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学习目标
1.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2. 体会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刺的说理手法以及塑造人物的手法
3.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述的顺天致性的为官治民道理,感受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走近柳宗元
柳宗元,字_______,原籍河东人,世称________。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十岁能文,二十一岁考取进士。曾任礼部员外郎,他和刘禹锡一同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晚年居官柳州刺史,也称_______,年仅47岁死于柳州任上。与韩愈共同倡导___________,与韩愈齐名,并称“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_______________”。
子厚
柳河东
柳柳州
古文运动
唐宋散文八大家
韩柳
1.文学主张:“文以明道”,“道”应该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这个主张,为当时散文的写作树立了榜样。
2.文学成就:
诗: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是唐代诗坛上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如绝句《江雪》。
散文:游记如《永州八记》(已成为中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寓言如《黔之驴》等,“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
传记如传记《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等。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篇。骈文有近百篇,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散文特点: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柳宗元作品及其影响
题目解说
种树:种树的人
郭橐驼:传主。橐驼,即骆驼。郭橐驼因驼背而得名。
传:本指人物传记,但本文实际上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讽喻性极强的寓言式说理文。
朗读全文,疏通文意
1.读准字音(提问,检查预习情况)
2.翻译全文,积累文言重点知识(接龙翻译,检查预习情况)
以“传”探文——识其人
朗读全文,分析本文传主郭橐驼的形象,思考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形象 文中句子 启示
身有残疾 “隆然伏行,有类驼者” 郭橐驼虽身残,但豁达而自信。我们也应乐观自信,不因他人讥讽和嘲笑而自卑自弃,能豁达地正视自己的缺点,坚持走自己的路,提升自我。
自信豁达 “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擅长种树 技术高超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郭橐驼 他植者
方法
种后态度
结果
原因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其莳也若子
根拳、土易、培土或过或不及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不害其长,不耗其实,其置也若弃
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暮抚,已去复顾,爪其皮肤,摇其根本
其天者全而其性得
木之性日以离、害之仇之、不我若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违反木之天性,勤虑害树
小组讨论:郭橐驼种树技术高超 ,即使“他植者窥伺效慕”,也莫能如也,那他是如何种树的呢?“他植者”又是如何种树的?为什么不如他?
以“传”探文——观其事
对比
对举
问题1.《种树郭橐驼传》作者仅仅是为郭橐驼立传吗?文中哪句话揭示了本文的写作目的?
以“传”探文——悟官理
明确:传其事以为官戒(记下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的警戒。)
“传其事”就是记录郭橐驼种树的秘诀,“为官戒”就是将种树之理移于“养人之术”。
问题2.在文章结尾作者说他问“养树”,得“养人术”,那么官吏是如何治民的?官理和种树有什么相似之处?
官吏治民 他植者
方法
结果
相似之处
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暮抚,已去复顾,爪其皮肤,摇其根本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木之性日以离、害之仇之、不我若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故病且怠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类比
得出结论:像这样,那么种树和治民大概也有相似之处吧。
由此作者从种树之道推出治民之道,他植者勤虑害树,官吏繁政扰民。只有像郭橐驼一样顺民之天才能治理好百姓。
问题2:作者怎么会从“养树”联想到“养人”?
中晚唐,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相争(后演变为宦官、朝官之争,宦官、藩镇之争)愈演愈烈,民不聊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贡。同时,加紧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盘剥。
苛捐杂税、民不聊生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针对当时这种官吏烦政扰民现象,作者巧妙地借郭橐驼有关种树的议论进行指斥,想要启发上层统治者要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的正常发展。
小结: 对比、対举、类比手法
1.对比: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效果: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2.对举:即相对列举或描幕之意。“对”即相对,语句有成对出现的、两两对应的、整齐匀称的特征;“举”就是列举、铺陈、描摹。具体说就是在作文中运用整齐的句式,即对偶、排比、反复修辞和整句短句等常见句式。
效果:对举手法有点像对偶,并列两类事物,相互映衬,互相衬托,凸显事物的不同。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是将“喜”和“悲”这两种不同的情绪进行对举,凸显出作者超然物外的达观。
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它既可以用来说理也可以用来举例。因为它要求用大致整齐的句式、对称的结构来证明观点,所以有意识地运用对举手法,不仅可以提高锤炼语言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对事例的高度概括的能力;也能够增强语言的气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类比:它把不同的两个(两类)对象进行比较,根据两个(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的相似,而且已知其中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的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相似的其他属性的结论。
例:写一本有关诗歌的书如同将一片玫瑰花瓣扔进大峡谷等待它的回音。
解释:将“写书的动作”和“把玫瑰花瓣扔到大峡谷等回音”相类比。
效果: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1.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 。
3.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5.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7.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练习:下列语句用了对比、対举、类比的手法,请指出
答案
1.类比
3、4対举
5、6、7对比
总 结
柳宗元借郭橐驼之口,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给百姓带来的灾祸,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可惜永贞革新以失败告终。柳宗元因此被贬。但是作者从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事例中得出的道理,却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课文翻译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郭橐驼,不知道他最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高高突起,弯着腰走路,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迎接雇佣他。人们观察橐驼种的树,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早而且多。其他种植的人即使暗中观察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他的。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不过是能够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它的本性充分发展而已。凡是按树木的本性种植,它的本性是:树木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根周围的捣土要紧实。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后就不再管它。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本性也就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力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拳曲着,又换了生土;给树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来望望。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动树的根部来看培土是松还是紧,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种植的树都不如我。我又哪里有什么特殊本领呢?”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从早到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好你们的布,养育好你们的孩子,喂养好你们的家禽牲畜!’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唤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的人口兴旺,使我们生活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词类活用积累
名词活用作动词
(1)病瘘 (病:患,患…病)
(2)名我固当 (名:称呼)
(3)早实以蕃 (实:结果实)
(4)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用爪抓,掐)
(5)移之官理可乎 (官:做官)
(6)见长人者 (长:治理)
(7)而卒以祸(祸:受到祸害)
(8)传其事以为官戒(传:作传)
名词活用作状语
(1)旦视而暮抚 (旦,在早上;暮,在晚上)
(2)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日:一天天)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寿:活得长久)
(2)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全:保全)
使动用法
(1)以致其性焉尔 (致:使…达到)
(2)非有能硕茂之也 (硕茂:使…硕大茂盛)
(3)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早,使…结果早;蕃,使…结果多)
(4)鸣鼓而聚之 (鸣,使…发出响声;敲响。聚,使…聚集。)
(5)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蕃,使…繁衍生息;安,使…安定。)
意动用法
驼业种树。(业:以…为职业)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官理,非吾业也 (“…也”,表示判断)
宾语前置
①不知始何名 (名何:叫什么)
②故不我若也 (若我:如我)
③吾又何能为哉 (能为何:能够做什么)
④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以何:凭什么)
定语后置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富豪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