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壹
时间轴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绪
唐朝建立
618年
隋朝建立
581
开科举
行运河
隋炀帝
文成公主入吐蕃玄奘西游
唐太宗
“贞观之治”
开创殿试和武举
武则天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鉴真东渡
唐玄宗
“开元盛世”
→
→
→
→
→
贰
知识点汇集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绪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2.隋朝建立后的政策: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隋文帝的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605年--610年
中心: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时期:官吏选拔看门第,不看才能。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四、隋朝的灭亡:
原因:
1、征发大批劳动力,修大运河,长城驰道等。
2、加强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3、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当兵役,使人们无法正常生产。
因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爆发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统治被推翻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称为“贞观之治"。
4、唐太宗统治时期形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谋杜(如晦)断。
>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改国号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则天的统治: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的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武则天统治的影响: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1.唐玄宗,年号“开元”,唐玄宗统治前期,国力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唐玄宗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任用贤能姚崇和宋璟。
>实行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
垦田面积扩大,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了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还兴修水利工程。
2.手工业方面:
纺织业品种多,其中蜀锦闻名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越窑的青瓷,刑窑的白瓷,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3.商业方面:
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商业大都市。长安城内出现了市(商业区,有东市西市)和坊(居民区)
第3课、盛唐气象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
2.唐蕃和亲的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的各族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主要表现为:
> 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等活动。
> 衣食柱形方面多受西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第3课、盛唐气象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题材多样丰富,风格多样,传世五万余首。最著名的代表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李白:有“诗仙”美誉。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
杜甫:有“诗圣”之称,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的诗淳朴厚重,很多诗反应了当时的历史情况。因此故有“诗史”之称。
白居易: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
2.书法方面:颜真卿的《颜世家庙碑》和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碑》
3.绘画方面:阎立本《步辇图》和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唐朝时,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唐使来华。对日本的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在唐朝与日本的交流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玄奘西行:
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称为佛学大师。主要贡献是《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贡献。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
1.背景:唐玄宗追求享乐,朝政腐败。节度使权力膨胀。
2.时间:755年
3.借口:安禄山借口朝廷有内奸,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了叛乱。
4.结果:唐玄宗逃跑,李亨北上灵武被拥护为帝,即唐肃宗。在西北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763年被平定。
5.安史之乱的影响: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尤其是北方遭到浩劫。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矛盾尖锐。中央权力衰弱,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1.起义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人民赋税繁重,生活困难。
2.起义领导人:黄巢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3.起义发展: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
4.起义结果:朱温联合其他藩镇镇压了黄巢起义,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黄河流域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2.十国: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几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北汉。
3.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的延伸。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叁
重点常考图片解读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时间:605年--610年
中心: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2.唐朝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的调整和补充。
3.农业生产工具
唐朝时期,垦田面积扩大,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了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曲辕犁 筒车
4.遣唐使路线图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有500多人。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 “端午( 阳)节”、七月初七的 “七夕节”、七月十五的 “中元节”、九月初九的 “重阳节”等,就是那时从中国传去的,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肆
习题汇集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绪
1.唐朝以后知识分子实现仕途的主要途径是( )
A. 参加科举考试 B. 等待地方举荐 C. 投笔从戎戍边 D. 投作官员幕僚
2.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皇帝任人唯亲 B. 发生严重灾荒 C. 朝政日趋腐败 D. 节度使权力膨胀
3.大型史诗剧情电影《玄奘大师》真实地再现了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导演在拍摄该片时,可能会参阅到史料是( )
A. 《史记》 B. 《论语》 C. 《大唐西域记》 D. 《齐民要术》
4.“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 )
①开通运河 ②统一全国 ③长安称帝 ④重用魏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A
B
C
C
5.“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 )
A. 皇帝荒废朝政 B. 杨贵妃得宠 C. 发生灾荒 D. 节度使权利膨胀
6.“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 科举制 B. 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分封制
7.“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赞颂的是中国古代哪项伟大工程( )
A. 长城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8.唐玄宗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包括( )
A.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B.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C.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D.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9.下列事件与隋文帝有关的是( )
①统一南北 ②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③开通大运河 ④科举制度的诞生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A
C
C
A
D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 “科第之设,草泽(普通百姓)望之起家,簪绂(世家大族)望之继世”。
上述是有关科举制度的材料,阅后请问答:
(1)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一朝代?
(2)根据材料,你认为在唐朝占主导地位的科举考试科目是什么?
(3)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些?(至少写两个)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有什么作用?你认为科举制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10.(1) 隋朝
(2)进士科
(3)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4)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等。
影响: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举人才,科举制确立于隋朝隋炀帝。
依据材料,在唐朝占主导地位的科举考试科目是进士科。
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皇帝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一大变革,有利于选拔人才,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等。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