既可用于赞美壮丽山河,抒发爱国情怀;也可用于寄托理想抱负,表达爱憎感情;还可祝愿事业兴旺、生活美满。对联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婉约纤巧;有的含蓄凝练,有的晓畅明达;是我国文学花园里的奇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一独特有趣的文学样式。
2、阅读《对联六首》,借助注释了解对联的内容。
(1)自读对联。
(2)结合注释了解对联的内容。
(3)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1)提到湖南的岳阳楼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会想到哪篇文章?(《岳阳楼记》)文中有一句千古名句,表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你知道吗?(“先天下之忧而忧)那在岳阳楼上题写对联,如果能将这句名句巧妙地镶嵌进去,那就太好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则对联,感受一下他的妙处。
上联概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下联暗引此句,由眼观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切景切情,抒发爱国情怀。
(上联应读出开阔宏大的气势,下联慢一点,将心系百姓忧乐的感情读出来)
(2)岳飞大家都很熟悉的,哪一位同学为我们讲一讲他的故事?(他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金兀术犯河南,被岳飞打得大败,但是正当岳飞准备直捣黄龙、收复中原失地的时候,宋高宗与秦会为了向金人求和,一天连降十二道金牌命令他退兵。当岳飞回临安后,被解除兵权,不久,又被秦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风波亭。死后,人们在西湖畔修建了岳飞墓,墓厥两侧则是谋害岳飞的四个奸臣铸成的铁铸跪像。世世代代向岳飞将军请罪……)
我们一起来看看英雄和奸臣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有幸”要重读,“埋忠骨”则要读出崇敬、悲伤,“佞臣”要读出我们的鄙视厌弃之情。)
请男生读一读。
(3)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衙对联是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赴广州查禁鸦片后在两广总督任上所作,虽然只有16个字,却其实磅礴,表现了作者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大家对林则徐了解有多少?谁来说一说他的主要事迹。这则对联是他自己写了来自勉的,我们能否将他的伟大举动和这首对联联系起来想呢。
为什么他能在英帝国主义面前表现为一种硬气和骨气,就因为他“无欲”,除了一心为公一心为民,没有任何私欲私心,才能够在衰败的清王朝后期对列强说“不”!
禁烟的成功和他集思广益有关,他的容还表现为他禁烟后却被贬新疆,但是他没有怨言,却带领当地老百姓植树治沙,造福地方,没有怨言地为人民服务,这是要有很大的容忍之心的。(读的时候应该读出一种大气、一种硬骨)
(4)方志敏是谁啊?将这样的一首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挂在卧室里,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卧室托物言志,表现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为革命事业顽强斗争的精神与坚贞的情操。
(5)对联除了以上学习的这些具有深刻的艺术性、丰富的内涵,还有一些富有趣味性,大家看文中的哪一则最富有趣味性?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从形式上看有什么特点?(许多字是一样的)
孟姜女以上联招亲,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刚巧万喜良路过,随手就拿起笔提了下联: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浮云长,常常长,常长常消)
就这样孟姜女就下嫁给万喜良(当时的人为什么这么感性奇怪哦)
可是好景不常,秦始王下令筑长城,派官兵把所有的壮男都捉去当苦力;
而万喜良不能幸免,也被捉去了。从此,就把两人给分开了。
过了一段日子,传来了万喜良死在长城的消息,孟姜女就不顾一切地赶到长城。
她得知万喜良的尸体被埋在长城下,她在该处失声痛哭了七天七夜。
她的哭声把长城给哭倒了,倒下的长城处,露出了万喜良的尸体。
她用仅有的力气,抱住了他的尸体,就这样也随着去了.
故事凄美,但是这个对联却经久不衰的流传下来,成为了异读联里的丰碑石.
因为同字不同音而广为流传。(借山海关居高临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势,写海阔天空、碧水白云之壮丽景色,用海水每天的涨落与浮云的消长表达人们对传说中的孟姜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千里送寒衣的执著精神的崇敬。)
例如1:有户人家门上贴了这首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请问怎么读啊?友情提示:这是一家长豆芽的人家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首先 卖豆芽的老头肯定希望自己的豆芽长好点 长(zhang)的长(chang)一点 所以:
上联:chang zhang chang zhang chang chang zhang
下联:zhang chang zhang chang zhang zhang chang
4、讨论总结对联特点。
(板书)字数相等 结构相同 词性相同 有艺术性 内容相关
①、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呜呼之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手舞足蹈。这时,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乡人听后,惊愕不解,打开他撰写好的对联一看,写着: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人们看后,不禁哑然失笑。文人故意问道:"笑什么?"一位心直口快的小伙子说:"上联的袁世凯三字,怎么能对得住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呢?"文人听了"哧"的一声笑了起来,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
②、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③、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首词对首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例1.坐,请坐,请上座;
茶,敬茶,敬香茶
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清代大书法家郑 ( http: / / www.21cnjy.com )板桥曾在镇江读书。一天,郑板桥听说金山寺有书画展,就独自一人去观赏。到了方丈室,老方丈见郑板桥衣着简朴,便对他不屑一顾,仅勉强地招呼了一声“坐”,然后对小和尚说“茶”。过一会儿,老方丈见郑板桥仔细观赏墙上的字画,意识到他对书画有一定的认识,态度稍微变好一些,于是又说“请坐”,并喊小和尚“敬茶”。当方丈得知来者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时,惊喜万分,态度马上转变,忙露出笑脸说:“请上座!”又急忙吩咐小和尚:“敬香茶!!”
这是方丈在逐渐得知郑板桥的身份发生的一个态度转变,说明了方丈的势利和作者的智慧。
例2.王羲之的字太好,除夕门外要贴对联,写了N首对联都被人偷走.于是写了一首: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这么不吉利,当然没人敢偷了.
岂料快到子时时他叫儿子献之在后面各添了三个字,遂成妙联一幅: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举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教学反思
对对联的了解,仅靠日常所见和课文中的几 ( http: / / www.21cnjy.com )幅对联是远远不够的,在这次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百度的搜索功能,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联的一些常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了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